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 .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 .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 .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 .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一、导入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就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志,记载,记载的文字、文章。聊斋志异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1你读我念:(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班内展示诵读情况 2-3人(3)诵读评价同步进行 2你翻我译: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学习情况展示,学生口译词语或句子(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门外戏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相委而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文言句子: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古代常见敬辞和谦辞学习 (5)古今异义词语学习 43分钟背诵比赛 (1)学生小组背诵准备(2)班内展示2人(组)(3)学生集体背诵 5你扮我演: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师:文章中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人物的内心活动大家也多有感知。现在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想象和创造力的机会,表演人物对话或故事(最好配合有动作哦)。要求: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 ,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 、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3、学生自由组合,三人一组,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三分钟准备。 学生各自排练。教师巡回指导。三分钟后,请一组学生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大家简单评价。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6你思我想:学生讨论、争辩。(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2)问题探究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探究人物:师: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呢?生齐答:元方师:除元方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客人。这两个人分别是怎样的人? 先分析客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分析。生:从“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生:“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生:“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师:那么元方又是怎样的孩子?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说明他很有教养,是个知书达礼的人。师:这句话还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质吗?生:反映元方很懂事,大人气。生:这句话说明元方很尊敬父亲,当他人辱骂父亲时,他据理反驳。可以看出父子情深。师:是啊,我们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生:我认为元方很勇敢,面对父亲的朋友,只有七岁的他,敢跟大人讲道理。师:是啊,有理走遍天下!友人不仅是父亲的朋友,是元方的长辈,而且是坐着车来的,可见他的身份不一般。根据我的了解,客人当的官,比陈太丘还大。对了,陈太丘是他的真名吗?生:不是,真名是陈寔(shi) 。师:太丘是地名,是他在这个地方当过县令。而客人的官大于县令,元方那么聪明,应该是知道的,这是否也表现出了元方的勇敢啊!那么,元方的勇敢主要表现在哪里?生:面对长辈,面对权贵,他据理反驳,直言不讳,不但勇敢,而且正直。师:体现元方品质的还有吗?生:“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礼了,客人已经知错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这不也失礼吗?生:我认为这是元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应该!师:哦,人家对粗野,你也粗野对他;人家对你失礼,你也失礼。是这样的意思吗?学生觉得自己说得不妥,说:对粗俗无理,品质恶劣的友人就应该这样。生:元方毕竟只有七岁的孩子,好恶情感易外露,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体现他的童真童稚。师:文末的最后一句,让我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见解,我认为这两种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是可以的,而且我们也不能对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过于求全责备。 质疑问难 合作探究。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从“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出,他是个特别守时的人,恪守诚信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说明他是知错就改的人,人品并不坏,只是脾气急躁、心直口快。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1)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生气时这样做,恰恰符合孩子的单纯,幼稚的性格。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所以不能因为元方的“入门不顾”就认为他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4、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目的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所以把它归入世说新语方正。陈太丘与友期为了突出“方正”这一主题,在结构形式上,详略处理得当。课文没有写陈太丘是如何等待有人的,也没写陈太丘得得心情,也没交代友人迟到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