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任火旺论文修改稿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产业提出了需要增加产量并符合品质要求的科技需求,因此,需要明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才能剌激生产者生产更多的优质产品,以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 茶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建设,市场的建设要求必须弄清楚茶叶发展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贵州茶的影响力近年有所提高但仍不尽如人意,为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本论文对贵州茶叶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潜力,重点分析了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成因,是针对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结合贵州茶业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旨在为全面提升贵州茶产业发展水平,振兴茶叶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得出做大做强茶产业是明智而又现实的选择,并提出了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应该是您论文内容的主体,所以必须在摘要和结论中有具体内容),为促进贵州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产业制约因素对策与建议摘要直接写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为了什么目的做了什么事情,得到了什么结果、从中提炼出了什么结论。 xx届硕士毕业论文2Abstract Teais aset ofeconomic,social andecological benefitsin aglobal modity,and Guizhou tea distanthistory,the development of teaproduction innatural conditions.Tea productionin Guizhouobvious advantages,speed upthe developmentof tea industry,the developmentof therural economy,promoting thenew ruralconstruction,ecological provincestrategy isof greatsignificance.Years,as thepeoples livingstandards improve,to thetea industryraised theneed toincrease productionand meetquality requirementsof technologyneeds,therefore,need toclear teaThinking ofDevelopment,by improvingtheir technologylevel,lower productioncosts,increase theproducers profitsto stimulateproducers toproduce morequality productsto meetmarket demandeffectively.Tea industrycan notdevelop withoutthe constructionmarket,the marketdevelopmentoftea-building requirementsto beclear about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Guizhou teas influencein recentyears hasincreased,but notsatisfactory,to expeditethe Guizhou tea industry,the thesisof Teas developmentsituation,problemsandsolutions ofsudden in-depth research,the articleintroduces the Guizhou Teaindustry history,current situationand potentialof thefocus oftheGuizhouProvince of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constraintsand causesagainst GuizhouTea IndustryDevelopment,problems,bined withGuizhoutea industry foundationand favorableconditions,to submitscientific theoryaording tothe prehensiveupgrade ofGuizhoutea industrydevelopment,revitalizing teaeconomy,promote agricultureand ruraleconomic restructuringand increasetheir ineand promotea newsocialist countrysideconstruction services.Come toenlarge andstrengthen theteaindustryis sensibleand realistihoice,and madeteaindustryin GuizhouDevelopment of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 forpromoting sustainabledevelopment inGuizhou Tuindustry reference.xx届硕士毕业论文3Key wordsteaindustryConstraints Strategiesand Remendations1.前言贵州是茶叶原产地之一,栽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 追溯到汉代,扬雄(公元前53至公元后18年)在方言中说:“蜀西南人,谓茶日”。 汉代的蜀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部分地区。 到了唐代,陆羽在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唐代的黔中包括贵州省的北部。 而思、播、费、夷四州,则是贵州省的遵义、铜仁两地区的务川、思南、遵义、湄潭、凤冈、德江、石阡等县。 宋代就有了向封建王朝进贡茶叶的记载。 据宋乐史(930-1007)撰写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 道光永宁州志 (1836)“有数种名笔尖茶者,叶如秋毫,色绿味厚,以煤山所产为良”,永宁即现今的关岭。 近泉居杂录有“遵义地区所产茶,清芬鲜美,饮之香沁心脾,初芽不亚名品。 乾隆贵州通志 (1741)有“茶出务川,名高树茶。 仁怀志 (1841)也有“小溪、二郎、土城、吼滩、赤水茶树高数寻”的记载【12】【3】。 贵州茶叶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贵州高海拔、纬度低的地理特点,冬暖夏凉、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茶叶生产季节光照充足的气候特点,大多数为土层深厚的酸性或偏酸性土壤的土壤特点是贵州所独有的,别的地方搬不去【4】。 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贵州茶叶的高品质,这种特质使贵州茶在省外市场上获得了“味精茶”的美誉【5】【6】。 贵州地处全国茶树起源中心地带,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品种。 【7】贵州省茶科所先后选育出的 419、502等一批国家级茶树良种在全国都有相当的推广面积。 【8】以都匀毛尖、湄江翠片、遵义毛峰、贵定雪芽、银球茶、羊艾茶等为代表的一批名优茶叶被省内外商争相抢购,不断提高着贵州茶叶的知名度【9】。 贵州种茶历史悠远,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凭借绿茶综合品质在全国第一的优势,走产业发展之路做大做强茶产业是明智而又现实的选择。 【10】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明确目标,乘势而上,扎实推进贵州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使我省成为在规模、品质和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产业大省,努力把贵州茶产业培育成既能富民又能兴黔的支柱产业,就做大做强贵州茶产业问题深入省内部分市(州、地)的县(市、区)茶产业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对贵州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贵州茶叶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途径,措施,各部门、各地区共同努力促进贵州茶产业的稳定xx届硕士毕业论文4发展【11】【12】。 2.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潜力21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历史1980年,贵州晴隆惊现的茶籽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标志着拥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达600余种的贵州茶历史至少在100万年以上。 历史上,贵州形成了务川都濡月兔、贵定云雾茶、湄潭眉尖茶等一批“贡茶”。 【13】1915年,都匀鱼钩茶(今毛尖茶)和贵州茅台酒、玉屏箫笛一起,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蜚声海外。 贵州茶开始走向世界。 【14】新中国成立后,贵州茶产业持续发展,产品远销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 上世纪80年代,茶业成为贵州继烤烟和油菜之后的农村第三大支柱产业。 22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良好的生态,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并且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的茶区,酝酿了贵州独具特色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品质。 【14】贵州茶叶具有的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等独特品质,以及主要为酸性土壤,质地疏松、排水性好,且有20个产茶县富含硒、锌、锶等有益微量元素的优势已为专家公认。 人们皆云贵州茶,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茶、生态茶、安全茶、健康茶。 目前,贵州宜茶面积700多万亩,非耕地宜茶面积215万亩、坡耕地171万亩。 近年来,尤其是xx年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6号文件以来,贵州茶叶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 【15】2.2.1发展思路明晰截止目前,全省已有7个市(州、地)和22个县(市、区)党委、政府(行署)出台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7个市(州、地)共安排了44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6个县(市、区、特区)级财政共安排茶产业专项资金14160.5万元。 整合涉农资金近2亿元,并争取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0.9亿元,专项用于茶产业发展。 全省茶产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 【16】2.2.2茶业基地做大全省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40.9万亩,其中投产茶园90万亩,分布在全省81个县(市、区),面积1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40个。 【17】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茶园12万亩、有机(含转换面积)认定茶园7.3万亩。 以湄潭茶场(8787亩)、羊艾茶场(7446亩)、东坡茶场(6000亩)、道真洛龙茶场(3760亩)等为代表的国有和集体茶场集中连片,规模化优势xx届硕士毕业论文5明显。 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羊艾毛峰等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彰显。 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的规模化程度不断加大。 茶园进一步向部分县、乡集中,19个茶园面积2万亩以上的县共有茶园95.78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67.9%,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茶叶专业村初步形成。 xx年全省茶叶产量2.84万吨,占全国116.5万吨的2.4%,销售收入近10亿元。 【18】【19】(种植情况见图 1、图5)。 图1各地茶叶种植情况统计2.2.3企业活力增强工商资本、民营资本、民间资本大举进入茶业领域。 【20】茶叶加工企业积极加大技改力度,投资扩大自有茶园面积。 【21】水城县茶叶公司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自行设计和改进茶叶机制,改造微波杀青炉和锅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2】遵义陆圣康源公司在湄潭投资3980万元,新建300吨茶多酚生产线的一期工程xx年底已投入生产。 湄潭县南方佳木公司总投资1200万元、年加工2万吨茶籽的茶籽油生产线已投产使用。 天泰茶业公司总投资3000多万元正在湄潭新建5000吨出口眉茶的生产线。 【23】湄潭的栗香茶叶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新增股金500万元;湄潭兰馨公司投入1300万元搬迁新建茶叶生产基地。 春秋茶叶公司在凤冈投入200万元新建加工车间。 全省各地从浙江、福建、山东、江苏及省内其他地区引进茶叶加工企业60个,投入资金37618万元。 【24】安顺市引进浙江中日合资绍兴御茶村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3200万元,一期已投入2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试产。 【25】本省一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如湄潭县茗茶公司自有茶园500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200亩。 【26】平均亩产干茶52.5公斤,年平均产值近8000元/亩。 国有茶场改制的民营企业纳雍县贵茗茶业公司,自有茶园3820亩,其中有机认证面积1080亩,生产“贵茗翠剑”等1.2万公斤,均价800元/公斤。 遵义老村长集团到湄潭投资1200万元发展茶产业。 乌当的高寨茶场由几贵州省各地茶叶种植情况统计图(单位亩)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铜仁地区六盘水市毕节地区现有种植面积投产茶园面积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低产茶园面积xx届硕士毕业论文6位个体户合伙投资400多万元种植安吉白茶1800亩。 凤林实业公司投资400万元在凤冈建成2000亩茶园。 煤炭行业开始进入茶产业领域,都匀锦绣茶叶公司、威宁香炉山茶叶公司均是由煤炭企业分别投资1000万元、500万元建成。 【27】凤冈黔风公司投资860万元新建厂房。 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入实施及各地大力调整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全省有26万农户依托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进入茶园生产和茶叶加工领域,种植茶园面积74.6万亩,建立茶叶生产、加工和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6个,茶农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新型茶区快速发展。 (见图 2、图3)图2各地茶叶加工情况统计图3贵州省各地茶叶生产总产量统计图2.2.4企业实力提升企业科技推广有新进步,一些名优茶有了相对稳定的省外市场。 有关部门和部分县茶叶标准化生产规范出台。 【28】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毛峰、贵定雪芽、凤冈锌硒茶、梵净翠芽、羊艾毛峰、雀舌报春、春意等为代表的一批省内品牌,销量、价格不断增加;春江花月夜、羊艾毛峰、贵茗翠剑、明英翠片、仡佬山银芽、侗乡春等主要销往山东、江苏、浙江、贵州省各地茶叶生产总产量统计图单位吨1653127964136.035000445.6276921643581.52932.6贵阳遵义黔南州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贵州省各地加工企业数目统计图(单位家)9219124978330遵义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xx届硕士毕业论文7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29】。 湄潭县采取政府贴息方式,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土地、信贷等方面的困难,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推进企业标准化生产,促进了茶叶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30】2.2.5农民收入增加湄潭县核桃坝村茶园面积5540亩,户均近7亩,人均1.72亩,茶叶人均年收入3400元。 xx年,湄潭县茶业综合收入4.2亿元,仅此一项为该县农民人均增收150元以上。 【31】凤冈县田坝村茶园面积14600亩,户均7亩,有2847亩茶园获得有机认证,xx年茶叶销售收入4500万元。 娄顺市西秀区下九溪村茶园面积1300余亩,户均8亩,人均1.6亩,xx年3月12日开采至4月15日止,仅茶青户均收入就达到4294元。 【32】雷山县脚尧村37户种茶,xx年茶叶产业收入户均1.89万元,人均收入5147.05元。 黎平敖市镇蒙村建设茶叶基地2000亩,平均每户有茶叶基地5亩,每户纯利润在4000元以上。 黔西南州安龙县新桥镇荷花村周边村组农户利用毗邻国营新桥茶场的有利条件,每户仅采摘茶青一项收入就达2500元,个别农户采茶收入高达5000元以上。 【33】(见图4)图4贵州省茶叶生产总值统计图2.2.6体制机制创新在大力推进茶业发展的进程中,省和各产茶县,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34】【35】为有效放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省财政厅利用中央下达我省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9000万元,着眼于农村金融和信贷的结合,确立贵州省各地茶叶生产总产值统计图单位万元7124396166969.181800021748417324611668.637482.2贵阳遵义黔南州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xx届硕士毕业论文8“以支农资金整合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支农资金整合”的思路,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的10个产茶县推进茶产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受到国家财政部嘉奖,追加3500万元用于发展茶产业。 凤冈县利用支农资金平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担风险的国有独资信贷担保公司,以此撬动银行资金的注入,着力做大茶产业,去年冬天以来新建茶园5.4万亩。 正安县针对茶业发展中二次资金注入难,加工企业无流动资金的实际,积极搭建政策平台,吸引各类人员贷款发展茶产业。 出台了正安县发展茶产业给予贷款支持的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人领办茶产业,可向金融企业申请5万元以内茶产业专项借(贷)款;行政、企事业单位正式干部职工领办茶产业,可向金融企业申请15万元以内茶产业专项借(贷)款;同时,放宽抵押物条件,明确已建1年以上的茶园、已育成的苗圃、已建成的加工厂房、正常投产的老茶园及提供的依法可抵押的其他财产等,根据生产需要可向金融部门申请较大额度的抵押贷款。 【36】【37】2.2.7茶道文化彰显茶有使人在消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茶文化浸润与滋养的作用。 【38】与多彩民族风情相结合的茶歌、茶艺神秘古朴;植根民间的茶馆、茶楼、茶坊等休闲娱乐方式渐成时尚;茶园依山面水,万亩茶海碧波逐浪,成为休闲旅游、体验旅游、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茶山、茶海的分布,是不可复制的生态旅游资源。 随着贵州茶产业的长足发展,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而且逐渐形成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 【39】茶文化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包括茶书、茶歌、茶舞、茶词、茶诗、茶具、制茶工艺、饮茶习俗、茶艺表演、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与婚礼、茶与楹联、茶与祭祀、茶与佛教等方面,很多与茶有关的民俗民风开发渐入佳境。 【40】表1各地茶叶现有种植面积及各种茶园构成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亩市州现有种植面积绿色茶园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各种茶园占现有种植面积比例贵阳5.3250000遵义51.400.3300.06%黔南州19.532.230.1210.5666%xx届硕士毕业论文9毕节地区14.9655.312.024.6880%六盘水市2.15002.0997%安顺市10.2340.20.031.2615%黔西南州8.474.6302.4783%黔东南州13.2090.840.1763.47134%铜仁地区19.18714.5060.124.19198%合计144.4727.7162.79628.72241%3.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贵州茶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风险同在。 贵州茶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41】但优势还停留在资源的初步开发上,传统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和小农家庭化经营方式仍是贵州茶叶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与茶业产业化经营的矛盾突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尚不明显,规模不大,龙头不强,品牌不响,机制不活,产业化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政策支撑配套力度小,【42】与加快我省茶产业的发展极不适应,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43】3.1产业化水平低 (1)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贵州茶业综合竞争力。 【44】以小农为基础的组织方式是决定贵州茶业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贵州茶业经营龙头企业少,加工规模小,产品品牌多,知名品牌少(见图 6、图七7),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 图6贵州省茶叶生产品牌通过认证总合计统计表贵州省各地茶叶生产品牌通过各种认证合计情况统计图04210163154296贵阳遵义黔南州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xx届硕士毕业论文10图7贵州省茶叶生产各种品牌认证情况统计截止xx年7月,全省加工企业433家(见图8)。 中,经工商登记的茶叶企业309家,资产总额7.42亿元,注册商标155个,干茶产量1.58万吨,销售收入3.76亿元,利润5213.6万元,税金1651万元。 但这些加工企业普遍“小、散、弱、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传统而原始的茶业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致使贵州茶业流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难以实现。 实力雄厚的贵阳市辖区内最大的茶业企业羊艾茶场,年产值也只有1200余万元,其他茶叶企业还处在起步爬坡阶段,缺乏核心竞争力。 清镇市茶叶发展历史悠久,但至今没有一个有实力、有规模的茶企业,仍然处在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阶段。 安顺市紫云县除板当镇磨干加工厂设计年可加工200吨茶叶外,其它加工点还属于小作坊,大部分农户还采用炒菜锅代替炒茶锅的方式进行零星手工加工。 黔东南州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黎平县有50家茶叶生产企业,xx年该县的干茶产量是940吨,产值4511万元,平均每家企业的产值不到100万元。 岑巩县一年的干茶不足10吨,却有思州绿茶、天仙剑雪、思州绿针等15个牌子,每个牌子生产的茶叶不足1吨。 全省现有茶叶品牌155个,但难以造就象“立顿”这样的世界级品牌和象浙江“龙井”、云南“普洱”、福建“铁观音”这样的国家级知名品牌。 黔南州委政研室的调研表明,【45】当前,在都匀地区打“都匀毛尖”牌子的生产企业就有25家,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属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设备老化、技术人员短缺、流动资金不足、生产工艺原始、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市场营销手段落后是这些企业的共性,急需一个管理体制先进、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作为贵州省各地茶叶生产品牌认证情况统计图030663111191080900110121320303000119105101520253035贵阳遵义黔南州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通过QS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食品认证xx届硕士毕业论文11支撑都匀毛尖发展的有效载体。 图8茶叶加工企业情况统计 (2)产品创新能力及市场占有力决定了贵州茶业综合竞争力。 目前贵州茶叶批发市场现存的管理体制是决定茶叶批发市场功能进而决定其交易方式的主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不能控制,经营主体不能监控。 贵州茶叶批发市场管理体制是以经营场地租赁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营场地租赁制是基本的市场准入制度。 你交钱,我给房。 交易成本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茶商的积极性,由于经营品种有限,真正能赚钱的极少。 且市场聚集和辐射功能小,即使是贵州茶城、太升茶叶批发市场也未能荟萃全省的主要名茶、精品茶,与外省大型茶业批发市场尚未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实际上演变成了茶叶零售市场。 批发市场之间其实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多是茶农租赁经营,很难形成全国性市场,因此,对一个具体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市场规模很小。 这就是贵州茶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难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本质来看,茶叶批发市场的投资人、管理者从事的是房地产门店经营,根本不懂也不关心茶叶发展。 (3)行业综合服务和支持体系决定了贵州茶业的综合竞争力。 服务体系产业化水平低是贵州茶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全球化经营平台缺乏的主要原因。 【46】贵州现有的为数不多的茶业服务组织有效服务少,服务能力弱。 【47】目前,贵州茶业服务方式以兼业为主,自我服务为主。 总的看,以农户为主体的贵州茶业产量小,市场规模也小,难以形成规模,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科技的引进和创新,在此生产力水平下,某一个或某几个茶品种要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是较难的。 同时,低集约化程度使贵州茶产品质量难于控制,市场难以开拓,影响了贵州茶业综合竞争力;低社会化程度使贵州茶叶经营成为一个以自产自销为主体的“小农经济型”行业,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贵州茶业的产业化进程。 【48】【49】这也是贵州茶业产、供、销没有明确分工或分工不细,或者根本没有大的行业分工的根本原因。 【50】020406080100加工企业(家)加工规模(万吨)遵义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xx届硕士毕业论文123.2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茶业无性系良种比例小(见表2),品种单一,现有茶园因肥培水平低,分散、老化、抛荒等现象严重,机械化修剪、采摘普及率低,茶青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大部份为低产茶园(见图10)。 一方面,无性系茶苗繁育体系还没建立,繁育水平差参不齐,不能满足新建茶园的需要;毕节地区茶叶虽有十多个品种,但大多属于被淘汰的,种植上均以落后的“种子繁育”方式进行,茶树生长参差不齐;六盘水市种植面积21500亩,低产茶园19380亩,占90%。 另一方面,资金上缺口较大,制约了无性系良种的普及。 黄平县98的茶树是上世纪5070年代栽种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不足1。 安顺市反映,茶业发展中实生种子种植比例大,无性系良种栽培比例小,标准化程度低,原因是建一亩无性苗茶园的费用是实生种子种植的45倍。 贵阳市无性系茶园约8000亩,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6%;紫云县大部分茶园只采清明前后的独芽或一芽一叶茶青加工毛峰、毛尖类茶,对春芽 二、三叶和夏茶、秋茶几乎没有加工,并全部采用手工采摘和修剪,机械化修剪、采摘普及率低,全年茶叶下树率低,在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还处于空白,大大降低了茶农经济收入,也影响了茶农管理茶园的积极性;由于茶叶采摘不力,优质春茶原料往往因采工组织不力,销售渠道不畅,不能及时采摘,浪费巨大。 茶叶容易老化,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一把草”的说法。 【51】【52】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加工机械设备落后。 毕节地区现仅有茶学专业人才16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仅7人,而且没有培训经费,茶叶生产技术指导力不从心,影响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53】安顺的调研表明,其现有技术人才分散在各企业,不能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在名优茶生产工艺和茶叶品牌开发上欠缺力量;大部分乡镇没有熟悉茶叶生产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对茶农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大部分茶农运用科技生产的能力弱,管理粗放,单产低。 机采、机修普及率低,资源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较为低下。 【54】绿茶加工机械大多是从浙江引进的,因对机械性能和各项工艺参数、流程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操作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不够,加工质量的普遍提高受到制约。 除湄潭、凤冈外,先进的茶加工机械设备在其他地方难觅踪影。 【55】表2无性系良种茶园种植统计单位万亩各地茶叶种植无性系茶园情况市州现有种植面积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所占比例xx届硕士毕业论文13贵阳5.3251.834%遵义51.436.170%黔南州19.534.6124%毕节地区14.9651.60311%六盘水市2.150.40619%安顺市10.2340.727%黔西南州8.470.1421.60%黔东南州13.2096.86352%铜仁地区19.1875.5629%合计144.4757.80440%图10低产茶园所占比例3.3政策支撑配套力度小贵州茶业发展存在的重基地、轻流通,重生产、轻服务,重传统、轻创新,重茶叶、轻茶业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省茶业的发展。 【56】3.3.1龙头企业扶持政策落实难群众种茶积极性的高涨,茶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呼唤茶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当前,分布在全省81个县(市、区)140.9万亩茶园,已有90万亩投产,其中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县(市、区)就有40个。 xx年全省48个县定植茶园27.1万亩,其中,新发展面积较大的市(州、地)有遵义市14.6万亩、铜仁地区5.36万亩、黔南州1.94万亩、黔东南州1.85万亩、毕节地区1.25万亩;定植茶园面积较大的县有凤冈5.9万亩、湄潭4万亩、正安2.8万亩、石阡2.6万亩。 做大茶业规模,打造茶业大省,无庸置疑,但必须同步考虑贵州省各地无性系良种种茶园面积占现有种植面积的比例图34%70%24%11%19%7%1.60%52%29%贵阳遵义黔南州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xx届硕士毕业论文14配套解决加工问题,否则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 以湄潭县为例,截止今年,茶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1.5万亩,计划到xx年发展到30万亩,届时需兰馨这样年生产能力1100吨的龙头企业30家才能吃掉湄潭茶。 凤冈县反映,到xx年茶产业基地发展到20万亩时,需较大型龙门企业20家,且每家必须覆盖3000亩以上基地才能吞下凤冈茶。 要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就必须配套落实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 现在的问题是,在大力发展茶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土地、金融贷款、政府补贴等政策落实难问题。 【57】3.3.2茶叶外贸出口支持弱一方面,【58】以往的进出口政策造成资源浪费,导致我省茶业外向型龙头企业和全球化经营主体的缺乏,面对世界茶叶消费的大市场,长期以来茶业海外市场的开拓呈空白状态。 少数较有实力的茶叶出口经营企业终因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经济实力、对外贸易人才匮乏等因素,弱化了茶叶出口贸易。 个别企业鉴于种种原因改走其他路径出口,出现了企业基地在贵州,出口却在上海、北京的状况。 xx年贵州和泰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上海“天坛牌”商标对中东和非洲出口茶叶25吨,创汇8.7万美元(全省出口总额10.38亿美元);xx年出口茶叶312吨,创汇55.1万美元,仅占全年农产品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的0.78%(全省出口总额13.2亿美元);xx年1-8月出口茶叶65吨,创汇17.9万美元,仅占全年农产品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的0.39%(全省出口总额14.6亿美元)。 另一方面,【59】由于国家现有的进出口政策门槛高,导致政策实施难度大。 xx年至xx年,商务部门用国家西部外经贸发展资金补贴我省茶叶企业,每出口创汇一美元,补贴0.07元人民币。 但从xx年起,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这一微弱的支持政策也被迫取消。 xx年商务部、财政部将xx年设立的旨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农轻纺支持资金”改为“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发展。 但由于我省茶叶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在建立健全或一以贯之地坚持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或有机产品等标准及相关规定要求,建立出口产品溯源和追踪体系方面做得不够好,一些企业有效的质量安全体系流于形式,导致无法达到商务部、财政部项目规定的基本要求,无法争取此项资金。 【60】3.3.3科技投入乏力贵州茶业科技投入少、投资不足造成的创新乏力将严重影响茶业竞争力。 茶产业科研能力不强,人才匮乏,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我省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61】xx届硕士毕业论文154.加快贵州茶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发展茶产业,不与粮争地,生产效益高,生态效益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经济价值,对于实施环境立省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家园,促进农民增收和乡镇企业发展,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遵义市的调研表明,种茶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三季烤烟、四季水稻、五季玉米。 【62】目前,全国有11个省(市、区)把茶产业定位为优势主导产业、重要产业或支柱产业。 从已有的数据资料看,到“十一五”期末,主要产茶省份中,云南要发展到400万亩,浙江260万亩,福建250万亩,四川250万亩,湖北210万亩。 抓住国际国内绿茶消费增长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内地转移的良好机遇,从贵州的实际出发,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方向,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来定位茶产业的发展,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努力把贵州茶产业培育成既能富民又能兴黔的支柱产业。 【63】4.1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现规模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并重茶业基地和龙头企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二者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应面向市场齐头并进。 【64】在推进贵州茶业发展中,要将两篇文章合起来做,把两道难题联起来解,让龙头企业的根往茶业上扎,让茶业的枝叶往龙头企业上长,实现茶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强、两者相得益彰目标。 一是抓优质种苗,加强无性系良种苗圃基地建设。 坚持“立足自给、区域协调、适量引进、结构合理”的原则,抓紧培育和建设无性系良种茶苗基地。 充分发挥贵州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茶科所等教学科研的资源优势,加强对贵定仰望茶、都匀野生小叶种、湄潭苔茶、石阡苔茶等地方性特色品种资源的保护与研发,尽快培育、鉴选、审定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适应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并加快推广。 二、加强现有茶园管护与加强优质丰产高效茶园建设并重,提高茶叶生产能力。 【65】盘活茶园资源,改造并管好原有老茶园,根据市场的需求,稳步扩大种植面积。 坚持“不是无性系不发展,发展必须是无性系”的要求,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以良种化促进茶园标准化,以标准化推动茶业规模化和产业化。 【66】力争5年内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达到75%以上。 坚持以农户为主体,把茶园建设在劳动力资源相对富集的地方,不断调整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实现茶叶采摘期早、中、晚的合理搭配,有效地解决茶产业发展中劳动力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提高茶青下树率和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 坚持集中连片建园,发展适度规xx届硕士毕业论文16模经营。 坚持把茶园建设在无毒无害、富含有益元素和PH值符合条件的地方,加快推进优质、生态、高效茶园建设。 三、加强茶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 加大对茶区公路、水利灌溉工程、测土配方工程等项目建设的支持,增强茶产业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67】加强产地茶青交易市场配套建设,促进茶青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 把茶叶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茶园建设与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生态旅游观光茶园,形成“以旅游带茶叶,以茶叶促旅游”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四、创新茶叶生产组织形式。 大力发展产地市场+茶农基地、龙头企业+基地、茶农连片形成茶叶基地、海外茶叶公司+茶叶基地、服务组织+龙头企业+茶叶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的生产组织。 突出重点抓好茶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茶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良种化程度。 重点扶持现有10家省级以上茶叶重点龙头企业,配套落实土地、金融贷款、政府补贴等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 通过资源整合,力争到xx年培育2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58个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茶叶企业。 加大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股份协议书11篇
- 农村房屋租赁协议书(5篇)
- 公司培训协议书(汇编15篇)
- 农业项目投资与运营管理合同
- 金融服务行业高级人才雇佣及保密协议
- 股东对企业研发项目借款合同书
- 股票期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与调整协议
- 文化创意产业合伙人股权收益与项目推进协议
- 互联网平台股权分割与收益分配管理协议
- 股权质押典当借贷业务专项合同
- 金融学 曹龙骐 02教材课件
- 腧穴总论 2特定穴课件
- 2022年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觉醒年代》朗诵稿
- 2022年社会学概论考试重点广东海洋
-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务考评登记表
- 北京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
-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1
- 鼠害虫害防治管理制度
- PLM_项目建议书_PT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