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范文_第1页
实验教案范文_第2页
实验教案范文_第3页
实验教案范文_第4页
实验教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教案范文 实验教案授课题目实验一气浮法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气浮实验系统设备及构成,加深理解气浮法处理水的原理,掌握气浮工艺工作过程及操作运行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内容废水的气浮法处理教学重点气浮法实验原理教学难点溶气水调节三授课类型专业方向课四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浮实验系统设备及构成2加深理解气浮法处理水的原理3掌握气浮工艺工作过程及操作运行方法。 (5分钟)二实验原理详细讲授污水的气浮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气浮法就是使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出现于水中并慢慢自下而上地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与水中污染物质接触,并把污染物质黏附于气泡上(或气泡附于污染物上),从而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水结合物浮升到水面,使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出去。 (20分钟)三实验设备和试剂详细讲授实验设备的构造、作用及注意事项溶气水系统、水源系统、气浮池、空压机等。 (10分钟)四实验过程:开始实验,全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130分钟)。 1将气浮池及溶气水箱充满水待用;2开启空压机使其压力达到0.35MPa以上时,打开进气阀门,然后开启溶气水泵,使压力水与空气混合后进入溶气罐,按一定的回流比调节流量,并控制溶气罐中水位在罐中4/5以上。 在罐中压力达到0.3MPa时,打开减压释放器阀门,释放溶气水,然后调节流量机气压使溶气罐中气压稳定,气浮池进出水平衡;3观察实验现象。 五实验要求绘出实验设备简图,比较沉淀法与气浮法的异同,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并清洗仪器设备,打扫卫生(15分钟)。 六讨论、思考及作业比较沉淀法与气浮法的异同。 七参考资料1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2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89.3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出版,1998.4章非娟,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授课题目实验二静置沉淀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一教学目的及要求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绘制沉淀曲线。 二教学内容基本内容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去处教学重点静置沉淀实验原理,水中颗粒物的测定。 教学难点水中颗粒物的测定三授课类型专业方向课四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目的1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绘制沉淀曲线。 (5分钟)二实验原理自由沉淀实验可按中部取样法进行。 详细讲授自由沉淀实验可按中部取样法。 (20分钟)三实验设备和试剂详细讲授实验设备沉淀实验筒、过滤装置、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秒表。 实验水样高岭土自配水。 (10分钟)四实验过程开始实验,全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130分钟)。 1配制实验水样2用泵将水样输入沉淀实验筒,取样分析3在 5、 10、 20、 30、45min时,从中部取样口取样分析4绘制Et和Eu的关系曲线五实验要求完成实验纪录,绘制沉淀曲线;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并清洗仪器设备,打扫卫生(15分钟)。 六讨论、思考及作业影响颗粒物沉淀的因素有哪些?七参考资料1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2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89.3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出版,1998.4章非娟,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授课题目实验三曝气充氧实验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一教学目的及要求加深理解曝气充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学会计算曝气设备的氧总转移系数,评价曝气设备氧转移效率。 二教学内容基本内容曝气充氧实验教学重点曝气充氧实验实验原理,溶解氧测定教学难点溶解氧测定三授课类型专业方向课四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曝气充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学会计算曝气设备的氧总转移系数,评价曝气设备氧转移效率。 (5分钟)二实验原理重点讲授曝气充氧的实验原理,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 (25分钟)总传质系数KLa的计算公式氧转移速率的按下式计算CsKELaA?(mgO2/lh)三实验设备和试剂详细讲授实验设备曝气筒,微孔扩散板,转子流量计,秒表,压力表,空压机,溶解氧测定仪,小烧杯,无水亚硫酸钠,氯化钴等。 (5分钟)四实验过程开始实验,全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130分钟)。 1关闭所有阀门,向曝气筒中注满清水,然后曝气10min至水中溶解氧饱和,取水样测溶解氧的饱和值Cs,计算溶解氧含量,计算Na2SO3的需要量;2称取所需试剂,将其溶解于温水中,使其混合均匀;3当水样中溶解氧浓度至零后,开始正常曝气,并取样测定其溶解氧浓度;4同时计量空气流量、温度、压力、水温等;21121log31.2ttCCCCaKssL?五实验要求完成实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并清洗仪器设备,打扫卫生(15分钟)。 六讨论、思考及作业影响曝气充氧的因素有哪些?七参考资料1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2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89.3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出版,1998.4章非娟,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授课题目实验四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SBR法处理污水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模型的组成,熟悉其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内容污水的SBR法处理教学重点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原理教学难点SBR工艺的运行周期三授课类型专业方向课四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目的了解SBR法处理污水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模型的组成,熟悉其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方法。 (5分钟)二实验原理详细讲授实验原理SBR工艺作为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同,即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并为合成提供所需的能量,同时通过活性污泥的絮凝、吸附、沉淀等过程来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所不同的只是其运行方式。 (20分钟)三实验设备和试剂详细讲授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情况。 (20分钟)四实验过程开始实验,全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120分钟)。 1开启水泵,将水送入反应器中,直到达到所要求的最高水位;2水泵关闭,气阀打开,压缩空气进入反应器中,开始曝气,此即反应阶段;3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关闭气阀,使反应器内的混合液静置。 4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出水阀门,排水至最低水位;5关闭排水阀门;6至此,SBR工艺的一个运行周期结束,进入下一周期的准备阶段。 五实验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并清洗仪器设备,打扫卫生(15分钟)。 六讨论、思考及作业SBR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及该工艺的运行特征。 七参考资料1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2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89.3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出版,1998.4章非娟,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授课题目实验五生物接触氧化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一教学目的及要求观察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水的过程、加深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影响因素、熟悉运行操作方法,学会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方法,掌握生物膜的镜检方法,了解生物接触池运行的控制方法,进一步理解溶解氧、污泥龄、污泥负荷等控制参数及在实际运行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基本内容污水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教学重点生物接触氧化池原理,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教学难点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的控制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目的观察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水的过程、加深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影响因素、熟悉运行操作方法,学会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方法,掌握生物膜的镜检方法,了解生物接触池运行的控制方法,进一步理解溶解氧、污泥龄、污泥负荷等控制参数及在实际运行中的作用和意义。 (5分钟)二实验原理详细讲授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填料,在填料上生长生物膜,吸附、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曝气装置向水中提供氧气,并起搅拌和混合作用。 (15分钟)三实验设备详细讲授所用到的仪器设备生物接触氧化池、溶解氧测定仪、显微镜、COD测定仪、BOD测定仪等。 (5分钟)四实验过程开始实验,全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140分钟)。 1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取城市生活污水厂活性污泥35升,然后在蓄水池中与待处理污水混合。 用水泵将污水注入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出水进入沉淀池后回流到蓄水池中,进行循环。 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待处理污水的浓度,以使微生物逐渐生长在填料的表面,并达到培养、驯化的目的。 经过几周以后,在填料表面便可以生长良好的生物膜。 2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运行生物接触氧化池,并调整控制参数。 对生物接触氧化池去除有机物的效率进行测定,改变其部分运行参数(VSS,DO,T,泥龄,回流比)了解生物接触池运行特性。 在此过程中,取少许生物膜,放到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等,并绘出所见微生物的形态草图。 间隔一定时间,取水样测定其COD和BOD,以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 五实验要求1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实验设备简图。 3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并清洗仪器设备,打扫卫生(15分钟)。 六讨论、思考及作业说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污水的优缺点。 七参考资料1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2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89.3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出版,1998.4章非娟,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授课题目实验六斜板沉淀池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一教学目的及要求观察斜板沉淀池处理水的过程、加深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影响因素、熟悉运行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内容污水的斜板沉淀池处理教学重点斜板沉淀池实验原理教学难点斜板沉淀池实验原理三授课类型专业方向课四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目的观察斜板沉淀池处理水的过程、加深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影响因素、熟悉运行操作方法。 (5分钟)二实验原理详细讲授浅池原理。 根据浅池理论,在沉淀池的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可以提高沉淀率。 斜板沉淀池实际上是把多层沉淀池做成一定倾斜度,以利排泥,斜板与水平成60?角。 水在斜板中流动过程中,水中颗粒物则沉于斜板上,当颗粒物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自动滑下,在沉淀池中水流的方向与污泥的滑落方向相反。 (20分钟)三实验设备详细讲授斜板沉淀池模型、水泵等。 (10分钟)四实验过程:开始实验,全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130分钟)。 1用清水注满沉淀池,检查是否漏水,水泵与阀门等是否正常完好;2开启水泵,原水进入进水槽,通过底部配水花墙,进入配水区,水流反向上流,通过斜板区进入清水区,待净化后,从表层出水,所产生的污泥从斜板滑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