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设计原则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交底.doc_第1页
新建铁路设计原则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交底.doc_第2页
新建铁路设计原则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交底.doc_第3页
新建铁路设计原则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交底.doc_第4页
新建铁路设计原则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交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中铁电气化局东南公司中铁电气化局东南公司 新新 建建 漳漳 州州 港港 尾尾 铁铁 路路 设计原则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原则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中铁电气化局东南分公司港尾项目部中铁电气化局东南分公司港尾项目部 福建福建 漳州漳州 龙海龙海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目 录 一 概述一 概述 1 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 1 1 1 正线 正线 1 2 2 深沃作业车场 深沃作业车场 1 线路的地理位置 线路的地理位置 1 自然特征 自然特征 1 1 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1 2 2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1 设计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5 车站分布概况 车站分布概况 6 线路走向 线路走向 6 线路平 纵断面特征 线路平 纵断面特征 6 1 1 线路平面 线路平面 6 2 2 纵断面 纵断面 7 道路交叉设计原则 重要道 公 路交叉及改移情况 道路交叉设计原则 重要道 公 路交叉及改移情况 7 1 1 改移道路及平 立 交道概况 改移道路及平 立 交道概况 7 2 2 重要道 公 路交叉及改移情况 重要道 公 路交叉及改移情况 8 二 各专业设计概况二 各专业设计概况 8 轨道轨道 8 1 1 轨道结构形式及轨道类型 轨道结构形式及轨道类型 8 2 2 有砟轨道设计 有砟轨道设计 8 路基 路基 9 1 1 路基工程概况 路基工程概况 9 2 2 路基主要技术标准 路基主要技术标准 10 3 3 重点路基工程概述 重点路基工程概述 13 桥涵 桥涵 13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1 1 沿线桥涵分布概况 沿线桥涵分布概况 13 2 2 设计洪水频率 设计活载及桥梁建筑限界 设计洪水频率 设计活载及桥梁建筑限界 14 3 3 桥梁选型及建材选用概述 桥梁选型及建材选用概述 15 4 4 重点桥渡的设计内容说明 重点桥渡的设计内容说明 16 隧道 18 1 沿线隧道分布概况 18 2 隧道设计行车速度 建筑限界 衬砌类型 洞内轨道结构形式或类型 18 3 重点隧道工程概况 太武山隧道 19 4 隧道运营通风 24 站场 24 1 全线车站概况 24 2 既有线车站数目 性质 规模及布置形式 24 3 新建与改建车站的数目 性质 规模及布置形式 24 4 新建与改建接轨站及其它大站说明 25 5 站线轨道类型简述 27 6 站场路基及用地 27 7 客货运机械设备及其他 31 三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三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31 主要站 段 所 污染源和污染物分布 排放方式与排放量 31 1 噪声 31 2 振动 31 3 电磁污染 32 4 水污染 32 5 废气 32 6 固体废物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工程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变化程度和数量 32 1 占用土地 3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 植被破坏和房屋拆迁 32 3 水土流失 32 工程各环境要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防治 控制污染及整治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与预期效果 32 1 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32 2 污水处理措施及预期效果 33 3 噪声污染治理措施及预期效果 33 4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及预期效果 33 5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措施及预期效果 33 6 电磁干扰污染治理措施及预期效果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 节约能源措施四 节约能源措施 34 五 安全施工五 安全施工 35 保证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措施意见 35 1 安全操作及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 35 2 地质 36 3 路基 36 4 桥梁 36 5 轨道 37 6 隧道 37 7 环保 37 8 机械 38 防范安全事故的指导性意见 38 1 易发事故的指导性意见 38 2 重点部位 环节的指导性意见 38 改善安全作业环境和安全施工的措施意见 39 1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39 2 采用新设备 新技术 新的施工工艺 4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3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 40 采用新结构 新材料 新工艺时 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意见 41 六 迁改与重点大型临时工程六 迁改与重点大型临时工程 41 一 迁改 41 1 电力 41 2 通信 41 3 油气管道 41 4 沟渠 41 5 给水排水管路 41 6 建筑物 构筑物及其他 41 二 重点大型临时工程 42 1 重点大型临时工程的设计原则 42 2 重点大型临时工程 43 七 施工组织安排七 施工组织安排 44 施工总体方案 44 施工组织机构 45 综合作业队 工区 划分 46 施工班组安排 46 临时设施规划 47 1 1 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 47 2 2 施工便桥 施工便桥 48 3 3 施工 生活用水 施工 生活用水 48 4 4 施工 生活用电 施工 生活用电 48 5 5 生产 生活 办公用房 生产 生活 办公用房 49 6 6 混凝土拌合站 混凝土拌合站 50 7 7 路基填料生产场 路基填料生产场 50 8 8 材料供应站点 材料供应站点 5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9 9 弃碴场 弃土场 取土场 弃碴场 弃土场 取土场 50 1010 钢结构制造加工厂 钢结构制造加工厂 52 1111 T T 梁预制场梁预制场 52 1212 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 52 1313 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 52 1414 火工品 火工品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施工进度安排 施工进度安排 52 1 1 工期目标及开竣工日期 工期目标及开竣工日期 52 2 2 总体进度安排 总体进度安排 53 3 3 分阶段进度安排 分阶段进度安排 53 4 4 主要工程项目进度安排 主要工程项目进度安排 54 路基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路基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54 桥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桥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54 隧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隧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55 5 5 施工关键线路分析 施工关键线路分析 57 6 6 工程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工程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57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一 概述一 概述 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 1 1 正线 正线 漳州南 不含 DK20 763 深沃 含 DK46 982 03 正线长 26 219km 2 2 深沃作业车场 深沃作业车场 ZDK0 000 深沃 含 ZDK4 140 76 段 深沃作业车场新建线路正线长 4 141km 线路的地理位置 线路的地理位置 漳州港尾铁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 北起漳州南站 经浮宫站至深沃 主要服 务于厦门港的招银港区及后石港区的货物集疏运和临港工业 是沿线对外货物交 流的主要运输通道 自然特征 自然特征 1 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福建港尾铁路支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 沿线地形属闽南低山丘陵 台 地 海积平原区及滨海漫滩区 总地势为东北高 西南低 呈阶梯状降低 地貌 单元分别为低山丘陵 剥蚀台地 海积平原及滨海漫滩 东部丘陵区太武山为沿 线最高峰 高程为 500 0m 丘陵自然坡度 15 45 台地自然坡度 5 20 台 地高程一般大于 10m 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多为良田和水产养殖场 地面高 程 2 0 10m 东部滨海漫滩区地势平坦开阔 高程一般小于 15m 2 2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1 地层岩性 测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Q4ml 海陆交互积层 Q4al m 冲洪积层 Q4al pl 坡残积层 Q4dl el 下伏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 J3 n 凝灰熔岩 燕山早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 52 3 区内地层从新至老简述 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 Q4 A 人工填土层 Q4ml 黄褐色 浅黄色 灰色 主要为黏土 粉质黏土 砂土 局部夹碎石 砾石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及砖块等建筑垃圾 主要分布在海滩围海填土区 其它地段亦有零星分布 层厚 一般 0 0 4 0m 不等 最大厚度达 10 0m 属 级普通土 B 海陆交互积层 Q4al m 主要为深灰色 青灰色淤泥 深灰色 灰色淤泥质质土 灰色 灰黄色 浅 黄色 褐灰色粉砂 细砂 中砂 粗砂 砾砂等 含少量泥质及贝壳碎片 夹薄 层粉质黏土 分布在河口 港湾及沿海低洼地带 呈海滩 海积平原产出 层厚 1 10 24 00m 属 级松土 级普通土 C 冲洪积层 Q4al pl 主要为黄色 褐黄色 灰黄色细 角 圆砾土 粗 角 圆砾土及卵 碎 石土层 主要分布在河谷两侧及山前地带 层厚 1 00 5 00m 不等 属 级普通 土 级硬土 D 坡残积层 Q4dl el 主要为黄褐色 褐红色 砖红色粉质黏土 稍有光泽 无摇振反应 遇水易 软化 崩解 含少量粗砂 砾石等 含量约 5 10 主要分布丘陵地带 层厚 0 00 15 00m 不等 属 级普通土 侏罗系上统南园组 J3 n 凝灰熔岩 灰色 青灰色 晶屑凝灰结构 块状构造 晶屑玻屑含量小于 10 晶屑以 石英 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玻屑含量 5 10 玻璃质 全 强风化层较厚 厚度大于 10m 弱风化层 锤击声脆 胶结物为熔岩胶结 岩石致密坚硬 与燕 山早期侵入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燕山早期 灰白色 青灰色 浅肉红色 中粗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及角闪石 发育花岗岩 辉绿岩 伟晶岩 闪长岩和基性岩脉 全风化层较 厚 一般厚 10 30m 属 级硬土 强风化层 W3 一般厚 2 9m 部分无强风 化层 属 级软石 弱风化 节理裂隙较发育 厚度大于 20m 属 级次坚石 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呈侵入接触关系 2 地质构造 线位处于华南准台地之东南沿海断褶带 属浙闽粤沿海拱断束及紫惠拗断束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西南段 以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为主 由压性断裂 动力变质带和褶皱构造组成 叠加东西向挤压带和冲断带及以张扭性为主的北西向断裂构造 构成多字形体系 本地区分布有三条深大断裂带 即福安 南靖深断裂带 长乐 南澳深断裂带及 南靖 厦门大断裂带 它们控制了本区的地质构造 地震活动 第四系分布及地 貌形态等 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 NE NW NWW EW NNE SN 向断 裂构成了本区主要构造格架 线路范围内历史上发生的地震最大震级为漳州的 6 5 级 并且新构造运动强 烈 弱震较多 3 水文地质 1 地表水 测区内地表水系发育 河流均发源于西部低山丘陵区 多呈树枝状沿沟谷分 布 沿线所经河流主要有九龙江及九龙江支流南溪河 各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较 大 洪水暴涨暴落 测区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亦极发育 但一般流程较短 流 量受大气降雨控制 因季节变化而变化 以蒸发 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 冲海 积平原开阔平坦 水网密布 地表人工河 人工沟渠 水塘亦较多 其中人工河 流及沟渠中水量较大 2 地下水 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一般以井泉出露 孔隙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海积平原中的砂土和卵砾石层 水量丰富 水 位埋深 0 6m 局部具微承压性 在上部黏性土中尚分布有少量上层滞水 其水 量一般较小 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 凝灰熔岩中 由于这类岩体多为巨厚层状 节理裂 隙不发育 岩体完整性较好 因此其透水性较差 储水能力较弱 但断裂带附近 岩体因挤压破碎 或岩体强风化壳内因风化裂隙较密集 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 良好的空间 因此在断裂破碎带和岩体风化壳中 地下水水量较丰富 据野外调 查 基岩裂隙水露头较少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4 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地震局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1 400 万 以 及 关于贯彻执行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的通知 闽建设 2002 37 号 确定本项目沿线各段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 0 15g 5 气象及水文 1 气象特征 测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常年气候温和湿润 阳光充足 雨量充沛 四至九月暴雨较为集中 为汛期 降雨量占全年的 70 80 沿线各地每年不同 程度地受台风袭击 7 9 月台风威胁最大 6 10 月为雨季 雨季降雨量约占全 年降雨量的 65 沿线主要地区气象参数见表 1 4 1 表 1 4 1 沿线气象参数表 县 市 名 称龙 海 市 平 均 气 压 kPa 1013 5 年 平 均 21 2 极 端 最 低 0 2 极 端 最 高 38 3 最 高 7 月份 月 平 均 31 气温 最 低 1 月份 月 平 均 18 年平均 79 湿度 相对 最小 14 年平均 1535 2 年最大 2187 1 月最大 349 4 日最大 243 8 降水量 mm 年平均降水 日降水量 0 1mm 日数 139 蒸发量 mm 年平均 1481 7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县 市 名 称龙 海 市 年最大 1671 3 年平均风速 2 2 风 m s 最大风速及风向 35 最多风向 E 次多 WN 平均雾天日数 10 平均雷暴日数 6 台风多发生在 7 9 月 最大风力 12 级以上 危害性极大 6 水土流失 新建铁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龙海市境内 地属闽南低山丘陵 剥蚀台 地 龙海海积平原区及滨海漫滩区地貌 总地势为东北高 西南低 呈阶梯状降 低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沿线低山丘陵区植被茂密 森林覆盖率较高 水土保持良好 剥蚀台地区植 被稀疏 岩土裸露 风化剧烈 水土流失程度中等 龙海海积平原区为居民点集 中区 农田众多 水利设施完备 水土保持较好 滨海漫滩区地势平坦 地表砂 土松散 地表水发育 水土流失程度中等 7 有关水利 工矿企业 城市 交通等对线路的影响 1 沿线中小采石场众多 对线路方案影响不大 线路需接入港尾深沃站 需与码头做好沟通衔接 2 线路通过漳州龙海市东园 浮宫 港尾等城镇 城镇工业 道路规划及 建筑物对线路方案有一定影响 新建铁路最大限度的避开人口密集区及规划区 3 铁路高程要满足南溪河通航要求 设计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级 时速 120Km h 正线数目 单线 预留双线条件 最大坡度 6 最小曲线半径 800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牵引种类 电力 机车类型 HXD3 牵引质量 4000t 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m 闭塞类型 继电半自动闭塞 建筑限界 满足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B146 1 和 标准轨距 铁路建筑限界 GB146 2 要求 车站分布概况 车站分布概况 本线在拟建厦深线上漳州南厦门端接轨 延伸至港区 终点设深沃站 根据 预测运量及能力使用情况 全线新设浮宫 深沃 2 个车站 预留海澄 港尾两个 会让站 深沃站为港前站 伸入后石港区 设作业车场 也是本支线的终点站 具备列车集结解编 整列到发条件 浮宫站主要考虑专用线接轨条件 设有货场 等货运设施 线路走向 线路走向 线路自厦深线漳州南站厦门端 对应厦深线正线里程 DK39 200 接轨引出 经西铁建设项目部管段 穿东园隧道 1266m 跨南溪河 过风山村 经溪山村 北侧穿溪山隧道 至浮宫镇际都村设浮宫站 之后线路沿 S208 公路南侧而行 再经溪东水库北岸后穿亭仔岭隧道 1086m 过汤头村 至港尾规划区东南侧东 山村附近规划预留港尾站 线路后经古城 石坑 继续向前延伸 以长隧道形式 穿越太武山 太武山隧道长度 3929m 最后至后石港区设深沃站 线路正线长度 总长 47 013km 我部管段正线长度 26 25km 站线长度 14 227km 线路平 纵断面特征 线路平 纵断面特征 1 1 线路平面 线路平面 港尾铁路本次设计正线长 47 013km 货车运营长度上行 49 067km 下 行 50 367km 本线新建正线直线长度为 31 762km 占线路长度的 67 66 曲线 21 个 合计 15 183km 占线路长度的 32 34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 1600m 困难地 段采用 800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福建漳州港尾铁路平面布置示意图 2 2 纵断面 纵断面 漳州港尾铁路限坡为 6 最小坡段长为 350m 凸型纵断面顶部坡段长为 200m 圆曲线型竖曲线采用半径 10000m 本线限制坡度 6 足坡使用段落 6 85km 足坡使用率为 14 59 相邻 坡段的连接最大坡度差一般不大于 10 困难条件下不大于 12 道路交叉设计原则 重要道 公 路交叉及改移情况 道路交叉设计原则 重要道 公 路交叉及改移情况 1 1 改移道路及平 立 交道概况 改移道路及平 立 交道概况 本次设计铁路与公 道 路交叉时 均按立交设计 改移公路 道路 的技 术标准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及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 2006 执行 并不低于原有道路标准 沿线与既有公路 道路交叉均设置立交 等级公路原则上按铁路上跨公路 考虑 一般道路按下穿考虑 设计线跨越二级以上等级道路时 净高不小于 5m 跨越三 四级公路时不 小于 4 5m 跨越乡村道路时 汽车通道不小于 4 5m 机耕和畜力车通道不小于 3 0m 人力车和行人通道不小于 2 5m 跨越设计线建筑物净空 按电气化铁路限界要求设计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立交的建设规模 标准和投资划分按国务院颁布的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 例 办理 2 2 重要道 公 路交叉及改移情况 重要道 公 路交叉及改移情况 本线重要道 公 路交叉有一处 即在 DK45 300 处与 201 省道相交 既有 201 省道为路基宽度 7m 24m 计划改造为路基面宽度为 32m 的沿海大通道 应 龙海市交通局要求 改移 201 省道按一次性建成路基面宽度为 32m 的沿海大通道 标准计算工程投资 具体实施以沿海大通道设计为准 具体费用按铁路运输安全 保护条例第二章第三十条确定并分摊 二 各专业设计概况二 各专业设计概况 轨道轨道 1 1 轨道结构形式及轨道类型 轨道结构形式及轨道类型 漳州港尾铁路是一条以货运为主的 级国铁 正线采用次重型轨道标准设计 预留重型轨道条件 且均按铺设有缝线路设计 2 2 有砟轨道 有砟轨道设计设计 钢轨 钢轨采用 50kg m 25m 标准长度有螺栓孔钢轨 长度大于或等于 1000m 的隧 道内 采用耐磨蚀钢轨 配件采用 50kg m 钢轨用 10 9 级高强度螺栓 10 级高强 度螺母及高强度平垫圈 轨枕及扣件 一般地段轨枕采用新 型混凝土枕 铺设标准 1680 根 km 扣件采用弹条 型 有护轮轨的地段采用新 型混凝土桥枕 铺设标准 1667 根 km 扣件采用弹 条 型 道岔区铺设配套的混凝土岔枕及扣件 轨下橡胶垫板与扣件配套使用 轨下橡胶垫板厚度 10mm 轨道电路区段根据补偿电容节距和电气绝缘节地点设置 轨道电路专用枕 轨道电路专用枕采用 a 型电容枕 为减少扣件养护维修工作 量 延长扣件使用寿命 扣件紧固件进行防锈蚀处理 碎石道床及轨道高度 道床采用一级碎石道砟 道砟材质应符合 铁路碎石道砟 TB T2140 中 一级道砟标准 底砟应符合 铁路碎石道床底砟 TB T2897 的规定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正线道床顶面宽度为 3 1m 土质路基采用双层道床厚 45cm 其中面砟厚 25cm 底砟厚 20cm 硬质岩石路堑 桥梁采用单层道床厚 30cm 道床边坡 1 1 75 铺设轨枕地段道床顶面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 岔枕 桥枕等其他轨枕地 段道床顶面低于轨枕承轨面 3cm 轨道结构高见下表 有碴轨道结构高度 单位 mm 路段 速度 km h 基础类型 钢轨 高度 h1 轨下胶 垫厚度 h2 轨枕 高度 h3 内轨枕下最薄 处道床厚度 h4 H 4 1i hi 面碴 250 土质路基 15210201 底碴 200 813 硬质岩石路堑 15210201 3350713 3 桥梁 15210210350722 120 隧道 15210201 3350713 3 注 1 表中轨道结构高度指的是内轨顶至内轨下路基顶面的高度 2 桥梁地段应结合桥梁梁型的道床厚度进行铺设 3 明桥面桥梁采用木枕 铺设标准见桥梁专业相关文件 对于路桥不同轨道结构高度衔接处 其高差应在路基上过渡完成 不同基础 地段的道床厚度应在 30m 范围内顺坡 路基路基 1 1 路基工程概况 路基工程概况 漳州南 不含 DK0 000 深沃 含 DK47 013 66 正线长 47 013km 正线 路基长 21 389km 占线路长度的 45 56 其中区间路基长 18 444km 另下行疏 解线 正线长 4 797km 下行疏解线路基长 3 137km 疏解线区间路基长 3 137km 漳州南 不含 深沃 含 区间路基土石方 断面方 为 247 434 104m3 平均每区间路基公里 13 415 104m3 施工方 176 645 104m3 平均每区间路基公里 9 577 104m3 区间路基支挡圬工总数为 55619m3 平均每区间路基公里 2577 2m3 区间路基加固和防护工程圬工总数为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98859 3m3 平均每区间路基公里 4580 8m3 区间路基附属工程圬工总数为 55394 2m3 平均每区间路基公里 2566 8m3 区间路基用地数量为 1274 2 亩 新 征用地 1129 3 亩 既有用地 31 0 亩 临时用地 113 9 亩 平均每区间线路公 里 59 0 亩 路基工点类型主要为软土路基 砂土液化路基 危岩落石路基 水库地段路 基 陡坡路基等路基工点 软土 砂土液化路基工点 14 处 危岩落石 1 处 深 路堑 2 处 水库地段路基 1 处 陡坡路基 8 处 累计长度 6 349km 2 2 路基主要技术标准 路基主要技术标准 区间路基面形状及宽度 路基面形状 区间路基面形状采用三角形路拱 由线路中心线向两侧设 4 的横向排水坡 曲线加宽时 仍然保持三角形 路基面宽度 路基面宽度按 级铁路重型轨道类型 并预留大型机械养护条件 区间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表 土质基床表层硬质岩石基床表层 路基面宽度 m 路基面宽度 m 铁路等 级 道床厚度 m 路堤路堑 道床 厚度 m 路堑 国铁 级 0 457 77 70 307 7 区间曲线地段的路基面宽度 在曲线外侧按下表的数值加宽 加宽值在缓和 曲线范围内线性递减 路肩宽度 设计速度目标值为 120km h 路肩宽度路堤 0 8m 路堑 0 6m 路基基床 路基基床厚度按 2 5m 设计 其中表层 0 6m 底层 1 9m 由于本线路穿越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 隧道和深路堑比例较大 且取土较为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填料类别 便利 原则上基床表层采用 A B 组填料 且颗粒粒径不得大于 150mm 基床底层 填料 采用 A B C 组填料填筑 当采用 C 组填料时 其塑性指数不得大于 12 液限不得大于 32 否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 0 1m 改为中粗砂填筑 并于中粗砂下面铺设一层复合土工膜 土层路堑基床底层 范围内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 值不小于 1 0MPa 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 力不小于 0 12Mpa 否则基床底层采取挖除换填 A B 组填料及地基处理等措施 基床土的压实标准 层位 填料类别 压实指标改良土 砂类土 粉砂除外 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 压实系数 K 0 93 地基系数 K30 MPa m 100 110 140 140 相对密度 Dr 0 8 基床 表层 孔隙率 n 29 29 压实系数 K 0 91 地基系数 K30 MPa m 90 100 120 130 150 相对密度 Dr 0 75 基床 底层 孔隙率 n 31 31 注 K30为直径 30cm 平板荷载试验的地基系数 K 为重型击实实验的压实系 数 路堤下部填料与压实标准 路堤下部是指路堤基床底面以下至地面以上部分 该部分路堤填料按 路规 规定选用 即速度目标值 120km h 地段路堤填料可选用 A B C 组填料 如不得 不采用不符合上述要求的 D 组填料时 应采用改良措施 并加强边坡防护 长期受水浸泡或雨季滞水及排水不畅的低洼地段 常水位以下填筑渗水土 其压实标准 对细粒土应采用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 对砾石类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碎石类应采用地基系数和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 对块石类压类采用地基系数作为 控制指标 压实标准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压实标准 填 料 类 别 层 位压实指标 细粒土 粉砂 改 良土 砂类土 粉砂除外 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 压实系数 Kh 0 90 K30 MPa m 80 80 110 120 130 相对密度 Dr 0 7 基床以下 不浸水部 分 孔隙率 n 32 32 压实系数 K K30 MPa m 80 110 120 130 相对密度 Dr 0 7 基床以下 浸水部分 及桥涵两 端孔隙率 n 32 32 注 括号内为砂类土 粉砂除外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中渗水填料的 压实标准 4 路肩高程 滨海路基的路肩高程应大于设计高潮水位加波浪侵袭高 波浪爬高 加不小 于 0 5m 的安全高度 当路堤顶设防浪墙时 路肩设计高程不应小于设计高潮水 位加不小于 0 5m 的安全高度 设计潮水位应采用重现期为 100 年一遇的高潮位 桥头路基 滨河路基及可能被洪水淹没的路基 其路肩高程符合 路规 的 第 3 0 1 条要求 5 过渡段 路堤与桥台 路堤与涵洞 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连接处应按 路规 7 5 条设 置过渡段 过渡段采用 A 组填料填筑 台后基坑以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 基坑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开挖及回填数量由桥涵专业计列 并做好横向排水 其压实标准应符合基床底 层的压实要求 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 6 路堤基底处理 1 对路堤基底的松散土层或耕植土 当松土厚度不大于 0 3m 时 应将原 地表碾压密实 当松土厚度大于 0 3m 时 应将松土翻挖 分层回填压实 碾压 后的质量应满足 路规 表 7 3 1 压实标准的规定植 2 地基表层为松软土层 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 值小于 1 0Mpa 或基 本承载力 0小于 120kpa 时 应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 厚度 含水量 地表积水 深度等 采取排水疏干 挖除换填 抛填片石或填碎砾石等地基加固措施 3 基底为水田 水塘时 视情况采用排水疏干 挖除淤泥换填渗水性材 料填筑等措施 一般情况下尽量少占鱼塘 对占用的鱼塘或水塘 填方基底可能积水或对仍 能利用的水塘 设置施工围堰 清淤后填片石至塘坎 对于已废弃的水塘则采用 排水疏干 挖淤换填硬质岩弃碴或渗水性材料等措施 除采用以上措施外还要保 证压实度 对路堑上方的鱼塘或水塘 原则上予以废除 应加强边坡支挡与防护 措施 3 3 重点路基工程概述 重点路基工程概述 DK26 750 DK27 200 段危岩落石 本工点长 450m 为丘陵地貌 由于花岗闪长岩节理发育 差异风化严重 风 化物被雨水冲蚀后 形成馒头状花岗岩山地 坡面植被发育一般 花岗岩风化球 直径 0 5 7 0m 风化球大部分出露在坡面 常形成临空面 容易在外力及自重 作用下沿坡面滚落 本段主要以大块花岗岩风化球为主 危岩 落石发育程度一 般 线路主要以挖方通过 路堑边坡高度 3 15 0m 对坡顶的不稳定的孤石采取全部爆破清除 对稳定性稍差的危岩采取支撑锚 固加固等措施 局部对坡面凹槽进行浆砌片石进行嵌补 堑顶设置被动柔性防护 网 桥涵 桥涵 1 1 沿线桥涵分布概况 沿线桥涵分布概况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本线铁路正线 含漳州南站 共设桥梁 17 座 合计 10759 01 延长米 框架 桥 7 座 合计 207 4 延长米 占正线全长 46 945 公里的 23 4 我部桥梁共 13 座 总长 8900 延长米 涵洞 94 座 合计 2038 11 横延米 我部涵洞 48 座 合 计横延米 跨线桥 3 座 合计 478 0 横延米 我部跨线桥一座 为正在设计的跨 201 省道大桥 正线桥涵分布统计表 类 别项 目单 位合 计 线路线路建筑长度 km46 945 特大桥座 延长米 5 8239 12 大桥座 延长米 7 2178 19 中桥座 延长米 5 341 7 框架中桥座 延长米 3 156 22 框架小桥座 延长米 4 51 18 合计座 24 分布密度座 公里 0 51 桥梁 桥梁总长占线路总 长比例 23 4 盖板涵座 横延米 70 1656 9 涵洞 正线 框架涵座 横延米 14 229 21 跨线桥跨线公路桥座 横延米 3 478 本线铁路下行疏解线无特大 大中桥 仅设有框架桥 2 座 合计 28 0 延长 米 占疏解线全长 4 848 公里的 0 57 涵洞 16 座 合计 212 横延米 详细分布 见下表 2 2 设计洪水频率 设计活载及桥梁建筑限界 设计洪水频率 设计活载及桥梁建筑限界 采用洪水频率 桥梁 1 100 涵洞 1 100 技术复杂 修复困难或重要的大桥和特大桥检算 洪水频率 1 300 当观测洪水或调查洪水频率小于设计洪水频率时 按 铁路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 1 2005 第 1 0 7 条办理 设计活载 铁路设计活载 中 活载 公路设计活载 采用与之等级对应的汽车荷载 建筑限界 通航 含流阀 净空及立交净空 建筑限界按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中的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 v 160km h 桥梁建筑限界 电力牵引区段 执行 并应考虑曲线上限界加 宽值 上跨铁路建筑物净空按 1 中所述建筑限界及接触网专业要求 正常通 过与非正常通过 控制 并考虑建筑物沉降及变形 净高酌留富余量 铁路桥 涵 跨越等级道路时 桥下净空应满足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的要求 乡村道路下穿铁路时 其净空应根据通道种类和 交叉条件与有关单位协商确定 铁路桥梁跨越通航河流时 桥下净空应满足 内河通航标准 要求及航道 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跨越不通航河流时 桥下净空应满足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 范 的要求 排洪涵及灌溉涵的涵内净空高度应满足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的要求 3 3 桥梁选型及建材选用概述 桥梁选型及建材选用概述 桥涵选型 本线桥梁主要为 24m 32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 部分重点桥梁根据 立交净空要求选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结构 涵洞根据涵顶覆土厚度及使用 要求 选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 钢筋混凝土框架涵 建材选用 本次初步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按照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暂行规定 铁 建设 2005 157 号 和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暂行规定 等两项铁路工程建 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铁建设 2007 140 号 的要求办理 主体工程除特 殊结构外均采用混凝土圬工 包括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附属工程则根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据沿线石料情况考虑采用浆砌圬工 圬工规格除满足结构受力需要外 还根据结 构所处的环境条件 满足相应的耐久性要求 桥梁墩台 基础 混凝土级别分别为 支承垫石 C50 顶帽 C35 托盘 C30 墩身 C30 承台 C30 桩基 C30 涵洞出入口翼墙 盖板箱涵边墙和中墙及基础采用 C30 混凝土 盖板采用 C35 混凝土 框架桥涵采用 C35 钢筋混凝土 锥体护坡及铺砌采用 M10 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 对地表水 地下水水质对砼有侵蚀性的桥涵 根据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采 用抗侵蚀性的建筑材料和必要的附加防腐蚀措施 4 4 重点桥渡的设计内容说明 重点桥渡的设计内容说明 南溪特大桥 DK21 487 20 DK23 787 05 测区位于浮宫镇凤山村与溪山村之间 本桥主要为跨越南溪而设 南溪河道 宽敞 顺直 平缓 河槽呈 U 型 桥址区属冲海积平原地貌 地势平坦 开阔 高程一般为 4 40 25 40m 最大相对高差约 21 0m 主要被辟为虾池和旱地 附 近居民点分布较多 区内有村间水泥路 机耕道及乡村小路抵达 交通条件一般 图 9 4 2 南溪现状 地层岩性 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 Q4 ml 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 互积层 Q4 al m 淤泥 淤泥质土 黏土 粉质黏土 粉砂 细砂 中砂 粗砂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砾砂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Q4 al pl 细角砾土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南园 组 J3 n 凝灰熔岩及燕山早期侵入岩 5 2 3 花岗闪长岩 地质构造 测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东缘的长乐 南澳深 大断裂带及佛昙 南澳断裂构造带附近 上覆土层较厚 未见构造形迹出露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以及 关于贯彻执行 中 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的通知 闽建设 2002 37 号 测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为 0 1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0 35s 桥址地表水主要为南溪河水 水位和水量受大气降雨和潮汐控制 随季节变 化 以蒸发 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 地表水发育 测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冲海积 层的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氯盐环境判断 测段地下水中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的 侵蚀作用等级为 L2 按化学侵蚀环境判断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桥址区无不良地质发育 桥址区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及软土 主要为素填土 灰褐色 成份为 粉质黏土为主 含约 30 的中粗砂 碎石 分布于村间小路地表 厚 0 1 1m 对本工程影响较小 淤泥 灰黑色 流塑 富含有机质 黏性强 易污手 具腥臭味 厚 0 10 2m 淤泥质土 深灰色 灰黑色 夹含腐植物 流 塑 软塑 黏性强 易污手 具腥臭味 厚 0 10 6m 软土广泛分布于桥区中部 河道沉积平原区 具有高压缩性 低强度 高灵敏度等特性 经调查 南溪在该航段 白水 草蒲头 现状技术等级为内河 级 定级技 术等级为内河 级 典型船舶为乘潮通航 200t 海轮 主要是乘潮出海的渔船 单孔双向通航 考虑到南溪未来的通航规划及该区段南溪的通航标准要求 南溪特大桥跨河 道段通航孔跨度初步拟定为 96m 可满足 内河通航标准 GB 5039 2004 要 求的双向通航孔宽 80m 的规定 依据调查到的石码 浮宫等测潮站潮水位资料 推算出最高通航水位为 5 01m 取多年来的最高潮水位 桥下通航净空按 200t 级海轮的净空高度确定 经调查 200t 级海轮空载水线以上的高度通常在 9 9 5m 富裕高度取值一般在 2 4m 考虑到桥区处河流受陆地等掩护较好 波 浪较小 波浪高取 2m 桥位处航道净空按 11 5m 确定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根据厦门航道管理处对该桥跨越南溪的通航论证报告的初步意见 南溪河处 采用 56 96 56m 连续梁 桥位处线路位于 R 1600m 的曲线的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上 56 96 56m 连续梁 位于直线 平坡上 该桥地形及南溪通航河流控制设计 56 96 56m 连续梁梁高 3 8 7 0m 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顶板宽 7 0m 底板宽 4 8m 顶板厚 0 35 0 45m 底板厚 0 44 0 70m 腹板厚 0 35 0 80m 底板 腹板均按线性变化 采用挂蓝悬臂灌注施工 先边后中的合拢方式 采用圆端形 墩 桥墩垂直线路布置 基础采用直径为 1 5m 的柱桩 水中基础施工时先搭设 栈桥 搭设施工平台 47 号墩采用草袋围堰 48 49 50 号墩采用钢板桩围堰 施工桩基础和承台 桥跨布置 中心里程 DK23 120 8 孔跨布置 43 32 2 24 2 32 1 54 1 96 1 54 2 32 1 24 11 32 2 24 1 32 1 24m 主跨构造 56 96 56 m 连续梁 主跨下部构造 采用圆端形墩 基础采用桩基础 引桥梁部 采用 24 32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 桥通 2005 2101 图 引桥下部结构 桥墩采用圆端形墩 桥台采用 T 形桥台 基础采用桩基础 施工方法 主跨采用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 常用跨度简支梁采用预制架设法 施工 隧道 1 沿线隧道分布概况 沿线共有新建隧道 8 座 8947m 长度大于 3km 隧道有太武山隧道 3919m 沿 线隧道分布情况详见隧道设计表 隧道设计表 序号隧道名称起点里程 中心里程 终点里程 隧道总长 m 备注 1 东园隧道 DK20 130DK20 742DK21 3541266 633 单线电化 2 溪山隧道 DK23 828DK24 250DK24 672826 单线电化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序号隧道名称起点里程 中心里程 终点里程 隧道总长 m 备注 3 高山隧道 DK25 418DK25 524DK25 630192 单线电化 4 亭仔岭隧道 DK31 344DK31 888DK32 4311086 单线电化 5 坑内隧道 DK32 552DK32 749DK32 945392 单线电化 6 省山隧道 DK38 265DK38 567DK38 868603 单线电化 7 城仔内隧道 DK39 768DK40 412DK41 0561286 单线电化 8 太武山隧道 DK41 253DK43 213DK45 1723929 单线电化 2 隧道设计行车速度 建筑限界 衬砌类型 洞内轨道结构形式或类型 1 设计行车速度 建筑限界 本线标准为电力牵引 单线 路段设计行车速度 120km h 隧道建筑限界按 隧限 2A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 单线隧道轨面以上内净空 30 43m2 不考虑 设置救援通道 根据曲线半径设置加宽 隧道建筑限界图如下 单线 120km h 隧道建筑限界 隧限 2A 及衬砌内轮廓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 衬砌类型 本线隧道明洞段设置明洞衬砌 浅埋 偏压段及洞口地震设防段采用加强衬 砌 其余均采用一般复合式衬砌 3 洞内轨道结构形式或类型 隧道采用非无缝次重型轨和有碴轨道基础 碎石道床轨道结构高度 0 01 轨下胶垫 0 35 枕下道床厚度 0 201 轨枕高度 0 152 钢轨高 0 713m 3 重点隧道工程概况 太武山隧道 1 隧道概况 太武山隧道位于福建省龙海市港尾镇境内 为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 隧道设 计进口里程 DK41 253 洞口高程 30 794m 出口里程 DK45 172 洞口高程 21 476m 隧道全长 3919m 隧道最大埋深约为 172m 隧道内为人字坡 进口端 为 3 上坡 出口为 5 4 和 5 1 的下坡 隧道在 DK44 000 DK44 350 段穿越 不明断层破碎带 F1 隧道附近有漳州至龙海的 208 省道通达其出口 进口有便道 相通 交通较为方便 2 地质概况 1 地层岩性 区内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 Q4 dl el 下伏燕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 岩 5 2 3 分述如下 粉质黏土 Q4 dl el 褐黄色 灰黄色 硬塑 成份以黏粉粒为主 含有 15 中粗砂 黏性一般 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出口坡度较缓处 属 级普通土 C 组填料 花岗闪长岩 W4 5 2 3 全风化 灰色 灰黄色 中粒结构 矿 物以长石 石英为主 含少量黑云母 除石英矿物外 其他矿物基本分化成黏土 状 岩芯呈土柱状 遇水易软化 崩解 属 级硬土 C 组填料 花岗闪长岩 W3 5 2 3 强风化 灰黄色 灰白色 中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 长石 角闪石及少量黑云母等组成 裂隙很发 育 岩芯呈碎块状 锤击易碎 属 级软石 A 组填料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花岗闪长岩 W2 52 3 弱风化 灰白色 中粒结构 块状构造 岩石为较硬岩 岩质新鲜 成分以长石 石英 角闪石为主 岩石风化裂隙较发 育 泥质填充 岩芯呈短柱状 柱状 锤击声较清脆 较难击碎 岩体较破碎 属 级次坚石 A 组填料 2 地质构造 隧道位于东泗帚状构造带附近 测区内有一不明原因断层 F1 通过 断层走 向为 S50 60 E 倾角为 30 50 与隧道线路斜交 根据钻探揭示 断层影 响宽度较大 在 DK44 000 DK44 350 范围内岩层风化严重 节理发育 岩体破 碎 3 水文地质特征 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溪沟水 呈树枝状沟槽发育 为季节性冲沟 随 季节变化较大 水流及水量受大气降水及上游水库水控制 测区内有两座水库 一座位于线路 DK44 150 右 300m 处 面积约 14 103m2 坝高约 10m 最大蓄水水 面高程 75m 左右 蓄水量约为 110 103m3 此水库水坝下沿山坡发育一条宽约 5 米的沟渠 常年流水 水量不大 主要来源为水库水及降雨 其水量随降雨量而 变化 根据隧道涌水量估算 隧道洞身涌水影响半径为 170m 未达到水库距离 故水库水对隧道施工影响有限 为了减小水库水和基岩裂隙水的影响 隧道施工 中建议在 DK44 000 DK44 350 段采取必要的封堵措施 另一座位于 DK44 900 左 140m 处 面积约 4 5 103m2 最大蓄水水面高程 99m 左右 蓄水量不大 主要受 降雨补给 对隧道施工无影响 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由于洞身范围内第四系 覆盖层厚度不大 以黏性土为主 第四系孔隙潜水不发育 基岩裂隙水发育程度 受基岩风化程度 裂隙发育程度 裂隙贯通性的影响 全风化岩属弱含水层 富 水性差 强风化岩和弱风化岩的导水性和富水性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 具各向异 性 总体地下水量不大 但沟谷凹槽处 岩体破碎 节理裂隙发育 可能水量较 大 4 水化学特征 水质类型属 HCO3 Cl Na Ca2 型 根据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规定 铁建设 2005 157 号 在环境作用类别为氯盐环境和化学环境环境时 地 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不具侵蚀性 5 隧道涌水量预测 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为 7915 m3 d 3 不良地质 测区内不良地质为危岩落石 危岩落石分布在 DK41 275 DK41 400 及 DK44 950 DK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