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_第1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_第2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_第3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_第4页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1日课题长度单位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具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小正方体等。 课件学具同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 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 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四、课后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中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厘米的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1厘米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1日课题长度单位第2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米尺、软尺、课件学具学生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 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 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四、课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说出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米的认识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比如,1米100厘米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 2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1日课题长度单位第3课时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具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学具同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2、线段可以度量吗?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 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完成书上做一做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四、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对于线段的认识,量出线段的长度以及画出线段线段的认识这些内容,学生掌握起来都很快,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不用尺直的线2个端点子的零刻度对着线段的一个端点,而是用尺子的最左端和线段的端点对齐,纠正以后好多了但是引申到量其它具体的物品如文具盒时,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让他量文具盒是多长,他不知道从哪儿开始量起,到哪儿结束,有很多学生都是把尺子斜着放在文具盒面上来量的,而且这时候很多学生都忘了要用尺子的零刻度和文具盒的一端对齐了这个方面在以后的练习课中要多加练习3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1日课题长度单位第4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具实物、尺子学具实物、尺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一下。 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 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 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课后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画线段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 4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5日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具课件学具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 (1)和二 (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 (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 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 (3)班和二 (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 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20+6724+6346+5362+1735+243+8443+40 2、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开放题36+63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9 四、课后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作用,用情景图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3745的兴趣。 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联系情+2?+?4景图的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5979的加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性。 5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5日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幻灯片学具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23+7556+304+ 522、二 (1)和二 (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 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 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 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867179+39+4+53+ 363、数学医院492165+44+39+35836100说明理由。 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课后小结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列竖式的格式上,通两位数加两位数过指导,学生在列竖式时基本都能做到,数位对齐,在36+35书写竖式时,两个数字之间留一点空隙,做到整齐美观。 36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56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5日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第3课时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实物图片。 学具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进入游乐场。 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二、自主探究 1、看谁算的正确?57+1240+3816+5223+7236+4728+598+7543+3724+6819+4985+9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姐姐(张)1924222617妹妹(张)2118233720合计(张) 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4027608562735015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 第 (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第 (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 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三、课后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进位加的竖式要求是和不进位加是一样的,由于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知道,所以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一年级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并让学生用摆小棒的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等问题。 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和自己的动作操作,学生很快掌握了重点,不过在后面纯计算的练习中,依然有学生忘了进位的,还要加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7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9日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具课件学具图片、圆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统计我们二年级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情况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统计图,观察图,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如45班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 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怎样列式?师2823该怎样解决呢?A、可以口算,20200,835,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 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三、拓展运用 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 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3531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 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5、猜一猜。 94658904251700720 四、课后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引导学生从情景图所提供的数据发现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学问题,为不退位减作好准备。 不退位减法的竖式格式和前2823=面加法是一样的,只是把加号改成了减号,在计算过程中看似简单,但学生在练习时我发现,许多学生把减法算成了加法,甚至有个位算加,十位算减,或是倒过来的。 受前面大量加法练习的影响。 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多强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8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9日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会正确计算。 教具幻灯片、小棒。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432389625959271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学生列式。 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学情预测 (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 (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35881565024 三、拓展运用 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 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2、做练习三第7题。 3、蚂蚁传递信息。 3818=()8=()+35=()25=()+40=()26()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年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后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练习时发现一个错得两位数减两位数比较多的情况是,有的学生的算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个位不够减时,就反过来用下面的数减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去上面的数,然后十位也没有退位。 经减。 过纠正有所好转。 9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课题09年9月9日两位数减两位数第3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母鸡851943小鸡16+27621944+419813905644536+4991723011904719+24 二、自主探究 1、小鸡和鸡妈妈要回家了,请你帮他们把路铺好。 459()9()9() 2、在圆圈里填上“”和“”。 30+63937+323758904075363957302717+28441004036+1063+872 193、青蛙妈妈我吃了58只害虫。 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虫。 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4、小红拿50元买了一把雨伞,阿姨找了38元给他,一把伞多少钱? 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 三、拓展运用,开放练习小明小华小方小兰跳的个数34414539看上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四、课后小结板书设计10学具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9日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第4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主体图。 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学校也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 (2)班得多少面红旗?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 (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 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三 (1)班比二 (1)班少2面,二 (1)班得16面。 (2)三 (1)班比二 (2)班多1面,二 (2)班得13面。 (3)四 (1)班比三 (1)班多2面,三 (1)班得14面。 (4)四 (1)班比二 (2)班多3面,二 (2)班得13面。 (5)三 (2)班比二 (1)班少1面,二 (1)班得16面。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现在足球多少元? (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 (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 2、课本24页第2题,独立完成。 3、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几岁? 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四、课后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与上学期所学的问谁比谁多几(少几)这样求比一个数多(少)的应用题容易混淆,所以在课上我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等实几的数是多少际操作活动来理解其数量关系,学生也能很容易地接受。 但如果下次把上学期学的题型和这学期比较起来的话,学生就比较容易混淆,所以在练习时还是要注意两种题型的对比。 11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课题09年9月9日两位数减两位数第5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实物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 二、基本练习 1、跳绳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 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个。 小华做了几个? 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 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 ? 5、,看书的比画画的少5人,看书的有多少人? 三、拓展运用 1、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 (1)男同学有几名? (2)一共有几名同学? 2、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帆凡比静静少跳9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25页第 5、 6、7题。 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 让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 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的是橡皮,小明说我拿的砂是铅笔,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半兰各拿的是什么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具12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课题09年9月16日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主体图,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3个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 23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试算。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46+25+17752819注意书写格式。 2、54+20+1690-58-24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26+()203073+5+()98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四、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8+3462+2385学具教学反思这节课的重点是简便竖式的书写,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竖式,一开始,学生用两个竖式来进行计算时,容易犯的错误是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相加以后,没有用结果去加第三个数,而是拿第二个数加第三个数来当最后的结果了,这个问题只要反复强调我相信还是可以改正过来的。 简便竖式的写法倒是问题不大。 13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课题09年9月16日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2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主体图,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25+28+3678-59-1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 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 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学情预测67-25+2867+28-25如何计算。 先算什么?学情预测 (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做一做56+24-308078-24+3993指名板演5678+24248054+3993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24+15-2965-43+1954-28+ 19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43-54+48- 393、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 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课后小结板书设计78-24+3993782454+399学具卡片教学反思例的情景是生活中常见的坐公交车,我利用这个素材我对学生进行了乘车文明的教育,如以后坐公交车时要先下后上。 有了前面连加连减的铺垫,学生列竖式没有问题了,但是由于这节课出现了加减混合,很多学生会把它算成连加或连减,即使写的是减号也会算成加法。 14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课题09年9月16日加、减法估算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难点培养估算能力。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小明要搬新家了。 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 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 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 你用的什么方法?学情预测 (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 30+40+2090(元)9024 (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 30+4070(元)100-7030(元)3024 三、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 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 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 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 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 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 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四、课后小结板书设计加、减法估算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学具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得出了许多估算的方法,方法大多是把,和这三个数看成是整十数。 学生都体会到了估算的方便,练习时都能很快地就说出得数。 15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课题09年9月19日和复习第1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识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 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70-4158+2989-346+4868-6546+2391-8343+1917+7992-5690-5490-60+2443-8-3050+27-917+26+ 183、数学医院。 8239952717+4816+7379777990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列式计算。 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钟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板书设计学具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在计算中切实感受到笔算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对齐,都是从个位算起,它们主要区别是加法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 16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课题09年9月19日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第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重点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具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 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 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 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头围(厘米)43594258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7学具同左教学反思在开学初刚学到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时,我就帮学生量过一次身高,开学到现在有的学生的身高又长高了一点,利用这个我长高了的话题,帮学生又量了一次身高,学生都很高兴,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量身高的过程当中,再次建立长度,高度的概念,同时这节课还有学生一步是多长,一臂是多长,教室的门是多宽,窗户多宽等等这些练习更加加深了印象,学生学得也很愉快,很轻松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课题09年9月20日第 一、二单元测试第 1、2课时重点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具18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09年9月20日课题试卷分析第3课时 一、成绩统计分数段100808970796069不及格人数 二、取得的成绩: 三、典型错例及原因 四、补缺措施19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者崔艳熙春路逸夫小学教师统一电子备课表格备课时间课题09年9月25日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难点初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