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 验 指 导 书姓名 班级 学号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教研室编实 验 课 守 则1机械设计实验课是学好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学生对每个实验都要认真对待。2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准备好需自备的计算器、文具等。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根据需要进行检查、提问。3实验时要求原理清楚,操作认真,数据准确,查表熟练。4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对于仪表、设备、工具的性能有不了解之处,应及时询问指导教师,对于非指定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得乱动乱用。5实验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以便查明原因,妥善处理。6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将实验室工具、仪表等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遗失公共财物,视情节应给予赔偿。7设备用毕,及时切断电源。整理全部仪器和附件,使之恢复原位。8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试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批阅。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三、实验原理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四、实验步骤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比例尺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五、思考题1一张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能否任意选择?是否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六、实验报告班 级姓 名学 号实验日期成 绩编 号比例尺自由度机构运动简图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曲线的原理;2掌握渐开线齿廓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3了解刀具径向变位对齿轮的齿形和几何尺寸的影响。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齿轮范成仪;2剪刀、绘图仪;3圆规、三角尺、两种颜色的铅笔或圆珠笔(自备)。三、实验原理范成法是利用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他们之间保持固定的传动比传动,好象一对真正的齿轮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制得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为了能清楚地看到包络线的形成,我们用范成仪来模拟实现齿轮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切削”过程。齿轮范成仪构造如图21所示,半圆盘2绕固定于机架上的轴心转动,在圆盘的周缘刻有凹槽,凹槽内嵌有两条钢丝3,钢丝绕在凹槽内,其中心线形成的圆相当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两条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圆盘2上的B、B点,另一端固定在拖板4的A、A点,拖板可水平方向移动,这与被加工齿轮相对齿条刀具的运动方向相同。在拖板4上还装有带有刀具的小拖板5,转动螺钉7可以调节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齿轮范成仪中,已知基本参数为:1齿条刀具:压力角,模数,齿顶高系数,径向间隙系数2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四、实验步骤1根据已知基本参数分别计算被加工齿轮的基圆直径db、最小变位系数xmin,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a1和da2、齿根圆直径df1和df2,将上述六个圆画在一张绘图纸上,并沿最大的圆周剪下制成被加工齿轮的“毛坯”;2143566BBAA图21 齿轮范成仪结构2把齿轮“毛坯”安装到范成仪的半圆盘上,注意对准圆心;3调整刀具,使其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此时刀具处于“切制”标准齿轮位置;4“切制”齿廓时,把刀具移向范成仪的一端,然后每当刀具向另一端移动一个不大的距离(23mm),描下刀刃在图纸上的位置,直到形成两个完整的齿廓为止;5调整刀具的位置,使其中线远离轮坯中心。移动距离为避免根切的最小变位量mx,即刀具顶刃与变位齿轮齿根圆相切。重复上述“切制”过程,得到两个完整的变位齿轮齿廓,为便于比较,此齿廓可以用另一种颜色画出。五、思考题1根切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根切?2比较用同一把齿条形刀具加工的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下述几何参数的变化:、m、d、da、df、db、ha、hf、s、sb、sa、sf、e、p。3这两种齿轮的齿廓曲线是否全是渐开线?六、实验报告1已知参数齿条刀具:模数 压力角 齿顶高系数 顶隙系数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2计算结果班 级姓 名学 号实 验 日 期成 绩名 称计 算 公 式标 准 齿 轮变 位 齿 轮齿 数 z最小变位系数xmin基圆直径db齿顶圆直径da齿顶圆直径df分度圆齿厚s齿 距 p实验三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2通过测量和计算,熟练掌握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被测齿轮一对;2游标卡尺(精度0.02mm);3机械零件手册;4渐开线函数表、纸、笔、计算器(自备)。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来测量,通过计算得出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渐开线直齿圆柱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ha*、径向间隙系数C*、变位系数x。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的基本参数有:啮合角、中心距a。以下为各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如下:1测定模数m和压力角如图31所示,当量具在被测齿轮上跨k个齿时,其公法线长度应为若所跨齿数为k+1时,则公法线长度为所以 (1)又因为所以 (2)pb为齿轮基圆周节,可以从(1)式中求得,由齿轮标准可知,可能为150,也可能为200,故分别用150和200代入式(2),算得两个模数,取数值接近于标准模数的一组m和为被测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图31 公法线长度测量示意图Wk+1WkpbsbpbABCrb为保证量具的卡脚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所需的跨齿数可参照表31。表31 跨齿数齿数z12171827283637454654556364727381跨齿数k234567892测定变位系数x与标准齿轮相比,变位齿轮的齿厚发生了变化,故它的公法线长度与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不等,两者的公法线长度之差为。设wk为被测齿轮跨k个齿的公法线长度,wk为相同模数m,齿数z和压力角的标准齿轮跨k个齿的公法线长度,所以有即 (3)式中wk可以从机械零件手册查出,将wk的值代入式(3)中即可求出变位系数x。3测定齿顶高系数ha* 和径向间隙系数C*根据齿顶高计算公式 (4)式中df为被测齿轮齿根圆直径,可用卡尺测得,然后求得齿根高。另一齿根高计算公式 (5)式中ha*和C*为未知,因为不同齿制齿轮的ha*和C*均为标准值,故分别将正常齿制ha*=1.0、C*=0.25和短齿制ha*=0.8、C*=0.3两组数值代入式(5),取最接近hf值的一组ha*和C*为所测定值。4测定啮合角和中心距a如所测定的两个齿轮是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则根据所测得的这对齿轮的变位系数x1和x2,按公式(6)和(7)计算出它们的啮合角和中心距a。bdk1dk2图32 实际中心距测定示意图a (6) (7)实验时可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定这对齿轮的实际中心距并与计算结果比较,求出中心距误差,测定方法如图32所示。首先使这对齿轮作无侧隙啮合,然后分别测量齿轮内孔的直径dk1、dk2及尺寸b,由此得: (8)四、实验步骤1数出齿数,按表31查出跨齿数k;2分别在每个齿轮的三个位置测出公法线长度wk+1、wk及齿根圆直径df ,算出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3逐个计算齿轮参数,填写实验报告。五、思考题1两个齿轮参数测定后,怎样判断它们能否啮合及传动类型?2测量齿根圆直径df时,对于齿数分别为奇数和偶数的齿轮测量方法有什么不同?六、实验报告班 级姓 名学 号实验日期成 绩齿 轮 编 号测量数据齿数跨齿数测量次数公法线长度公法线长度齿根圆直径尺寸孔径中心距计算结果基圆周节模数压力角变位系数齿顶高系数径向间隙系数分度圆直径基圆齿厚啮合角中心距中心距误差实验四 转子动平衡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和研究回转构件动平衡的实验方法; 2掌握工业用软、硬支承动平衡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1RYQ一30 平衡机, DTZ300通用平衡机指示器;2试件(在校正平面上具有校正孔的转子); 3平衡质量(与校正孔相应的螺钉、螺母和垫圈以及适量的橡皮泥); 4普通天平; 5钢卷尺; 6活动螺纹扳手。三、实验原理软支撑动平衡机实验原理如图41所示,硬支撑动平衡机测试原理与之类似。图4-1 动平衡机实验原理结构图动平衡机根据振动原理设计,支架2上方由螺栓与机架固定,转子 1 置于支架 2 的 V 形槽内,通过万向联轴器或圈带驱动作回转运动。弹性支撑为薄弹簧钢板制作,在垂直方向上有大的刚度,而在水平方向上刚度很小。当转子 1 回转时,由于不平衡质量的存在,将产生离心惯性力。设惯性力为 F , F = me2, , Fx =Fcost, Fy=sint, Fx、 Fy分别为 F 在x、y 方向的投影。由于弹性支撑在 y 方向刚度很小,在周期性惯性力 Fx作用下,支架 2 沿 x 方向振动。通过左、右传感器(其内有永久磁铁和线圈,使其作切割磁力线运动)对振动位移信号拾取,产生周期变化的感应电动势,不平衡量愈大,感应电动势愈大,由此获得不平衡量大小。不平衡量方向角由光电传感器测量,需在被测工件上设置不反光标记,以此作为方向角定位。上述信号通过电子线路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最后通过外设(显示仪器)显示出被测转子的不平衡量大小和方位。根据平衡基本理论,对于质心与转动中心不重合的回转构件,它的不平衡量都可以认为是在两个任选回转面内,由向量半径分别为 r1和 r2的两个不平衡质量m1和m2所产生。因此,只需针对m1和m2进行平衡就可以达到回转构件动平衡的目的。使用动平衡机,分别测试所选定平衡校正平面内相应的不平衡质径积m1r1、m2r2的大小和相位,并加以校正,最后达到所要求的动平衡。图4-2 动平衡机电路原理框图 被平衡的工件支承在动平衡机摆架上,经一定方式(圈带、联轴器、气动或自驱)使工件旋转,不平衡质量产生离心力激励摆架振动。左右振动传感器将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人到电测系统,光电传感器则为系统提供一个频率相位基准信号。系统软、硬件分工如下:硬件完成振动信号的处理任务,使系统具备良好的实时性;软件完成运算、控制和其他扩展功能的实现。信号预处理采用了多阶积分电路,用来抑制噪声,改善信噪比。程控放大器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不平衡信号大小而改变增益。窄带跟踪式滤波器完成被测信号的信噪分离。 A / D 转换器将经过滤波的信号(不平衡信号)进行采样、量化,输人计算机,它还完成对其他信号(如系统自检、转速信号)的采集。电测系统软件所完成的基本任务有数据采集和计算、平面分离运算、过程控制(测量、显示、键盘和打印控制)、系统自检和系统定标。四、实验步骤1机器的设置在第一次使用本机或准备平衡新的工件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工件参数设置”和“系统参数设置”。在这些设置中包括输入工件尺寸、工件形状、最终平衡精度、测量一锁定时间和桥架的种类(硬支承或软支承)等。“工件参数设置”和“系统参数设置”都在“主目录”中选择。在平衡测量状态下按 【 Esc】 键弹出“主菜单”(图43 )。图4-3 主菜单在主菜单中用 【】、【】 键移动菜单条,当落在“转子参数设置”或“系统状态设置”上时,按 【 Enter 】 键,程序自动切换到所选设置中。如果在“主菜单”中不打算进人任一功能选项,可将菜单条移到最下方的“返回平衡测量”,并按 【 Enter】 键即可返回平衡测量状态。在主菜单中,“平衡机的校准(定标)”可由厂家或用户来校准整机的测量精度,以便准确进行平衡。具体操作详见“平衡机的校准(定标)”。“系统自校”帮助用户确认电测部分的主要电路以及两个振动传感器(安装在机械桥架上)是否正常。具体操作详见“自检”。“打印记录”可从打印机上输出“平衡报告”。“操作指南”可在屏幕上显示出一套完整的本电测系统的操作说明,方使用户随时查阅。2转子参数设置进人“转子参数设置”,屏幕显示如图4-4。图4-4 转子参数设置使用 【】、【】、【】、【】和 【Enter】键,选定栏目输人数据并选择工件的支承方式。当黄色的光标移到最右一列时,用户可在这一列选择符合自己工件的支承方式。例如:工件的两个校正平面均在支承点的右侧,可选择第 4 种支承方式,将光标移到4 的位置,按 【Enter】 键即可看到左侧的图形发生相应的变化。另外,第 8 种支承方式适用于单面立式的转子,其尺寸参数与双面转子有所不同,设置时应注意正确给出参数,以免系统错误。输人工件型号及工件尺寸。使用数字键和字母键进行输人,最多可输人 14 个字符。如果工件型号以前曾被输入过,可直接键入该工件型号,按 【 Enter 】键即可调出相应的 a 、 b 、c、 r1 和 r2 的尺寸数及工件的支承方式。若忘记型号,按 F10 ”键查询以前的工件型号记录。工件尺寸 a 、b 、c、 r 1和 r2 可根据屏幕上工件图形的要求将工件实际尺寸输人,尺寸单位均为毫米。在“合格范围”一栏内所输人的数据代表工件左右两个支承点允许的振动量大小(以 g mm 为单位)。一般在被平衡工件的技术要求中有此数据,但要注意技术要求中的数据是否为单个支承的要求。“平衡参数”栏中的“转速”一项可输人实际平衡转速,如800r / min ,则实际平衡时工件到达800r/ min 时,无需按【Enter】键即可自动进行测量。若不想自动测量,可输人任意一个很大的转速值。“计算器”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随时调出使用的数字计算器。若调出计算器,用户可进行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用完后可按【Esc】键关闭计算器。“查阅转子记录”功能帮助用户查询原先输人的工件型号和相应的尺寸。查询后可按 【Esc】 键关闭。凡被输人的工件型号及有关参数均在退出改设置后被永久记录。如需要删除某种型号,可在返回平衡画面后,按【F】键进行操作,具体方法详见“快速更换或删除转子型号”。3系统状态设置进人“系统状态设置”后,屏幕显示如图4-5所示。图4-5系统状态设置用【】、【】键移动亮条,选择所需设置的项目,并按 【Enter】 键确认。“测量时间选择”功能用于设置一个时间值(代表从手动松锁测量至自动锁定的这段时间)。当使用时在其右侧出现一个小窗口,输人 3 150 之间的数字量,具体数值取决于用户对平衡效率和测量精度的综合考虑。一般测量时间长,测量精度也较高。若对精度要求不高,可减小时间值,以提高平衡效率。“联轴器(夹具)补偿”功能可用于消除万向联轴器自身不平衡量对工件平衡的影响。进人后,屏幕显示“是否需要补偿? Y / N ”的提示。此时按 【Y】键表示需要这种补偿;如果按 【N】键为取消联轴器不平衡量补偿。注意:在使用带驱动方式时,必须在此按 【N】键,否则将造成平衡误差。1)按 【Y】键后,屏幕首先提示启动工件,当工件转速稳定后按【Enter】 键开始测量。测量时间的长短由“测量时间设置”决定。测量结束其结果自动锁定。如果需要重测,可按下【Enter】键,机器重复前面的测量过程。当多次测量结果变化不大即可停车,至工件转速为零,按 【Esc】键进行下一步操作。 2)按屏幕提示松开联轴器,将工件转 180与联轴器联接紧固,再次启动工件。转速稳定后,重复上一步骤中的操作。 3)停车,至工件转速为零,按【Esc】键,屏幕上出现“OK”,表示补偿的各步骤全部结束,系统自动返回测量状态。在以后的测量中将按这次的补偿值对所用的联轴器自动消除其不平衡量。机器和工件出下列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该补偿:转子质量和尺寸发生变化;机械桥架(含联轴器)的位置发生变化。4平衡机的校准(定标)硬支承平衡机的特点是永久性定标,即一次定标后,在平衡机的平衡范围内无需再次定标,如果转子尺寸或校正平面改变,只需给出新的数据系统即可自动校准;而软支承平衡机根据转子规格或平衡转速的改变需重新定标。建议使用校验工件或剩余不平衡量较小的工件,定标前应正确设置支承方式和 a 、b 、c、 r1、 r2尺寸,正确设置工件合格范围,正确设置平衡机的种类。 1)安装定标质量分别在平面 1 、平面2 校正半径上的已知角度(建议Oo) ,安装已知重量的定标质量。定标质量 m 的选取参考:310m0,m0为转子初始不平衡量值(m0应尽可能通过粗平衡控制在较小的数值)。 2)输入数据将数据(定标质量、角度)填人表格,按【Esc】键退出数据输人,启动工件。当工件转速稳定后按【Enter】键开始测量。测量时间的长短由“测量时间设置”决定。测量结束其结果自动锁定。如果需要重测,可按下【Enter】键,机器重复前面的测量过程。当多次测量结果变化不大、停车至工件转速为零后,按【Esc】键进行下一步操作。定标过程的具体步骤如图5所示。当定标结果栏内出现“ OK ”字样时,定标完毕,系统自动进人测量状态。 3)注意事项 (1)平衡某一型号的土件只需要定标一次。系统也允许在临时平衡某种转子时,随时进行定标。 (2)为保证定标精度,定标操作应在外界干扰、转动部分噪声尽可能小的条件下进行。 (3)若系统设置为“软支承模式”,在更换工件型号或者改变平衡转速的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定标。 (4)若实际测量时光电传感器安放位置与定标时安放位置不一致,会产生不平衡角度的指示误差,可通过移动光电传感器位置的方法来消除角度误差,也可以通过再次定标消除角度误差。 (5)定标过程中,可按 【Ctrl】【Q】组合键,中断定标操作。 (6)定标过程中,需注意各校正面在加重量和不加重量的情况下,指示值的大小应有明显变化。(7)定标过程中,每次测量显示的质量值与实际定标质量不完全一致,待定标结束后,返回平衡显示的质量应与实际质量一致。图4-6 平衡机的校准(定标)操作步骤5测量在正确完成机器的设置和校准后,可以开始某个工件的不平衡量的测量。屏幕所示功能如下: 1)在线帮助对于测量画面所显示的内容或功能有疑惑的时候,可按下“ Fl 键请求帮助。2)合格圈矢量图中的绿环代表合格圈,表示在“转子参数设置”中设定的工件合格范围(最大允许动载荷)。 3)测量启动工件,转速稳定过程中,屏幕左下方的“信号稳定指示”灯亮,即可按【Enter】键开始测量。此时幅值、角度显示为黄色,自动锁定后变为红色,表明一次测量完毕。测量时间长短可在“系统状态设置”项选择。若在锁定状态下按 【 Enter 】键,可手动松锁光点,进行再一次测量。一次测量完后,停车校正工件,再启动可进行新的平衡测量。 4)结果保存一次测量完毕后,若需要保留这次结果,可按【Delete】键,屏幕上部瞬时显示“正在存档 ”。 5)多次测量平均功能在平衡活动叶片型工件时,由于工件本身结构的变化,每次测量的结果可能不相同,这时可使用平均功能。每一次测量完毕(锁定后),工件未停车时按【空格】键,可以将结果存人计算机,同时数据区中显示的不平衡量将重新计算,得出这几次测量的平均结果。屏幕中部显示已平均的次数。最多可将 32 次测量值进行平均计算。要结束平均功能,可在停车时按【空格】键。6)选择不平衡量校正方式使用【】、【一】键选择加重或去重平衡方式。按【十】键需同时按下【Shift】键。 7)快速检查系统设置情况按下【F2】键,在屏幕的左上角会弹出一个蓝色的窗口,上面列出诸如工件的有关尺寸、支承方式、测量时间、合格范围等内容,如图7所示。其中“系统参数”所指示的四个数值为机器内部参数,仅供调试用。“当前状态”显示的内容仅供查看需要修改请参考“设置”一节。查看完毕按【Esc】键退出。图4-7 快速检查系统设置情况8)输入转子编号按下【F10】键,在屏幕的中间出现一个窗口。用键盘输人被平衡工件的编号。转子编号不同于转子型号。前者只是每个工件的标记编号;后者则代表某一类工件的型号。输人结束后按【Esc】键退出。工件编号只在打印平衡报告中有体现。更换工件后,需输人新的工件编号,机器断电后,工件编号不保存。 9)快速更换或删除转子型号按下【F】键,在屏幕的右下角会出现蓝色的窗口,如图7。上面列出已经输人的工件型号,红色的亮条所在的型号就是当前平衡的转子型号。如不打算对工件型号进行任何操作,可直接按【Esc】键退出。若要更换到另一种型号,可用【】、【】键移动亮条到所需型号上,按【Esc】键退出并关闭该窗口。这时转子型号已经更改,无论关机、开机,系统都将按照变更后的工件型号进行不平衡量的计算。若需要删除其中某种型号,可用 【】、【】键移动亮条到所需删除的型号上,按“ D ”键,窗口下方出现提示,若确实要删除,按【Y】键;如果不想删除,按【N】键。 10)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精度回转件经平衡实验后可将不平衡惯性力及其引起的动反力减少到相当低的程度。但一般不可能达到完全平衡,过高的要求在实际上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应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规定允许的不平衡量,即用许用不平衡量确定回转体的平衡精度。由平衡理论知,当质径积me=0时,回转体平衡。如有不平衡量存在,则me0。由于质径积能相对表达回转件在同一回转速度时离心惯性力的大小,故工业上常用此来表示不平衡量大小。质径积的大小与回转体质量有关,为充分表达平衡效果的优劣,在工业中,以单位质量对应的不平衡质径积表示,即以不平衡回转体质心向径(质心偏心距)e(单位m )表示不平衡量。回转体不平衡的动力效应与角速度有关,因此,用e和角速度的乘积e表示平衡精度。下表为各种典型刚性回转体的适用平衡精度。G表示平衡精度等级,其后的数值 A 为该级e上限值的千分之一,即 A =e/l000 (单位 mm / s ) ,以此表示平衡精度的等级。各种典型刚性回转体的平衡精度等级见表41。表41 各种典型回转体的平衡精度精度等级e/1000/(mm/s)回转体类型示例G40004000刚性安装的具有奇数气缸的低速船用柴油机曲轴部件G16001600刚性安装的大型二冲程发动机曲轴部件G630630刚性安装的大型四冲程发动机曲轴部件;弹性安装的船用柴油机曲轴部件G250250刚性安装的高速四冲程发动机曲轴部件G100100六缸和六缸以上的高速柴油机曲轴部件;汽车、机车用发动机整机G4040汽车车轮、轮缘、轮组、传动轴;弹性安装的六缸和六缸以上的高速四冲程发动机曲轴部件;汽车、机车用发动机曲轴部件G1616特殊要求的传动轴(螺旋浆轴、万向节轴);破碎机械和农业机械的零部件;汽车、机车用发动机特殊部件;特殊要求的发动机回转零部件G6.36.3作业机械的回转零部件;船用主汽轮机的齿轮;风扇;航空燃汽轮机转子部件;泵的叶轮;离心机的鼓轮;机床及一般机械的回转零部件;普通电机转子;特殊要求的发动机回转零部件G2.52.5燃汽轮机和汽轮机的转子部件;刚性汽轮发电机转子;透平压缩机转子;机床主轴和驱动部件;特殊要求的大型和中型电机转子;小型电机转子;透平驱动泵G1.01.0磁带记录仪及录音机驱动部件;磨床驱动部件;特殊要求的微型电机转子G0.40.4精密磨床的主轴、砂轮盘及电机转子;陀螺仪6.思考题 l) 机械的平衡有哪些分类?平衡的目的是什么? 2) 对刚性转子,在什么情况下采用静平衡?什么情况下采用动平衡?其平衡的方法有何不同? 3)在求出静不平衡刚性转子不平衡量的大小和方向后,若结构不允许在该方向加重,也不允许在该方向的对称方向去重,可采用什么方法加重或去重?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4)对动不平衡刚性转子,为什么可以在所选定的两个平面上,通过加重或去重的方法实现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5)为什么要确定刚性转子的许用不平衡平衡精度?如何确定? 6)简述刚性转子动平衡机的实验测试原理。 7)简述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五 机械传动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 1机械传动综合设计实验课是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巩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习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2掌握方案设计,优化机械传动组合设计,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掌握机械零部件设计,使学生掌握机械传动设计及其部件性能和实验方法,熟悉常用检测仪器、仪表的性能和操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动态采集数据、绘图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综合设计实验台如图5-1所示。配套的电子仪器有转速转矩传感器、转速转矩显示仪、磁粉制动器、直流电机、计算机及实验软件等。其框图如图5-2所示。图5-1 ZJS50-A综合设计型机械设计试验台动力库被测传动库加载库测试库数据处理库 (控制库)结果图5-2 综合设计型机械设计试验台工作原理系统框图三、实验基本原理 设计传动时,如传递的功率P、传动比i和工作条件已定,则不同类型的传动各有其优、缺点。因而就产生了怎样合理选择传动类型的问题。 本实验只讨论机械传动中摩擦传动和啮合传动,它们的分类如图53。机械传动摩擦传动(靠中间件)带传动图5-3 机械传动分类啮合传动定传动比可变传动比有级变速传动无级变速传动(直接接触)摩擦轮传动齿轮蜗杆及螺旋传动同步带传动轴(按传递力方式分)(按传动比是否可变分)(靠中间件)(直接接触)1基本机械传动原理包括:(1).带传动; (2).圆柱齿轮传动;(3).蜗杆传动; (4).链传动和国外先进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和制动器等内容,目的是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与机械传动有关的最新标准、数据、方法和传动装置的典型结构以及成功的设计典例,充分利用最新的资料为开发、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服务。2传动类型选择(主要论述定传动比传动)参考要点:1)功率与效率各类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取决于其传动原理、承载能力、载荷分布、工作速度、制造精度、机械效率和发热情况等因素。2)速度表示传动速度的参数是最大圆周速度和最大转速。传动速度的提高,在不同传动型式中要受到不同因素的限制,例如载荷、传动的热平衡条件、离心力及振动稳定性等。3)外廓尺寸、质量和成本在大传动比的多级传动中,传动比的分配对外廓尺寸起着很大的影响。四、使用与操作 1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方法;提出实验要求、实验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等。2学生搭接实验装置时,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由于电动机、被测传动装置、传感器、加载器的中心高均不一致,组装、搭接时应选择合适的支承、联接件,传感器的安装同心度0.1mm,调整好设备的安装精度,以使测量的数据精确。3实验数据测试前,应对测试设备进行调零。调零时脱开负载侧梅花形联轴器,启动电动机,调节TR1-B的零点,联接好梅花形联轴器,则可进行测量。 环境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如果环境温度超出范围,须对传感器标定系数值进行修正,即将TR-1B系数修正后使用,才能保证测试精度。温度系数的修正按下式计算Xt=Xt01+G(t-t0) 式中:Xt-温度为t时的传感器系数。Xt0-温度为t0时所标定的传感器系数(即铭牌上的传感器温度系数);t-测量时的实际温度环境; t0-标定传感器系数时的环境温度; G-剪切弹性模量G的温度系数,其值在这里取为-0.027%。例如,传感器出厂时的标定系数为7215是在10下进行标定的,现在环境为36的情况下使用,其修正系数应为: Xt7215(10.27%26)7164, 即将传感器的标定系数修正为7164,并在使用时将TR-1B的系数置于7164,若环境温度仍为10,则系数仍为7215。 4.要求每个实验小组68人,实验时间是2小时,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学生须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设置实验对象和设计试验方法,从中掌握常用实验方法, 熟悉检测仪器、仪表的性能和操作。五、综合传动设计试验软件使用说明书1安装与设置 1)软件安装 先将加密狗插在计算机并口上,再开机将安装盘的Install.zip程序拷贝至C盘,解包该程序后运行Setup.exe进行初始化,并完成软件安装。在安装目录下有7个程序及1个文件夹: (1) Setup.exe (2) Experimentmachinedog.exe (3) exper1.mdb (4) TR_1B.dll (5) Pcom.dll (6) Readem.doc (7) Readme.txt (8)文件夹Drive 2)传感器设置 输入、输出转矩转速仪的地址均设置为 5。输入转矩转速仪的输出信号接入测试计算机的串口1(COM1),输出转矩转速仪的输出信号接入测试计算机的串口2(COM2)。 3)启动 运行experimentmachine.exe进入综合设计型机械设计试验台测试软件,其主菜单为: 实验管理、帮助、退出 2实验数据测试 1)录入实验基本信息 点击菜单实验管理,选择新建实验项,进入“实验记录基本信息”对话框:机自11 王晴实验记录号由系统自动生成的12位(8位年月日编码+4位流水号)数字构成。使用者在相应的编辑栏中录入实验分组编号、实验人员名单、指导教师姓名后,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版综合性劳动合同样本
- 建筑租赁销售合同范本
- 农村建房签合同范本
- 大车驾校合同范本
- 2025版知名合同之居间合同
- 项目钢材供应合同范本
- 厨房包厨合同范本
- 2025学校食堂、小卖部承包合同书
- 景区游乐设施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法中合同试用期相关规定
- 《冬装销售技巧培训》课件
- 驻校教官培训课件
- 医院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
- 轴承装配组装SOP
- 过敏性休克完整版本
- DL∕ T 5100-1999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
- 合同未签订提前供货函模板
- 小学必背古诗词182首(带目录及释义)人教(部编版)
- 2024年东南亚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应急第一响应人理论考试试卷(含答案)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