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分析“第一单元位置”介绍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三、编排特点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研究表明: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应,建立起以下的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边是左手,右边是右手。儿童最早分出的是垂直轴的上边的方向,这是由儿童身体的垂直位置决定的;儿童对垂直轴下边的方向和对水平面两对方向(前和后,左和右)的区分则要晚些,其中对左和右的区分则比较困难一些。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所以教材把有关方位的认识安排在本册。2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提供丰富的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确定至少有三种形式:(1)以自身为中心的确定。即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儿童背靠着物体,说物体在他的后面。(2)以自然标志物为中心的确定。即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茶几在沙发的前面,电视在柜子的上面。(3)以抽象的形式的确定。如用地图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在前运算阶段的末期,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来进行。如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亲自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像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以此确定其左右。因此,教材以前两种形式为主,创设了适合学生操作的情境,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材说明由于“上、下”“前、后”学生已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教材结合一些情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去进行两个物体、或三个物体之间的比较。1上、下(1)两两比(2)三者比对于两个物体来说,上下位置关系是固定的;而对于三个物体,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要求学生说出参照物来。(3)下面有什么根据上面的比较关系,学生可以自己去比较。2前、后(1)排队上车图两个人比,三个人比。(2)站牌图:教学资源比较关系同上、下。排队可以根据脸的朝向判断前后,而站牌中各站前后的判断要难一些,离终点或目标物越近的是前面的。做一做中的小狗游泳比赛图也是这样。3左、右(1)建立左、右标准对于“左、右”方位的建立,儿童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例1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接着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再通过“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但要判断的不是自己身体上的,而是自身周围的。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2)相对性例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对于左、右的相对性,儿童也有自己的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6岁左右有儿童在判断物体的位置时,是由以自身为标准逐步过渡到以他人为标准来进行判断的(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象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所以我们在编排时,分两个层次: 第一,两个同学面对面互相握一握右手,引起认知冲突: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这时还可以转到对方同学的位置感受一下,以此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体会右的相对性。同样体会左的相对性。 第二,两个同学相对而坐,一个同学判断另一个同学桌面上的东西在哪一边, 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左右的相对性较难理解,可以先观察自己的左右,再站到对面同学的位置上验证一下,再过渡到想像自己站到对方位置,来判断其左右。学习左、右的相对性,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判断方位时,到底以谁为标准?这是实验过程中,老师们提出来的。我认为以谁为标准,不是绝对的,要看具体情况。如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要给对方指明方位,就要以对方为标准。如要让对面的人把在他左手边的东西递给我,这时就以对方为标准。而当我们看一幅图片时,往往是以自身为标准,来说明图片中物体的方位,当然你说“我要以图片中的物体为标准”,也未尚不可。对于以谁为标准,平时我们说话交流问题不大,稍加勾通就明确了。那么考试时,有两种可能时,为了明确可以注明以谁为标准。(3)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定规则的事例很多,如车辆、行人靠右行。教材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一方面知道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对左右的认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另一方面从小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如走路时靠右行,过马路时先看左边,再看右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车到十字路口中,向左右拐,向前行。4位置作用:实际生活需要:学生座位、影院。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渗透坐标思想。编排:从座位引入,通过根据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来确定自己或别人在教室里的位置这一学生最熟悉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做一做”安排了确定动物卡片位置的活动,巩固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从三方面来教学:(1)谁在几组第几个(2)第几组第几个是谁(3)比较前后或左右同学是组相同还是个数相同。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感性认识,因此,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座位引出位置,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重点就应放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上。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多种活动(正、反两方面的活动都应设计,如指定一个物体,用行、列说出它的位置,或给出行、列去找对应的物体),这方面通过前面的实验,老师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如有位老师教学时,先让学生用前后、左右说明同学的位置。再按教室的座位介绍好朋友的位置。接着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再打乱座位卡,重新找座位。然后按照教材设计的活动,帮助小朋友在电影院找座位,在方格纸上找位置,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每一项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逐步深入。并且对教材上的有些活动加以改进,如第7题,教材让学生回答这些爷爷、奶奶各住在哪里,老师将这个活动改造得非常巧妙,她把这个活动设计成送信游戏,把其中几人先遮起来(用纸做了两扇窗户),让学生根据信上的指令送信如“把信送给第二门第三层的老奶奶”,送到后,让学生打开窗户看一看是不是送给一位奶奶的。这题这样一改,就活了,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参与。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四、教学建议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比较新,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老师们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上下前后不会有什么问题,难点在于认识左右。因此,可以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认识上下前后;而左右的认识,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自然标志物为中心进行辨别(如教室里什么在什么的左右、前后)。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如对左、右的相对性只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不要求进行抽象的判断,而对位置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本单元内容不要求学生用抽象的形式确定物体的方位,只是通过活动和直观演示来确定物体的方位,尤其是左右的认识,应允许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逐步认识。左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生活中的数学中的内容仅供学生了解,不作教学要求。位置的教学不要求学生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单元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活动性强,比较联系生活实际。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各种情境,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注意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方位。课题名称位置1-上下、前后课题内容P1-2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2、能正确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具有初步的空间方位辨别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上下、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计流程: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 )在( )的上面( )在( )的上面( )在( )的上面( )在( )的上面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去动物王国看小动物表演,你们想不想看?课件演示: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在表演节目二、建立位置概念(一)建立“上下”的位置概念1、出示小狗、大象和小熊的表演图。(从下往上:草地、毯子、小熊、大象、小狗)(1)观察:你能发现什么。(2)引导学生得出:“大象在小熊的上面”,“大象在小狗的下面”。(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句话。说清大象在谁的下面,在谁的上面大象为什么一会在下面,一会在上面?(4)再说说图上另外的上下关系。说出其他关系后,出示课题:上下2、用桌子上的学习用品来摆一摆。(1)老师说,学生听,再摆。(2)学生自己摆,同捉互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3)看学生摆好的物品,遮住物品,说说是怎样摆的。(二)建立“前后”的位置概念1、出示森林乐队图(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前往后:小兔、小猫、熊猫、鹅、狗、松鼠)(2)以小猫为例,讲讲前后。“小猫在小熊猫的前面”,“小猫在小兔的后面”。(3)在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另外的前后关系。2、联系实际,说前后。(1)学生站在位置上,说“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2)从前往后看,我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我在第几个。(3)我的前面有几个人,我的后面有几个人。3、出示小狗游泳图。(1)说说谁在最前面,谁在做后面。(2)还有什么另外的前后关系。 三、综合应用、巩固概念1、拍手游戏。(上、下、前、后)2、请你把们、能够小明整理房间。(凌乱的房间图)3、边听边画,用上下、前后画图。(山前有座山,山上有座房,房后有棵树,山前有条河,空中有白云,云下有小鸟。)(房后有棵树学生比较难画出)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今天你有掌握了什么本领?反思作业布置错题整理课题名称位置2-左、右课题内容P3-4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自身的左右以及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身边的左右。2、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左右的相对性。3、体会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计流程:板书设计: 左 右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游乐场画面。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谁知道举的是哪只手?(右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二、联系身体,感知左右。1、体验左右。 师:我们能用右手做哪些事情呢?(教师站在和学生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生1:我用我的右手写字。 生2:我用我的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3:我用我的右手敬礼。 师:我们一般都是用右手写字、拿筷子。那么我们的左手又能做哪些事情? 生1: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生2: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师:左右手是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同学们,你们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1:左耳朵、右耳朵。 生2:左眼睛、右眼睛。 生3:左肩膀、右肩膀;还有左腿、右腿。 2、绕口令游戏。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下面就和这些好朋友玩玩游戏吧。 让学生边听口令边做动作: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拍左肩,用你的左手拍右腿三、操作实践,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我们做完了游戏,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按老师的口令摆放。请在桌上摆一把尺子,在尺子的右边摆上文具盒,在尺子的左边摆一支铅笔,在铅笔的右边、尺子的左边摆一块橡皮擦,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擦、尺子、文具盒、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擦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橡皮擦是第几个?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擦,排第几都不一样呢? (通过学生回答,老师说明:同一块橡皮擦,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了。) 3、说一说。 师:最左边的文具是什么?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尺子的右边有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让学生提出问题,另一位学生回答。 把学具重新摆放,摆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尺子在什么的左边? 师:大家看看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说一说)四、解决问题,运用左右。 1、课本P4第二题。 (教师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2、课件出示课本P9的图师:你们愿意帮助小兵、小明解决问题吗?师:可见学会了左右,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五、游戏活动,体验“相对”。 1、让两位同学上台玩游戏:两位同学排一列跟其余学生同方向,用右手拿一束花,高举右手,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悄悄地把前面的同学转过来。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2、活动:同桌学生面对面站着,先握握右手再握握左手,进一步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3、课件出示同学们上下楼梯、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动画,体会生活中左右的相对性。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意识。 4、跟着视频做左右操结束新课。反思作业布置错题整理课题名称位置3课题内容P5-6教学目标:1、 能在具体情境中用行、列描述物体的位置,根据行、列找到被描述物体。2、 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察观念。3、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用行、列描述物体的位置,根据行、列确定被描述物体。教学难点:根据给定行、列确定标准,再描述其他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计流程:板书设计:教学步骤:一、谈话引入 1、谁能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周围其他同学的位置。(生答) 2、是坐第一组第一个,那么坐在什么位置呢?(生答) 第几组第几个是的位置,反过来就坐在第几组第几个的位置。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位置。(板书课题) 二、多种活动,感知位置 1、按我们现在的座位,习惯上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请小朋友想一想你的座位在哪儿呢?(生答)你周围的小朋友的位置在哪儿?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待会儿请一位同学来说。(生答) 2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师:请第6组的小朋友站起来。 请第6组第3个小朋友站起来,为什么只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呢? 生:因为第6组第3个小朋友就指他一个人。 师:请第2组第4个同学站起来,请你拍拍手。 你是第几组第几个小朋友?你是第几组第几个小朋友? (随机提问。) 3快快找座位。 小朋友对自己的座位已经很熟悉了,老师想重新给大家排座位,做个快快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师:这里有一些座号卡,一人一张,拿到后可以同桌两人轻声说一说你的新座位在什么地方,然后等老师说开始,就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去找你的新座位。注意在找座位时要互相谦让,讲礼貌。下面分组传座号卡,看清楚后,听老师说开始,再找座位,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 老师检查找的情况,让学生开火车报座号。 4观察电影院(P8第4题)。 师:小朋友真棒,找的座位又对又快,在我们的生活中像小朋友这样对号入座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我们看电影时,走进电影院就要对号入座,这不,有几个小朋友已经来到电影院,你看他们多高兴,正在找自己的座位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好吗? 师:这个小朋友的速度真快,已经找到座位了,谁能说一说他坐在几排几号?(生答)这儿没写8号,你怎么知道?(生答) 师:这个小朋友该坐在哪儿呢?谁能来前面指出来。(找几个学生去指) 三、合作探究,深化位置 1师: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动物园好吗?看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来迎接我们了!(出示动物图P6“做一做”,其中有三个动物被遮盖住。) 师:如果我们从下往上数,这就是第一行,这就是(第二行),这就是(第三行)。 师:第一行第二个是什么动物?狗是第几行的第几个?这个躲起来的动物在第几行第几个的位置?你还想提出些什么问题? 2小蚂蚁找食物。(P8第5题。)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拿出作业纸,把它画出来。谁画好谁展示。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画法。) 四、游戏体验,学用结合 1、找衣服(P9第6题)。 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小蚂蚁拿到这么多的食物。下面请你拿出这张作业纸。这儿挂着一排衣服,是学校开展夏令营活动时,高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们自己洗的衣服,他们可得意了,想让小朋友猜一猜哪件是小兵的衣服,哪件是小明的衣服。他们这样说:小兵的衣服是一短条裤,挂在两件背心的右边,请大家把它圈出来。小明的衣服是一件背心,这件背心的左边有一条短裤右边有一块毛巾。请你也圈出来。(圈好的同学来前面展示。) 2、送贺卡。(P9第7题。) 师:再过一段时间,新年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开展送贺卡的活动,大家想参加吗? 师:这儿有6张贺卡,每张贺卡的背面写有地址,我们要把它送给这幢大楼里的人们,请看图,这儿写的一门就是我们说的(一单元),二门就是(二单元,这儿还标有一层、二层,这个游戏的要求是你拿到贺卡后,先把地址读给大家听,然后找到位置贴上去。谁愿意来当这第一个小小的邮递员。(送对的同学可以获得礼物。) 3、抢答题。(补充的题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