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班级 姓名 分数 时间:2018.6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2、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A崇尚节俭 B重视农业 C整顿吏治 D生活奢侈3、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右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4、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5、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任用贤才 虚心纳谏 合并州县A B C D6、“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A 勤于政事 B 善于纳谏 C 节俭治国 D 唯才是用7、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8、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A政治清明 B科举兴盛 C民族融合 D经济繁荣10、“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B C D11、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 B C D12、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13、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14、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15、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 B热闹的瓦子 C景德镇的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16、“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17、右图是北宋纸币钢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是发展的见证AB C D18、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发明活字印刷术 改进造纸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B C D1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20、“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B君权的强化C地方的无权D仪式的完善21、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标志着清代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A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B设置内阁和六部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22、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23、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 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右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24、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25、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 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压制打击工商业 鄙薄科学技术 白银大量外流 AB C D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分析题(共有三大题,满分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1)请根据材料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的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2分)材料二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材料三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 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4分)(3)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五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4)材料四、材料五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4分)(5)根据材料五,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4分)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4分)材料二(2)材料二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4分)材料三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2分)材料四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4)请写出材料四图中、分别代表的政权。(2分)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五 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朝代产量(市斤)两汉140唐154宋185(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5)上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2分)28、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4分) 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采购合同补充协议范文
-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评估与反馈方案
- 三年级语文重点文章同步练习题
- 可解释性对深度学习模型泛化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混合编程安全分析-洞察及研究
- 机场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开发研究-洞察及研究
- 微服务架构下的CICD实践-洞察及研究
- 差异化服务质量保障-洞察及研究
- 环境温度对家禽代谢影响-洞察及研究
- 基于Transformer的文本生成-洞察及研究
- 小学体育家长会课件
- 教育的人口功能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 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管理制度
- 2025年芳香保健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真题解析试卷
- 2025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讨论
- 二衬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护理教育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培训课件的字体版权
- 注塑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