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门课程设计.doc_第1页
自动门课程设计.doc_第2页
自动门课程设计.doc_第3页
自动门课程设计.doc_第4页
自动门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门的PLC控制设计烟台南山学院自动门的PLC课程设计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07电气工程01班 姓 名: 刘永亮 学 号: 2007080033 指导教师: 郭东旭 目录第一章 设计目的2第二章 设计任务22.1 自动门控制装置的硬件组成:22.2 控制要求:2第三章 设计序言3第四章 功能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34.1 自动感应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34.1.1 平移式自动感应门机组由以下部件组成:34.1.2 工作流程:34.2 行程开关(限位开关)的工作原理5第五章 方案说明4第六章 设计过程56.1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图56.2 Plc控制输出输入接线66.3 程序流程图66.4 梯形图以及指令76.5 指令如下:86.6 过程分析8第七章 心得体会9第八章 参考文献10第一章 设计目的1.掌握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2.熟练使用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软件,掌握可编程控制器软件程序的设计思路和梯形图的设计方法。3.掌握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应用系统的调试、监控、运行方法。4.通过PLC构成三相直流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5.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据的查询(图书、网络),PLC课程所获知识在工程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应用,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第二章 设计任务2.1 自动门控制装置的硬件组成: 自动门控制装置由门内光电探测开关K1、门外光电探测开关K2、开门到位限位开关K3、关门到限位开关K4、开门执行机构KM1(使直流电动机正转)、关门执行机构KM2(使直流电动机反转)等部件组成。2.2 控制要求:1)当有人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1或K2时,开门执行机构KM1动作,电动机正转,到达开门限位开关K3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2)自动门在开门位置停留8秒后,自动进入关门过程,关门执行机构KM2被起动,电动机反转,当门移动到关门限位开关K4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3)在关门过程中,当有人员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2或K1时,应立即停止关门,并自动进入开门程序。4)在门打开后的8秒等待时间内,若有人员由外至内或由内至外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2或K1时,必须重新开始等待8秒后,再自动进入关门过程,以保证人员安全通过。第三章 设计序言在超级市场、公共建筑、银行、医院等入口,经常使用自动门控制系统。早期的自动门控制系统采用继电器逻辑控制,已逐渐被淘汰。PLC控制自动门由于具有故障率低、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直流电动机的调速范围宽广,调速特性平滑。直流电动机超载能力较强,热动和制动转矩较大,所以执行机构使用直流电动机第四章 功能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4.1 自动感应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4.1.1 平移式自动感应门机组由以下部件组成:(1) 主控制器:它是自动感应门的指挥中心,通过内部编有指令程序的大规模集成块,发出相应指令,指挥马达或电锁类系统工作;同时人们通过主控器调节门扇开启速度、开启幅度等参数。(2) 感应探测器:负责采集外部信号,如同人们的眼睛,当有移动的物体进入它的工作范围时,它就给主控制器一个脉冲信号; (3) 动力马达:提供开门与关门的主动力,控制自动感应门门扇加速与减速运行。 (4) 自动感应门扇行进轨道:就象火车的铁轨,约束门扇的吊具走轮系统,使其按特定方向行进。 (5) 门扇吊具走轮系统:用于吊挂活动门扇,同时在动力牵引下带动门扇运行。(6) 同步皮带(有的厂家使用三角皮带):用于传输马达所产动力,牵引自动感应门扇吊具走轮系统。 (7) 下部导向系统:是自动感应门门扇下部的导向与定位装置,防止门扇在运行时出现前后门体摆动。 4.1.2 工作流程:当自动感应门门扇要完成一次开门与关门, 感应探测器探测到有人进入时,将脉冲信号传给主控器,主控器判断后通知马达运行,同时监控马达转数,以便通知马达在一定时候加力和进入慢行运行。马达得到一定运行电流后做正向运行,将动力传给同步带,再由同步带将动力传给吊具系统使自动感应门扇开启;自动感应门扇开启后由控制器作出判断,如需关自动感应门,通知马达作反向运动,关闭自动感应门4.2 行程开关(限位开关)的工作原理行程开关又称限位开关,用于控制机械设备的行程及限位保护。在实际生产中,将行程开关安装在预先安排的位置,当装于生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时,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实现电路的切换。因此,行程开关是一种根据运动部件的行程位置而切换电路的电器,它的作用原理与按钮类似。行程开关广泛用于各类机床和起重机械,用以控制其行程、进行终端限位保护。在电梯的控制电路中,还利用行程开关来控制开关轿门的速度、自动开关门的限位,轿厢的上、下限位保护。滚轮式行程开关又分为单滚轮自动复位和双滚轮(羊角式)非自动复位式,双滚轮行移开关具有两个稳态位置,有“记忆”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简化线路。第五章 方案说明根据课程设计要求,最后决定主要对平移自动门进行设计实现plc的自动控制。自动门的硬件组成部分在前已经叙述,现不再赘述。下面主要对控制部件进行讨论。经分析设计任务,可知完成任务的实质就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要实现自动控制首先要具备以下功能部件:光电检测开关,限位开关,超载保护开关,直流电机。现确定电机与门扇轨道组成的系统,要实现电机正转开门,电机反转关门。1)当有人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通过光电检测开关时,开关上有电流通过(光电检测开关是脉冲触发须对其自锁)由于开门限位开关常闭,所以线圈上有电通过,电动机正转,到达开门限位开关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2)当自动门到开门限位开关位置时启动延时定时器8秒后,自动进入关门过程,电动机反转,当门移动到关门限位开关时,电机停止运行。3)在关门过程中,当有人员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通过光电检测开关,应立即停止关门,并自动进入开门程序。4)在门打开后的8秒等待时间内,若有人员由外至内或由内至外通过光电检测开关时,必须重新开始等待8秒后,再自动进入关门过程,以保证人员安全通过。第六章 设计过程6.1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图10自动门的PLC控制设计6.2 Plc控制输出输入接线6.3 程序流程图开 始若K1,K2有信号开 门 K3 打 开 停 止延时8s,若K1,K2有信号号HAO号关 门若K1,K2有信号K4 打 开 停 止结 束 束6.4 梯形图以及指令I0.1 门外光检测电开关 I0.2 门内光检测电开关I0.3 开门限位电开关 I0.4 关门限位电开关I0.5 过载保护开关I0.6 紧急停车开关I0.7 启动停止 I1.0 手动开门I1.1 手动关门 6.5 指令如下:6.6 过程分析1.首先按下启动按钮使I0.7闭合,若外检测开关或内检测开关有信号时I0.1或I0.2闭合。由于开门限位开关I0.3是长闭的,所以Q0.0线圈通电,有原理分析可知光电检测开关的触发方式是脉冲触发所以需要自锁。当Q0.0线圈通电时Q0.0闭合,此时电动机正转带动自动门扇移动,执行开门过程。2.当门扇完全打开时,使开门限位开关I0.3打开,Q0.0线圈断电.电动机停止转动。3.当门扇停止移动时,由于开门限位开关的长闭变成长开,故使长开闭合。进行8秒的延时,若此时外检测开关或内检测开关I0.1或I0.2有信号,则使T0重新延时。4.当8秒的延时完毕后T0线圈通电,关门限位开关关闭,所以使Q0.1通电并自锁,电机反转执行关门过程。5.在关门过程中,若外检测开关或内检测开关I0.1,I0.2有信号又使Q0.0通电,由于在关门过程中Q0.0长闭,此时打开并中断关门过程,转向开门过程。6.在此控制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安全性设置过载保护和紧急停车。7.考虑到主动门若出现故障时,使用自动控制系统有所不适,于是设置手动开门和手动关门。第七章 心得体会本设计历经了三个星期,完成了设计要求的全部功能。添加了过载保护功能,由于时间和设备的短缺没有进行其他功能的尝试,在今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理论知识的扩充下再扩展。通过这次设计使我学会如何去收集资料和对PLC更深的认识,同时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使我们学会将理论很好地联系实际,并不断地去开动自己的大脑,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创新,使我们不断地战胜别人,超越前人。同时,本次设计加深了同学间地交流,加深了团队合作。通过这次的设计,增强了我对知识的渴望,为今后的学习增添了动力。总之,此次的课程设计收获良多。在这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衷心感谢肖青老师在课题的选题、设计、论文的撰写等各方面的悉心指导以及给予我实验设备上的帮助;最后还要感谢各位同学们的热情相助第八章 参考文献1 郭宗仁 吴亦锋 郭宁明 编著.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及通信网络技术(第二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2. 高强 主编.PLC应用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