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doc_第1页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doc_第2页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doc_第3页
刺蒺藜人工栽培与利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刺蒺藜河南省镇平县农技中心 魏新田蒺藜苦辛性平,疏肝平胆目明,解郁祛风除湿,催生堕胎益精,男性增加性欲,女性卵巢功增,预防心肌缺血,强体抗衰长命。原植物为蒺藜(Tiibulus terrestris)为蒺藜科植物。别名:白蒺藜、蒺藜狗茨、蒺藜子、旁通、屈入、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子、杜蒺藜、土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蒺藜等。以成熟果实入药。味苦、辛,性平。归肺,肾经。具有平胆明目,疏肝解郁,祛风除湿的功能。隶属保健植物序列。【植物的形态特征】蒺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可达1m左右。全株有柔毛。茎平卧地面,由基部分枝。具棱条。双数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一长一短,长叶常具68对小叶,短叶具35对,小叶对生,长椭圆形,长415mm,宽25mm,基部常偏斜,下面被白色伏生的丝状毛,托叶披针形,形小而尖,全缘。花期58月,花小,淡黄色,整齐,单生于短叶的叶腋。萼5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顶端略呈截形,与萼片互生。果期69月,果实放射五棱形,由5个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绿白色,质坚硬。【生长习性】蒺藜多野生山坡、草地、沙丘、田边、田埂、荒地、坟园等。喜温度、湿润的气候,在日平均1215的地区均可生长,喜阳光,耐干旱,喜干燥环境,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各种土壤各种土质,不同地形地貌均可生长。多雨易涝地区不易种植。全国在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蒺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疏松,质地肥沃的砂壤土,更有利其生长。种植前可667m2施腐熟有机肥1 000kg,深翻20cm左右。耙细整平,做成1.2cm宽的高畦,畦沟宽30cm,深1520cm,种植田四周挖80cm宽,50cm深的排水沟。2、繁殖技术:种子繁殖。89月种子成熟时,选个大、充实、饱满的绿白色的果实,晒干备用。播前将种子摊于石碾上碾,使果瓣分开,簸去果刺和壳渣,留下纯净种子播种。也可将种子在碾米机上碾两遍,筛选出种子。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畦面浇透,撒上种子,覆盖严。点播时可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挖穴,每穴丢种子45粒,覆土后浇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种子催芽,置于用保水剂为基质配制的流体悬浮胶状液中,用流体播种机播下,更有利发芽。【田间管理】1、间苗:在苗高47cm时,拔掉弱苗和过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时。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点播每穴留壮苗23株。如发现缺株缺穴,应带土移栽补齐。2、中耕除草:出苗后有杂草发生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锄时小苗期宜浅,以12cm为宜。只要无杂草发生即可。间定苗后,进行第2次中耕,这次主要以疏松土壤为主。兼清除杂草,植株罩严地后,一般不在中耕,有杂草发生时,可人工进行拔除。一般进行23次。做到有杂草必除。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视地力情况,要进行适当的追肥,一般应追施两次。第1次在定苗后。结合中耕,667m2施入人畜粪尿1 0001 500kg,干旱时施后应浇清水1次。第2次在开花前,可施入1 5002 000kg人畜粪尿掺5%的过磷酸钙,以促使开花结果。如果植株结果后出现脱肥,可叶面叶施农人液肥300倍液,乡情牌液肥250300倍液,雷力2000营养液500倍液及硒素喷施剂800倍液。4、掐顶:在8月中旬后,为了使种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长点,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结果,并能提早成熟。增加产量。【病虫害防治】1、病害,野生蒺藜病害很轻,人工栽培蒺藜常见病害有白锈病、黑斑病、白粉病和锈病及苗期猝倒病。(1)白锈病(Albugo sp.)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白锈菌菌属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现不规则褪色斑块,叶背生圆形至不定形白色疱状孢子堆,严重时疱斑密布或连合,叶面凹凸不平,后期因影响光合作用,叶片枯黄。防治方法:不从病株留种。播种时,种子用0.20.3%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有病株出现及时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及58%赛福(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及25%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5006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以上。(2)黑斑病(Alternauia sp.)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下部叶片及叶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暗褐色斑,中央灰褐色,有较明显的同心轮纹,潮湿时上生黑色霉状物。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叶柄斑呈纵条形。防治方法:发病初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50mg/kg多抗霉素溶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2%乙蒜素酮乳剂1 5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3)白粉病(Erysihphe sp.)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初生疏密不等的白色粉斑,后粉斑互相融合,叶片表面覆满白粉,叶片枯黄。防治方法:发病初可用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1 000倍液或50%硫胶悬剂300倍液,32%乙蒜素酮水剂1 500倍液及2%农抗120或武夷菌素150200倍液喷洒。10天1次,连喷2次以上。(4)锈病(Puccinia sp.)由担子菌亚门锈柄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叶片两面散生或沿脉出现黄色圆形或椭圆形小疱斑,稍隆起,后疱斑破裂,散生鲜黄色粉状物。严重时病斑密布,后黄色疱斑上或其四周出现棕褐色小疱斑即夏孢子堆,在生长期生暗褐色疱斑,即为冬孢子堆。防治方法:可参考白粉病防治。(5)猝倒病(ptbhium sp.)由藻菌亚门腐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接着病部变为黄褐色。后湿腐缢缩成线状,子叶尚末凋萎之前,幼苗即猝倒。高温高湿时附近土表长出一层白色絮状菌丝。防治方法:发病初可用32%乙蒜素酮乳剂及30%菌无菌(乙蒜素)乳剂1 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50%猝枯净8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2、虫害:常发生虫害有蟋蟀、豆蚜、红蜘蛛、棉根新珠硕蚧等。(1)蟋蟀:以成若虫取食叶片,造成缺刻。严得时可食光叶片,有时还可咬断幼茎。防治方法:低龄若虫发生时,可用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剂1 500倍液喷洒田内。也可用3%乙敌粉或甲敌粉667m21.5kg喷撒。利用蟋蟀日出爱钻草丛习惯,割下青草或菜叶,用1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液浸泡后捞出,稍晾后傍晚堆放田间,草堆直径约20cm。也可667m2用炒出清香麦麸2.5kg,拌入50倍液的90%敌百虫溶液适量,傍晚撒田间。(2)豆蚜:以成若蚜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皱缩,蔓尖畸形。防治方法:蚜虫危害,可用20%快克乐(氰.马)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剂1 500倍液喷洒。(3)红蜘蛛:以成若螨在叶背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叶面出现黄白斑,影响光合作用。危害严重时,叶片脱落。防治方法:发现红蜘蛛危害,可用1.8%阿维菌素乳剂3 0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洒。(3)珠硕蚧:以成若虫在蒺藜根部,吸取植株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危害时可使植株枯死。防治方法:发现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剂1 200倍液,25%喹硫磷2 000倍液喷淋或灌注根茎处。【采收加工】蒺藜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有绿变黄白,并有部分果实成熟落地时,可及时采获。收获时用镰刀割下蔓茎,收起落地果实,筛去泥土及杂质,晒干。【主要化学成分及保健作用】蒺藜果实中含刺蒺藜苷,山柰酚 ,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3-芸香糖苷,呋甾醇二糖苷,槲皮素,薯蓣皂苷元及维生素C。种子油中的酯肪酸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及硬质酸等。还含有微量哈尔满。蒺藜早在秦汉时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蒺藜子一药。其保健作用已有明言。称之“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神仙秘旨云:“蒺藜子一石,七八月熟时收取,晒干,舂去刺,杵为末,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日3服。勿令中断,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二年,老者复少,发白复黑,齿落更生。服之三年以后,身轻长生。”现代药理证明:蒺藜总皂苷灌服有强壮抗衰老作用。可使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体重减轻。脾脏及胸腺萎缩有抑制作用。并降低其血总胆固醇及血糖水平。增加幼年小鼠肝及胸腺重量。使老年小鼠脾内色素颗粒沉着和聚积呈明显改善趋势。刺蒺藜水提取液对麻醉犬有轻度降压作用。醇提物可使血压迅速下降,蒺藜总皂尚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刺蒺藜所含的呋甾醇二糖苷类可促进雄性大鼠精子形成。兴奋赛托利细胞活性,增强性反射和性欲,促进雌大鼠发情,提高生殖能力。男性患者应用可增加性欲,改善和延长勃起时间,增加精子数和运动活性。对女 性可改善卵巢功能,对性欲缺乏和不孕症有效。还可预防更年期综合症。此外刺蒺藜生物碱有利尿作用。对提取部分有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历代名医利用刺蒺藜辛苦泄散,主入肝经。有平肝祛风明目之功。故常用于肝风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及目赤翳障等症。利用其辛散苦泄,可升可降,有疏肝解郁之功。故常用于胸胁不舒,乳房胀痛,产后乳难,经闭等证。利用其辛香燥散,能祛风除湿,消肿止痒,故常用于风疹瘙痒,白癜风,瘰疬恶疮等症。还能改善机体免疫力,微循环和记忆力等。【实用验方】1、刺蒺藜量不限,晒干、去刺,杵为末,每服6g,日3服。开水调下。不中断服。可健体,发白复黑,齿落更生,身轻长生。神仙秘旨2、蒺藜子(炒去刺),白芷、附子(炮)各等分,研为散,每服23g,清茶酒调下。不拘时。治伤寒头痛。身热,百节疼痛。圣济总录2、刺蒺藜120g(带刺炒),葳蕤90g(炒),共研为末,每早饭后服9g,白汤调下。治眼疾,翳障不明。本草汇言引龙谭家秘3、白蒺藜子(炒去角),白扁豆(炒)各30g,上为散,每服2g,以茶点服。不拘时。治伤寒后脾胃热壅,唇口常有疮。圣济总录4、白蒺藜(去刺),地骨皮,旋覆花、山茵陈、白菊花各15g,鼠粘子,石膏各30g,研为末,每服3g,食后清茶调下。1日3次。治上焦虚热,头目昏疼,眼赤肿,心胸烦闷。王氏博济方5、刺蒺藜120g(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60g(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90g(焙磨为末),金银花30g(炒磨为末),四味混合均匀,炼蜜 为丸,早晚各服9g,白汤下。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本草汇言引龙谭家秘6、白蒺藜(去刺)120g,石膏250g,研极细末,每日擦牙漱口,牙痛时频频擦之。治牙痛。医学广笔记7、刺蒺藜500g(带刺炒),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12g。白汤调下。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本草汇言引龙谭家秘8、蒺藜子(炒去角)90g,枳壳(麸炒)、荆芥穗、羌活、防风各30g,苍术(米泔浸一宿,炒)120g,共研粗末,每服12g,温酒或腊茶调下。不拘时。治风骚皮肤瘾疹痒痛。或有细疮。圣济总录9、白蒺藜30g,研为粗末,水煎,入盐一撮,漱之 。治牙衄及牙痛根肿动摇者。圣济总录10、刺蒺藜1 0001 500g(带刺炒),研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每次12g,作糊调服。治乳胀不行,乳岩作块作痛。本草汇言引龙谭家秘11、白蒺藜子180g,生捣为末。每汤服6g,日2次。治白癜风。本草纲目引孙真人食忌12、蒺藜子一捧,研为细末,水煎,令患者仰卧,满含饭1口,以药灌鼻中,不过再灌,即嚏而气出。治鼻塞不闻香臭。涕出不止。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3、杜蒺藜,当归各等分,研为末,食前米汤调服。可行经。儒门事亲14、白蒺藜,为细末,每服9g,空心,食前温酒调下。治腰痛。御药院方15、刺蒺藜240g(带刺炒),木瓜150g(炒),共研末,每早服15g,白汤调下。治一切脚气,不问虚实寒热。本草汇言引龙谭家秘16、刺蒺藜500g(带刺炒),干漆60g(炒),俱为末,水发为丸,绿豆大,每晚饭后临睡服6g。酒下。治恶血积聚或成瘕。本草汇言引龙谭家秘17、蒺藜(去角炒)、附子(炮)、栀子各等分,共研为末。每服9g,水煎。食前温服。治阴疝牵引小腹痛。宣明论方18、刺蒺藜150g(带刺炒),茵陈草120 g (炒),研为末,每早晚各取15g,水煎汤饮。治黄疸。本草汇言引龙谭家秘19、白蒺藜、菊花、蔓荆子、草决明、甘草(炙),连翘、青葙子各等分,水煎食后服。治肝风目暗疼痛。银海精微20、蒺藜90g(炒至赤黑去刺),酸枣仁30g(炒令香),共研为末,每服9g,水煎温服。治风入肠间,或秘或痢。妇人良方21、白蒺藜、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共研为末,每服2g,如大肠不通,用盐茶调下。小便不通。温酒调下。治三焦不约,大小便不通。圣济总录22、白蒺藜、独活、黄芪各等分,共研为末,每服6g,薄荷酒调服。治肝肾风毒上攻,目赤痛痒,昏花羞明多泪。医学入门23、蒺藜子600g,烧成灰,酽醋和,封头上,经宿便瘥或针破头封上更佳。治一切疔肿。备急千金要方24、白蒺藜、生甘草各100g,浸于75%乙醇300ml,7日后滤过备用。先洗净患部。再用消毒棉球蘸浸夜擦患处。治手部脱屑发痒症。湖南医药杂志1982(3):1125、白蒺藜(麸炒,去刺,研)4.5g,羌活、防风各2.1g,甘草炙1.5g,荆芥、赤芍各3g,葱白(连须用)二段,水煎服。治曝赤肿痛。医学心悟26、刺蒺藜240g(带刺炒),牡丹皮90g(炒),当归身120g(炒),共研为末,蜜丸,早易服。治瘰疬脓溃不干。本草汇言引龙谭家秘27、刺蒺藜2岁者3040g,2岁以上者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