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远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与成因.doc_第1页
赵明远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与成因.doc_第2页
赵明远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与成因.doc_第3页
赵明远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与成因.doc_第4页
赵明远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与成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 题 目 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 指 导 教 师 尹志刚 院(系、部) 矿业学院地质系 专 业 班 级 资源勘查10-1 学 号 1001170132 姓 名 赵明远 日 期 2014/3/31 教务处印制29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火山岩石岩浆及其他岩屑.晶屑等沿火山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是地球内部信息和样品的载体。通过对火山岩的研究可以揭示岩石圈结构和深部物质组成是是探索岩石圈深部作用过程及其演化机制的重要窗口,因而火山岩一直是地球科学前沿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本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及黑龙江省接壤部分,工作区属大兴安岭山地与松嫩平原过渡区,以该区中生代火山岩为研究对象,探讨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与成因,为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RGMGP)系统提供野外区域性“实战”资料,完善和改进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时也填补了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和构造演化背景,这将较大提高本区地质研究程度,并为研究兴安岭成矿带提供地质资料。 本世纪初,邵和明、张履桥编著了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2001年)一书,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地质特征以及区域构造和演化进行了总结,并全面讨论了区域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部分内容涉及到本区,是本文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关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成因环境,赵国龙等1、马家俊2等认为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蒋国源等3认为形成于大陆裂谷;夏军等4认为是陆块型火山岩;邓晋福等5则认为与大陆根柱构造有关;林强等6认为是地幔柱上升引起岩石圈伸展,形成类似大陆裂谷环境;邵济安等7认为是中生代大陆岩石圈内部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积极参与地壳演化的一次造山运动;谢鸣谦8认为是西部的蒙古-鄂霍次克海槽洋壳岩石圈板块和与东部的那丹哈达岭海槽洋壳岩石圈板块分别向东和向西的双向俯冲作用的结果。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设计方案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方法、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等)本区火山岩研究采用“火山地层-岩相-构造”一体化的研究思路。以航磁、遥感数据与图像等多元数据方法为先导,以火山构造为主线,以火山岩石-构造组合(岩石-构造组合分析是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和历史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研究火山作用与大地构造关系的基本方法)研究为手段,结合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综合研究了火山岩石、地层、构造、岩相等方面特征,最终探讨了古火山(火山盆地)的模式、空间格局、演化及其(火山盆地)对地层层序、岩石分布等方面的控制,探讨了岩浆形成的构造背景、岩浆深部成因及岩浆运移、演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测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喷发带中段东部,处于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交接地带,火山岩总体表现为板内伸展环境下火山喷发中心带向东迁移特征。首先调研资料,了解格尼河农场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岩性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时代和背景和演化过程。同时了解该区域构造演化背景、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构造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与规律。然后,将收集的资料进一步的研究和对比,分析该区域中生代火山岩形成规律和构造演化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在通过对资料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该区域的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和构造背景,形成文字论文。技术路线如下:1) 收集前人对格尼河农场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和大地构造的相关资料,以及查找前人关于该区域中生代火山岩相关论文,经常跟指导老师探讨遇到的问题。2) 分析格尼河农场区域中生代火山岩石特征,岩性特征,矿物特征,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并绘制相关图件。3) 在前人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绘制的图件,编制论文。三、研究进度开学1-4周野外地质实习。 4-6周收集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的有关资料。 6-7周完成开题报告的编写工作。 7-8周完成格尼河农场一带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图的编画工作。 8-10周完成论文的引言和区域地质背景两章的编写。 10-12周完成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编写工作。 12-15周完成最后几章还有译文的编写工作。 15-17周论文的修改工作。 17-18周论文的输出,准备答辩工作。四、主要参考文献1邵济安,赵国龙,王忠,等.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活动构造背景. 地质论评,1999b,45(增刊):422 430.2马家骏,方大赫. 黑龙江省中生代火山岩初步研究. 黑龙江地质,1991,2(2):1-163蒋国源,权恒. 大兴安岭根河、海拉尔盆地中生代火山岩. 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8,17:23-1004夏军, 王成善, 李秀华, 等. 海拉尔及其邻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特征及其边缘陆块型火山岩的提出.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3, 20(4):67-795赵海玲,邓晋福,陈发景,等.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与盆地形成. 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998,12(1):56-626葛文春,林强,李献华,等. 大兴安岭伊列克得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岩石,2000b,20(3):14-187邵济安,减绍先,牟保磊,等. 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科学通报,1994,39(6):533-5378 谢鸣谦. 拼贴板块构造及其驱动机理-中国东北及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37-1509. 陈义贤,陈文寄,周新华,等. 辽西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一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 J地震出版社,1997(01) 10. 陈斌,翟明国,邵济安. 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基的成因和意义:主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J. 中国科学,2002(11)11. 张吉衡.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D. 中国地质大学.2009(04)12. 张炯飞; 权恒; 武广; 祝洪臣.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J. 贵金属地质.2000(03)13. 赵海玲; 邓晋福; 陈发景等. 松辽盆地东南缘中生代火山岩及其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 J. 地球科学.1996(07)14. 尹志刚; 张跃龙; 杨晓平等 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浆演化 J. 世界地质. 2006,25(2):120-12815.Op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