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考试《古代文学》试卷.doc_第1页
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考试《古代文学》试卷.doc_第2页
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考试《古代文学》试卷.doc_第3页
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考试《古代文学》试卷.doc_第4页
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考试《古代文学》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卷)第 6 页 共 6 页韩山师范学院2008年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汉语言文学 专业 古代文学 试卷(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卷人得分 一、填空(本题共有20空,每空1分,共20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 ”,到 被奉为经典。2. 诗中女人公感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来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而能说明其原因的诗句是“ ,不可说也”。3. 楚辞是中国第一部以 形式创作的新诗体。4. 汉赋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 和 之间,韵散兼行,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 等诸种文体,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5. 司马迁以其“ , ,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6. 曹植,字 ,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生前曾封陈王,死后谥曰“思”,故称之为 。7.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 、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诗等。8. 庾信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 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 ”。9. 世说新语是 小说的先驱和典范,汉代刘向曾著 ,早已亡佚,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得分评卷人二、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君子”是指( )A.国君 B.士大夫 C.贤人 D.丈夫2. 天问的诗歌句式主要是( )A七言 B五言 C四言 D杂言3. 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A铺陈排比B多用比喻C质实无华D婉转诙谐4. 曹植吁嗟篇中的诗句,情感表达最为沉痛的是( )A.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B.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C.宕宕当何依,忽亡忽复存 D.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5. 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向往汉初“文景之治” B.向往光武帝中兴汉室C.向往汉高祖与民休息 D.向往汉武帝文治武功6.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是( )A前者记载了真实的历史,后者更多荒诞离奇的故事B前者集中记述吴越争霸的历史,后者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C前者全面记述吴、越两国历史,后者只写越国的历史D前者虚构了不少故事细节,后者则客观记述两国历史7. 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 )A娇女诗B艳歌行C悲愤诗D美女篇8. 李密陈情表称“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这里的“伪朝”指( )A.曹魏 B.东吴 C.蜀汉 D.西晋9. 下列陶渊明的诗句中,直抒胸臆、归结主旨的一组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0. 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是( )A曹操 B阮籍 C郭璞 D曹植三、判断题:(本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1. 贾谊过秦论(上)一文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铺陈。 ( )2. 张衡的四愁诗最早录载在文选中。 ( )3. 晁错论贵粟疏中说农夫“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这里“急政”的意思是紧急的征收。 ( )4. 平陵东是创作于汉代的一首乐府诗,传为翟义门客所作的长篇抒情诗。 ( )5. 曹操 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 )6. 李斯谏逐客书与诸葛亮出师表属于同一文体。 ( )7.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一首山水诗歌的作者是谢灵运。 ( )8. 最早创作咏史诗的作者是左思。 ( )得分评卷人四、解释名词(本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 乐府2. 西曲得分评卷人五、简答题(本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李斯谏逐客书论说逐客错误主要列举的事实及作用。2. 简述王粲登楼赋的艺术手法。得分评卷人六、分析题(本题共有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加上标点,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1) 说出这段文字出自哪部书?作者是谁?(2) 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3) 结合这段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