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研究 院(部)名 称: 经济学院 学 生 姓 名: 高元红 专 业: 金融学 学 号: 20100948 指导教师姓名: 黎秀梅(副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4年4月 论文答辩时间: 2014年5月 学位授予时间: 2014年6月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研究高元红(北方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摘 要十八大提出的普惠金融给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憧憬,农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构建一个良好稳定的农村金融体系,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简述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分别从需求和供给角度分析了目前甘肃省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现状,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来说明甘肃省农村金融的发展,从建立新型金融机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业保险及金融法律法规方面尝试构建了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体系,甘肃省Strategies for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Gao YuanhongSchool of Economics,North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Yinchuan750021,ChinaABSTRACT Eighteen inclusive finance for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has brought our vision of rural economic growth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f rural finance, build a good and stable financial system in rural areas, will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respective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mand and supply in rural Gansu current financial status of demand and supply, and through data analysis to illust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in Gansu Provinc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rural areas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ttempt to build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in rural areas of Gansu Province.Keywords: Inclusive Finance,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Gansu Province目 录前言1一、普惠金融相关概述2(一)普惠金融的含义2 (二)普惠金融的服务层面2(三)国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2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启示2 (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2 (二)国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三、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现状3(一)甘肃省经济发展状况 3(二)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4(三)甘肃省农村金融需求状况 6 (四)甘肃省农村金融机构供给状况 7四、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7 (一)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供不应求 7(二)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良好的金融环境 8 (三)农村金融制度及法律法规不完善 8五、构建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体系8 (一)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 (二)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甘肃农村信用社的改革9(三)加快发展农业保险,降低农民投资风险9 (四)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1前 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越来越完善,但是我国的农村金融却属于我国金融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虽然在农村有金融机构来为农业服务,但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近年很多盈利性金融机构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资金流向利润较高的商业地区,加剧了农村的金融问题。农村的金融制度也不完善,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民的金融借贷;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不足以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需求,并且金融机构也没有规范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系统;民间各金融组织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管理。所以在将农村金融市场化的条件下还应该结合政府的调节来发展农村金融,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农村金融体系,为农业提供服务。目前,为了更好地解决资金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问题,为社会所有团体提供有效的服务,普惠金融的进入人们的视线。在我国,虽然建立了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机构也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现状来看,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村金融的必要性与功能认识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各金融机构业务单一;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本文以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为例,来建立适合甘肃省农村的普惠金融发展策略。一、普惠金融相关概述(一)普惠金融的含义从定义方面来说,普惠金融指的是能够有效、全方位的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全面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普惠金融起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最开始是在2005年联合国宣传小额信贷的时候出现的,后来就被联合国及世界银行在全球大力推行,来为更多地人服务。2006年3月,北京召开亚洲小额信贷论坛,普惠金融被正式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谨璞副局长提出构建普惠金融理论的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特定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农民与小型企业等收入较低的人群;服务比较全面,除了存贷汇款外,还包括证券保险基金等方面的服务;有完善丰富的金融层级机构,不但有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还应该有招商、建设等大中型的商业银行,同时应该考虑走出去,对外面的金融机构也应该提供一个平台。(二)普惠金融的服务层面在普惠金融的概念定义中,普惠金融体系框架分为四个层面。普惠金融体系服务层面客户层面该体系的中心主要是贫困和低收入客户微观层面零售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中观层面包括基础性的金融设施和一系列的能使金融服务提供者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规模和深度、提高技能、促进透明的要求。宏观层面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框架,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当局)、财政部和其他相关政府机构。(三)国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农村普惠金融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主要有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式的普惠金融,通过小额信贷为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式的普惠金融,主要针对农村问题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巴西无网点模式的普惠金融,利用代理机制开展无网点银行业务,发展零售代理点。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启示(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2012年6月19日,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墨西哥举办的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指出:“普惠金融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希望各国加强沟通和合作,提高各国消费者保护水平,共同建立一个惠及所有国家和民众的金融体系,确保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众享有现代、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至此,普惠金融正式被应用到经济发展的框架之中。在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方面,主要通过小额信贷来解决资金弱势群体的金融问题,我国小额信贷刚开始实行的是扶贫贴息贷款,逐步的向商业化运作转变。1993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次引进了孟加拉模式,并组建了我国第一家专业化小额信贷机构易县信贷扶贫合作社。到了1998年,由农业银行将扶贫贴息贷款直接发放到客户手中,接着1999年,我国农村信用社逐步接触小额信贷业务。2005年5月,我国商业化小额信贷组织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和内蒙古作为商业性小额信贷公司的试点开始运作。到2008年8月末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拥有61家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正式开业,这增加了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体系,也增加了各类闲置资金向农村流入,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提供了重大帮助。(二)国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时间不久,在实践方面缺乏经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必须有相应及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农村金融发展的水平和方式也有差异。上述三个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是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孟加拉的互助小组、印尼的小额信贷和巴西的无网点模式都是根据各国农村金融发展做出的决策。对于我国来说,目前农村金融主要由信用社、村镇银行、邮政储蓄等小型金融机构来服务,没有完善的制度和有效地管理,而且在农村地区因为金融的普及不到位,农民的金融知识知之甚少,没有相应的技术服务,使得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相对城市落后。所以我们要借鉴国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经验针对我国农村的特有情况制定适合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三、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一)甘肃省经济发展状况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全省面积总约43.5万平方千米,目前管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大约2600多万,农村人口居大多数约为18多万。同时它也是我国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其中部分矿产储量在全国前列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煤炭资源储量有89.2亿吨,石油储量约12.4亿吨,天然气储量67.25亿立方米;水利蕴藏量约为1724万千瓦,可以开发的风能容量将近2000万千瓦。截至2010年,全省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100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80亿元,增长3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0亿元,增长18%;大口径财政收入745亿元,增长23.39%;地方财政收入353.6亿元,增长23.37%;财政支出1466.7亿元,增长2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2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增长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农业生产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除了大面积的灌溉之外有部分地区还是依靠自然环境既天气的状况来进行生产;同时也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来提高农产量而是通过比较传统的方式来进行耕作;城乡差距的扩大也没有更好地得到解决。尤其在农村金融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的金融环境,农村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大部分地区没有配备的金融机构来发展农业,也没有完善的金融体系。(二)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以下主要从农村存款、农村贷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变化来说明甘肃省农村金融的发展。 表1 甘肃省1991-2013年相关金融数据 单位:万元年份农村存款农村贷款农村存贷款总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存贷款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值199129662824538354201110249920.528795347199225368328593953962210657040.506352608199330783235379366162511949700.553674988199419568746220865789513539780.485897851199552239535356887596321219490.4128105811996644818539516118433426945070.4395364351997777262711516148877830732020.4844387061998933201875307180850829924110.604364842199910565011038123209462433469430.625831991200011686981197250236594831998650.739389943200113575951250528260812332011760.814739021200215239931418381294237433965780.866275999200318239211643917346783835285830.982784874200420923861934199402658542784330.941135458200524113452132210454355550350340.902388147200628647132290382515509554971090.937782933200734901862456610594679659370001.001649992200827234752538740526221568609900.766976049200964263593383273980963280809891.2139147822010918267148136511399632287628171.59724002201111976338679366918770007105701731.775752109201212970327832489121295218110698101.923720281201315760342997697825737320130069261.978739635数据来源:甘肃发展年鉴、甘肃统计年鉴、甘肃农村年鉴1、甘肃省农村存贷款变化分析图1 1991-2013年甘肃农村存贷款趋势图从图1可以看出,甘肃省1991-2013年间的存贷款余额都逐步增长。根据表1的数据,农村存款由1991年的296628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5760342万元,贷款余额从1991年的245383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9976978万元。其中,只有少数几个年份存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证明甘肃省农村的经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农民的存款越来越多,对资金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农民更愿意把自己的多余资金储蓄起来,对其他金融领域的投资欲望不太强烈。2、甘肃省农村资金利用效率分析 图2 1991-2013年甘肃省农村贷款与存款比值图3 1992-2013甘肃省农村存贷款增长率趋势图农村资金利用效率主要看农民的存贷款运用,由图2可以看出1992、1993、1994年农村贷款余额超过了农村存款余额,其余的时间存款余额都高于贷款余额;从图3看出甘肃省农村存款的增长率不稳定,相对的农村贷款率比较稳定,没有较大的波动,除了1995年贷款成负增长之外,其余年份基本稳定增长。在2010年之后,贷款的增长率逐渐超过存款增长率但呈下降趋势。综合说明甘肃省农村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并没有全部转化为贷款,有一部分资金流向了农村之外的城镇经济中,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的贷款门槛比较高,它的存款也没有更好地为农业服务。3、甘肃省存贷款发展规模分析图4 1991-2013年甘肃省农村存贷款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值由表1得甘肃省农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村存贷款余额都在不断增长,同时存贷款总额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到了2007年存贷款总额超过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图4中可以看出农村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分别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2008年之前处于稳步增长状态,08年之后开始加速增长,这表明农村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农村金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之中。(三)甘肃省农村金融需求状况根据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的调查结果,农村金融需求主要表现在:用于农业生产;创业投资;房屋修建;家庭医疗教育支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等方面。为了全面了解农村金融需求情况,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2012年1月组织全省抽样选取了2000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以下结果:1、农业生产及创业投资的资金需求。在2000户农民家庭中,主要收入来自于种植业,占80.51%,从事个体经营的所得收入都低于20%;在种植业方面有大部分资金需用于购买农业生产所需生产资料,但由于缺乏资金很多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买不到需要的生产资料,调查问卷显示在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中超过50%的农户选择缺乏农业投资资金。同时有一部分人会投入到农村创业领域,在创业投融资方面,有60.87%的人认为需要增强在农业创业方面的投资,有34.9%的农民要求增加农业贷款。2、家庭房屋的修建及医疗教育的资金需求。在农村,房屋的修建属于农户家庭的重要支出,对于普通农民来说会支付自己的大部分积蓄来修建房屋;对遇到家人的重大突发疾病来说没有提前准备的人会增大资金的需求。调查显示在2000户农民中,目前有借款的人占53.47%,除了亲朋好友的借款外大部分源于金融机构占到78%左右;另外子女的教育支出也是一笔很大的花费。3、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资金需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属于传统的种植业,没有技术的保障,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保险就成了农民迫切的需求,在调查数据中有49.8%的人希望能增加农业保险来为保证农业生产。我国对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也在不断增大,在农村地区也有涉及,随着金融知识的不断认识有一部分农民也希望将自己的闲置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中,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包括保险、国债、基金、股票等,分别占比为34.1%,16.31%,13.18%,7.74%。 甘肃省农户金融需求调查(四)甘肃省农村金融机构供给状况农村金融机构供给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小额信贷公司等。甘肃省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于2005年11月22日正式开业,截至2012年年末,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共有88家法人机构,其中县级农村合作银行16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县级法人社有68家、结算服务中心1家,营业网点2253个,占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的1/2以上。2010年,甘肃邮储银行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33.45亿元,累计新增余额29.75亿元,发放各项贷款50.4亿元,贷款结余47.33亿元;开立单位账户3533户,存款余额46.98亿元;网点改造率为81%,自助设备增加110台。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于1979年7月恢复设立,是农业银行在境内设立的一级分行。目前,农行甘肃分行全辖有营业部1个,二级分行13个,直属支行1个,营业网点580个。自2010年5月发放第一笔涉农个人贷款至今,已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889笔,金额5.58亿元。央行兰州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甘肃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648亿元,同比增长38.79%,增幅连续3年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增速。甘肃日报社报道数据,到2012年6月底,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推出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24个,直接和间接受益的企业及农户达到137.7万户,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412.01亿元,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的36.7%,同比增长26.23%,对农村金融的需求起到了缓解作用。但是,近五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机构由3459个减少到目前的1795个,全省平均每个县区减少21个。2013年中国金融年鉴甘肃地区金融概况指出,甘肃省涉农贷款增长27.71%,贷款余额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的36.69%,农村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期间因为多种因素还有很多农民没有得到贷款,甘肃农村金融的供给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甘肃省农村金融市场调查,央行兰州中心支行统计数据四、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一)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供不应求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民的需求超过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目标主要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率不高,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设立并提供服务。以我所在居住的乡村为例,我们所在的乡即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五合乡只有一家农村信用社,与此同时在靖远县管辖的18个乡镇(乌兰镇、北滩乡、北湾镇、大芦乡、东升乡、东湾乡、高湾乡、靖安乡、刘川乡、糜滩乡、平堡乡、若笠乡、三滩乡、石门乡、双龙乡、五合乡、兴隆乡、永新乡)里面基本每个乡镇有一家农村信用社为农业服务。甘肃省农村大多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社的方式存在并提供金融服务,对于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来说,在农村的营业网点数量甚微,这些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单一,还受到政策的限制,使得农村的资金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的布局不均衡,多数集中在相对繁华的乡镇,比较偏远地区网点很少,甚至基本没有;在此情况下依然有农村金融网点的撤销与合并,从2001-2008年,省县以下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减少了47%,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减少了34%,这大大减弱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二)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良好的金融环境甘肃省农村乡镇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没有农业银行、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公司也基本不存在。以甘肃农村信用社为例来说,农民贷款主要是担保贷款,担保贷款中担保人的角色很重要,作为担保人首先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次要具备按时足额还款的能力;第三没有不良信用记录,属于当地常住户口,有固定住所等。一般贷款人在寻找担保人时会遇到困难,限制了获得资金的需求,还有少数的抵押贷款,抵押物一般是房屋,农村的房屋新旧程度、地理位置、经济价值等因素不同,使其不能有效地为贷款作抵押。在信用及担保体系建设方面也不完善,农民在信用社的贷款受到阻挠。截至现在为止,甘肃省农村的很多金融机构网点都只能办理基本的存贷及汇款和税费的代收业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种类的金融产品,例如农村保险和农产品期货等。在广大农村,农民的保险需求在不断上涨,比例约92.2%,其中医疗保险的需求最高。(三)农村金融制度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们国家金融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各大银行法及各种办法条例规定等,农村基本都是小型的金融机构,受上述的法律法规约束,但是农村特殊的金融环境还需要有因地适宜的金融法律法规规范农村金融的发展。甘肃省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制度、外部监管、信用体系等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债务人贷款到期无法还款外逃;金融机构遇到挤兑;当地地方政府干预等,都是因为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五、构建甘肃省普惠农村金融体系(一)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核心是加大对农业产前和产中环节的资金投入,特别是投资在农业生产环节上那些投资大、周期长、直接经济效益低、商业银行不愿投资并且对整个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上。例如,为农村兴修水利工程、整治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基本建设贷款;支持农业科技开发、推广和利用,推进农业机械化;鼓励农村文化青年务农和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等。政府应通过颁布扶持农业政策来吸引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小额信贷机构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缓解广大农户的资金需求。打破单一的农村金融模式,即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独家垄断,建立市场经济金融体制,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对于甘肃省来说,应该按各个乡村的农业特点和农业发展模式建立适合当地的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及农业发展银行;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还可以尝试建立邮政储蓄银行;完善各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及民间借贷组织体系,适当建立互助性农村金融组织,切实发展农村金融。(二)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甘肃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大力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教育体制落后,人们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尤其缺乏对金融的了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金融环境环境也相比以前有所改变,资金的需求慢慢的得到满足。但是在贷款中,由于多种原因会导致借款人还不上借款,举债外逃或者推迟还款,影响自己在金融机构的信用,主要原因是在农村地区农民对金融知识掌握不深;对部分金融政策不知情;对相关条例规定不了解等。所以需要加强人们对金融知识和信用体系的认识,可以通过大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信用。在甘肃省,可以由金融机构专业人士根据当地情况编制金融和信用手册发送到农民手中,并派相关人员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甘肃电视台开展专门针对农村金融的节目,宣传金融知识与信用体系,加强农户的信用观;也可以由当地政府组织开展金融知识和信用知识的竞赛,增强农民的自觉性。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贷款金额和还款信用建立农民信用档案进行管理;成立农民信用评级部门,判断贷款性质,规定授信额度;由审核部门对农民的贷款条件进行审核。需要各级金融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强信贷管理,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此外,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特殊周期性和自然风险突发情况对农业贷款做相应的规定,灵活调节贷款条件、额度和还款规定,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完善农业贷款担保制度,对抵押和质押的物品及方式进行改革,使其适合农村特有条件,从农户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规定。(三)加快发展农业保险,降低农民投资风险农业是一个风险性比较大的产业,农业生产具有固定的周期性,当突发自然灾害时,农业的生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造成农民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当地农村的经济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需要农业保险来保证农户的正常生产,提供农业保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