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选修《念奴娇·昆仑》赏析【精品教案】_第1页
北京版选修《念奴娇·昆仑》赏析【精品教案】_第2页
北京版选修《念奴娇·昆仑》赏析【精品教案】_第3页
北京版选修《念奴娇·昆仑》赏析【精品教案】_第4页
北京版选修《念奴娇·昆仑》赏析【精品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版选修念奴娇昆仑赏析【精品教案】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春色秀美的景色功泛指昆仑山的好处罪指“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谁人曾与评说为下文张本,“而今我谓昆仑”无人评说我评说抽,裁昆仑,一截给欧洲,一截给美洲,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全人类共幸福。 (本词作于1935年。 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 10月,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赏析】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 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 那么我们在此再追问一句,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 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 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 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 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 一、第 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术之美。 因为我们知道如此复杂的主题本身要表达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艺术相结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昆仑)出来帮忙了,诗人“横空出世”般的胜任了。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 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 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 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 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 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 “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 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 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 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这首词里,毛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读者立即知道这是“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 当然,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托根,很可能与礼记那个古老理想深入民族心灵有关,康有为曾依傍那个理想,直到近来讲“小康”,名字还从礼记那段里摘出来的。 叫人惊异这个以流变不居著名的世界上,会有那样顽固的继承性;我也隐隐由此想到,一个学说在民众间的传播,往往不在于它论证得使人信服,而别有更深微幽隐的因素,任何时代,群众都没有从学理上了解过自己所信奉的理论。 当然,词不是政治学说的论文,它也不可能向我们介绍大同理想的细节,所以,通过昆仑这个意象传达的大同理想,其实还是个两面派、具有兼容性,既适合礼记那个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