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设备常见故障处理的职责分工.doc_第1页
真空设备常见故障处理的职责分工.doc_第2页
真空设备常见故障处理的职责分工.doc_第3页
真空设备常见故障处理的职责分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空设备常见故障处理的职责分工在生产过程中真空设备常见故障及排除设备故障分工情况如下:一、钢水运输系统1、钢包座入钢包车后,钢包车开不动、操作人员要在5分钟内确认好与钢包车相关联的极限信号是否显示正常,连锁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同时通知电工、钳工、自动化维护人员到现场,相关专业的维护人员到位后立即对各自专业范围内的设备和信号进行检查,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钳工要立即判断减速机输入轴是否断裂、联轴器是否脱开、抱闸未打开、减速机电机地脚螺栓松动、车轮有异响轴承损坏等;、电工要立即判断电机抱闸的电源是否送出、电闸是否打开或损坏、现场极限线路是否有接地情况;、自动化要立即检查控制程序和网线是否有故障、判断柜内保险是否有烧损的情况。、操作人员在接班后要对钢包车进行检查确认,钢包车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异响、轨道上是否积渣太多防止钢包车跑偏、钢包车减速机输入轴是否断裂、减速机电机的地脚是否松动或脱落,有上述情况立即通知调度或将信息反馈到点检组进行安排处理。2、钢包车开不到处理位或接受位、操作人员要立即确认钢包车是否已经开出轨道与卷筒或其它设备卡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立即停止运行,并通知相关人员到场进行处理。、操作人员要确认钢包车已经开到需到的位置,但无到位的信号,要立即通知电工,自动化以最快的速度到现场进行处理(是否极限损坏、线路接地等)。必要时强制极限信号。3、钢包车到达处理位后,钢包车无法顶升到位、操作人员要在操作台确认钢包实际顶起否,防止因测距仪故障而引起设备安全事故;、同时要确认顶升的联锁条件是否满足要求,通知电工、液压钳工、自动化维护人员到现场进行故障判断,首先判断液压泵能否远控启动,如不能立即转到就地确定能否启动,就地能启动而远控不能由自动化检查控制程序,就地也不能启动侧电工检查电源是否送出、控制开关是否粘连;、就地启动后仍不能顶起钢包,钳工立即检查各油路输入输出是否正常并判断相关控制阀块是否工作正常,同时确认地坑内油路是否有泄露顶升框架是否有卡阻;、自动化立即检查比例控制阀输入的电压是否正常。、工艺操作人员必须保证顶升框架顶部尤其是与钢包车的四个接触位不能有积渣,防止钢包车顶起后滑动引起钢包车开出轨道。、专职点检要定期安排检查顶升框架高强度螺栓的使用情况。二、真空系统1、在生产过程中,真空度能抽到3mbar以下,但抽气时间较长、操作人员在生产中遇到该问题,立即对操作画面上冷凝器冷却水和蒸汽的压力、流量及温度进行确认,是否在设计的范围内。、如冷凝器冷却水的供水温度以达31,应立即通知调度,联系水处理对RH浊环水进行补水,以降低其供水的温度。、在真空处理过程中,检查蒸汽流量及压力是否有波动,如波动较大,应立即联系减温减压站是否有异常情况,并通知调度联系钳工、自动化维护人员到现场,相关专业的维护人员必须在5分钟内到位。到位后立即对各自专业范围内的设备和信号(主要针对减温减压站内和RH蒸汽主汽包上各控制阀)进行检查,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在前几步均未检查出原因后,根据各冷凝器的温度变化情况,利用生产间隙时间,有针对性地对温度变化趋势较大的一个冷凝器开人孔检查,供水管的喷嘴是否有异物,排水管是否通畅等。、以上检查均正常后,利用生产间隙时间,在测试模式下对真空度进行检测,如正常,停止检测,联系钳工开热顶盖人孔,检查热顶盖过桥是否积渣严重。2、在生产过程中,真空已多次处理钢水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要求,出现处理钢水真空度大于3mbar,且在上线徘徊。、操作人员在处理钢水时,出现该状况,应积极主动地检查真空室系统和合金下料系统,同时汇报调度,联系钳工及自动化维护人员到场。、钳工维护人员到位后,操作人员应主动配合钳工维护人员对真空室系统和合金下料系统各部位进行检查,是否密封严实、有无漏气。、真空室系统主要检查的部位如下:热顶盖人孔,摄相头座子,顶枪密封通道座子及膨胀密封,真空室测温座子,真空室与热顶盖间的O型密封、真空室与汽冷器间的O型密封、气冷器排灰处。、合金下料系统主要检查的部位如下:合金水箱的连接法兰、伸缩接头本体及连接法兰、合金下料分配板人孔及转轴密封,合金下料管及事故下料管有无磨损穿孔漏气,事故下料堵板。如检查以上部位均正常,停止真空处理,在测试模式下检测真空泵系统的真空度,如不正常,按在测试模式下真空度达不到要求的步骤对设备真空系统的设备进行检查。如检查发现合金水箱法兰处漏气,操作人员应立即通知钢协调度,钢协需安排人员对漏气处进行封堵,并在该真空室下线后更换合金水箱法兰密封垫。3、在生产第一炉过程中,真空度大于20 mbar以上 根据操作工接班责任制及生产具备的条件知,操作工在测试模式下以对真空系统的抽气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是正常已具备生产的条件,如在生产处理第一炉过程中,出现真空度大于20 mbar以上,应立即了解上个班的班中情况,如上个班更换了真空室且未进行钢水处理,操作工应立即通知调度,联系钳工,并积极主动地对更换上的真空室的插入管进行检查。、如检查插入管无问题,钳工到位后,应重点检查合金下料系统和真空室系统。检查伸缩接头本体有无破损,合金下料管及事故下料管有无穿孔,热顶盖人孔有无泄漏等。4、在生产过程中,真空度大于3mbar、操作人员接班后要立即对本系统的控制阀进行确认,动作是否正常,手动阀的开度是否是在原标示的刻度,C3冷凝器的气动蝶阀是否工作正常,能源介质管道是否有泄露,疏水阀是否工作正常。、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真空度不能满足要求,立即用手动真空度检测仪进行检测排除仪表故障的可能,在5分钟内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真空度值,停止运行真空系统,降下液压顶升,重新进行第二次处理,防止因C3蝶阀故障而引起窜气使真空度达不到要求;、为了保证生产顺行,在连续处理钢水的过程中要操作人员要组织尽量多的人员对真空室系统和合金系统进行检漏;、连续两次处理真空度还不能达到要求,将真空主阀关闭真空系统进行真空度测试,如果测试真空度能够满足要求,则真空室和合金下料系统有漏点,操作人员和钳工要着重检查真空室插入管和本体是否烧穿,真空室系统各连接法兰的密封处是否有漏点,伸缩接头处水箱是否有漏点,各排灰口是否有漏点,各钟阀密封处是否有漏点,合金下料管是否有磨穿的情况等。5、在测试模式下真空度达不到要求、首先操作人员将手动真空度检测仪放到B1泵与主阀间的检测点进行测量,并对比现场测出的真空度是否与远传仪表的显示值一致来判断测量管线是否有堵塞或泄露;、检查冷凝器C3蝶阀是否损坏有窜气;做系统泄露测试,确定真空系统是否有漏点,将真空料斗上下钟阀关闭检查合金系统去真空系统的阀门是否有泄露,检查各连接法兰是否有漏点(尤其是B1泵排水口),检查各弯管是否磨穿;、检查清洗系统阀门是否关严是否有窜气现象;通过各能源介质的测量参数来判断管道和喷嘴是否有堵塞情况(如冷凝器回水温度过高就可判断喷嘴或阀门是否堵塞,蒸汽流量是否满足要求等);、通过泵的性能测试来判断各级泵是否能够满足生产要求;三、密封水池水水位不断上涨、密封水池水泵抽水与RH浊环水泵组供水不匹配,供水量较大,大于1120立方米/小时,或密封水池泵组其中一台出现了故障抽不走水,或其中一台泵的出口止回阀关闭不严出现水倒流现象,导致密封水池水水位不断上涨,这时操作工应立即通知调度,联系水处理操作工调节泵组的出口阀的开度。、同时操作人员联系钳工、自动化维护人员,并对密封水池各泵组及手动调节阀、止回阀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在供水流量已控制下来,操作工手动同时启动密封水池三台泵,仍出现密封水池水位上涨的情况下,这时只可能出现泵本身的工作性能和出口手动调节阀有问题。自动化维护工和操作工通过泵的出口压力检测点来判断泵是否工作性能正常,钳工检查通过搬动手动调节阀的手柄, 通过使用力的大小来判断手动调节阀的调节砣是否掉,同时通过泵的启动或停止瞬间听音来判断止回阀的好坏。、在供水流量已控制下来,操作工手动同时启动密封水池三台泵,如密封水池水位出现不上涨时。这表明其中一台泵的出口止回阀出现关闭不严的故障。这时只需启动其中的仍两台泵,通过观察密封水池水位下降的趋势来判断出口止回阀已损坏的泵。四、顶枪系统1、顶枪不能自动点火、从工业电视上观察MFB枪点火情况,若观察到了顶枪火焰,而操作站上看不到火焰信号,则需重新竖直安装火焰监视器,吹扫火焰监视器下方的透视玻璃,并检查、处理相应线路;、在操作站上上查看点火过程中氧气、煤气流量曲线,若为调节滞后,可将调节阀手动设定20%的开度,点火成功后恢复自动。待非生产时间对调节参数进行整定,直到满足要求。、或者按照正常步骤点火,将点火枪运行时间及顶枪未点燃延迟时间延长至30S或更长,点火成功后将时间参数恢复为原来的20S。待非生产时间对调节参数进行整定,直到满足要求。2、驱动气体调节阀行程紊乱、检查现场阀体“自动/手动”插销位置,将插销置位自动状态;、检查智能阀门定位器STPART PS运行方式,设为自动方式“A”;、检查智能阀门定位器STPART PS的24VDC供电正常?气源压力0.4MPa?若不正常则处理直至正常;、现场手动开、关调节阀正常?若不正常则交钳工处理直至正常;、按照说明书说明的步骤对智能阀门定位器STPART PS重新调整阀门定位器。3、顶枪行程数值乱变应急预案顶枪在升降过程中,如果发生行程计数乱变的故障,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排除:、检查、处理顶枪脉冲发生器与减速机轴的连接是否牢固,排除脉冲发生器打滑现象;、在28.4M平台,用就地慢速方式提升顶枪枪至顶部事故极限位,观察操作站上顶枪行程应为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