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高考文科综合能力第三次冲刺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高考文科综合能力第三次冲刺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高考文科综合能力第三次冲刺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高考文科综合能力第三次冲刺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高考文科综合能力第三次冲刺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2“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表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4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选项区别二月革命十月革命A革命背景沙皇统治矛盾重重和平夺权化为泡影B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C革命任务推翻沙皇统治推翻临时政府D革命结果两个政权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5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相比,共同点是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A B C D6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B.电话C.电报D.电影72010年11月23日,由于韩国在年度例行军事演习中向南北争议海域发射数十枚炮弹,朝鲜随即炮击韩国的延坪岛炮兵阵地,韩国亦还击了80多炮,双方关系急剧恶化。朝韩矛盾由来已久,它的根源是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导致当时朝鲜半岛分裂的罪魁祸首是A美苏冷战 B日本侵略 C朝鲜内部矛盾 D朝鲜内战819世纪欧洲各国的音乐发展呈现多样性、民族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9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10下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事,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A. B. C. D. 11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12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体现民生观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第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13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中曾说:“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道德家看上海,看到的是罪恶。文化人看上海,却每每看到的是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摘自上海档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源于中英的哪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4分)材料三:“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2)竹枝词所咏的是何事?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材料五: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申江百咏(3)“火树千株”指的是什么?它的发明源于哪次工业革命?(2分)材料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4)上海人民阅报风气的形成始于哪份中文报刊的创办?其主要价值如何?(2分)材料七:余游上海十余年矣,寓庐属在洋场,耳闻所及见闻逐髁,此邦自互市以来,繁华景象日盛一日,停车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几眩,骎骎乎驾粤东、汉口诸名镇而上之。来游之人,中朝则十有八省,外洋则二十有四国。” 葛元熙沪游杂记自序(5)上海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请概要评述上海的近代化。(15分)14(12分)“冷战”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代名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重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材料二 历史漫画与地图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英、法核试验场分布图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 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就如何处理国际关系、避免“冷战”再次出现谈谈你的看法。(6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西汉初年,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造成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一些诸侯王和豪商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景帝在“七国之乱,中认识到令民私铸的后果不仅仅带来经济问题,而且造成严重的政治问题。汉武帝时期,“大兴兵伐匈奴”,加上皇室用度庞大,使得略有好转的国家财力储备又出现入不敷出的枯竭获态。于是在公元前113年进行币制改革,“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五株钱。从而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金钱的流弊,从此以后,全国货币统由政府铸造,币制归于统一。-摘编自周艳常试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作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分析本题材料,“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在价款付清之前,他仍保留该物品的所有权”。这一规定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保护。A、C、D 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所以答案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从材料中的数据得不出英国处于垄断地位的结论,所以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分工的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说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对彼此更为依赖,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得不出D 项的结论,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反对封建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以建立民主制度为目的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通过革命斗争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放好发展社会生产力。 因此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故选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专制王权,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并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文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是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以欧洲启蒙运动所宣扬的民主、平等思想为武器,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据此本题选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6.【答案】B【解析】根据引文可知:该项发明操作简单、能够远距离传输声音,符合电话特征,据此可排除其余各项。另外“德律风”实际上是telephone的音译,而火车(train)、电报(telegram or telegraph)、电影(film)音译为汉语不会是这样的发音。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冷战对抗,苏联占领了朝鲜半岛北部,美国控制了南部,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故选A。考点: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8.【答案】B【解析】音乐是一种能够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状态的艺术,19世纪的音乐之所以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就是因为当时欧洲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有的面临统一,有的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有的要求取得独立。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达伦道夫看来,20世纪虽是“热战冷战不断”,但全球化却不可逆转,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由此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后者。故应选C。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经济向全球化的发展10.【答案】D【解析】依托列举项再现史实时间后运用首尾判断法: 为 1953 年初,时间最早; 为 1956 年底,时间最晚。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民权主义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 故选C。A项是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D项是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因此AD项均不符合题意。B项是迷惑项,无实质意义。考点:三民主义12.【答案】 D【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大量失业,给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比“金钱”救济更能解决人民面临的困境。13.【答案】(1)鸦片战争(1分)中国失败(1分)(2)租界的建立(1分)虎门条约(1分)(3)电灯(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4)申报(1分)较为详实的记载了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曲折进程或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或堪称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宝库(1分)(5)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2分)0分:回答与问题本身无联系,如上海的近代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1分:对上海近代化的起源、表现或影响做出其中一种直接的推断,未予论证评价。例如:上海的近代化是由于遭受入侵而引起的2分:对上海近代化的起源、表现或影响做出其中两种直接的推断,未予论证评价。例如:上海的近代化是由于遭受入侵而引起,但同时客观上促进近代化的进程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3-6分)结合一种时代背景重点分析得出一个结论3分,简要分析一种时代背景,加1分,增加一个事例加1分,总共不超过6分。(有关结论和史实参见要点)。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710分)运用材料分析史实的阅卷标准同第二层次。所归纳的结论根据语言简明扼要,结论清晰78分。与所列举事例具有逻辑联系,结论具有科学性等要求910分。(有关结论和史实参见要点)。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11-13分)第一个结论的评价标准参照第二第三层次。第二个结论的史与论约14分。其中,结论12分;要求见第三层次。史实分析最高不超过3分。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15分)注: 1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也可以是归纳概括式的引用,但不可以照抄,必须自己重新进行组织2.浮动的分值,除以上参考标准外,还可以视“组织”情况而进行赋分。(组织包括语言是否通顺流畅,逻辑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等要素)。附: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