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学习目标 1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内容和结果 2 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认识其失败的原因 3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认识其影响 4 比较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基础知识导学梳理 识记 点拨 重点难点探究理解 深化 探究 随堂达标检测巩固 应用 反馈 栏目索引 1 背景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问题尤为突出 2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开始调整内外政策 答案 基础知识导学梳理 识记 点拨 赫鲁晓夫改革 一 斯大林体制 答案 2 内容 收购制 种植玉米 集体农 庄 部分企业管理权 物质利益原则 答案 3 评价 1 意义 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并取得一定成效 2 局限 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只是在维持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提出的 20年建成 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带有很大的 名师点拨 经济体制 共产主义 盲目性 名师点拨 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冲击 但从总体上说 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 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 从宏观上看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 而不是叛逆者 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 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 勃列日涅夫改革 二 答案 1 目的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 内容 自主权 农产品 价值规律 答案 3 评价 1 意义 收到了一定效果 2 局限 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 后期趋于保守 改革陷于停滞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4 结果 20世纪80年代初 经济全面滑坡 方法技巧 经济体制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 勃列日涅夫改革 答案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三 1 背景 1985年 苏联社会陷入危机 2 措施 1 从根本上触动 2 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要求国家主要用管理经济 3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允许存在 3 弊端 1 提出了 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经济体制 经济方法 个体经济 加速发展战略 答案 2 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4 结果 改革失败 导致1991年 误区警示 宏观决策 苏联解体 误区警示 1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 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调整 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 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2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而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1 结构图示 方法总结 2 识记方法 用 一 二 三 识记苏联经济改革一个主题 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 二个有成效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三次失败 三次改革都失败了 都没有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史料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理解 深化 探究 1 赫鲁晓夫改革材料一放在当时 1953年 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 越来越贫困的 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 技术上落后的工业 最尖锐的住房短缺 居民生活的低水平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苏 尤里 阿法纳西耶夫编 别无选择 答案 材料二他 赫鲁晓夫 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苏联 文学报 评论问题 1 据材料一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前 苏联的国民经济具有怎样的特点 造成这种特点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答案特点 农业与轻工业发展缓慢 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根源 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答案 2 结合材料一 你如何理解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因此说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但改革最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所以说 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答案 2 勃列日涅夫改革材料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 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 4 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1971 1975年 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 1 比前五年下降1 3 其后五年又下降2 6 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 8 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答案趋势 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 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 进入停滞时期 原因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 阻碍了改革进程 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个人作风专断 答案 3 戈尔巴乔夫改革材料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后 对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 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问题 材料中所指的 肿瘤 和 挥向了党的脖子 分别指什么 最终导致怎样的结果 答案 肿瘤 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挥向了党的脖子 指提出用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代替 科学社会主义 推行政治多元化 实行多党制 结果 苏联解体 史论总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1 相同点 1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 都在农业 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 改革过程都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4 成效都不显著 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2 不同点 1 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 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改革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2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 而后者未见成效则转向政治改革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 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模式 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后者贸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却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返回 解析答案 随堂达标检测 1 2 3 4 5 6 1 赫鲁晓夫上台后 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 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 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 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 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 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 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解析赫鲁晓夫时期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在这种体制下 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 管理集中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故a b d三项正确 在斯大林体制下 农产品收购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 故c项错误 c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2 1953年 苏共中央全会指出 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 农业产量的增长 畜牧业的发展 土豆 蔬菜 长纤维亚麻 饲料谷物及其他饲料作物的生产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 为此而进行的改革不包括 a 实行粮食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b 鼓励垦荒和大面积种植玉米c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 允许个体家庭承包集体土地 解析此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上的措施 a b c项都是农业改革措施 允许个体家庭承包集体土地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与题目要求无关 选择d项符合题意 d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3 周尚文在 苏联兴亡史 中曾这样描述苏联 放慢改革步伐 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国内政局稳定 保守气息浓厚 国家实力加强 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 气势汹汹 这种情况出现在 a 1925 1953年b 1954 1964年c 1965 1982年d 1982 1991年 解析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国家实力加强 争夺霸权 说明了军事实力的加强 这与勃列日涅夫重视军事改革有关 a项是斯大林时期 b项是赫鲁晓夫时期 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 c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4 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时期 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火炮和导弹 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 在与美国军备竞赛中一度占据优势 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该领导人是 a 斯大林b 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d 戈尔巴乔夫 解析斯大林时期 赫鲁晓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军事实力都弱于美国 只有勃列日涅夫时期推行 新经济体制 重点发展军事实力 一度在军备竞赛中占据优势 选择c项符合题意 c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5 苏联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 主要原因是 a 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b 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c 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 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苏联的实际出发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过分追求稳定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面临问题困难重重 b c d三项说法都不全面 a 1 2 3 4 5 6 答案 6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赫鲁晓夫视察玉米种植区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 牛奶 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 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 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 以增加饲料 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 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 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 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问题 1 根据上述材料 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1 2 3 4 5 6 答案后果 玉米种植挤占了其他作物的耕地 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 玉米歉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