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热线手册.doc_第1页
心理健康热线手册.doc_第2页
心理健康热线手册.doc_第3页
心理健康热线手册.doc_第4页
心理健康热线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话咨询手册心理辅导是心灵的交流,它需要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听取受导学生讲的每一句话,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心理辅导谈话的目的在于提高受导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助能力,而不在于使受导学生对辅导教师形成自卑感和依赖感。一、心理辅导者与受导学生沟通对话中应注意的问题1以学生为中心心理辅导以受导学生为中心是不言而喻的。 2对学生的情绪表露宽容接纳 辅导教师要学会敏锐地察觉受导学生在谈话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并做出恰如其分的回应。 3谈话有明确的目标 辅导教师要善于扣住一些对心理辅导进展有重大意义的话题,展开深人的讨论,以使心理辅导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4不要期望一下子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 5不但谈问题、还要谈感觉 心理辅导中的一个常用语是“接纳人而不接纳其行为”。其意义在于要积极地看待一个人,肯定他可以自新自强的能力,而不将他标签化。由此,辅导教师在与受导学生谈话中,不要只讨论他的问题及其危害,也要讨论他有什么能力加以解决,以前有过什么成功的经历。注意多讲其个人的潜能,使得充满自新自立的决心与信心。 6不要急于求成7不要苛求自己将心理辅导的失败看成是个人的失败,这是不必要的。8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心理辅导不是万能的,辅导教师也不是万能师。辅导教师不需要在受导学生面前充当上帝,可以解决其所有间题。辅导者在受导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弱点,是坦诚与尊重的表现。辅导者无需不懂装懂,不能装能,那样势必会矫揉造作,弄巧成拙。二、心理辅导观念更新。相信学生可以改善重视学生全人发展关注学生个体需要同理性理解的学生观心理健康的自助观中学生心理问题类型及对策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类型1. 过失型:由于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或行为不当造成危害的类型,如因鲁莽、好动、好奇而损害公物,伟伸张正义而斗殴等。2. 攻击型:对环境刺激采取争斗的反映倾向而造成危害的类型,如争吵、反抗权威等。3. 退缩型:对环境刺激采取被动退让反映倾向而有碍任务完成和身心健康的类型,如逃课、害羞、掩饰错误等。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学习心理问题:1. 学习动机缺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目标定向(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为目标;成就目标),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以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对学习结果进行积极的、现实的归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激发实现自己目标的意志力2. 厌学心理对于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要激发其学习动机感觉学业负担过重的学生,要疏解其压力对依赖心强的学生,要激发其责任感对于自卑和学习失败体验较多的学生,要激发其自信心对于有反叛心理的学生,要引导其明白学生的真正自信心对人际关系差的学生,要鼓励多与同学交往,教其一些交友的技巧3. 考试焦虑自信训练放松训练:幻游训练、肌肉训练系统脱敏法心理分析,提示原因(认知:考试成绩的构成平时的努力程度考试时的心理状态;肯定努力的过程和努力效果。(二)、人际交往问题:1. 社交恐怖症认知调节;行为疗法2. 人际孤独进行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理解人际交往的真正含义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和策略:持重、耐心、忠厚老实、热情开朗、聪明、爱独立思考、能力强、谦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 人际冲突(三)、自我意识问题:1. 自卑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消除不合理认知积极的自我暗示充分发挥补偿作用(用成绩弥补外貌缺陷等)增加成功体验2. 自负心理调节自我评价水平学会平等交往原则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训练挫折的耐受力3. 逆反心理1)学生个人的自我调整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正确对待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帮助2)学校方面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讲究批评的艺术,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性格类型,采取相应的疏导策略4. 嫉妒心理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面对自己地失败(让当事人正视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以豁达的态度看待别人的成功(帮助当事人认清竞争的实质,进行认知调节,引导当事人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别人的成功)密切交往,加深理解(鼓励当事人在主动交往中加深对被嫉妒者的了解)及时宣泄由嫉妒引发的不良情绪(四)、个性心理问题:1. 依赖个性:无独立性、过度容忍、有遭任遗弃的念头、未得到赞许或受批评容易受到伤害、无自信、不能自主决策。习惯纠正法重建自信法(消除童年不良印迹;重建勇气)2. 回避个性:又称逃避型人格,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法应对。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和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学会爱人。(五)、情绪障碍。1. 焦虑症:焦虑产生常常因为个体不愿面对现实压力、心理冲突,如学习压力太大、方法不当、人际关系紧张(焦虑背后的原因:是否太过追求完美、太看重事物的结果、太注重他人的评价)支持性手段:理解学生的焦虑状况,给予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放松训练:幻游训练、肌肉训练认知调节:调节自我期望值,调节成就动机、正确对待失败(认识失败的后果)2. 抑郁症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睡眠,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听音乐、读童话、释放心理负荷。多做户外运动。多尝试:宣泄减压法、运动法、寻找乐趣(六)、不良行为。1. 偷窃行为(原因;错误认识,自我中心意识严重、比较自私自利;不良情绪、情感,如报复心理、占有欲)偷窃行为的预防:培养良好、健康的社会性人格防微杜渐,及时惩罚偷窃行为的疏导: 消除疑虑和敌对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控制外部的不良环境,锻炼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教授学生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来自我矫治,抗拒和抑制偷欲(方法一,欲望暴露法;方法二,偷欲剖析法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要;方法三,偷欲危害警戒法;方法四,替代体验法体会偷窃者和受害者受到的巨大伤害。2. 逃学行为:典型的适应不良行为。主要动因师厌学情绪心理辅导(了解情况:分析逃学原因和动机了解过去、现在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自我评价;学生家庭状况,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家庭学习气氛;学生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情绪的起始时间;学生的厌学程度。辅导:与学生制定矫治方案,这方案让学生自己也满意。3吸烟行为:吸烟的错误心理侥幸心理、成长成熟的标志、交往交际的必备需要认知疗法:学生自己策划宣传禁烟活动、自己搜集资料。厌恶疗法:让学生多看多读吸烟引起多种不良疾病的文章、图片。家庭支持: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以教和讨论、强调为主。4上网成瘾辅导方法基本同上。(七)、性心理问题。异性交往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心理需要,把握交往的度帮助学生区分友情与爱情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恋爱问题(接受学生的“爱情”,相信他们之间的“爱”,正视他们为情所困的消极情绪:我也很明白你的感受,老师也曾经经历过)提高学生对情感问题的承受力,避免严重危机事件的发生(失恋震雷似轰击感、痛苦燃烧感、烦躁不安到冲动平息。)(八)、附件。A、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问题:厌恶学习,学习效率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阅读障碍,考试焦虑等。 2.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如家庭不民主、父母的过度照顾、期望过高、缺乏温暖带来的问题;对父母的爱恨冲突情感;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等。 3.学校生活适应问题: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应,新生对高一级学校生活不适应等。4.自我概念问题:缺乏自知、自信,自我膨胀,沉湎于自我分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过大,自贬的思维方式。5.与青春期性心理有关问题:青春期发育引起的各种情绪困扰,异性交往中的问题,性困惑,性敏感,性梦幻等。 B、中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1、焦虑2、疑虑3、恐惧害怕当置身于特定处境时,出现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4、强迫刻板对某些观念和行为明知不合理、不必要、但自己无法控制。如反复重复某些动作(如洗手)。 C中学生学习情绪问题与自我心理调适情绪影响学习主要表现在情绪影响学习过程和效率、学习水平的发展和效果。积极愉快的心情能激活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能增强大脑皮层的觉醒水平,且可使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正常发挥水平,并在临场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1)中学生在学习期间常见的情绪性问题1激动易怒。愤怒不仅对学生正常的学习不利,而且还会导致心律失常、心悸、失眠、高血压、厌学等身心疾病,还会使其“意识范围缩小”,消弱自制力,从而引发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如打架斗殴、毁损物品等。2抑郁消沉。处于抑郁状态的学生视线中看到的一切仿佛都笼罩着一层暗淡或灰色,常感精力不足、注意力难集中、思维迟钝、伴有痛苦、羞愧、自怨自责、悲伤忧郁等情绪体验,自我评价过低;严重者还会对前途悲观失望。3压抑苦闷。压抑是由于过分克制约束情绪和情感,不能适度表达和宣泄内心体验,而表现出不满、苦闷、烦恼、空虚、因惑、寂寞等多种情绪。4冷漠。冷漠表现为对外界刺激不关心,冷淡退缩,是个体受到挫折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消极情绪反应。5嫉妒。嫉妒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与他人差距、恢复原有平衡关系的消极应对方式,是源于自己的社会尊重需要未获满足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它包含着焦虑、忧惧、悲哀、失望、愤怒、羞耻、羡慕、憎恨、敌意等不愉快情绪,是一种错缩复杂的情绪体验。(2)中学生学习中情绪性问题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1转移法:就是在不高兴时,把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事情上去(例如:数学未考好,猛做物理题作业)。2沟通缓解法:交流思想感情,还能释放生活学习带来的紧张。(例如:谈心)3情绪疏泻法:是指人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时,要有意识地采取合理的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情绪体验和反应。(方法多种多样)4抵消法:就是当某一刺激使我们产生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寻找另外的刺激,使之抵消原有的刺激的作用。(例如:未考好,去打球)5解脱法:就是换一个角度看待令人烦恼的问题,从更深、更高、更广、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总题,对它作出新的理解,以跳出原来的思维范围,使自己的精神获得解脱。6利用法:利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将坏事变成好事”,一种是对时机的客观条件的利用。7表达法:用表达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书写,第二种办法是谈心,第三种就是直接找对方诚恳地谈谈。8合理宣泄:遇到愤怒,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时,要学会主动释放心中的“能量”。9提醒法:有时对脾气的克制,光靠自己的努力还难以奏效,这时就需得到外界的提醒和帮助。(制怒)10分离法:分离法即把遇到的烦恼分散隔离开来,不要把烦恼联系起来,更不要通过想像、思维等活动来放大刺激,从而增加烦恼。11体谅法:体谅就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替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母亲处境)12自我暗示法:指自己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不断强化来影响自我的情绪和行为。(三种)13身心放松法:放松法可以分为静态放松与动态放松两种。(1)想像法;(2)肌肉放松法。14音乐调节方法:音乐对人的身心有明显的良好影响。15弱化法:弱化法就是减弱自己的烦恼,不记忆,不思考,不想像。16意守丹田法: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腹部脐下3厘米处),之后进行良好暗示。17深呼吸放松法:通过胸部的深呼吸,可以增加呼吸量,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更充足,使肺部的二氧化碳呼出得更彻底,还可以扩大胸廊,减少心脏和肺受到压力。18视觉放松法:即用画面创造松弛的心境。(例如:大海、高山、旷野)19自我意识放松法:这种自我放松的形式是重复说一些自己编排的指令(例如“我手臂开始放松”),这样,你便会感觉到指令所描述的效果在身上出现。20情感升华法:升华是指个体受挫折后,把压抑于心理的精神冲动转向社会许可的其他活动中去,使精神有所依托,获得新的、更高的精神满足。(例如:歌德、达芬奇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逃学与厌学问题 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人际交往问题 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3过度依赖问题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其次,表现为自我倾向。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报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4入学适应问题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5学习方面的问题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6、意志障碍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7、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8、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9、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10、怯弱有怯弱心理的多见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怯弱心理的基本特征是: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表现出胆怯和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等。小学生由于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遭遇了挫折而没有人善加引导,也会形成怯弱心理。辅导方法: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怯弱的孩子常常有自卑情绪,家长、老师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讨,找出孩子自身的优势,然后鼓励孩子“你能行”、“拿出勇气,你会做得很好”,还可以教会孩子用自我打气、自我激励等方法来增强自信心。要引导孩子直面失败。有些孩子怯弱就是因为害怕失败,因为害怕,所以不敢尝试,做事畏首畏尾。教育者要让孩子明白:只要付出努力,虽败犹荣。勇敢地经历困难与挫折,人才能变得更坚强,才能获得成长。要指导孩子学会交往。在家中,多与父母沟通;走出家庭,和邻居小伙伴一起游戏;在学校,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只要能主动坚持不懈地介入并逐步适应与人交往,肯定会很自然地找到摆脱怯弱的途径。11、懒惰有些学生就是因为懒惰,致使学习成绩较差,成为学困生。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辅导方法:让学生尝试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强烈的兴趣面前,懒惰也不是不可动摇的。在做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要求孩子做其他的事,尤其是学习方面的。教育学生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动辄发怒。遇到问题,可以想办法独立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共商对策。这个过程带来的喜悦能使孩子更加好学。帮助学生学会肯定自己,把自己的不足转化成勤奋的动力。劳动、学习都应全身心地投入,并争取最满意的结果。慢慢地,孩子就会发觉自己正越来越勤奋,离懒惰也就越来越远了。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一)、学校教育:(1) 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2)应教会小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