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doc_第4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2012无锡)根据与画线处语言结构一致、内容相连的要求,填入下列文句横线上最正确的一项是( )黄河在这里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飞沫起虹,_;成瀑成湫,如挂如帘。A . 溅珠落盘B . 马嘶虎吼C . 龙腾搅谷D . 激流飞湍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B .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C . 经过昨天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D . 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基本的标准。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古诗文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4)古人作诗填词,经常采用“用典”的手法,范仲淹用“窦宪燕然勒功”的典故,书写了“_,_”的矛盾心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论语诠释了许多处世之道,面对别人的误会,它告诉我们应该“_,_”。(选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中国书法yun yun li chng_,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_(Ash;Bsh)。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y_的审美情趣。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 (5分)2018年是艾青诞辰108周年。为缅怀这位从金华土地走出去的诗坛泰斗,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让同学们享受阅读诗歌的快乐,我校文学社将开展一次“诗约春天艾青诗歌诵读活动”。主办方打算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广此项活动。请你帮助主办方拟定一段宣传语,100字左右。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镇彭城,畅为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索虏托跋焘南侵,太尉江夏王义恭总统诸军,出镇彭、泗。时焘亲率大众,已至萧城,去彭城十数里。彭城众力虽多,而军食不足 , 义恭欲弃彭城南归,计议弥日不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建议直趋历城。太尉长史何勖欲奔郁洲,自海道还京都。时历城重少食多,义恭去意已判唯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谋之众咸惶忧莫有异议。畅曰:“今城内乏食,百姓咸有走情,但以关扃严固,欲去莫从耳。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军食虽寡,朝夕犹未窘罄,量其欲尽,临时更为诸宜。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若此计必用,下官请以颈血汗公马蹄!”世祖既闻畅议,谓义恭曰:“阿父既为总统,去留非所敢干。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 , 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 , 张长史言不可异也。”畅言既坚,世祖又赞成其议,义恭乃止。(节选自宋书张畅传)【注】关扃(jing):城门。阿父:对长辈的尊称。干:干涉。道民:世祖的字。愧恧(n):愧疚。(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义恭去意已判唯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谋之众咸惶忧莫有异议。(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去彭城十数里(距离)B . 而军食不足(充足)C . 百姓咸有走情(逃走)D . 而损威延寇(拖延)(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4)概括张畅谏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他的谏言为什么能够被义恭采纳。 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潜窜衿录清钮琇永城有张生者,屡就童子试,不遇。读书芒砀山天齐寺。攻苦之暇,散步殿庑,见东帝座下判官像貌伟丽,戏拊其背曰:“人间安得如公者,吾与论心订交乎?”是夕,生篝灯禅堂,披简孤坐,忽闻扣门声,且曰:“君所愿交者来矣。”启户而迎,则昼所见判官也。始颇疑惧,继稍款洽。坐谈之顷,温语庄言,纚纚动听。生且喜得佳友。由是定更辄来,夜分乃去,率以为常。生久之与习,因自陈坎坷有年,莫测荣枯所诣 , 乞其搜示冥册。神颦蹙曰:“君无显秩 , 即一芹犹难撷也。奈何?”生不觉愤恸,坚请为之回斡。神徐曰:“当为君图之。”阅数夕至,曰:“已得之矣。山东某邑,有与君同姓者,应于明年入泮。吾互易其籍可暂得志然事久必露君其慎之!”事后神不复见,生亦归里。试果获售 , 悉如神言。浮沉黉宫十余载,忽梦神仓皇前诉曰:“吾因与君一日之契,潜窜衿录 , 已蒙帝谴,法当远戍。兹行与君永别耳。”生觉而惘然。未几,亦以试劣被黜。(选自觚剩,有删改)【注】订交:彼此结为朋友。披简:打开书看。纚纚:言谈连绵不尽。荣枯所诣:盛衰、穷达的程度。显秩:显赫的官位。一芹:献上礼品。回斡:周旋,调停。入泮:科举时代学童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获售:特指科举考试得中。黉宫:古代政府设立的学校。衿录:指入泮的簿籍。黜:罢免。(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攻苦之暇(空闲)B . 坚请为之回斡(坚持)C . 潜窜衿录(偷偷地)D . 生觉而惘然(觉得,感到)(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吾 互 易 其 籍 可 暂 得 志 然 事 久 必 露 君 其 慎 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由是定更辄来,夜分乃去,率以为常。神徐曰:“当为君图之。”(4)清人张潮曾评价文中的判官:“神虽因生被谴,而爱才若此,殊足千古!”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判官的评价。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现代文阅读 父爱有多坚硬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 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 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 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 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5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 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阅读-段,填写下表。 记叙顺序情节第段运用了_的记叙顺序。“他” 不情愿地答应陪父亲去扩建排水口。_“他”在父爱的浸润下,慢慢成为坚硬的男子。(2)请结合本文,举一例简要分析前后照应的作用。 (3)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结合内容及主旨说说你的理由。 (4)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语句。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第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第段画线句中的“液体”一词换为“汗水“好不好? 为什么?(5)分析“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的原因,生活中也会有触动你情思让你成长的事例,请选取其中的 一个事例并写出触动的原因及感受。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梦回繁华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题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达500之多,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示。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得曹婆婆皱饼、正店72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该说明顺序的相关词语。 (2)本文开头两段并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否多余?为什么?(提示: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 清明上河图是在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城市文化生活十分活跃的背景下产生的。B .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内容繁而不乱,结构严谨,与一般的界画有较大的不同。C .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一致。D . 清明上河图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描绘,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或校名。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认为思考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请你结合上面两则名言,以“为学习插上思考的翅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言之有据,论证合理。(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上面这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道出了一位老者内心的凄苦与心系苍生的仁爱。你是否在这首诗中读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你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发挥你的想象力,幻化为诗人,根据这首诗的内容,仍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