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实验设计的类型及一般步骤完整的实验设计补充完善实验实验纠错弄清题意分析原理设计步骤结果预测分析是否违反科学原则是否有步骤遗漏步骤是否颠倒混乱是否有违目的原理正确的判断并说明理由突破2011生物实验高考题(2)一、 高考实验设计的类型及一般步骤专题练习:1在低倍镜下观察标本时视野明亮,物象清晰,但转换高倍镜后物象模糊,此时应:A、移动装片 B、调节反光镜C、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2某一理想的图象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若想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标本的移动方向是: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3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A、目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物镜 D、装片4若室内光线不够充足时,应选用显微镜的:A、平面反光镜与小光圈 B、平面反光镜与大光圈C、凹面反光镜与小光圈 D、凹面反光镜与大光圈5一台普通光学显微镜,接物镜为45,接目镜为10,图象放大倍数为:A、45 B、150 C、450 D、3006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细胞,低倍显微镜视野与高倍显微镜视野相比、其特点是:A、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小 B、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小C、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大 D、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大7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A、气孔保卫细胞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C、幼嫩茎皮层细胞 D、根毛细胞8通常,当调整好焦距看清物象时,显微镜的物镜头下部距玻片距离较近的是A、10的镜头 B、20的镜头C、40的镜头 D、100的镜头9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10叶绿体在细胞中分布于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液1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 B、叶表皮细胞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 D、叶脉细胞12使用显微高倍镜观察的顺序是顺、逆时针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象为止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在低倍镜下看清物象,要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A、 B、 C、D、13使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两眼都要睁开,这便于_眼观察、_看着画图,同时也减轻了_。答案:1、C 2、C 3、C 4、D 5、C 6、A 7、D 8、D 9、C 10、B 11、A12、B 13、(1)B(2)C二、常规实验复习的基本要求1、学习要求:a、熟悉每个实验的常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实验的方法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基本内容。b、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每个实验的设计思想、设计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二是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研磨、过滤、细菌培养等)2、常规实验的实验方法归类、A、观察实验: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细胞质的观察等。B、示踪原子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C、等组实验法: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植物激素与向性。D、杂交实验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E、化学分析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DNA的粗提取F、模拟实验法: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3、了解常规实验中常用药品的作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酸、碳酸氢钠、氯化钠、丙酮、碳酸钙、层析液、菲林试剂、苏丹III、双缩尿试剂、淀粉酶、二苯胺、琼脂、亚甲基蓝、酒精(不同浓度作用不同)蔗糖、碘液等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1、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在谈到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之前,首先回顾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从中不难发现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通过观察 提出 设计并完 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假说 成实验 得出结论(1)观察、提出问题观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要求以客观的态度,在自然常态下进行,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2)提出假说假说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问题所作出的参考答案。假说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说,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作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论。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3)设计完成实验(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通过文字、图表、曲线、图像等形式对观察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如果所获得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则肯定假设。如果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则否定假设;如果结果与假设无关,则无从判断。2、完整实验包含的基本内容(1)实验课题:研究或实验的内容(2)实验原理:即完成该实验所应用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3)实验目的: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什么问题?能提高或学到哪些知识、能力等(从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基本技能、实验设计、显微镜的使用等方面分析)(4)材料用具:包括实验材料、仪器或试剂等(5)实验的操作步骤,涉及到实验设计思想、器材、药品的使用、实验设计原则(科学性、简便性、单一变量、可重复性、控制的体现、控制与与平衡控制等)的体现。(6)观察和收集实验数据(7)分析与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作出合理的结论。注:有些考题要求考生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推断相关的结论。3、实验设计的具体方法实验设计往往是解答实验题的难点,但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和突破口,也能化难为易。实验的设计可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进行。(1)首先确定实验目的,并对其去粗取精,提炼要点(2)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并要做到对原理理解透彻(3)根据实验原理,对照实验目的,通过初步分析,在头脑中搜寻教材上或曾做过的实验模型,初步形成大致方案,实验设计大多与单因子变量和对照实验有关。(4)结合实验所给的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简便性原则),开始草拟具体步骤方案,设计具体步骤后,要顺藤摸瓜,通过实验结果(现象)的判断,分析综合得出实验结论。(5)回归检验。看看自己设的实验是否存在科学性原则,紧扣实验原理来进行分析;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存在,即检验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问题。实验设计的检验过程最终应该对照实验原理,回归实验目的。例1 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等4实验步骤:鉴定还原性糖:鉴定淀粉:5实验现象:结果分析:4、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实验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是经前人总结或经科学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如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第25题,本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题中给出了两个实验原理;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若缺少它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钙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因此具有抗凝血作用。这两条原理科学而且完整,学生可由此产生明确的设计思路。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达到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以苹果或雪梨细胞组织液为材料,以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等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成功选材的范例。思考:还原糖的鉴定、蛋白质的鉴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质流动的观察等实验中应选择哪些实验材料才能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为什么?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只有科学而严谨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而可靠的实验结果。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根据蛋白质分子在碱性环境中与硫酸铜反应形成紫色的反应特点,实验过程中必须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加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而不能反过来,或把A液与B液混合后加入,这样均不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思考:在光合作用强度的检测实验中用绿光灯照射可看成是黑暗条件的依据是什么?在鉴定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饥饿处理,这样做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对于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数据,现象或其它信息,不能简单处理,应首先整理后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够透露给我们的最大信息量。例:用含有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h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实验条件培养液容积Ca2+K+Mg2+起始5000ml0.006mol/L0.002mol/L0.004mol/L光照3910ml0.0081mol/L0.00054mol/L0.0072mol/L黑暗4466ml0.00630.0007 mol/L0.0045mol/L 该实验数据为原始数据,请你对该数进行适当加工,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朗。从该实验现象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2)单一变量原则该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其含义是: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例如,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的实验中,加入的淀粉和蔗糖是单一变量,而加入的淀粉酶的量,反应温度、pH值则应控制成相同条件,否则这些因素的差异将作为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例: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花盆阳光温度水I光照20充足II暗室20不充足在这一实验设计中,应该改正的错误是: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黑暗的地方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D、两个花盆都应浇给充足的水分析:这个实验要研究的是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因此阳光应该为自变量。根据单因子变量的原则,其它因素都应设为常量,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这样既保证了变量单一,又使大豆不会因为缺水而影响发芽。而如果两个花盆都浇水不足,两个花盆中的大豆就都会因缺水而发芽不良,也会导致实验失败。因此,考虑单因子变量原则时,还要尽量使常量能够满足实验成功的条件。例:下面是鉴定胃蛋白质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试分析该实验设计是否符合单因子变量原则,能否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实验材料胃蛋白质酶温度pH观察现象瘦肉块50ml稀释液377.0瘦肉与土豆块的能否消失土豆块50ml稀释液377.0(3)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如有关酶的高效、专一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采用了对照。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对于对照实验,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实验组,哪个作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常用的对照类型有以下几种:空白对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的对象组。如“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对三支试管的处理各不相同,其中对照组即1号试管只加1ml蒸馏水(可看作是不做任何处理)。2号、3号分别加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即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前细胞形态加入0.3g/ml蔗糖溶液时细胞形态加入蒸馏水后细胞形态对照实验实验组一实验组二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在“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中,如下图所示,2与1对照可证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3也可与1对照,4也可与1对照,也可与2对照。光光光光 1 2 3 4未经处理 尖端遮光 切去尖端 中部遮光(4)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严格地操纵自变量,以获取因变量,同时,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干扰。即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单组、等组及轮组实验法。单组实验法对一组(或一个)对象,既用A法,又用B法,顺序随机或轮流循环,这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通常是将做好的紫色洋葱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先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观察,接着又用清水做质壁分离复原观察,这就是单组实验法。由于对象同一,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就被平衡和抵消了。等组实验法将状况相等的对象,分成两组,一组用A法,另一组用B法。例:“植物激素与向性运动”实验,设计了5组实验,其对象是玉米幼苗,要求品种、萌发期、粗细、大小、长势等状况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等组实验法,对无关变量的影响起到了平衡和消除作用。练习:把“植物激素与向性运动”实验的5组处理方法写出来,并对其相互间的对照能得到哪些实验结论写出来。轮组实验法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循环进行两个以上的实验处理,如甲组A法、B法;乙组B法、A法等,这样能有效的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例如,:“植物向光性”实验,可随机取2株(组)生长状况并不相等的玉米幼苗,做如下实验处理:甲组:玉米幼苗a先用“不透光”处理; b后用“单侧光”处理。乙组:玉米幼苗c先用“单侧光”处理;d后用“不透光处理。实验结果,则是 a+d(不透光)和b+c(单侧光)的比较,这就是轮组实验法。这种实验处理的匹配,对平衡、消除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更有说服力。(5)平行重复原则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准确、科学。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下面的这道题就是根据平行重复原则设计的实验。在用质壁分离法测定细胞的渗透能力的实验中,把剪成小块的洋葱表皮细胞(等量)分别依次放入下面各组溶液中,结果记录如下表。培养皿蔗糖溶液浓度(mol/L)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细胞占观察细胞数目的百分比10.2无20.3无30.415%40.540%50.680%60.799%70.8100%注:组织细胞等渗浓度是指该组织细胞有50%发生质壁分离。请回答:、在以上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改进实验,将测定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A、需设置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为 。B、 。C、观察D、结果与分析由以上实验设计的特点来看,采用了平行重复的原则来进行,消除了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的干扰,可多次重复该实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客观、科学。(6)可行性与简便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计生物学实验时,从实验原理、实验的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具有可行性。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药品比较便宜,实验操作比较简便,实验步骤比较少,实验时间比较短。例:要检验一株正常生长的植物一天(24小时)净光合作用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称重该植物的重量变化B、计算该植物一天当中CO2的净吸收量C、计算该植物一天当中O2的净消耗量D、称重该植物土壤水分变化量四、常见题型题型一:给出实验用具、材料、药品、实验的目的,要求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题型一:给出实验用具、材料、药品、实验的目的,要求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题型二、只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自选,实验方案自己设计。题型三、分析已有的实验设计方案中的不科学性题型四、研究性课题五、典型例题分析例1、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它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 、生理盐水、70%酒精棉、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适宜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试管、注射器(针头、针头)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第一步: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问题:设置B管的目的是 。例2、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细棉线。(1)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加图注)(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 ; ; 。题型二、只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自选,实验方案自己设计。例3、请设计一个于室外空旷处进行的实验,在不用任何药剂、装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盆栽幼嫩植物长成如图所示形状。(1)设计实验方案(即操作步骤)。(2)设计该方案的原理。题型三、分析已有的实验设计方案中的不科学性例4、北阿尔伯达的一个工厂把产酸的化学品排入到空气中,工厂东面有一个湖,湖底是石灰石的,但湖水的pH值已从原来的6.8降低到5.7,虽然酸性沉积一直在增加,湖水的pH值保持在5.7不变,湖中原有的鱼是河鲈和鲑鱼。钓鱼运动员抱怨说,自从工厂开办以来,鱼资源已经减少。工厂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工厂放出去的化学品与鱼资源的减少没有关系。1、科学家取一只大容器,盛放湖水,维持pH值在5.7。从湖里找来大鱼放在该容器内,喂以蛋白质饲料。在这样的条件下,鱼正常成长。假定你是一个独立的仲裁委员,受雇于垂钓运动委员会,来对该项实验评估,列出你要得到的附加信息,并列举说明你要用什么方法去得到这些信息。 例5、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2)实验原理:(略)(3)实验材料和用具:(略)(4)实验方法和步骤: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不漏气;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例6: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研究CO2含量以及光照强度对某种绿叶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实验过程用同种状况相同的若干新鲜叶片在室温25下进行,通过缓冲液调节密闭小室空间CO2浓度的相对恒定,对相应装置精确测量的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实验条件液滴移动(ml/h)光强(xl)CO2(%)18000.03右移6.0210000.03右移9.0310000.05右移11.2415000.05右移11.2515000.03右移9.0(1)第3组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 。该装置在2h内,缓冲液释放到密封小室空间的CO2约为 mg。第3、4两组的结果相同,限制4装置光合作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2)装置虽均置于25环境下,但有的同学认为液滴移动的量不一定真正代表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因为光照引起的 会导致密封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因此,实验方案应再做相应完善。(3)某同学认为本实验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光强和CO2浓度的相互作用,使光合作用进一步增强。该同学又增设了一组实验,你认为该组的条件组合是 。 (4)请你利用该装置研究叶片有氧呼吸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趋势。A、方法步骤:B、预期结果: 。题型四、研究性课题例7、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列出了两大研究课题名称。请选择其中之一,并回答下列问题。课题一、某地区遗传病的调查研究课题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1)请你拟定一个较小的具体课题名称: 。(2)简述你研究该课题的两点主要意义: (3)对所选课题出一种假设: (4)你所选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5)你的研究报告中应含有的主要内容是: 。易错报警:要注意大胆地将思路有理有据地写出,不要因该题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十分密切而不敢下笔。例8、根据某兴趣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课题:青蛙的体色研究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蛙的体色较浅;在阴湿的环境下,蛙的体色较深。如果蒙上蛙眼,在强光下,蛙的体色较深取甲、乙两只蛙,均用解剖刀划开皮肤,用细滴管向甲蛙皮下滴入1 ml某垂体激素(含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向乙蛙皮下滴入1ml蒸馏水,20分钟后甲蛙的体色明显比乙蛙的深。根据以上实验,分析作答:(1)蛙的体色改变是 的结果。(2)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的作用是 。(3)当 时,激素分泌增加;当 时,激素停止分泌。(4)乙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例9、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实验材料:萤火虫的萤光器晒干后研成的粉末、ATP粉末、蒸馏水、大小相同的小烧杯若干、大小相同的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等其他实验所需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预测: 实验结论:例10(2003 江苏)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处理ABCSiO2(少量)CaCO3(少量)95%乙醇(10毫升)蒸馏水(10毫升)注:“”表示加;“”表示不加。试回答:(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六、题型训练1、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在1-5号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2ml。 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PH依次在5.00、6.20、6.80、7.40、8.00。 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结果如下:处理试管编号12345PH5.006.206.807.408.00结果(颜色+)+橙黄色+ 请回答:A 实验过程中为何要选择37恒温。B 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C 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如何调整。D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将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15条(体长均为15毫米),随机分为3组(每组5条),在相同的水质、饲料、温度条件下饲养实验。A组加入甲状腺激素,B组加入甲状腺抑制剂,C组不加任何药物。在饲养和实验的1012天中。按时用坐标纸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状况。此实验要研究的假设可能是_。此实验中使用同种、同长的蝌蚪和相同的实验条件,其中实验组是_;对照组是_。本实验的预期结果可能是_。3、已知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它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锈铁钉上的Fe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现有新鲜猪肝、锈铁钉、3%H2O2溶液以及试管若干,酒精灯、烧杯、剪刀。请用这些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组实验来证明:猪肝组织中是否有过氧化氢酶(要写出实验原理、目的、过程);若猪肝中存在过氧化氢酶,请用所给条件继续设计实验证明该酶的一种特性及影响因素(写出实验题目、实验假设、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七、高考实验题、综合题一、选择题1(2005江苏生物26)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最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绸焦观察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的方法。解析: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安放、对光、观察。观察时先使用低倍镜对焦,因为低倍镜下观察的范围大,便于寻找观察目标,找到观察目标后,应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转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因此需要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2(2005上海生物28)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A、2个 B、4个 C、8个 D、16个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有关知识。解析:物镜由10换为40,放大的倍数扩大了4倍,横竖均放大4倍,则视野不变的情况下,细胞数目变少16倍。3(2005广东生物4)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解析: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中层析液是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4(2005全国卷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0C和300C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0C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萌发时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及还原性糖的鉴定。解析: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的新陈代谢逐渐增强,此时种子细胞中水解淀粉的淀粉酶不断合成,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温度下代谢强度不同,30条件下比20条件下代谢强,产生的淀粉酶要多,所以提取液中淀粉酶的含量比提取液中要少些,因而甲试管中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还原性糖)要比乙试管中的少,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形成砖红色,因甲试管中产生的麦芽糖(还原性糖)的量要少,故产生的砖红色要浅一些。丙试管中因无还原性糖,因而不产生砖红色,而是呈现蓝色。5(2005全国卷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染液鉴定蛋白质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个实验中有关试剂的正确使用。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但也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C选项均正确;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双缩尿试剂鉴定蛋白质。6(2005广东生物14)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解析:三个实验中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只有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是在水浴过程中观察试管中溶液产生砖红色沉淀。同时使用的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7(2005广东大综16)破译生物基因组DNA的遗传信息或进行基因操作,首先要提取细胞核DNA。下列不适宜作为DNA提取的实验材料是A、鸡血细胞B、蛙的红细胞C、人的成熟红细胞D、菜花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的粗提取实验材料的选取。解析:DNA主要分布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而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故无DNA,因而不能用人的成熟红细胞用为DNA提取的实验材料。8(2005广东生物32)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试剂操作作用A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止血液凝固B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保持细胞形状C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DNA的NaCl中析出DNA丝状物D冷却的酒精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柠檬酸钠溶液、蒸馏水、冷却的酒精的作用。解析:柠檬酸钠溶液是抗凝剂,与鸡血混合后可防止血液凝固;第一次使用蒸馏水是让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作用是让血细胞吸水膨胀,加速血细胞破裂;第二次使用蒸馏水是将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DNA的2mol/L的NaCl中,作用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至0.142mol/L,此时DNA在NaCl中的溶解度最小,从而使DNA析出;冷却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最佳,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的作用是让DNA分子凝集。9(2005北京春季理综5)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实验组对照组黑暗中培养在光下培养生长育好生长不良A、B、C、D、二、非选择题1(2005上海生物36)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班氏试剂,并 ,试管中出现红黄色,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2)在盛有1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3)利用小麦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将盛有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试管经静置后置于透射光和反射光下,依次呈 和 色。(4)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区,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 。(5)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分生区处于 期的细胞染色体。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处理前相比较,其数目 。(6)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7)现有在培养皿中萌发至3cm的小麦幼苗,罩以侧面开一个小孔的纸盒,胚芽鞘弯向小孔生长。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法,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 。1、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材中几个基本实验的知识。解析:(1)班氏试剂用于检测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2)本题考查了酶的专一性,能使H2O2分解的应是H2O2酶。加入新鲜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H2O2酶。(3)色素在透射光下应是绿色,在反射光下应是红色。(4)植物吸水的部位是根毛,运输的结构是导管。(5)观察染色体应选择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秋水仙素能抑制纺垂体的形成而是染色体体数目增加一倍。(6)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可使光线变暗,可产用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平面反光镜换凹面反光镜。(7)本小题考查了植物的向光性,要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则要比较细胞的长度,而比较细胞的长度需制成装片,用显微镜才能观察。2(2005广东生物36)(5分)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请回答:(1)为什么选用黑藻的幼嫩叶片而不是幼根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3)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 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和显微镜的使用。3(2005江苏生物42)(10分)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人2滴3.5FeCI3溶掖,向B管满人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蔼;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号试管。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和探究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的问题。4(2005广东生物42)(11分)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深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设计温度梯度:5、lO、15、20、25、30 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选择同一品种、 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 组,每组数量 ,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2)请据右图分析实验结果: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 (6)除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理学试题集及答案
- 2025年高县护理岗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制书记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理健康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公路维修维护合同范本
- 河南青桐鸣2025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及答案生物试题
- 维修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企业供需合作合同范本
- 红外测温成像系统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美白护肤服务标准化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污水处理站安全管理制度
- 危重症例护理查房:妊娠剧吐合并重度低钾血症患者安全补钾及多学科协作实践
- 广州小升初密考数学试卷
- 赠送公司股权协议书范本
- 医院清洗服务方案-清洗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完整流程
- 装修款代替房租合同范本
- 美睫培训课件模板
- DB64∕ 266-2018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常规
- 交警大队保密管理制度
- 2025年数据治理及数据应用优化服务项目需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