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置多通道,构建灵动的生态课堂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 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在开放的数学课堂上,利用合作交流、竞赛等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 活 动 思维火花 生态课堂在数学课堂中怎样“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呢?一、点燃“活”的思维火花,在合作交流中闪亮。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还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案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可组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然后利用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设计以下问题:(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应怎样算?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又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根据设计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促进个体发展,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二、在玩中点燃“活”的思维火花。 数学应以活动为主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玩”的天性,更有利于孩子们在“玩”中学会知识、学会技能、学会交际,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最喜欢游戏活动,游戏中注意力保持较久。所以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组织数学学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时, “凑十”的手指游戏,即两人所出的手指数之和等于10,你出“2”,我出“8”,2和8凑成10;你出“4”,我出“6”, 4和6凑成10;. 这种活动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经过多次的训练,就连智障生也能在游戏中准确地“凑十”,学生从求知,积极思维,直到熟练,省略了推理的步骤,只凭记忆和习惯进行演算,符合很多儿童的认知特点。案例.教学9加几等于十几 (出示猴子分桃的主题图)根据这幅图质疑。师:你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一共有14个桃子。师:你是怎么算的?生1: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10、11、12、13、14。生2:我是用圆片摆的。师:你是怎么摆的?你能把算的过程摆出来,让其他小朋友一看就知道是几个桃吗?(学生摆:先从5个圆片中拿出1个与9个合成10个,再用10加剩下的4个合成14个。)生3:我是先算10+5=15,再用15-1=14。师:你的方法也不错。刚才小朋友想到了这种方法:先把5分成1和4,9和1合成10,10加4得14。教师一边叙述过程一边板书: 想:9+110 ,10+414.师:谁再来说说刚才是怎样算的?学生断断续续不能完整的表述整个过程。师:下面和老师一起来说一说。 学生是一个个隐藏无限创造潜能的小精灵,老师要通过适当的手段,在保证全体学生基本发展的前提下,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促进个体发展,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精神。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动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学习,他们的行动、思维会在课堂中进行互动,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 三、点燃学生“活动”的思维火花,构建灵动的生态课堂。 (一)点燃学生“活动”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一年级学了“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识后,可出这样一些问题:“两个一样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然后拿出两个一样三角形纸板动手操作拼拼看,由于每个人的拼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有的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三角形,有的拼成长方形,还有的拼成正方形,拼成几种不同的形状。通过实践,学生就不会想当然的忙碌决定:两个一样三角形能拼成什么样图形。拼图后学生纷纷举手说可以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为此,在教学中,我在题的设计、制作材料、活动方式等方面有意留出一定的“空白”,多为学生提供创新“资源”,让学生因地制宜的去选择、创造。这样,既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二)点燃学生“活动”的思维火花,让“算法”更精彩。 对于计算题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算法”上进行质疑:这道计算题应用了哪些法则?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案例.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6.4160.32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质疑:为什么要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而不是先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再如,教学“简算320.8时”,大部分学生是这样简算的:320.83240.280.240,有一位学生问:“可不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算?”同学们的目光都注视着他,我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他是这样做的:320.8(3210)(0.810)320840。这是多好的方法呀!多么精彩的思维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精彩思维单平鼓励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它看作是一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并及时通过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三)点燃学生“活动”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有时我事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模仿提问,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案例.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给学生出了“甲数是30,乙数是70”这两个已知条件,我自己提出“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学生解答。有了这样的例子,学生就可以提很多问题:“乙数是甲 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提问兴趣,还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对同学的提问,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追根问底,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使学生养成由被动提问逐渐转向主动提问的习惯。四、点燃寓于口、手、身心中的思维火花,达到减负增效的生态课堂。数学课堂应是展示学生的过程,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过程。唯有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的思维灵动起来,才能效果。(一)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在课堂中,充分鼓励每一个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让学生自己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表达自己。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都有意识地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搜集信息,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案例:教学“以内的加减法”时,以一个“森林王国”的故事作游戏,我先用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头戴动物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森林王国中长颈鹿姐姐有多少只?小熊弟弟有多少只?小鸭哥哥有多少只?谁比谁多,多多少?共有多少只?精美的画面立即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十分宽广,自然思维被打开,所有活动思维火花将被迅速点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他们的思维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 思维变得活跃,求知欲望很高涨。(二)课堂中“会说不会做”可不行,能动嘴还得让学生动动手。案例: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出示好多种制作工具,然后直接让学生讨论:准备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分工?选择什么工具?经过讨论,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这时再让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方式做一个轴对称图形,于是各种方法相应而出。有的学生想到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 然后将纸对折的方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将纸对折用剪刀剪出了轴对称图形;还有的学生在钉子板上用皮筋拉出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从分的发展,数学问题得到了创造性地解决,既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添了具有更加浓厚的色彩。 (三)让学生的身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中。将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学习变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案例.在教学“10以内问题”时,我出示了这么一道题“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2只,树上有多少只小鸟”按我们的惯例是用8+2=10,可我的学生竟有这样的答案:8+2-2=8. 当时我纳闷了一问才知“后来又飞走了”这位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体现了思维的求异性,一下子,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发表自已的见解。这样一来课堂就“动”起来了。五、点燃 “活”的思维火花,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 案例.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模拟一个小小的超市情景,让学生做售货员,做顾客扮演不同的角色,给你2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几乎是人人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学到了元角分知识,感受到了人民币的价值、激发了兴趣,还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 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案例.讲“倍”的概念。为了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我带着学生一起“逛动物园”。一幅画着许多动物的画卷展开了,可爱的小动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数着、算着、争先恐后地发言:“小鸟和猴子比,猴子有4只,小鸟有4个4只,所以小鸟的只 数是猴子的4倍”;“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8倍。”“小鸟的只数是大象的2倍。”游戏形式活泼新颖、易于吸引学生参加;游戏方法简单易行,能使每一位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调动他们参与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学生尽快摆脱教师教的过程”,是教师用自已的“一杯水”去帮助学生形成川流不息的“大江”的过程。孩子们在愉快、幸福中、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力,促进个体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学习知识,犹如吃饭,贵在自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儿童辅导员面试流程与模拟题详解
- 2025年公共关系专员岗位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面试资料及答案
- 课件不同步显示问题
- 2025年安全员C证考试重点题目解析
- 课件《宝葫芦的秘密》
- 2025年智能物业招聘面试题及解析
- 机电基础知识培训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运用
- 读懂彼此的心课件
- 打造国际化教育环境-学校的外部合作关系构建
- JJG(京) 47-2013 出租汽车计价器(行车测距法)检定规程
-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 医疗纠纷防范培训
- 资产并购咨询合同模板
- 字画作品买卖合同模板
-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
- NB-T 33025-2020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通.用要求
- 延保服务合同范本
- 【小升初】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学期新七年级分班真题数学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