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0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1页
上海市各区2010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2页
上海市各区2010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3页
上海市各区2010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4页
上海市各区2010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上海市各区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上海普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有美堂暴雨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13(1分)诗中的“谪仙”指的是唐朝诗人 (人名)。 14(3分)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直接写雷霆的迅捷,乌云的浓密,将暴风雨的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B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将西湖比做满溢的金樽,用羯鼓之急促表现雨点之骤密。 C诗的颈联在写法上动静结合,用西湖的静态衬暴雨之急骤,对比强烈。 D这首诗展现了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也让人感受到作者起伏激荡的情绪。 15(4分)这首诗境界宏阔,气势奔腾不羁。请结合划线句对此作简要的赏析。80字左右。13李白(1分) 14C(3分) 15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4分) (上海徐汇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517题。(8分) 双调殿前欢夏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途,又撑入荷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注 薛昂夫:元代散曲家。 冰壶:喻指月亮。15、题目中的“殿前欢”是 。16、作者发出“有丹青画不如”的感叹是因为 。17、李清照的如梦令有“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句子,这与薛昂夫的“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在表情达意和具体写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四、8分15、曲牌名(1分)16、沉醉于西湖夏日的自然景观,感到即使笔墨也难以描画出这样的美景;流莺啼鸣、笙歌婉转的景象,使西湖之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更加美丽动人,难以描画。(3分,只写出,得1分)17、相似:都有表现留连忘返,乐而迷路的情感;不同:李词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出的是担心和“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而薛曲则纯以动态描写,表现出对西湖的无限喜爱之情。(4分)(上海浦东新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词作,完成第1315题。(8分)瑞鹤仙宋袁去华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注释收香藏镜:晋代贾午爱慕韩寿,窃其父所藏奇香赠之,后结为夫妇;南朝陈亡后,驸马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各藏半镜,后破镜重圆,夫妻相聚。13(1)从风格上看,这首词属于 词派的作品。(1分)(2)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 )。(1分)A小令 B中调 C长调14联系全词内容,以下对词人“愁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旧踪难觅,人事已非 B颠沛流离,怀古伤今C邮亭深静,旅途孤寂 D思念佳人,世事难料15从写景的角度,对上阕画线句子作简要评析。(3分)13(1)婉约(1分) (2)C(1分)14B(3分)15本题3分,指出画线句子写景特点(1分),联系内容作赏析(2分)。参考角度(1)动静结合。第一句描写秋叶飞舞的情景,第二句描写夕阳远山的图画,在旷远飞动的景色中透出淡淡的凄凉和迷惘,暗寓愁苦之情。(2)远近结合。分别写近观和远望,把秋天雨后的景状描绘得宏大而细致。(3)融情于景。雨初过,落叶零乱,风定犹舞,通过对落叶的动荡不停的描写,暗示心情的触动。(4)景物描写有变化。风吹叶零乱,风定叶犹舞;斜阳映照下的深树,或明或暗,由色彩的变化。(上海黄浦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诉衷情 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流霞:美酒的泛称。赊:远,长。14、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以鞭声表明启程,“困”表示酒力还未散尽。B、 小雨初晴,燕子在风中飞舞的描写,景中寓情。 C、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写回望曾经的路程,心中充满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D、 最后三句,表达对春天的无限留恋。16、这首词题作“送春”,意味其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14、即将还家之喜,为返家而沉醉之喜,沿途赏美景之喜,抛却一路艰难跋涉之喜(分付杨花)。(任答3点即可)15、D16、不同意。(1分)全词紧扣“喜还家”三字,通篇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三个字构思下笔的。(1分)因此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1分)(上海崇明县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8分)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高考资源网注释:欹:倾斜。K14、“御街行”是这首词的 (1分)15、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A. 此词上片主要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主要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B. “天淡银河垂地”六字生动地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地,具有豪放之气。C.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一句写酒未到已先化泪,愁更凄切。D. 下片以“愁”为核心,层层递进,委婉含蓄地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16、联系整首词,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四)古诗赏析 (8分)14、词牌名(1分) 15、D (3分)16、寂静的夜,树上飘来的黄叶坠在阶上,沙沙作响,诗人由秋声感知秋意、秋寒,诗人借静夜寒声抒发了内心的孤寒寂寞。(4分)(上海杨浦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1416题。(8分) 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长安秋望 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14.杜牧与 并称为“小李杜”。(1分)15.上面两首是同题诗,但意境不同。赵诗选景取其凄清,杜诗选景取其 。(生动 B高远 C.朦胧)赵诗属于 ,杜诗近于 。( D.工笔画 E.写意画)(3分)16. 赵嘏诗中的“静”和“愁”运用了移情的手法。请结合全诗,对“静”和“愁”两字进行简要分析。(4分)1. 李商隐2. B、D、E(3分)3. 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表达了作者此时所有的向往宁静归隐之心;“愁”: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表达了作者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上海普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有美堂暴雨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13(1分)诗中的“谪仙”指的是唐朝诗人 (人名)。 14(3分)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直接写雷霆的迅捷,乌云的浓密,将暴风雨的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B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将西湖比做满溢的金樽,用羯鼓之急促表现雨点之骤密。 C诗的颈联在写法上动静结合,用西湖的静态衬暴雨之急骤,对比强烈。 D这首诗展现了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也让人感受到作者起伏激荡的情绪。 15(4分)这首诗境界宏阔,气势奔腾不羁。请结合划线句对此作简要的赏析。80字左右。13李白(1分) 高考资源网14C(3分) 15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4分) (上海奉贤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8分)【中吕】卖花声 怀古二首 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 ,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指班超从戎的故事。 14“阿房舞殿翻罗袖”化用了杜牧的 中的句子。(1分)15下列关于以上两首元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吕”是这两首元代小令的宫调名,“卖花声”则是曲牌名。B、“不堪”,是因为“物是人非”,繁华逝去,只剩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C、“伤心”,是因为“生民涂炭”,世世代代做牛做马牺牲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D、两首元曲都善用典故,对项羽、孔明等英雄人物既有肯定,也有否定。16请比较两首元曲的结句(划线句),说说表现手法有何不同。(4分) (四)诗歌阅读(8分)14(1分)阿房宫赋15D(3分)16第一首的结句是以景语作结,(1分,有此意思即可)含蓄而让人深思回味(1分)。第二首的结句是直抒胸臆,(1分)一声长叹,壮怀激烈,表现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1分)(上海青浦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6题 (8分)77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越调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白 朴 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4.小令以单个曲子为特征,是元代散曲的主要形式,这里的“越调”是 ,“天净沙”是 。(2分)15.两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白曲开头写落日晚霞映照下的孤村,炊烟轻飘,老树上栖息着一只天寒归林的乌鸦,给人萧瑟、清冷之感。B.马曲“夕阳西下”一句的出现,使前面三句所描写的景象有了一个背景,给画面增添了一层光泽,使整首曲的色彩鲜明,表现了人物开朗、乐观的心理。C.白曲结句变远景为近景,变朦胧为清晰,色彩变灰暗为亮丽,表现了作者积极而健康的情感状态。D.马曲的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点明了主题。16.请对“一点飞鸿影下”句作鉴赏。(任选一个角度) (3分) (四)(8分)14 曲调 曲牌 (2分) 15C(3分) 16(3分) 参考: “一点飞鸿影下”句,是此曲最特殊、也最关键的句子。()其他句子都是名词词组的罗列,表现的是静态美,而此句则有了明显的动作,展现了动态美,使全曲不再单调或呆板。(2)这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作者的视线通过飞鸿的引导,才有了下文的青山绿水若非如此,前两句与后两句,两派风格不同的诸般景物,很难相互“沟通”。强行拼在一起,必显突兀。而有了此句,则点活了全篇,化沉寂为清疏于无形中了。(上海静安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塞路初晴 唐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14此诗颈联的句意,让我们想到汉朝贾谊在过秦论中的一句相类似的话,它是 。(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诗写雨后初晴然天色昏黑,作者在边塞路上的所见所感。 B颔联写所见景色是水迹凌乱,灰烟萦绕在村庄的上空。 C景色虽不赏心悦目,然边关无征战的一幅秋猎图还是让人欣慰的。 D全诗写虽旌旗犹在,然战争已无,将士们在秋日雨后清新的原野上狩猎的情景,从而写出了边界的和平和安详。 答案 16联系全诗,赏析“闲看”一词的表达效果。(4分) (四)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分)15D。(A、“昏”是相对正日下的明亮而有些斜日下的“昏暗”。如天色昏黑,与“彩虹”、“斜阳”及整个清新画面矛盾。B、“新”不仅指雨的刚下,还透出对雨水的喜爱,因它使路上的草更青了;“乱侵”是“多处流淌”的意思,写水多,与“一半”照应,“残烟”是雨后余下的云气,蓝天白云绿杨景色是很美的,是整个“秋猎图”的组成部分。C、上半句判断错了)(3分)16要点:(1)“闭”是反映心情悠闲美好愉悦的。(1分) (2)“行子”指出门在外的游子(理解成“路过的行人”亦可)(1分) (3)行子所以“闲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