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关于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副本.doc_第1页
文献综述关于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副本.doc_第2页
文献综述关于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副本.doc_第3页
文献综述关于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副本.doc_第4页
文献综述关于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副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经财政部颁布并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鼓励条件成熟的其他单位开始执行。随着公允价值的施行,对财务报表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人为利用新准则的公允价值调节报表的方面,使得企业报表失去了真实性、公允性。通过大量的有关“公允价值”的文献显示,30年来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的热点问题,与其相关的争论在国际范围内有愈演愈烈之势。看似简单的公允价值因与经济环境联系紧密,涉及诸多假设和不确定因素等原因在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中难度也最大。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中就已使用“公允价值”术语,但是直到 1990年前后公允价值的发展才得到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和报告的有关问题在国际会计界和有关政府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 总体来说,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主要侧重于公允价值的定义,确认、计量、报告和审计公允价值的原则和方法,公允价值在某些领域(如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企业合并、人力资本、股票期权等)的应用问题,以及公允价值运用的可靠性及其实证研究等。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相关研究始于1995年左右,讨论的焦点是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意义及其对会计应用的影响,但是对公允价值的深入研究不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公允价值的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也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作为IASC的成员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面对国际趋同的挑战,经历了10年本土会计事务研究,大胆采用了一步到位的策略,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而公允价值问题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一大难关,其实际运用中可能遇到的众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二公允价值的涵义虽然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随着社会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人们研究讨论的焦点。但是在会计领域,各国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5年9月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列入议程并多次开会讨论,也在为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积极的准备,并在早些时间发布的IAS32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2006年9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就公允价值计量发布了一项新准则,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No.157):公允价值。其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表达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我国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会计要素的计量按照现行国际惯例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公允价值的满足条件的表述,可把公允价值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当存在活跃市场时,市价就是公允价值。第二,当没有活跃市场时,可把类似商品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估值。第三当不存在活跃市场且没有类似交易做参考时,则用技术估价。包括成本法、未来现值法等估价方法。第四,当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或是不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从各国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并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它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基础,既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允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性、相关性的信息质量特征。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较多地采用了IASB的观点,两者的定义基本一致,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特征,它们都把公允价值的特点刻画得更为明显,强调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都认为交易双方是熟悉业务、没有关联关系并且完全基于自愿的现行交易。三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有关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包括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的影响。从大量文献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主要是通过几项主要经济业务影响财务报表的。即主要是关注上市公司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等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通过公允价值的变动操纵利润,从而影响财务报表。其中关于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计量的影响,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影响,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对资产减值的影响,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的影响,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很多文献资料都认为既有利又有弊。其中在期刊杂志财会之窗,何婧总结的利弊如下:有利影响主要有两点:第一,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进行计量,在表内得以反映。以历史成本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基础,阻碍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当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时。能让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有更好的理解,也容易评价企业通过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而且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可以使金融工具计价模式更加一致,金融工具将在相同的时点、根据相同的原则进行计量。第二,增强了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与可比性。克服了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而对企业资产价值低估的缺陷,从而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也影响了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而且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更符合实物资本保全的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不利影响主要总结为三点:第一,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影响报表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我国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行为不规范,公允价值获取较难。而且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难度较大。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市场被分割时,金融产品价格受到扭曲,从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第二,公允价值可能再次成为会计造假工具从而影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以及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第三,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稳定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莫测,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有的文献资料分别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的影响。而大多数期刊杂志和文献资料都是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等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计量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与套期保值有关的除外)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人当期损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相关的交易费用确定为当期损益。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应收未收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单独确定为应收项目。在出售或处置该金融资产或负债时,出售或处置的公允价值与初始人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的入账金额包括相关的交易费用和其公允价值而在资产负债表里,其变动损益不计人当期损益。而是计人资本公积。这点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同,其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也就不同了。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入账金额也包括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在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计人投资收益,在处置该资产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相对比,差额计人当期损益。贷款和应收款项也做相似的会计处理。(二)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备而持有的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通常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所持有的投资性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两种不同的计量模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影响。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将投资性房地产看做类似于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处理,按期进行折旧或摊销,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反映在利润表上,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而取得的租金收入通过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反映。而在利润表上则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得到体现。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则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人账。通过“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科目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体现。这样一来,将会使各期的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在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经济环境下。对于拥有出租的建筑物或拥有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企业往往是利好的影响,相反在房价回落,则是利空的影响。在后续计量中,成本模式计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的,且满足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条件的可以转化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的留存收益。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得转化为以成本模式计量。这样,计量模式转换采用的重新估值技术就至关重要了,若实际价值与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引起的账面净资产可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的升值状况,但一方面也可能使企业在初始计量时采用计量模式的区别来隐藏资产,到达操作利润的目的。(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出,非货币资产交换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该项交换具有商业性质;换入资产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费用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不确定损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所以换人资产与换出资产的不同,公允价值计量适用与否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就不同。其中换出资产不同也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来记账。如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以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影响利润表。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来影响利润。若上述资产以账面价值计量时则基本上不影响利润。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若没有活跃市场报价的,上市公司往往采用估值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这样有些公司若存在关联交易,就可能通过公允价值调整甚至伪造财务报表。(四)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为了防止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企业应当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当企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估计是根据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择高而选择。再根据资产可回收金额与其账面价值比较,以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若发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确认相关的减值损失。这样在减值测试过程中,是采用公允价值和现值两种计量属性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公允价值的衡量、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和现金折现所采用的折现率对资产减值测试都很重要。在确定其公允价值过程中有些资产往往不具有活跃的市场价格也没有相类似可以参考的价格。这要采用估值技术的方法进行估计,如何衡量估值的准确性并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时候要求最多涵盖5年,企业管理层如能够证明更长的期间是合理的,可以涵盖更长时间。但企业往往受到客观政治经济环境、科技进步的影响,给预计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过度自信乐观的管理层往往会高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是要求能够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在会计实务中采用市场利率为依据,若没有市场利率则采用替代利率估计。这样替代利率又能否正确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定风险又具有不确定性。在资产减值的会计原则中,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反映在利润表上,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从而避免资产利润虚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五)债务重组新准则对于债务重组的规定显得极为谨慎,强调债务人必须真正处于财务困境,突出债权人让步的实质。因为公允价值的取得在国内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大股东仍町能通过操纵债务重组来调节利润。假定重组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债权人的让步余地将直接影响债务人当期的损益,若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高,那么债务人完全可以通过此项重组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改善资本结构,甚至大幅提高每股收益。以现金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而以非现金清偿时,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确认当期损益。债务转化为资本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人当期损益。这样一些本无清偿能力的公司,一旦经过债务重组可能减少债务,增加权益,同时增加当期利润,并极大地提高每股净收益。经营业绩较差的公司可能会利用这种方式来操纵利润,蒙蔽投资者。四结论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影响的研究,虽然现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参考,但是公允价值的运用和研究在我国仍然处在初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的完善,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企业财务操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财政部国际会计准则200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4王兆金,秦江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经济视角,2009年2期,74-785周宇,纪美怡.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及建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281-2836翟克华.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影响因素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年17期,147-1537王文,WANG Wen.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年6期,71-848黄伟平.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1期,199-2009段洪波,韩晓杰.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中国市场,2009年22期,54-5510张军.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其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1期,53-5511梁杰,徐晋.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商业经济,2010年4期,495012王春雨,马娓娓.对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理论探讨和应用分析.财会研究,2006年8期,36-3713王璟璇.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年1期,143-14414爱华.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会计之友,2008年32,81-8215邵琳琳.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消费导刊,2008年17期16何婧.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金融经济,2008年08期17闫杉.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影响的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4期18吴明建.公允价值计量对中美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影响的比较分析.金融会计,2009年09期19陈彦.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7期20张友伟.论公允价值与合并会计报表中的财务粉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21唐欲静我国每股收益新准则与国际每股收益准则的比较:趋同、差异及改进会计之友(中),2006年12期22程文莉对几种股权结构下每股收益计算的再认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年08期23汪样耀,等英国会计准则研究与比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24朱存宏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政策选择J财经论坛,2006年07期,59-6025陶岩峰公允价值应用及对利润影响中国农业会计,2008年08期,7-826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9年第1期,3-1127于洋.公允价值相关理论研究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28Alfred M. King.Executives Guide to Fair Value .John Wiley & Sons ,2008年版29卓敏.A Study by Curr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2003 20(1)30Mingyi Hung, K. R. Subramanyam .Financial statement effects of adopti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case of Germany .Review of Accoun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