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评价工作是医院统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医院工作的评价 可以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 比较科室间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医院改革提供信息 由于医院工作具有多系统和多层次的性质 因此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医院工作 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医院工作质量 近年来 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 如专家打分法 综合指数法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秩合比法等 一 评价因子的选择及权重估计1 评价因子的选择1 经验选取法2 单因素分析法3 多元回归法4 指标聚类法 2 评价因子的权重估计1 专家评分 个人判断法 专家会议 头脑风暴法 2 确定权重各参评专家按100分制或100分制对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打分 有时也可采用等差或等比级数评分 如将权重分为极重要 重要 一般和不重要四级时 各级权数评分之比可用等差 4 3 2 1 给分 或等比 16 8 4 2 给分 然后计算每一评分因子的平均分数 并以此作为各因子的权重 例5 1选定6位专家对4个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评估 得分见下表5 1 试计算其权重 表5 16位专家4个评价因子的评分 各评价因子权重比例为A B C D 75 57 33 18 经归一化处理后 权重分配为A B C D 0 41 0 31 0 18 0 10 如果考虑专家的权威程度 应计算各专家的权威程度指数 权威程度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专家水平及其打分的判断依据 用Ci表示 一个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 用Cs表示 每个专家应填写判断依据及其影响程度表 和对问题熟悉程度表表5 2专家判断依据及其影响程度表 表5 3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系数 设某位专家填表内容如表中 所示 则 Ci 0 3 0 4 0 05 0 05 0 05 0 05 0 90Cs 0 3 0 5 0 7 1 0 2 50Ca Ci Cs 2 0 90 2 50 2 1 70按此法分别求得其他5位专家的Ca为 1 80 1 60 1 40 1 20 1 30 那么加权后的权数分配为A B C D 114 83 51 27 经归一化处理后 A B C D 0 41 0 30 0 19 0 10 3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设参与权重评估的专家数为m 待评估因子数为n 则反映m个专家对全部n个因子权重评估的协调程度 或一致程度 的指标称为协调系数 以 表示 仍以上例为例 介绍其计算方法 见下表 表5 4协调系数计算表 按专家对各因子评分排秩 遇相等评分时 取平均等级 并按因子计算等级和Tj 然后在计算各因子的平均等级和 式中 为第j个评价因子之等级和 Rij为第I个专家对第j个因子的评分等级 为各因子平均等级和 本例 2 计算协调系数 式中当有相同秩次时 要对 进行校正 本例因有相同秩次 用校正公式 协调系数在0 1之间取值 越接近1 表示所有专家对全部因子评分的协调程度较好 反之 则意味着专家们协调程度差 对因子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一致 二 综合指数法1 基本概念指数是一种特定的相对数 按所反映的总体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体指数 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变化的指数称为个体指数 综合反映多种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数称为总指数 它说明多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总变动 实际上是反映多种不同事物的平均变动的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 系一种多因素的指数 综合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计算形式 它一方面 我们可利用综合指数的方法来进行因素分析 当我们可以把某个总量指标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因素指标时 如果固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指标 便可观察出其中某个指标的变动程度 另一方面 也可以综合观察多个指标同时变动时 对某一现象或结果影响的程度和方向 进而评价其优劣 按所反映某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前者主要反映现象规模水平的变化 后者主要反映工作质量好坏 管理水平的高低变化 按照事物现象对比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 前者说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后者说明现象在同一时间条件下的对比状况 综合指数法的基本步骤为 1 选择适当的指标 2 确定权重 3 根据实测数据及其规定标准 综合考察各评价指标 探求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式4 合理划分评价等级5 检验评价模式的可靠性 1 实例分析在卫生统计工作中 常碰到多个因素并存的情况 为了分析其总量指标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需要把内在联系的诸因素以乘积的形式进行计算 例如 某一总体X包括q m p三个因素 其关系式为X q m p 那么 当分析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时 要将其他两个因素固定 三个因素取值排列顺序为 q0 m0 p0 三个因素均不动 q1 m0 p0 q变动 m p不变 q1 m1 p0 q m变动 p不变 q1 m1 p1 q m p都变动 就指数分析法而言 为q本身变动指数 以m0 p0为权重 为m本身变动指数 以q1 p0为权重 为p本身变动指数 以q1 m1为权重 为该总体总变动指数 例5 1某医院1987年1季度与1988年1季度的住院业务收入额 X 平均开放床位数 q 平均床位周转次数 m 出院者人均费用 p 编制指数有关资料见表5 5 表5 5某医院两年中第一季度住院收入多因素分析实例 表5 6某医院住院收入额多因素分析计算表 1季度 1 说明由于q m p的综合变动而引起的X的综合变动 即住院收入1988年1季度比1987年1季度增加了18 44 2 说明在固定m p的情况下 单纯由q的变动引起的X的变动 即由于平均开放床位数的增加 使得1988年1季度较1987年同期的住院收入增加了0 35 3 说明在固定q p的情形下 单纯由m的变动而引起的X的变动 即由于病床周转次数的下降 使得住院收入减少了6 18 4 说明在固定q m的情形下 单纯由p的变动而引起的X的变动 即由于人均费用的增加 使住院收入增加了25 79 三 综合评分法综合平分法是建立在专家评价方法基础上的一种重要的综合评价方法 首先根据评价目的及评价对象的特征选定必要的评价指标 逐个指标订出评价等级 每个等级的标准用分值表示 然后以适当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并选定累积总分的方案以及综合评价等级的总分值范围 以此为准则 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决定优劣取舍 1 评价指标诸等级分值的确定方法 专家评分法 离差法 百分位数法 2 综合评价总分计算法 累加法 连乘法 加乘法 加权法 四 层次分析法1 基本概念层次分析法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对评价对象依评价目的所确定的总评价目标进行连续性地分解 得到各级 层 评价目标 并以下层作为衡量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指标 然后依据一定方法通过对这些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的总评价目标计算出一综合评分指数 依其大小来确定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 该法多用于卫生事业管理方面 如医院工作质量的评价 2 实例分析例5 2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医院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步骤为 1 建立目标图 医院工作质量评价目标树图 2 计算权重系数权数的计算步骤如下 1 对目标树自上而下分层次一一对比打分 建立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 评分标准见表5 7 表5 7目标树图各层次评分标准 以目标树中第一个子目标分层为例 3个评价目标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见下表5 8表5 8第一个子目标分层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 2 计算权重系数得 3 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得 W1 0 6370 W2 0 2583 W3 0 1047 用同样方法可获得其他分层中各项目的权重系数 见表5 9表5 9第二层 第三层子目标权重系数 4 求组合权重病床使用率的组合权重系数C1 0 6370 0 2970 0 1892 治疗有效率的组合权重系数C2 0 6370 0 5396 0 6670 0 2292重患收治率的组合权重系数C3 0 6370 0 5396 0 3330 0 1146 医疗制度执行优良率的组合权重系数C4 0 6370 0 1634 0 1041 护理制度优良执行率的组合权重系数C5 0 2583 膳食供应优良率的组合权重系数C6 0 1047 3 求组合评分指数式中为第I个评价指标值 n为评价指标个数 表5 10某市6所综合医院工作质量综合评价表 五 秩和比法1 基本概念秩和比是一种将多项指标综合成一个具有0 1连续变量特征的统计量 也可看成0 100的计分 多用于现成卫生统计资料的再分析 不论所分析的问题是什么 计算的RSR越大越好 为此 在编秩时要区分高优指标和低优指标 有时还要引进不分高低的情况 例如 评价预期寿命 受检率 合格率等可视为高优指标 发病率 病死率 超标率为低优指标 在疗效评价中 不变率 微效率等可看作不分高低的指标 指标值相同时应编以平均秩次 设有m个指标 对n组数据进行评价 形成n行m列的数据阵 则各行 其中为分别按列编秩后各行的秩次 最小RSR 1 n 最大RSR 1 秩和比法基本步骤 1 定RSR的分布RSR 频数f 累积频数 秩号范围R 平均秩次 累积频率 Y 概率单位 2 求回归方程 必要时可对RSR进行适当代换 Y为RSR的累积频率对应的概率单位值 Y u 5 u 为以累积频率 n 为左侧累积面积查标准正态分布所得分位数 3 排序分档根据标准正态离差 分档 范围取 3 3为宜 分档数目可根据试算结果灵活掌握 常用分档数对应的百分位数及概率单位见表5 11 表5 11常用分档数及对应概率单位 2 实例分析例5 6某医院1991 1998年8项统计指标资料见表5 12 1 按每一指标编秩 求每一年的RSR 见上表5 12 2 求RSR的分布及概率单位Y 见下表 表5 13RSR的分布 注 按 校正 1 用RSR和Y拟合直线 得RSR 0 0093 0 1093Y2 RSR的排序与分档 分成3个等级 结果见下表5 14 表5 14RSR的排序与分档 六 判别分析判别分析是根据多指标来判断个体所属类别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其本质是利用多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其特点是预测值为定性的分类变量 这种方法在医学领域用途广泛 如 减少错判 病例分型 预后预测 影响因素筛选 综合评价 判断分析的基本步骤 收集已知分类的标准样本 成为训练样本 根据训练样本建立判别方程 模型种类有Fisher模型 Bayes模型 可通过逐步判别的方法建立 以同时完成影响因素的筛选 样本内回代 将训练样本的各指标值代入判别方程进行判断 考察样本内回代的判别效果 新样本判别 考察判别方程适应性后 用于实际样本的判别 七 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作为一个好的综合评价方法 不但要简便易行 更重要的是正确 有效 从统计上来看 可从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标准的制定 指标值的标化 指标的权重和综合方法等方面来评价 一 评价指标的选择1 代表性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所选的 方面 是否具有代表性 二是各方面的指标是否有代表性 2 确定性含义亦有二 一是指标值确定 即指标公式中各个项目的判断客观 确定 二是指标值的高低在评价上有较确定的含义3 独立性即选入的各指标互相不能代替 4 区别能力或灵敏性即指标值应有一定波动范围 二 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值的确定应科学并符合实际 一根据全部评价单位该指标值的分布 或评价单位最近三年逐月该指标值的分布 在参考目前世界及国内该指标达到的水平加以调整 得出标准分布 再用数理统计方法将标准分布划分成若干区间 给每个区间自小到大定得分 亦有以指标值的均数或上级要求为标准值的 但最好能划分出好中差的范围 三 指标值的标化选出的各项指标 它们均值 波动范围各不相同 度量衡单位亦不完全相同 因此综合评价前先要进行标化 常用的标化公式有一般在0 10之间 若评价时指标值愈小愈优 则取的补数为标化值 即 四 指标的权重在评价指标体系中 各指标的重要性不一定相等 因此要加以不同的权重 权重的赋值常用专家打分法 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权重的总和以1为方便 5 综合方法各个指标值经标化后 就有了可加性 因此常将加权后的标化值相加得到综合指数 由于总权重为1 综合指数的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管道清洗公司合伙协议书
- AutoCAD工程制图实教程 (2024版)课件 模块二 绘制单面图形
- 幽门螺旋杆菌课件
- 巡视巡察问题整改课件
- 输电线路电塔课件
- 尹文心脏性猝死课件
- 小鸭子得救啦课件
- 地区教育培训机构代理合作协议范本
- 环保产业工伤赔偿协议书样本
- 房产抵押担保与虚拟现实产业合作合同
-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2024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考试原题库资料(含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获奖说课稿
- 智联招聘国企笔试题库
-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答辩
- 数字货币概论 课件 第5章 稳定币的原理与实现
-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知识点必考必练试题库200题(含详解)
-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
- 2024年《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火力发电工程安全检查规程》
-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