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1页
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2页
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3页
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4页
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通过对我校所有师生两年多的教学生活实践调研、采访问卷、横向、纵向实践比对研究及综合分析,我们最终明晰了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方方面面。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影响,既包涵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又包涵心灵健康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更深刻地说,影响了学生的前途未来以及融入社会人格命运。1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学生升学抉择。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导致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投入的少了;教师耐心施教的少了,而大发脾气、责骂学生的多了;教师直接批改家庭作业的少了等等。由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的目的的认识、教材的分析、处理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的指导都成了对教学工作的一种敷衍现象。调查显示,与敬业教师相比,职业倦怠教师的作业批改量仅为敬业教师的23,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多为传统化、习惯化甚至随意化。消极的教学心态和教学行为,自然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把握与成绩的提高。教学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消极的情感则不仅无益于教育,反而会销蚀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伤害学生极易受伤的、脆弱的、幼小的心灵。教师职业倦怠正是这种消极的情感之一,它使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一种无动力、无激情、无愉快的情境下被动地学习。调查表明:对于这类职业倦怠教师的课,多数学生感觉上起来没劲,不喜欢这种老师的课,充满了隐隐的恐惧和担忧。最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会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动作直接的传染给学生,进而使师生之间情感的恶化,这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实践数据显示,对于职业倦怠的教师,90%的学生不感兴趣,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及格率偏低或很低,由于职业倦怠导致自身素质偏低和所带学科中高考成绩偏低,已成为学生和家长绕不过去的痛心之山,正是这些老师,影响了学生升学的总成绩,贻误了学生的抉择导向和前途。2、影响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心理、人格形成的模板。当自己身心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学生对学校教育认知上的心理扭曲。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语言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这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变得内向、孤僻、敏感、自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不可磨灭的伤害。调查实践表明:在教师倦怠和不协气氛中成长的学生,成了不良倦怠背景教育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学校看到并模仿习得的经验,便是不良教师的生活模式,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将这些紊乱和不协传播到更远的区域,以逆反的心态对待他人,直接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伤害。(我校初二年级学生20122013年度,离家出走1人,屡次违法乱纪者高达15人,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教师的不良心理,如性格孤僻、冷漠、人际关系恶化、情绪不稳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创造性等等,必然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效应,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3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师职业倦怠最容易通过教师的精神面貌表现出来,而教师的精神面貌也最容易感染和浸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对学生灵魂的塑造造成深刻的影响。对我校教师教学生活调查表明,职业倦怠的教师态度消极、习惯懒散甚至玩世不恭,其所带班级学生同样学习态度消极,行为习惯上懒懒散散,对前途和未来漠不关心,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待人冷漠。有些教师虽然没有时刻把扮演道德榜样作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为价值观内含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决不可能避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调查表明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教师说话的口气、情绪和情感倾向直接渗透到学生内心并形成思想指导学生的行动,倦怠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一例外地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有近六分之一学生日常生活中偏执不良价值观倾向与倦怠教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历届学生调查采访显示,他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事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受老师影响。有的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埋怨说:“老师那时为什么不对我严格要求呢?”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们就不可能有远大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在学习上顽强拼搏,最终也就不可能拥有较好的前途。调查显示:职业倦怠教师所教学生不但升学率较低,而且就业状态较差,个别人在单位不受欢迎,这与其在中学时定位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定位影响是很大的,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走向社会的人际关系和发展走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信赖别人,与人为善;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这些表现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形成发展。4.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两年多调查显示: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制约着自身人际关系的良性拓展,也严重影响着学生人际关系形成。教师郁郁寡欢,独来独往,追随他的弟子亦是孤癖内向,独来独往。教师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命运不佳,他的学生同样显出暮气横秋之迹象。孤癖、偏执、自大、独尊成了部分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冰山,直接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所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和谐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尊重,愿意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教师的这种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思想狭隘,斤斤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他们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学生,肆意地贬损学生。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内心,渐渐地成为学生的一种待人处世的方式。调查显示:受职业倦怠教师影响,部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他们忘记了做人的坦诚,他们把冷漠当作了一种个性,把趋利避害当作了一种“良好习惯”,他们成了群体中唯恐避之不及的另类,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之大。 5.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倦怠说到底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种不能承受压力的表现。倦怠教师自身闷闷不乐,对前途充满焦虑甚至喜怒无常,必然影响到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向往,影响到他们乐观情绪建立。调查数据显示:个别班级学生时而自信、时而自卑;做事盲目,遇到些许挫折即无精打采,对自身缺乏肯定,对未来缺乏信心。各种数据综合分析表明:他们长期养成这种缺乏快乐的根源无一不与他们的师长有关。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这充分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6.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如果教师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学生,肆意地贬损学生,学生的个性尊严就会受到压抑,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们无法从出现职业倦怠的老师身上体验到关爱,耳濡目染的全是所谓“独特”的个性,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具有此类老师的人格倾向,在人格表现上出现背离群体的特征,这些都直接影响融入社会、融入群体。通过对我校部分师生调查数据显示:受部分教师不良人格影响,部分学生身上滋长了不健康人格特征。集中表现为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缺乏责任心(推卸责任),不诚信等等。这些不健康人格无疑个体健康成长极大的障碍。7.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人生观的发展。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教师外界的压力比较大:社会的期许,家庭的期望,学校的升学压力;教师本身落差比较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与自身社会地位的落差,教师待遇与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评界的落差;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极易对教师的心理造成扭曲。如果带着扭曲的心理言行影响学生,必然对学生人生观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89%学生认为,教师代表着主体社会。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对整体社会的认知。如果学生从教师身上看不到光明面,那么他就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阴暗的认识。调查表明:68%的学生崇拜教师,12%学生对社会有消极看法,6%的学生有自私自利表现,72%学生认为社会上的某些丑陋现象是无法改变的。他们所有的表现,都能从他们师长身上找到一定影子。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奠基石,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指标,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助长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教育是一个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