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累中成长.doc_第1页
在积累中成长.doc_第2页
在积累中成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积累中成长 大同二小 李朝晖 财富需要积累,学识也需要积累,积学以储宝。劝学告诫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几年,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而且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总是用我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他们:上课准备厚厚的资料册,让他们看我写的工工整整的读书笔记,看我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札记本和我包装精美的自编书。我认为,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也慢慢养成了勤于积累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使我们师生均得以成长。一 、搜集资料让老师内涵更丰厚,学生知识、能力得到提高。我们都知道,当老师首先课要上得好,课要上好,老师必须有丰厚的储备,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深挖洞广积粮,才能使荒漠变天堂。储备哪里来?我是从平时的搜集资料而来。我翻阅各大杂志,找到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复印好,还从网上下载一些与课文有关联的资料,如文章作者的生平简介,课文中重要人物的事迹,有关文中地名的风土人情、事件的历史背景,以及同一作者、同一题材的作品等,另外一些优秀教案,同事们的优秀做法,教参和备课资料上的课外知识,我都一一搜集在一块,按单元汇合在一起,装订成册,每次备课我便认真阅读这些资料。现在我感觉自己的内涵越来越深厚了,课堂上经常能慷慨陈词,妙语连珠,学生便全神贯注,神采奕奕,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也日趋良好。搜集资料让我得到益处,我便教我的学生也这样做。我看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本书,深深地懂得: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再是教学生学习的问题了,而且还要教学生寻找信息,使这些信息相互关联起来,并且以批判的精神对待这些信息。那么,怎样搜索与课文相关资料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按以下方法指导学生:a、明确查找内容:文章作者的生平简介,课文中的重要人物,课文中地名的风土人情、事件的历史背景等;还可查同一作者的作品。b、指导查找方法:看配套教参书;向他人咨询;上图书馆查阅;上网查阅;实地考察、体验等。c、明示整理方法:制成资料卡片;做摘抄笔记;打印出来,打记重点内容剪贴等。在我的教导下,现在我班学生在学新课文之前,都按以上方法查找整理了学习资料。看到孩子们为丰富课内外知识到处搜集资料的情景,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折射在他们身上,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啊!二、摘录、写札记使师生在写作上获成果。当老师还要会写。成才方略上说:“会写,这是人的一项基本表达能力,是学习、研究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人才而言,对于各种专家而言,会写这种表达手段的地位,就显得更重要。”老师经常要参加各种级别的论文比赛,写论文要引经据典,要很多素材。那经典哪里来?素材哪里来?我想,经典从名家名作中来,素材从平常的教育生活实践中来。书浩如烟海,事杂乱繁多,我便发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做法,我觉得摘录与写札记,便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学习如掘宝,摘录是一种好的方法,它不是简单的抄书,它是有选择、有判断的吸取,摘录不仅仅是手的任务,也是脑的责任。我每读一本书或一篇好文章,便筛选出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或是新颖独到的观点(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等),或是精致巧妙的构思,或是流光异彩的语言(经典名句),然后抄下来,进行反思,最后写下感悟。这样,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思维的深度广度、语言表达的能力、知识的丰富程度都有长足的发展。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鉴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如雨珠落大海矣。” 所以,这几年中,我爱上了写札记,特别是写课后记,我在教完一堂课或一课书后,经常会有一些亮点,我便及时记下这得意之点,有时也会有“遗憾”,我也立马拿出笔来,赶紧记下这“遗憾”之处,然后进行改进。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及时记录,要趁热打铁。苏轼说:“作诗火急追之逋,清景一失难再摹”。作诗如此,写札记、课后记也是如此。因为当时情绪正处于亢奋状态,思维极为活跃,头脑中万象纷呈,文思泉涌,如骨哽喉咙,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我的工作作风是:把想做的事计划好,把要做的事实施好,把做好的事总结好 。当事情计划好,实施好之后,我认为平时写的一些读书感悟和札记虽然没有纯理论的演绎或推导,但它是我对教育的切肤之感、是我生活的再现、是自然而然地从我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纯洁泉水,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它对分析教育得失,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学行为确实有益。所以,我及时总结它们,将其写下来。奏响单元前奏曲期末复习方略取乎其中,得乎其外田忌赛马的教学设计一句话生成两次教育几十篇文章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在不断的总结积累当中,我发现我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且还获得了不少的荣誉。比如我撰写的奏响单元前奏曲、浅谈我班的复习方略发表在岳麓课改通讯上,取乎其中,得乎其外获得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论文比赛一等奖,且被选送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并获得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一句话生成两次教育在中国创新教育峰会和全国“育才杯”教育论文征文活动中,同意编入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创新教师论坛,田忌赛马的教学设计获全国创新与发展课题组教学设计一等奖。另外还有多篇论文获奖,国家级的有10篇,省级的5篇,市级的有3篇。看到这些成绩,使我体会到了“勤于积累,逸于写作”的妙处了。摘录与写札记让我在写作上获得成功,我想,何不又将这种好方法传递给学生呢?我便拿出我的读书笔记和札记本给学生看,意思是告诉学生,要使自己迅速成长,使自己写作水平提高,平时也要像李老师一样将阅读书籍后的精华摘录和感悟写下来,也要随时把平时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在成长路上留下美好回忆,增添许多亮色,还能提高作文水平。在我的影响和教育下,我班学生也逐渐养成了摘录和写感悟的习惯,也坚持随文练笔,坚持写随事日记。这样在大量的写作实践中,他们的写作水平的确提高很快,在各种赛事中频频获奖。仅2005年,我班学生在湖南省的“耘英杯”作文大赛中,获得金奖的有11人,银奖7人,铜奖4人。在湖南省“创新杯”作文大赛中,有6人获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在“全国发展与创新”阅读笔记、作文集的竞赛中,6人获一等奖,12人获二等奖,12人获三等奖。学生的获奖便是对我工作的最好肯定!三、自编书让师生共获成就感,愉悦身心。总结写得多了,论文写得多了,整理的案例也多了,东一堆,西一叠的总不好。怎么办?我便把它们分门别类,比如班主任教育工作类的,教学工作类的,课堂后记类的,等等,将其收集在一起,写上前言,定好目录,配上漂亮的封面,花上几十元钱,装订成册,这便是一本本自编书了。每当夜深人静,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便捧出我的“杰作”拿来重温,拿来自赏,拿来借鉴,那种幸福感、快乐感、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谁说这不是一种消遣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这怎么会比阅读名著逊色呢?我怎么还会计较我的工作中不如意的事,还会考虑我在别人心中是何种地位,还会去顾忌那不健康的东西?我只是充分享受精神的愉悦,充分享受教育的魅力,充分享受人生的精彩。所以我现在的身体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足,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我要用我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好的心境影响的我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在我的影响和指导下,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拥有了一本记录自己成长足迹的、包装精美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原创书。这项出书的实践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收集、整理的能力,打字、排版的能力,购买物品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还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比如我班凤仪在她出的书的序言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情感:“捧着自己出的书,哼着小曲,踏着舞步,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仿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