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考数学公式_第1页
高职高考数学公式_第2页
高职高考数学公式_第3页
高职高考数学公式_第4页
高职高考数学公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重点公式 第零章 1 222 2bababa 2 22 bababa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a acbb x 2 4 2 04 2 acb 4 韦达定理 a b xx 21 a c xx 21 第一章 第二章 一 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 不等号不变 如 则有 ab acbc 2 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正数 不等号不变 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负数 不等 号变如 1 则有 2 则有 0ab c acbc 0ab c acbc 二 均值定理 时取等号当且仅当其中baRbaab ba 2 三 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 0 axb a 解题步骤 1 当解集为0a 时 b x x a 2 当时 解集为0a b x x a 二次函数 2 0 0 axbxca 解题步骤 1 令 解出其根 2 0axbxc 2 根据及所求出的根画图 a 3 由图像及符号确定解集 分式不等式 00 00 fxfx aa gxgx 解题步骤 1 把不等式化为分式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即 0 0 f xf x g xg x 2 2 0 0 f x f x g x g x 正正得正 负负得负 0 0 f x f x g x g x 正负得负 负正得负 3 0 0g 0 f x f x g xx g x 分母不能为零 且 0 0g 0 f x f x g xx g x 分母不能为零 且 4 绝对值不等式 其中 0 f xaf xa 或a 解题步骤 1 在数轴上 原则上小于号取中间 大于号两边aa 描出和的点 2 aa aa f xaaf xa f xaf xaf xa 取和的中间 取 和两边 或 5 无理不等式 1 0 0 f xg x f xg x f xg x 根号里式子 大于等于零 型 2 0 0 2 0 0 1 2 fxg x g x fxg x fx g x g x f xg x 当大于等于零时 当小于零时 型 3 2 0 0 f xg x f xg x f xg x g x 一定要 大于等于零 型 6 指数 对数不等式 常用公式 log log an n a na na 解题步骤 1 化为同底函数 2 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 第三章 一 单调性 1 正比例函数时为减函数时为增函数 当当00 0 kkkkxxf 2 一次函数时为减函数时为增函数 当当00 0 kkkbkxxf 0 3 k x k xf反比例函数 3 上是减函数 和 函数在区间 时当 00 0k 上是增函数 和 时 函数在区间 当 000k 4 二次函数 2 0 f xaxbxc a 当 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0 a 2 a b 2 a b 当 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0 a 2 a b 2 a b a 5 ylog 01 011x aaaa 对数函数且当时 函数为减函数 当时 函数为增函数 6 y 01 011 x aaaaa 指数函数且当时 函数为减函数 当时 函数为增函数 7 单调性的定义 1 增函数 若 且 则有 1 2 x xD 12 xx 12 f xf x 2 减函数 若 且 则有 1 2 x xD 12 xx 12 f xf x 二 最值 1 二次函数 2 0 f xaxbxc a 1 当 函数图像开口向上 当时 0 a a b x 2 a bac y 4 4 2 min 当 函数图像开口向下 当时 0 a a b x 2 a bac y 4 4 2 max 2 顶点式 为抛物线顶点其中 0 2 nmanmxay 3 对称轴 2 b x a 2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值域 0 0 abab a b2 ab其中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第四章 一 幂的有关概念 1 正整数指数幂 Nnaaaa n n 个 2 零指数幂 0 1 0 aa 3 负整数指数幂 0 1 Nna a a n n 4 正分数指数幂 1 0 nNmnaaa nm n m 4 5 负分数指数幂 1 0 1 nNmna a a nm n m 二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1 nmnm aaa 2 mnnm aa 3 0 0 baRnmbaba nnn 注 三 函数叫做指数函数 10 Rxaaay x 且 四 指数函数 1 0 aaay x 1 2 1 a10 a 性质 1 1 2 中 函数的图像都通过点 0 1 Rx 0 y 2 1 中的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2 中的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五 对数概念 1 如果 那么 其中 10 aaNab且bNNab a log的对数 记作为底叫做以 特别底 以 10 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 叫做真数叫做底 Na NNlglog10可简记作 2 对数的性质 1 1 的对数等于零 即 10 01log aa a 且 2 底的对数等于 1 即 10 1log aaa a 且 3 对数的运算 1 0 0 10 loglog log NMaaNMMN aaa 且 2 0 0 10 loglog log NMaaNM N M aaa 且 3 0 10 loglog MaaMaM a a a 且 4 换底公式 0 1 10 0 log log log Nbaba b M N a a b 且 5 对数恒等式 0 10 log NaaNa N a 且 六 对数函数 1 0 log aaxy a 5 1 2 1 a10 a 性质 1 1 2 中 函数的图像都通过点 1 0 0 x yR 2 1 中的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2 中的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七 指数方程及解法 1 定义法 bxfba a xf log 2 同底比较法 xgxfaa xgxf 八 对数方程及解法 1 定义法 b a axf xf bxf 0 log 2 同底比较法 0 0 log log xgxf xg xf xgxf aa 一 利用数列的前 的通项公式 之间的关系求出数列与项和 nn anSn nn aaaaS 321 2 1 1 1 nSS nS a nn n 二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dnaan 1 1 三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n 记 则 nn aaaaS 321 d nn naS aan S n n n 2 1 2 1 1 或 四 等差中项 对给定的实数baAbAaAba与叫做成等差数列 则称使得 如果插入数与 的等差中项 且baA ba A 2 2 或 五 等差数列的性质 1 在等差数列中 若正整数满足 则有 特qpnm qpnm qpnm aaaa 殊地 若 2 2 mnp mnpaaa 则 六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0 1 1 qqaa n n 七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n 6 记 则 nn aaaaS 321 1 1 1 1 1 11 q q qaa Sq q qa S n n n n 或 八 等差中项 对给定的实数baGbGaGba与叫做成等比数列 则称使得 如果插入数与 的等比中项 且abGabG 或 2 九 等比数列的性质 3 在等比数列中 若正整数满足 则有 特殊地 qpnm qpnm qpnm aaaa 若 2 2 pnm aaapnm 则 第六章 一 0 180 二 弧长公式 为弧度数 rl 三 扇形的面积公式 2 1 2 1 2 为弧度数 扇形 rlrS 四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设点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 且该点到原 是角 yxP 点的距离为 则 0 rr 22 rxy sin cos tan yxy rrx 五 三角函数的符号 六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6 4 3 2 sin0 2 1 2 2 2 3 1 cos1 2 3 2 2 2 10 tan0 3 3 1 3 无 七 1 平方关系 2 商数关系 22 sincos1 sin tan cos 十 诱导公式 1 cos cos sin sin tan tan 7 2 cos cos sin sin tan tan 3 cos cos sin sin tan tan 4 cos 2 cos sin 2 sin tan 2 tan 5 cos 2 cos sin 2 sin tan 2 tan 6 cos sin sin cos 22 7 cos sin sin cos 22 8 33 cos sin sin cos 22 9 33 cos sin sin cos 22 十一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sin sincoscossin sin sincoscossin cos coscossinsin cos coscossinsin tantan tan 1tantan tantan tan 1tantan 十二 倍角公式 cossin22sin 2222 sin211cos2sincos2cos 2 tan1 tan2 2tan 十三 半角公式 2 cos1 2 sin 2 cos1 2 cos 十四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 2 xysin xycos 定义式 R 定义式 R 值域 值域 1 1 1 1 周期性 最小正周期 周期性 最小正周期 2 T 2 T 奇偶性 奇函数 奇偶性 偶函数xxsin sin xxcos cos 8 单调性 在 0 递增 单调性 在 0 递增 2 2 3 xytan 定义式 Zkkxx 2 值域 R 周期性 最小正周期 T 奇偶性 奇函数xxtan tan 单调性 在 0 递增 2 十五 正弦性函数 或 kxAy sin kxAy cos 2 T最小正周期 十六 正切性函数 kxAy tan T最小正周期 十七 辅助公式 其中 sin cossin 22 babay a b tan 十八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 大边对大角 大角对大边 CBA 2 直角三角形中 1sin sin sin 2 222 C c b B c a AbacCBA 二十 余弦定理 Abccbacos2 222 bc acb A 2 cos 222 Baccabcos2 222 ac bca B 2 cos 222 Cabbaccos2 222 ab cba C 2 cos 222 二十一 正弦定理 sinsinsin abc ABC 二十二 三角形面积 BcaAbcCabS ABC sin 2 1 sin 2 1 sin 2 1 第七章 9 一 向量内积的概念与性质 1 两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ba与 作则是向量ba与的夹角 记作 bOBaOA AOB ba 规定 00 180 0 ba 2 内积的定义 或bababa cos ba ba ba cos 五 设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则 2211 yxyx 12121122 yyxxyxyxAB 六 向量直角坐标运算 1 设 则 21 aaa 21 bbb 22112121 bababbaaba 2 2121 aaaaa 3 若 则 21 aaa 21 bbb 2211 bababa 七 向量长度坐标运算 1 若 则 21 aaa 2 2 2 1 aaa 2 若 则 2211 yxByxA 2 12 2 12 yyxxAB 八 中点公式 设 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为 则 2211 yxByxA yx 2 2 2121 yy y xx x 九 平移变换公式 1 点平移公式 若把点 20 10 21000 ayy axx yxPaaayxP则平移到点按向量 等价于原来后来 0012 xya a a x y 2 图像平移公式 函数的图像平移向量后 得到的图像的函数表达式为 xfy 21 aaa 12 axfay 等价于原来后来十 两向量平行于垂直的条件 0012 f xya a a f x y 10 设 则 21 aaa 21 bbb 12 12 12 00 aa abbb bb 且0 2211 bababa 第八章 一 直线斜率的计算 1 倾斜角求斜率 tank 2 两点求斜率 其中 1122 A x yB xy 12 12 yy k xx 12 xx 3 平行向量求斜率 a x y y k x 4 垂直向量求斜率 a x y x k y 二 直线的方程 1 点斜式 2 斜截式 3 一般式 00 l yyk xx l ykxb 0l AxByC 三 两条直线的位置 1 若给出直线的点斜式如 111 lyk xb 2222 lyk xb 1 当 1 k 2 k 12 bb 时 12 ll 2 当时 12 1k k 12 ll 2 若给出直线的一般式如 0 1111 CyBxAl0 2222 CyBxAl 1 111 222 ABC ABC 时 12 ll 2 1212 0A AB B 12 ll 四 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 已知直线 则l0 CByAx 与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l0 DByAx 与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l0 DAyBx 五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设点到直线 的距离为 则 000 yxPl0 CByAxd 22 00 BA CByAx d 11 2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设 的距离为 则0 1111 CyBxAl0 2222 CyBxAld 22 21 BA CC d 六 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在点 半径为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baCr 222 rbyax 九 圆的一般方程 0 22 FEyDxyx 七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 圆 C l0 CByAx 222 rbyax 1 直线与圆相离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 lrd 2 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 lrd 3 直线与圆相交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 lrd 八 则过圆上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000 yxP 222 rbyax 0 0000 byyyaxxx 九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定义 M 为椭圆上的点 2 2 2121 FFaaMFMF 焦点位置 1 轴 2 轴xy 1 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1 2 2 2 2 b y a x 1 2 2 2 2 b x a y 2 1 2 参数关系 222 0 cab ab 3 焦点 焦点 0 0 21 cFcF 0 0 21 cFcF 4 顶点 顶点 0 0 bBaA 0 0 bBaA 5 轴长 长轴长 短轴长 轴长 长轴长 短轴长a2b2a2b2 6 1 2 离心率 焦距 a c e 2c 十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定义 M 为双曲线上的点 20 2 2121 FFaaMFMF 焦点位置 1 轴 2 轴xy 1 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22 22 1 xy ab 22 22 1 yx ab 2 1 2 参数关系 22 0 0 cab ab 12 3 焦点 焦点 0 0 21 cFcF 0 0 21 cFcF 4 顶点 顶点 0 0 AaB a 0 0 Aa Ba 5 轴长 实轴长 虚轴长 轴长 实轴长 虚轴长a2b2a2b2 6 渐近线 渐近线 x a b y x b a y 7 1 2 离心率 焦距 a c e 2c 十一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焦点位置 1 轴 2 轴xy 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2 2yax 2 2yax 焦点 焦点 0 2 a F 0 2 a F 准线 准线 2 a l x 2 a l y 第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