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园行政工作.doc_第1页
第六章 幼儿园行政工作.doc_第2页
第六章 幼儿园行政工作.doc_第3页
第六章 幼儿园行政工作.doc_第4页
第六章 幼儿园行政工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1、小麦苗偏弱咋办2、小麦追肥要因苗而异3、小麦拔节期需因苗管理4、小麦保护性耕作操作要点5、视小麦苗情的返青期管理方法6、看苗追施小麦返青肥7、受冻麦田返青期管理措施8、水浇地视苗情分别管理9、安徽省小麦春季施肥技术要点10、拔节肥要“三看”孕穗肥趁雨撒11、四月农事管理备要12、两晚技术推广原因及要点13、百农矮抗58春季管理要点1、小麦苗偏弱咋办今春受干旱影响,一类苗比例偏低,二、三类苗生长量不够,群体不足,分蘖少,叶龄偏小,次生根少而短,苗弱苗黄,部分田块有缺苗现象,未灌溉麦田缺苗断垄严重。根据以上小麦状况,需要尽快对小麦形成壮苗,同时对后期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防。一、促进返青,培育壮苗。针对今春干旱等问题,一定要在低温5以上时迅速浇一遍返青水,解决小麦缺水问题。并结合追施氮肥,可以使用一些速效的氮肥还是尿素,都能促进麦苗返青,帮助小麦的次生根发育,有利于分蘖的。如果水分能渗透到15cm左右,即可施用8-10kg/亩的氮肥,如果水分渗透不足10cm,则可施用5-8kg/亩的氮肥。二、针对小麦苗黄苗弱、次生根少而短、叶龄偏小、分蘖不足等问题,一定要结合水肥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永业生命素。 “永业生命素”是从大自然中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提炼萃取的、促进植物本身生命潜能得以大量综合释放、并有效抵御外来有害因素侵扰的产品。可有效促进根系生长,促进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抗旱、抗寒等抗逆性,增加产量20%30%,甚至50%以上的一款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效果证明,生命素在小麦抗旱、促根生长、促弱转壮、提高产量等功效上又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方法:结合水肥管理,在返青期-分蘖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期间,分别使用生命素500倍(30ml兑水30斤)叶面喷施。2、小麦追肥要因苗而异小麦返青肥可使小麦壮苗、增蘖,防止群体过大;小麦拔节肥,可使小麦保蘖促穗,防止节间过长。但小麦的返青肥和拔节肥都要因苗制宜,酌情施用,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盲目追肥还能适得其反。一、返青肥的合理施用小麦返青肥有利于促进麦苗生长,主要表现为麦苗分蘖增加,田间麦苗群体增加,对弱苗施肥则有促进苗情转化的作用。生产上主要对弱苗和群体不足的田块施返青肥。田间小麦群体过大时,应严格控制返青肥的施用,防止群体更大。在小麦返青初期,亩茎蘖苗超过30万的田块,如果叶色正常,一般不施返青肥;如果麦苗叶色偏黄(今年普遍苗黄苗弱),可以酌施肥料,但要严格控制用量,一般根据前期施肥情况,每亩施5-10公斤尿素就可以了。返青初期亩茎蘖苗不足30万的田块,看播种时间和苗情决定是否施返青肥。播种早、出苗少或苗期生长差的田块,应适当施肥,以促进群体增加。晚播麦播种时气温低,一方面肥料释放缓慢,另一方面小麦发芽出苗迟,根系出生晚,施入土中的基肥被吸收的量较少,这些肥料直到春季气温回升后才慢慢被大量吸收。这些田块除非麦苗有落黄迹象,否则一般不要施用返青肥。二、拔节肥的合理施用拔节初期田间主茎和三叶以上大分蘖每亩数量超过35万的田块,应严格控制拔节肥的施用。此期虽然麦苗已进入穗分化阶段,但穗分化所需的养分较少,允许麦苗适度落黄,有利于基部无效小分蘖死亡,降低群体数量,使麦苗基部3个节间不过分拔长。这类田块,一般可以视群体大小,在麦苗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2-3厘米),第二节间拔长(3-6厘米)再施孕穗肥。群体越大、长势越旺的田块,穗肥施用时间越要推后。拔节期田间主茎和3叶以上大分蘖每亩数量不足35万的田块,如果小分蘖数量不是很多,应及早施拔节肥,以提高分蘖成穗数量,促进拔节初期叶龄在2.5叶左右的“动摇分蘖”成穗。如果拔节初期麦苗叶色正常不落黄,肥料最好分两次施,拔节初期少量施肥促进“动摇分蘖”成穗,到第二节间基本定长、第三节间拔长时再施肥,促进大穗形成;如果拔节初期麦苗叶色较黄,苗弱,可以一次性施拔节孕穗肥。拔节孕穗除施用氮肥外,适当增施钾肥,有利于茎杆充实,幼穗分化发育。一般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肥料最好打穴或开沟施,也可以下雨前后或下雨期间趁墒撒施。3、小麦拔节期需因苗管理拔节肥水能促使第5节间(穗下节间)伸长,穗下节间长而粗的,穗头一般较大。拔节肥对旗叶略有增大作用,并能延长旗叶和其他叶片的功能期,有利于小花的分化发育和籽粒形成与灌浆,显著减少不孕小穗数和不孕小花数,是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的关键追肥期。精播高产麦田的壮苗,偏旺苗,普通栽培法种植的壮苗,应用独秆栽培法种植的晚茬麦,在前期控制或适当促进的基础,要提早重施拔节肥,浇拔节水;叶色出现正常褪淡过程,有脱肥趋势的麦田,要重施拔节肥,早浇拔节水,一般在第1节间接近定长,第2节间伸长时进行;叶色浓绿,叶片宽大下垂偏旺的麦羁,晚浇水、少施肥,可推迟到第1节间定长、第2节间显著伸长、第3节间露尖时进行;苗情过旺的麦苗,可只浇水不施肥,最晚可推迟到第3节间显著伸长,旗叶基本展开时浇水。4、小麦保护性耕作操作要点保护性耕作是机械化耕作后的又一次革命。其核心技术是不对农田进行耕翻,而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直接播种,并且用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因风、雨造成的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旱能力。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防除前茬杂草:田间杂草过多会缠绕免耕播种机的开沟器,使种子入土深浅不一,甚至裸露在地表,造成漏播或出苗不齐,降低播种质量,影响小麦安全越冬。因此,应在前茬作物生长期间应用化学防除或人工、机械除草方法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2、进行药剂拌种:保护性耕作由于不对土壤进行耕翻容易造成致病性病原菌和地下害虫的危害加重,应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可用50%的多菌灵粉剂和50%的辛硫磷乳油拌种防虫防病效果较好。3、重视秸秆粉碎质量:前茬玉米秸秆要进行粉碎,秸秆碎段的长度不超过3厘米,抛洒一定要均匀,不能在地表形成拥堆影响开沟器播种质量。杂草过多的地点应进行重点清理或粉碎。4、确保播种质量:(1)根据播期、种子的发芽率,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一般比常规播种要增加5-10%,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2)播种深浅要一致,播深35厘米,种子落粒要均匀,入土单粒间距误差不超过10%,无断条、无拥堆落粒,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种子播种轮前加分草器。(3)播种带肥时要保持种肥间距不少于4厘米。5、提高播种发芽率:由于不对土壤进行耕翻,所以要提高种子的发芽质量,可用永业生命素进行拌种,以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小麦出苗后苗齐苗壮。拌种方法:1瓶生命素兑水5斤,拌种50斤,经拌种后堆闷2小时,摊开晾干即可播种。5、视小麦苗情的返青期管理方法一、生育特点麦苗越冬以后,当日平均气温回升到2-3时开始返青,明显恢复生长。一般麦苗,无论冬前叶片数目多少,越冬以后每个有效茎上都能再长出6片新叶和5个节间,其中第一片叶和第二片叶是近根叶,其余的都是茎生叶。黄淮北部地区的小麦,在常年是二月底、三月初开始返青。小麦从返青到起身这个生长阶段,是决定小麦小穗数目和争取分蘖成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时期正确的麦田管理措施,应当是千方百计地促使弱苗转壮、升级,使壮苗稳定地生长、发育,控制和促使旺苗逐步转变为壮苗,合理地调整群体,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穗足、穗大为目标。二、管理措施 1.搂麦松土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北方地表刚解冻时,应抓紧搂麦松土,能够起到透气、增温、保墒的作用,促使麦苗早发稳长。2因苗管理(1)弱苗,一般是越冬前单株茎数只有12个,根少,叶小,叶色浅淡,每亩总茎数在50万株以下。这类弱苗如果不在早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促进,很容易形成“小老苗”,“小老苗”的形态特征,与冬前弱苗相似,甚至更为严重。对于这类麦苗,应以促根、增蘖、争取早发为主攻目标。对于墒情好的弱苗,关键措施是松土、浇水、施肥。结合灌水适当重施追肥(氮肥为主),并叶面喷施永业生命素,生命素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分蘖、促弱转壮,让麦苗早发多发。(2)中等苗中等苗,一般是越冬前单株茎数23个,每亩总茎数60万株左右,返青后生长较差,春蘖增加很少。中等苗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土壤肥力不足,因而冬前有一部分早期分蘖缺位,或主茎长到五片叶、单株有12个分蘖后,长势明显衰退。对这类麦苗的管理措施应与弱苗的基本相同。(3)壮苗一般冬前主茎长到6片叶以上,单株茎数5个左右,叶片宽厚而长短适中,叶色较深,分蘖粗壮,每亩总茎数在70万80万株的为壮苗。对于这类壮苗,早春应以深搂松土为主。三月中旬,应采取深中耕(2寸以上)或培土措施,以抑制小蘖孳生和加速分蘖的两极分化。凡是在三月下旬至四月初总茎数不超过上述指标的,应在起身前及时追肥浇水并喷施永业生命素,一般每亩可追施碳铵30斤左右,叶色深的少施,叶色淡的多施。(4)旺苗对冬前群体过大、田间封闭、窜高陡长的旺苗,要及早用钉齿耙横耙、重耙疏苗,或采取深中耕,切断部分次生根,抑制小蘖孳生,防止大蘖陡长。麦苗过旺的,可把追肥浇水推迟到旗叶露尖以后。播种过早、群体过大而冬前发育过头的旺苗,如冬季严寒,会冻死分蘖,越冬后枯叶过多,返青晚,长势衰弱,新叶及分蘖迟迟不出,叶色显黄。对于这类旺苗,应在早春搂麦松土,清除枯叶,以利通风透光。这类旺苗春季分蘖不多,关键是促使冬前分蘖健壮成长。6、看苗追施小麦返青肥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非常敏感,为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以获高产;此时期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小、粒重轻,还贪青晚熟难以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至于何时追肥,追一次还是追两次,这既要看当时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或成熟期都会出现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使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来说,则要在扬花期加一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7、受冻麦田返青期管理措施目前,小麦进入返青期,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促弱苗转壮苗、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受干旱影响,目前苗情偏弱,分蘖少,根系发育差,群体偏小。冬季受冻害麦田的管理如果发生了冻害,看到冻死的单茎是主茎和大分蘖,而中、小分蘖还是青绿的,在大分蘖的基部还有刚刚冒出的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中、小分蘖和蘖芽能够成穗。因此,不要轻易毁掉冻害麦田改种其他作物。补救措施如下: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810公斤,要求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浇水施用。2、及时喷施永业生命素,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小麦本身抗冻能力,每亩喷施生命素1瓶,30ml兑水30斤叶面喷施。3、轻微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4、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中度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的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8、水浇地视苗情分别管理三类麦田的管理。三类麦田一般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中期,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并叶面喷施永业生命素,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剩余的50%氮素化肥待拔节后期追施,提高穗粒数。二类麦田的管理。二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45万60万,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并喷施永业生命素。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万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类麦田的管理。一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60万80万,在管理措施上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1.起身期喷施矮壮素等化控药剂,控制植株旺长。2.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亩茎数65万80万的一类麦田,应采取氮肥后移,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 3.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65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旺苗麦田的管理。这类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植株较高,早春易发生冻害,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1.起身期喷施永业生命素,防止生育后期倒伏。2.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3.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防止旺苗转弱苗。9、安徽省小麦春季施肥技术要点弱苗或受冻麦苗追施了返青肥后,对促进分蘖生长,增加茎蘖数,转化苗情,减轻小麦冻害起到了积极作用。月中下旬,我省小麦将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拔节孕穗期是决定小麦成穗率和结实率,夺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一生中继出苗至拔节后的第二个需肥高峰。这一时期,需肥量一般占总需肥量的50左右。这时,如果小麦肥饱水足,以后就容易长得穗大、粒多、粒饱。尤其是基本苗不足,分蘖成穗率不高,底肥不够的麦田,更要施好拔节肥。一、施好小麦拔节肥。 施好小麦拔节肥必须做到:“三看”、“一适量”。“三看” 即:()看苗施肥。通常将拔节期麦苗生长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追肥和管理措施。一是过旺苗:叶形如猪耳朵,叶色黑绿,叶片肥宽柔软,向下披垂,分蘖很多,有郁蔽现象。对这类苗不宜追施氮肥,应采取控水控长措施;二是壮苗:叶形如驴耳朵,叶较长而色青绿,叶尖微斜,分蘖适中。对这类麦苗可施适量或少量氮肥;三是弱苗:叶形如马耳朵,叶色黄绿,叶片狭小直立,分蘖很少,表现缺肥。对这类麦苗应适当多施氮肥。追施拔节肥的时间一般在群体叶色退淡,分蘖高峰已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若群体苗数不足,拔节前叶色已经落黄时,应适当提早施肥。()看品种施肥。 矮秆、耐肥、抗倒的品种,可适量多施;高秆、不耐肥的品种,要少施。()看地力施肥。底肥不足,地力差的田块,要适当多施;地力肥,后劲足的田块,可少施或不施;拔节前苗已发黄坐蔸或叶尖(新叶)枯萎的,可提早施。 “一适量” 即拔节肥施用要适量。 我省沿淮淮北麦区小麦拔节肥施用量一般为公斤尿素/亩,江淮稻茬麦区一般为公斤尿素/亩。施肥方法宜采用条施或穴施,深施覆土,趁雨或结合灌溉施肥。前期磷钾肥施用较少的田块应追施高浓度三元复合(混)肥,亩施高浓度复合肥10-15公斤加尿素5-10公斤为宜。 二、注意施好穗肥。(1)小麦孕穗期某些田块可能出现后期脱肥的情况,需要施肥。施好小麦孕穗肥可以防止小花退化,延长叶片功能期,形成大穗。小麦孕穗肥应在小麦剑叶露尖前后即小麦倒一叶期麦苗叶色偏淡的情况下追施,每亩施用510公斤硫铵或35公斤尿素,趁雨撒施或兑成的尿素水溶液浇施。(2)小麦抽穗以后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元素。这时小麦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办法。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可以喷施500倍液的永业生命素,或12浓度的尿素,每亩喷溶液50升左右。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500倍液的永业生命素或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在抽穗扬花期喷次永业生命素,两次间隔时间为15天,可以促进小麦灌浆结实,并减轻干热风的危害。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不少地方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永业生命素,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起到很大作用。10、拔节肥要“三看”孕穗肥趁雨撒3月中下旬,我省小麦将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第二个需肥高峰。这个时候,施肥要注意什么?怎样施肥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小麦为什么要普施拔节肥?小麦从拔节到孕穗需肥量一般占总需肥量的50左右。这时,如果今年土壤底墒较充分,普遍施好拔节肥,就易长得穗大、粒多、粒饱。“要特别强调的是,前一段时间施过返青肥的麦田,同样要施拔节肥。”施拔节肥的时间为3月中旬前后至4月初,一般在群体叶色由绿转淡时施用。施好小麦拔节肥必须做到“三看”。一看苗施肥。通常将拔节期麦苗生长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追肥和管理措施。对叶片肥宽柔软、分蘖很多的过旺苗,不宜追施氮肥,应采取控水控长措施;对叶较长而色青绿的壮苗,可施适量或少量氮肥;对叶色黄绿的弱苗,应适当多施氮肥。二看品种施肥。矮秆、耐肥、抗倒的品种,可适量多施;高秆、不耐肥的品种,要少施。三看地力施肥。底肥不足,地力差的田块,要适当多施;地力肥,后劲足的田块,可少施或不施;拔节前苗已发黄坐蔸或叶尖枯萎的,可提早施。拔节肥施用要适量。拔节肥施用量一般以每亩10公斤尿素为宜,超500公斤的高产田以每亩12公斤15公斤尿素为宜。施肥方法宜采用条施或穴施,深施覆土,趁雨或结合灌溉施肥。再配合叶面喷施永业生命素效果更佳。小麦孕穗期某些田块可能出现后期脱肥的情况,需要施肥。施好小麦孕穗肥可以防止小花退化,延长叶片功能期,形成大穗。小麦孕穗肥应在小麦剑叶露尖前后即小麦倒一叶期麦苗叶色偏淡的情况下追施,每亩施用5公斤10公斤硫铵或3公斤5公斤尿素,趁雨撒施或兑成12的尿素水溶液浇施。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办法。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可以喷施12浓度的尿素,每亩喷溶液50升左右。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在抽穗扬花期喷12次,两次间隔时间为1015天,可促进小麦灌浆结实,并减轻干热风的危害。11、四月农事管理备要进入4月,将迎来24节气的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清明”天气逐渐转暖、草木繁茂,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谷雨”是从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有“春雨贵如油”这个说法。“清明”过后,小麦和油菜进入生长关键时段,应加强小麦、油菜的中期田间肥水管理,要特别注意做好麦菜田的清沟排水,防止或减轻涝渍灾害。进入4月,油菜也已进入花期,根据油菜的需肥特性,要加强施肥管理,特别要选择有利时机喷施23次足量的硼肥,提高油菜的结荚率;小麦开始进入开花、灌浆期,此时应该注意水量的调节,防止水分过大引起落花,在小麦扬花期应根据情况追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这样更有助于小麦后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对于果树种植区来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果树已进入开花坐果期,根据果树的年龄的大小适当进行疏花、疏果,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为了保证果树的丰收,坐果期更要注意果树的追肥和浇水。4月份也是春耕大忙季节,早(中)稻、棉花、春玉米、花生、蔬菜等处于陆续开始播种期。对于播种量,我们可以按大田用苗量、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略有多余的原则进行计算播种,以免过多造成浪费。为避免种子带有病害,播种前可以晒种12天,对种子进行消毒,以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也可采用温汤浸种法、热水烫种法或药剂消毒法。为了提高出苗率及幼苗整齐度,可以进行浸种催芽,不同的蔬菜种类种子的浸种催芽时间及温度均不同,对于北方地区,播种的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以保证幼苗有合适的温度生长。进入4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及雨水加大,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在增大,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灾害发生。12、两晚技术推广原因及要点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两晚”栽培技术推广的原因1、光热资源变化因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温度不断升高,导致冬前积温增加,暖冬现象加剧。若小麦播期不调整,小麦出苗后易旺长,不但达不到“5叶1心”安全越冬的壮苗标准,而且由于麦苗旺长,消耗营养过多,来年麦苗弱,不利于小麦的丰产丰收。所以要适当推迟小麦的播期,原则上要适期晚播。播种过晚也不利于形成冬前壮苗,以10月5日到15日为适宜播期。2、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玉米品种种植变化因素。传统农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收秋种麦耗时长达一个月左右,所以在玉米品种选择上以早熟品种为主,生育期不足100天,一般9月10-15日左右成熟。现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秋收种麦农耗时间仅7天左右,为充分挖掘玉米的生产潜力,在品种选择上以中熟或中晚熟品种为主,生育期105-110天,成熟期向后推迟了10天左右,若按照以往的收获时期收获玉米,不仅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积累,降低品质,而且玉米籽粒达不到最重,降低产量。玉米收获要在其完全成熟期进行,判断玉米完全成熟有三个标准:一是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散;二是把玉米剥开,从中间掰断,若能看到籽粒中间有一条黄白色的交界线(乳线),表明玉米未完全成熟,若看不到这条乳线,玉米完全成熟;三是把玉米籽粒脱下后,将籽粒底部的花梗去掉,如果看到一层黑色,表明玉米已经成熟。现在大部分农民在玉米苞叶刚刚发黄或发黄不久就收获,比适宜收获期提早了10天左右。研究表明,玉米在完全成熟期收获比在苞叶刚刚发黄时收获亩增产30-50公斤。玉米、小麦“两晚”技术不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不需要进行任何农事管理,只要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期,保证玉米在完全成熟期收获,就可提高玉米产量并保证小麦健壮生长。二、“两晚”技术栽培要点1、小麦晚播栽培技术要点:播前准备。播前浇足底墒水。施足底肥,亩施粗肥3-4方,纯氮7-8公斤,五氧化二磷10-12公斤,氧化钾4-5公斤,硫酸锌1-1.5公斤。精细整地要做到耙透擦平,上虚下实无坷垃,地表平整。播前用药剂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