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上古神话第一节、 上古歌谣一、 劳动场景:吴越春秋卷九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二、 农事祭祀:礼记郊特牲中蜡zha4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三、 思恋之歌:吕氏春秋音初篇中候人歌:候人兮猗。原始歌谣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一、 神话的概念、产生与功能1、 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 式本身。主人公通常为神,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现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2、 产生:时间:学术界普遍认为神话产生于野蛮期的低级阶段,野蛮 期的中级神话进入了繁荣期。我国杨堃、袁珂等认为起源在蒙昧期的高级阶段,即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3、 功能(维系人们社会性、联系个人集体的精神纽带、宣泄令人不安情绪)二、 中国神话记录1、 神话思维发达2、 神话记录散缺(分布在经:诗经、史:左传、国语、逸周书子:穆天子传、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集楚辞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羿射十日和嫦娥奔月。)3、 神话渊府山海经:1、山海经简介:约成书于战国初到汉初。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从海外南经第六起到最后“海内经第十八”十三篇,简称为海经,和前面的山经合起来,总名之曰山海经。2、山海经神话学价值:A保留神话古老B神话想象奇特3、不少故事轮廓清晰,有的经整合可得到完整故事,如夸父,大禹。第三节、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一、 神话分类1、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2、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3、 洪水神话(大禹治水)4、 战争神话(黄帝与炎帝、黄帝与蚩尤)5、 英雄神话(羿射十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二、 蕴含的民族精神1、 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2、 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3、 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一、 以己感物1、神话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拟人化二、具象思维1、时间、方位等本是客观抽象概念,被先民依照特定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各种神灵及其活动2、一部分神话形象虽然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由不同的物象组合而成,但仍离不开具体形象,没有达到真正的抽象三、 情感体验1、 自然万物被先民赋予情感2、 在神话的传播、复述的过程中,充满了情感体验的四、 隐喻象征五、 神秘特性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一、 散失原因1、 历史化(A删削B改造)2、 神话仙话化(被道教改造、如黄帝、西王母)三、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 成为文学创作素材:A神话入散文B神话入诗C神话入小说、戏曲2、 成为文学创作原型第五节、 书面作品雏形一、甲骨卜辞二、 青铜器铭文三、周易卦爻辞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概说一、 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声无词的笙曲),有目无辞。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年的作品。将据说经孔子整理的书,都称为“经”,于是诗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为五经。 二、编订 1、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2、采诗: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并借此观风察政 3、删诗:汉人认为诗经过孔子的删定,但此说不可信 三、体制 (一)风雅颂分类依据 1、音别: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2、义别: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二)分类 1、风(160篇):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bi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曹风、桧风、豳风。周南、召南、豳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馀是诸侯国名。2、雅(105篇):雅即正,谓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都作于西周初期,小部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 颂(40篇):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多为舞曲,可能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体例不同于其他诗,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六义:又称六诗,即指风、雅、颂、赋、比、兴。 四始:风、小雅、大雅、颂谓四始。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四、功用 1、赋诗言志。以诗讽谏劝戒,评论抒情。2、著述引诗五、流传1、今文三家诗。即鲁、齐、韩诗。2、古文毛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六、研究( 汉学重“美、刺”,宋学重“义理”,清代“朴学”重“考据”。) 1、汉学:是汉、唐经学研究的主流2、宋学:是宋、元、明经学研究的主流3、朴学:清代汉学复兴,宗汉而攻宋第二节、诗经内容一、 祭颂诗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生民:首章履迹感孕;次章弥月诞生;三章弃而不死;四章天生稼艺; 五、六章农功伟绩;七、八章祭祀兴岁。 这首诗叙述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难而不死。艺术特色:1、想象丰富2、铺叙手法3、结构巧妙4、章法句式 二、农事诗 1、劳动生活的风俗之画2、饱含血泪的奴隶之歌(豳风七月:首章:衣食之原。次章:阳春采桑。三章:夏日纺绩。四章:秋冬狩猎。五章:年终修缮。六章:夏秋收藏。七章:从事杂役。八章:岁末聚会。艺术手法:赋法铺叙、对比描写、结构严谨)三、燕(宴)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更多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四、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1、大雅怨刺诗。作者大多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内容。在对执政大臣的讽刺中,作者深怀对社会现实和周王朝命运的忧虑,以诗向统治者进言,以期起到规谏箴戒的作用。2、小雅怨刺诗作者。是统治阶级中处于较低的甚或受压抑的地位。内容A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B.直接倾泄对谗佞小人的怨恨诅咒。3、国风怨刺诗作者国风之怨刺诗多出于下层及民间。国风之怨刺诗多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情绪比较外露,以嘻笑怒骂为能事,富有平民文学的特质。五、征役诗1、颂扬武功诗 2、征夫厌役诗 3、思妇闺怨诗六、婚恋诗1、恋情诗 邶风静女 2、婚姻诗 周南桃夭 3、弃妇诗氓第三节、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精神二、赋比兴的手法三、句式与章法四言为主,四句成章,重章叠句,双声叠韵1、叠章整篇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一篇之中两种重叠如郑风丰共四章,由两种叠章组成。前两章为一叠章,后两章为一叠章。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2、叠句有的在同一诗章,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3、叠字诗经中的叠字,又称为重言4、双声叠韵四、和谐的韵律1、一韵到底: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还有后世诗不常见的句句用韵;2、中间换韵: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五、语言特色1、形象生动,丰富多彩2、风雅颂,风格各异雅、颂多运用严整的四言句,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 如“兮”、“之”、“止”、“思”、等,这些在雅、颂中也出现,但不如国风中众多,富于变化。第四节 文学史地位及影响一、抒情传统的开辟(诗歌传统) 二、“风雅”精神的奠定(思想内容) 三、比兴手法的垂范(1、形象思维2、比兴寄托)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引言: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大类。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第一节 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和春秋一、尚书1、简介: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先秦时称为书,汉人始称之为尚书。“尚”通“上”,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主要经典“五经”之一,故又称书经。包括虞书2篇、夏书2篇、商书5篇、周书19篇四部分。虞书与夏书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可能为后人追述。商书、周书保存部分商代、周代史官的记录。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思想(1)政治观念由“天命神授”演变为“敬天保民”(2)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3、文学价值(1)多样的表达方式(已有记叙、描写、议论等)(2)适当的修辞手段(3)质朴的文风(4)艰涩的语言 二、春秋(一)简介: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记载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242年的历史。它对史事作了简洁大纲式的叙述,是继尚书之后一部以记事为主的史书。(春秋十二公: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公)(二)特点、内容:“微言大义”2、叙事:“简而有法”(春秋五例:一曰微而显;二志而晦;三婉而成章;四尽而不污;五惩恶而劝善。)3、语言:“春秋笔法” 第二节叙事散文成熟的标志之一 左传 一、简介 1、名称: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古文。2、性质: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3、作者: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一般认为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二、思想 1、民为神主,民贵君轻 2、得民则兴,失民则亡 3、尊重民意,重视舆论三、成就 :以春秋记事为纲,增加历史事实和传说,事件叙述丰富多彩,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发展了春秋笔法。左传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 “孔子曰”评价。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 叙事:简洁生动,工巧严谨叙事技巧出色A. 叙事方法多样B. 叙事角度多样叙事成就突出A. 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B. 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文学色彩浓郁A.虚构对话B.细节描写C.神异描写 2、写人: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人物形象类型:A.累积型B.闪现型人物塑造手段:A.行动和对话描写B.细节描写3、语言:言之有“文”,独具风格辞令典美博奥,委婉含蓄:A.行人应答之辞B.大夫谏说之辞叙述简炼含蓄,词约义丰第三节叙事散文成熟的标志之二 国语、战国策一、国语1、简介:国语又被称为春秋外传。现在一般认为,国语主要来源于春秋时期各国史官的记述,后来经过熟悉历史掌故的人排比润色,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国语是一部国别史,二十一卷,记载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以记言为主,故名曰国语。时代大体为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2、思想: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3、文学成就:(1)记言文字(2)应对辞令(3)议论说理(4)叙事成就(5)叙事呈现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 总之,由于国语以记言为主,虽然叙事和刻画人物有一定特色, 但文学成就比左传还是稍逊一筹。二、战国策1、简介 战国策三十三卷,按国别载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策。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西汉成帝时,刘向加以整理汇编,定名为战国策。2、思想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崇“计”、重“利”、尊“时”。 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 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 其思想价值在于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 3、文学成就(1)姿态各异的人物群像通过虚构和想象来描写人物 通过情节、言行、细节来描写人物 开创了纪传体的先例 (2)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引类譬喻善用寓言对偶排比铺张渲染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对史传文学之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 1、 体例 2、思想3、写作 二、对散文之影响 三、对小说之影响 倾向鲜明 叙事结构 基本手法 题材来源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的体制一、说理散文的主要形态:语录体对话体专论体 1、说理文的萌芽:论语(1)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名丘,字仲尼。思想家: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教育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论语其书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其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一般认为,“论”,即论次编纂之意;“语”,即孔子及其弟子之言语,故称论语。(3)论语的文学成就A人物形象,鲜明具体 B言简意赅,情感丰富C语录文体,影响深远 2、说理文体制的形成:墨子3、说理文体制的发展1、先秦说理散文,在语录体的发展变化中逐步成熟。孟子也是语录体,篇题仍是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2、庄子许多篇章论题仍有不少对话,但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4、说理文体制的定型、成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成熟。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 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二、说理文的另一形态: 韵散结合体老子1、其书:今存老子共81章,分上下二篇。上篇37章,又称道经;下篇44章,又称德经,合称道德经。2、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治3、老子的文学成就哲理诗般的美妙 韵散结合的文体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一、孟子和孟子、孟子简介:孟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前期。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受业于孔子嫡孙孔伋。、孟子的思想(1)性善论是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第一个贡献:内圣外王(2)重民思想是第二个贡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孟子其书:今存7篇二、孟子的文学成就 1、个性鲜明的孟子形象 2、长于论辩的散文特征:类比推理 二难推理 比喻性推理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齐人乞墦”、“弈秋诲弈”、“杯水车薪”3、气势浩然的文风:善养内心之浩然正气 运用排偶、叠句等修辞手法4、精练简约的语言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一、庄子和庄子1、庄子其人(1)生平: 庄子名周,战国宋国蒙人 (2)思想: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2、庄子其书: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晋时郭象在古本52篇的基础上,删去十分之三,并为之作注,流传下来,成为定本,即今本庄子33篇,包括内7、外15、 杂11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二、庄子的文学成就 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的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1、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三言”说理。“以卮言为曼衍,重言为真,寓言为广” (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作品:藐姑射之神、浑沌凿七窍、庄周梦蝶、鸱ch与鹓yun雏、骷k髅见梦、庄周游雕陵2、意出尘外的构思 3.奇丽憰怪的形象 4.形象恢诡的论辩 5.汪洋恣肆的文 风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一、荀子与荀子1、荀子其人:名况,字卿,赵国人。2、荀子其书:现存32篇。3、荀子的论辩艺术:(1)论证严谨详密(2)多用生动譬喻 如作品:蒙鸠为巢、涓蜀梁、曾子食鱼 (3)喜用排比韵语 二、韩非和韩非子 1、韩非子其人 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之家。曾师于荀况,与李斯是同学。韩非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2、韩非子其书 韩非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汉书艺文志载韩非子55篇,今本韩非子也是55篇。综合历代学者考证,初见秦、有度、饰邪3篇的确不是韩非所作。3、韩非子的论辩艺术:韩非子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4、韩非子的寓言:韩非子中有340则寓言,位居诸子寓言之首。(1)独立成体 (2)题材平实:寓言主要取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和庄子中奇幻玄虚、怪诞神奇的寓言故事,风格截然不同。“郑人买履”、“郢书燕说”、“买椟还株”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矛与盾”(4)平实中见奇妙:棘刺母猴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确立了说理散文的体制 (语录体、对话体)二、开辟了形象化、抒情性的说理方式三、包孕了寓言、小说等的因素四、影响了后世作家的创作风格:、孟子:孟子之文深得唐宋古文家的推崇、庄子魏晋南北朝时期游仙诗、玄言诗、山水田园诗都和庄子思想及 庄子散文艺术有渊源关系。唐代诗人中李白,宋代文学家中苏轼,古代小说戏曲创作,牡丹亭、红楼梦。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楚 辞 楚辞和诗经共同构成我国诗歌史的源头。 一、楚辞的含义:始见于汉武帝时含义有二:一指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二是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二、楚辞的产生1、文化背景:楚国羋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夏商时向南迁徙,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楚蛮之地。政治思想上的中原传统习俗审美上的楚地特色:“ 信巫鬼,重淫祀 ” 个体意识强烈的楚人:南方谋生容易,途径多,不用组成强大的集体力量 注重审美愉悦的艺术2、楚辞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奇伟瑰丽的地理环境、人神杂糅的巫风培养了楚人的浪漫气质和想象力楚国民歌,特别是民间巫歌对楚辞产生具有直接影响楚国地方音乐的影响楚国方言的影响北方中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三、楚辞的特点1、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楚辞独具地方色彩、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3、句式参差错落,多长篇巨制四、楚辞的研究与流传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流传注本。宋代洪兴祖依楚辞章句作楚辞补注宋代朱熹楚辞集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清代王夫之楚辞通释第二节屈原的生平与作品一、屈原的生平、思想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赛马蒂一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二、屈原的作品 今人可以确定为屈原作品的有23篇: 离骚、天问、九章(9篇)是屈原自作,九歌(11篇)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亦当属屈原。 第三节离骚一、解题 “离骚”,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二、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三、讲析 五、作品主题1、忠君爱国 2、美政理想:国君具有高尚的品德、选贤任能,罢黜奸佞3、忠怨之情六、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长篇抒情诗,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1、“灵均”形象的塑造 :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创作方法的突破:浪漫主义,诗经是现实主义3、表现手法的开拓:继承并发扬了诗经赋比兴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则将喻体与本体、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情融合为一,创造出一系列具有丰富象征意味的意象群和富有象征意味的事物。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4、形式、语言的创新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后人称之为“骚体”。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一、九歌 1、概说巫祭文化背景(闻一多:九歌首尾两章(东皇太一和礼魂)分别为迎、送神曲。中间九章为娱神曲)所祀诸神(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河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即人鬼)2、内容: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之情,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分为三类: 礼赞自然神明 摹写人神情感 祭奠死国将士3、九歌的艺术成就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心理描写细腻深入 语言清丽而华美 二、九章 九章是屈原的一组抒情诗歌,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 1、内容: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 2、艺术:现实主义的主调 浪漫主义的笔触 写景寄情的手法咏物诗的开拓 三、天问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 1、基本由四字句构成2、基本用问句构成3、迥异于时人普遍的思想观念四、招魂第五节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影响一、楚辞的流变 屈原不仅开创了楚辞这一崭新的诗体,而且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流派楚辞派。宋玉与屈原并称为“屈宋”;作品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九辩:在诗歌抒情手法上有很大的开拓:大量篇幅描写秋,增加诗歌的表现力、抒情效果。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在诗歌形式上也有所开拓:韵文杂以散句,句型不一,长短随意 二、屈原的影响屈原以其巨大的创作成就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1、精神影响:首先是砥励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2、艺术影响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第二编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吕不韦及吕氏春秋 一、吕不韦其人 吕不韦,战国末卫国濮阳人。在赵邯郸遇见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为人质,入秦,为子楚活动,使其归国嗣位,是为庄襄王。因以不韦为相,封文信侯。秦始皇年幼即位,尊不韦为仲父,主政。因事获罪,罢官,流放蜀地,自杀。 二、吕氏春秋其书1、成书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其成书过程,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战国时有四公子,都以喜养宾客名闻天下。吕不韦时为秦相,觉得以秦国之强而自己不如四公子是一种羞耻,就大招门客厚待之,养士至三千人。吕不韦让他的门客把各自的见识写下来,集论而为吕氏春秋2、思想 吕氏春秋为众门客集体编成,内容不免驳杂,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3、体系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 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全书从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十二纪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是时间的流程。八览由八方、八极等观念而来,是空间的横向划分。六论则是由六亲、六义等人间事象而来。 4、成就 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寓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齐人之勇、太史据法、刻舟求剑)第二节李斯的散文一、李斯其人 李斯,战国末楚上蔡(今属河南)人,是秦代唯一可称为作家的人物。生平见史记李斯列传二、李斯散文 谏逐客书先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三、刻石文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现存刻石共有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秦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汉魏碑铭,莫不被其遗则。第三节贾谊及其散文西汉政论散文,最早可以推及陆贾的新语。著新语十二篇,论秦政之失和汉之所以兴,“及古成败之国”。一、贾谊生平 自屈原沈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二、贾谊的政论文 汉书艺文志载贾谊散文58篇,收录于新书。贾谊的政论文,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大体可分类三类:1、专题政论文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代表作,也是汉初散文典范之作,分上中下三篇。2、疏牍政论文 代表作是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则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治国主张的一篇长文。这是因匈奴入寇而上文帝的奏疏,相当详尽地讨论了国家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应对之策。贾谊政论散文,其浩荡的气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数量取胜,二感情驱动。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他的政论散文,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地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3、杂论第四节晁错及其散文一、晁错生平晁错者,颍川(今禹州)人也。学申商刑名於轵张恢先所,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2、晁错的政论文 晁错是贾谊之后影响较大的政论散文家。汉书艺文志法家类著录其文31篇,今存比较完整的有8篇,代表作有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一、淮南子1、简介 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二十一篇,十几万字,是西汉一部大著述。 原称淮南鸿烈“鸿”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认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出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 刘安,汉文帝的弟弟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汉武帝的叔父。文帝十六年袭封淮南王。武帝元狩元年以阴谋叛乱,事泄后自杀。刘安博学能文,又好养士。 2、文学成就 淮南子的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1、用历史、神话、传说说理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羿射十日、嫦娥奔月,四大神话就保留在淮南子中。多用辞赋写法,以描写和叙述的方式论说事理多用排比句式,形成铺张扬厉的风格鲜明的浪漫色彩二、董仲舒和刘向的策对、叙录西汉中期,随着国家形势的稳定,专制制度和君主权威的强化,以及辞赋的盛行,散文内容和风格都相应发生重大的变化,杂糅“天人感应”之说,论证君权神圣、专制合理。1、董仲舒及其政论、哲理散文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 董仲舒哲学散文的代表作是春秋繁露,比较艰涩枯燥。与天人三策成为汉代今文经学的奠基之作。2、刘向的说理文和书录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刘向的说理文可分为:奏疏文杂传:说苑10卷、新序20卷, 寓以劝戒说教之意。叙录: 或称书录、提要、解题。刘向总校群书,每校毕一书即写一叙录,编纂目录时,“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其子刘歆七略是摘取别录内容成书。(七略早已亡佚,但班固汉书艺文志删除七略中的辑略(相当于后世目录的叙例),保留了其中的内容,把辑略中的总序列于六略之前,大序列于六略之后,小序列于三十八种之后。)三、 书信体散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枚乘谏吴王书、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等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一节赋的基本知识 一、赋的概念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表现功能,宜于状物叙事、抒情说理。 二、赋的来源 赋是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三、赋的特征1、传播:不歌而诵:先秦诗歌是诗乐舞不分 赋只用于口头诵读,不配乐歌唱2、内容:体物写志:是就赋的内容说,它包括描写事物和抒发感情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作为汉赋代表的散体大赋,是着意于描写事物的;而汉初的骚体赋和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抒情小赋,则是着意于抒情的。3.形式:铺采摛(chi)文:是就赋的艺术形式说,既讲究铺排,又极重文采。在汉代散体大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四、赋的萌芽与发展 第一位以“赋”名篇的人是荀子 ,荀子的赋篇处在赋的萌芽阶段。汉人所谓赋或辞赋,一般包括散体赋、骚体赋、四言赋在内的赋体的总称。单独言“辞”,则大都指骚体赋。汉初是骚体赋的时代;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赋勃兴、发展而渐次衰落的时代;东汉中后期,则是汉赋走向抒情化、小品化的时代。 第二节骚体赋及“九体” 一、贾谊及汉初骚体赋 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赋7篇,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最为著名。1、吊屈原赋: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而作。实是自吊,赋中通过对屈原亡灵的凭吊、寄寓自己的政治遭遇和哀怨不平的心情开汉赋铺陈排比手法的先声,代表了汉代骚体赋的最高成就。 2、鵩鸟赋:作于贾谊谪居长沙时,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贾谊室内。在当时的迷信中,这意味着“主人将去”,大不吉祥。贾谊正处于失意的境地,因此更想到世事无常、人生短促可哀,便作此赋自我宽慰在解脱的语言中深藏不可解脱的痛苦。这种表现方法,以此赋为开端,成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和典型的表现方法之一二、其他骚体赋及九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扬雄的太玄赋等都是优秀的作品。长门赋为两汉骚体赋中最具情境的一篇,为历代宫怨作品之祖。 贾谊之后,还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如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这些赋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第三节枚乘和“七体”一、梁园文学群体梁孝王刘武,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极具影响的梁园文学群体。二、枚乘的七发1、枚乘生平:枚乘,字叔,淮阴(今江苏淮阴县)人。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郎中。2、七发及“七体”:七发以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往探病为开端。七发是标志着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奠定了汉赋的基础。 承中有创新: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 升和超越手法的运用:赋中讽喻意图的表达是通过重重超越和逐步盘升来实现的。 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 铺陈七件事,一事一转,如行山间,人移景变, 文学史地位;A.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鸿篇巨制,韵散结合;采用设为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笔墨铺夸,描绘精细;以叙事状物为主,辞藻丰富,多用比喻和叠字。这些都是成熟汉大赋的显著标志B. 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C.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自七发问世后,仿作并以“七”名篇者代不乏人。如西汉东方朔的七谏、张衡的七辩、崔骃的七依、魏曹植的七启等 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文体“七体”第四节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武帝时是汉赋的极盛期。汉书艺文志著录就有四百多篇。这一时期的赋,主要是散体大赋,它是汉王朝润色鸿业和宫廷娱乐的重要工具。 一、汉代散体大赋的一般特点1、内容:汉代散体大赋以表现帝王和宫廷生活为中心,以歌颂汉朝的声威和气魄为主旨。 多极力描写汉帝国威震四方的国力,城市都邑的繁华、山林苑囿的巨丽,水陆物产的丰富,皇室贵族畋猎宴饮场面的壮观等等,结尾往往带有一点委婉的讽谏。2、形式:篇幅宏大,极力铺排和夸张。辞藻丰富而华丽。行文韵散相间。 问答或辩难的结构。二、司马相如的生平与创作 司马相如是汉代散体大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29篇,今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美人赋长门赋哀秦二世赋六篇三、子虚赋和上林赋子虚赋作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上林赋作于武帝召见之际,前后相去十年。两赋内容连属,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因此有人就主张将之合而为一,称为天子游猎赋。1、赋的内容:是在一个虚构框架中以问答体的形式展开的,借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的对话辩难结构成篇,自然形成三个段落。(1)子虚夸楚 (2)乌有夸齐 (3)亡是公明天子之义2、对七发的继承和发展 (1)作品的虚构性质就更加明显 (2)完全摆脱了战国文化的影响3、思想意义(1)帝国形象的塑造 (2)一统观念的弘扬 (3)时代精神的体现4、艺术成就(1)兼用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的铺陈方式(2)融通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和夸张笔法(3)句法灵活多变和句式长短不一第五节、扬雄四赋一、扬雄生平及创作二、四大赋:甘泉河东长杨羽猎、简介:汉代的甘泉宫,本是秦之离宫,建筑非常奢华,武帝有增修。2、羽猎赋、长杨赋与子虚赋、上林赋之比较:相同之处 题材:四赋均为天子游猎,极力描写畋猎场面、天子气象、池苑和物产,最后均以君王的悔悟,戒奢戒侈,勤政爱民作结。手法:四赋均极力夸张渲染,铺张扬厉,词采纷披,语言侈丽。不同之处.扬雄赋更具理性深度:相如赋醉心于宫室、苑囿、禽兽、珍奇等自然景观的描绘,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522-33:2025 EN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33: Continuity of protective earthing connection
- JJF(石化)060-2023自动苯结晶点测定仪校准规范
- 重庆红十字会师资课件
- 新解读《GB-T 30699-2014道路交通标志编码》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单元检测(含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02(全解全析)
- 重大公卫知识培训计划课件
- 老年人课件教学课件
- 老年人误吸护理课件
- 2025-2026学年新交际英语(2024)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
- 2025年卫生高级职称考试(超声医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福建省高考真题卷历史试题
- 客户评级管理办法煤炭
- 航空礼仪培训课件
- 《跨境电子商务》课件 第一章 跨境电子商务概述
- 《肉毒中毒诊治急诊专家共识(2025)》解读
- 2025新能源光伏发电工程移交生产验收表
- 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营造林工程监理规范(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