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doc_第1页
2011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doc_第2页
2011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doc_第3页
2011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doc_第4页
2011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2011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1. 依依不舍的留念2. 情深意长的勉励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五种种答题模式:(一) 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题步骤: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3.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二) 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 答题步骤: 明确告诉其手法。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3.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三) 分析语言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2. 答题步骤: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3.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四) 炼字型: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2. 答题步骤: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3.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 同意。“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五) 诗眼型: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2. 答题步骤: 解释词义。 点名中心。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 是全诗的关键。三、古诗鉴赏歌诀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质朴清新别绮丽, 简练隽永意味先。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如今识尽个中味, 居高临下六分抓。通过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习俗阅读:123 次我要评论(0)收藏2010-11-5 8:23:59文学作品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有效地把握好文学作品的精华,了解并吸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髓。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部分是通过诗歌途径来传承的,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诗人们通过历史的长河向我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在“坎坎伐檀”声中,我们可以倾听到祖先对苦难生活的倾诉,对封建统治者盘剥百姓的愤慨;在“采采芣苡”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孟子“鱼和熊掌”的类比中,感受到了他对“生”和“义”的态度,领悟到了即使舍弃生命也要维护义理的重要意义;在庄子河伯的“汪洋向若而叹”中感受到宇宙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学生看到了远离尘世的恬淡悠然的陶渊明;通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生看到了至死不渝,一心向宋的爱国诗人文天祥;通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学生看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李白;通过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感悟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通过王冕墨梅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感悟到了诗人的高贵人品和高尚情操;通过指南录后序,学生感受到文天祥的拳拳爱国情“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诗词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诗词,我们还可以获得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的信息。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与我们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提到端午节,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诗人屈原,提到重阳节自然会想到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提到中秋节就会想到嫦娥奔月和吴刚折桂的美丽神话;还有“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传说与忠贞爱情;端午节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以及竞渡、雄黄、香包、艾蒲的风俗;元宵节的团圆、赏灯、猜谜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加强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能增强审美能力,能提升价值取高考语文复习从吃透教材开始阅读:126 次我要评论(0)收藏2010-11-5 8:20:492011届高考复习已经展开。复习工作千头万绪,茫然不边,从哪里开始?我建议从吃透教材开始。高考命题的依据是三样东西:考试手册、课程标准、教材。而考试手册与课程标准都是极其概括的表述,具体的知识点还是落实在教材的学习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联系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我们下面以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为例对此做些梳理。与教材直接联系的题目:第16小题:“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解析: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沪教版第一册18课诗二首选了“其五”。原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既是眼前之实景,又具有象征意味,写的是隐居之乐。而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抒写作者为民谋福,与民同乐的志向。而这道题目简直就是高一上课文诗二首练习二、三的翻版:诗二首练习二:分别说说咏史和饮酒两首诗有哪些意象,诗人运用它们表达了怎么的感情?练习三: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请说说咏史一诗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其表达效果如何?第18小题: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答案:C)解析:涉及到的课文有:子路、冉有、曾晳、公西华侍坐、种树郭橐驼传、梦游天姥吟留别、鸿门宴。都是经典名篇。更多的是与教材间接联系,现以文言知识类题目为例说明:第17小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少而所与亲旧(2)终身不造其门(3)素号难治(4)乃徙公治之(答案:(1)交往(2)到(3)一向(4)调任)解析:出自300实词的有“造”(高中)、“素”(初中)、“徙”(初中)。“与”字也常见,高中第六册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注释:与,交好。另有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是“结交”的意思。第19小题: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答案:(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解析:“狱”做案件解,曹刿论战中学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讽”,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是指“用委婉的语言来进行劝告”,结合语境,可推断此处是“暗示、示意”的意思。第24小题: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