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县高级中学高中音乐 国乐古韵—古筝教学课件.ppt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县高级中学高中音乐 国乐古韵—古筝教学课件.ppt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县高级中学高中音乐 国乐古韵—古筝教学课件.ppt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县高级中学高中音乐 国乐古韵—古筝教学课件.ppt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县高级中学高中音乐 国乐古韵—古筝教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乐古韵 古筝 chinesezither 国乐古韵 古筝 古筝 又名汉筝 秦筝 我国古老的民族弦乐器 是我国汉族民族传统中独特的 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属于弹拨乐器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 就在当时的秦国 现今的陕西 一带广泛流传 所以又叫秦筝 计算起来 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国乐古韵 古筝 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 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 也有说法为 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 用于竖着挥起打人 还有一句古话叫 筝横为乐 立地成兵 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 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 于是发展成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兵器也越来越轻便 筝这种体形庞大 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 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 形态优美 并附有装饰 它的音色优美 音域宽广 演奏技巧丰富 具有相当的表现力 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王中山 国乐古韵 古筝 结构由面板 雁柱 琴弦 前岳山 弦钉 调音盒 琴足 后岳山 侧板 出音口 底板 穿弦孔组成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 弦架 筝柱 即雁柱 可以自由移动 一弦一音 按五声音阶排列 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 分瑟为筝 唐宋时有弦十三根 后增至十六根 十八弦 二十一弦等 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 21 s代表s形岳山 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 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 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筝的规格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 1 63米 21弦 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 框架为白松 筝首 尾 四周侧板有红木 老红木 缅酸枝 金丝楠木 紫檀等名贵木材 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 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 以老红木 紫檀 金丝楠木为佳 五声音阶 古筝分四组 倍高音1 高音12356 中音12356 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 当乐曲出现4或7音时 只能依靠左手在筝码左侧的弦段上用力按压3弦或6弦 使其增加张力获得 12356宫商角徵羽 国乐古韵 古筝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 比较代表的为 浙江 山东 河南 客家 潮州 五大流派 到了现代 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 几乎每个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长 自秦 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 并与当地戏曲 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 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 传统的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 现一般分为陕西筝 河南筝 山东筝 潮州筝 客家筝 杭州筝 福建筝 朝鲜筝等九派 正如著名秦筝理论家 教育家曹正所言 茫茫九派流中国 各派的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国乐古韵 古筝 陕西筝 陕西地区是中国筝的发源地 但眼下 真秦之声 的筝乐却几乎近于绝响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戏曲和民间音乐 其间传统的惯用乐器均不为少 但唯独无筝或极少用筝 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筝作为伴奏乐器 跟洋琴 琵琶 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 但榆林地处偏僻 文化比较落后 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 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 左手滑颤音很少 这正是筝的最早奏法 筝在陕西地区已渐渐失传 其传谱传人都无资料可寻 国乐古韵 古筝 河南筝 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 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 清以后衰落了 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 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 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 牌子曲 和纯器乐的 板头曲 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 同时 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 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 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 过去 艺人相见 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 并借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易名为 高山流水 国乐古韵 古筝 山东筝 据 战国策 记载 临淄其富而实 其民无不欢竽 击筑 弹筝 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 它的流传主要在包括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菏泽地区 和鲁西的聊城地区 特别是菏泽地区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 被人们誉为 筝琴之乡 出过不少民间说唱 戏曲和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 国乐古韵 古筝 潮洲筝 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 音乐结构特殊 手法别具一格 在学习潮筝时 柳青娘 是必不可少的曲目 此外 像 寒鸦戏水 月儿高 锦上添花 等也都是潮筝中常用的曲目 国乐古韵 古筝 客家筝 即广东汉乐筝曲 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 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传它是在晋安帝九年 公元405年 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 随着中原一带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 中州古调 和 汉皋旧谱 跟当地的音乐 语言 习俗相结合后 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 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 或外江弦 儒家乐 多在广东东部地区包括梅县 惠阳 韶关等部分地区流行 此外在赣南 闽西南 潮汕 台湾以及国外有华裔的地方也很流行 国乐古韵 古筝 杭州筝 又名浙江筝 即武林筝 又称杭筝 流行于浙江 江苏一带 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 南京 了 至唐 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 浙江筝曲 高山流水 和古琴曲 高山流水 在曲调上毫无共同之处 只是同名异曲而已 在其他流派的筝曲中 如河南 南阳板头曲 有称之为 高山流水 的 山东的 琴韵 风摆翠竹 夜静銮铃 书韵 四个小曲的联奏 有称 四段曲 四段锦 的 亦有称 高山流水 的 国乐古韵 古筝 福建筝 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 云霄县 东山县 诏安县 上杭县 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 习惯称福建筝为 闽南筝 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 古筝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国乐古韵 古筝 朝鲜筝即伽倻琴 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汉筝制成 形制与筝差不多 也是一弦一柱 现使用的伽倻琴有12弦 13弦 25弦等多种 传统散调伽倻琴12 13弦 五声音阶排列 25弦为改良伽倻琴 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 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和汉筝基本一致 肉指弹奏 既可以独奏 重奏 合奏 还可以弹唱 国乐古韵 古筝 古筝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 食 中 无名四指拨弦 演奏出旋律 掌握节奏 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 控制弦音的变化 以调整音高 完善旋律 筝的指法颇多 右手有勾 托 劈 挑 抹 剔 打 摇 撮等 左手有按 滑 揉 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 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 庆丰年 解放了左手 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 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 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 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国乐古韵 古筝 1965年 王昌元成功创作出了古筝曲 战台风 战台风 的出现 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 技巧 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 此曲中的扫摇四点 密摇 扣摇 刮奏等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 都是创新技法 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而进入21世纪 涌现出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 其中以王中山 袁莎 秋霁 蒋周健 刘乐 鲍栋 宋心馨等老师为代表 国乐古韵 古筝 王中山 著名古筝演奏家 河南南阳 蒙古族 人 自幼习筝 曾得到十数位民间筝家的指导 有深厚的河南筝曲基础 幼时即其音乐上的天赋 多次参加省内比赛并获不少奖项 後考入南阳艺术学校 1986年以其全新的高难度技法演奏 打虎上山 轰动了中国首届古筝学术交流会 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注目 198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 1995年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 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 王中山以其精湛的技艺获得了古筝项目的一等奖 现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 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秘书长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袁莎 袁莎 当代中国杰出古筝表演艺术家 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 兼任中华慈善总会及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形象大使 中国古筝学院院长及教学总监 中筝艺术团团长 袁莎带领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各地进行了近三十场的 袁莎古筝师生音乐会 巡回演出 培养古筝教育人才近两千人 在海内外举办专场古筝音乐会及讲座近二百场 出版教材及光盘数十套 为古筝艺术的推广与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 宋心馨 宋心馨 河南洛阳人 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 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王中山老师 我国首位身兼文华奖金奖 金钟奖金奖 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金奖的古筝演奏家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宋心馨中国政府最高奖 文华奖 及中国音乐最高奖 金钟奖 的双金奖获得者 国乐古韵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 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 巍巍乎志在高山 和 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 善哉 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 伯牙痛失知音 摔琴绝弦 终身不操琴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有同名电视剧 高山流水 此曲原是古琴曲 现多为古筝弹奏 高山流水 原为一曲 自唐代以后 高山 与 流水 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 流水 一曲 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 曲谱初见于明代 神奇秘谱 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 流水 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 旅行者一号 的金唱片 并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 向茫茫宇宙寻找人类的 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 全名 俞伯牙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 原籍是楚国郢都 今湖北荆州 经考证 伯牙原本就姓伯 说他 姓俞名瑞 字伯牙 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而在此之前的 史书 与 荀子 琴操 列子 等书中均为 伯牙 东汉高诱注曰 伯姓 牙名 或作雅 现代的 辞源 也注曰 伯姓牙名 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 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 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善弹七弦琴 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 又是作曲家 被人尊为 琴仙 荀子 劝学篇 中曾讲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 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钟子期 名徽 字子期 春秋楚国 今湖北汉阳 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 披蓑衣 背冲担 拿板斧的樵夫 国乐古韵 战台风 是在六十年代中期 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作于1965年 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 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 战台风 表现了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气势 它的激越磅礴的气势和丰富多变的技法使它那样的激动人心 在筝乐作品中卓尔不群 独树一帜 它开启了古筝艺术发展的一个时代 战台风 一经推出 不但受到筝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追捧 还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当时王昌元携 战台风 所及之处 观众无不热烈喝彩 尤其是在中国沿海台风频袭地区 人们听到此曲更加有一种难言的亲切与激动之情 王昌元 女 浙江杭州人 1945年出生 旅美华裔 著名古筝演奏家 其父是有名的古筝教育家 当代浙派筝的传人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巽之 国乐古韵 渔舟唱晚 古筝独奏曲 为娄树华以古曲 归去来 为素材发展而成 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 双板 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 三环套日 和 流水激石 改编而成 渔舟唱晚 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 渔民悠然自得 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 在中国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 三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 这就是cctv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