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省质检泉港区历史科质量分析.doc_第1页
2013年省质检泉港区历史科质量分析.doc_第2页
2013年省质检泉港区历史科质量分析.doc_第3页
2013年省质检泉港区历史科质量分析.doc_第4页
2013年省质检泉港区历史科质量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省质检泉港区历史科质量分析一、成绩分析成绩统计表1:2013年省质检泉港区历史科成绩汇总表(总分:100分)学校一中一中补习班二中五中惠华六中全区全市学校人数34420323318170180135522480考试人数34220318312161180133321871平均分63.7457.5562.4955.4847.4541.6256.4659.58100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89804.97%0.00%3.14%0.00%0.00%0.00%2.03%3.80%797029.24%20.00%16.98%10.58%1.86%1.11%14.70%19.61%696033.04%25.00%44.97%27.56%9.32%7.78%28.21%29.36%595020.18%25.00%24.84%31.73%29.19%21.67%25.36%24.89%49408.77%25.00%8.18%21.15%36.65%24.44%17.25%14.76%39303.22%5.00%1.57%7.69%18.01%23.89%8.48%5.70%29200.58%0.00%0.31%1.28%3.73%16.11%3.15%1.50%19100.00%0.00%0.00%0.00%1.24%4.44%0.75%0.26%10分以下0.00%0.00%0.00%0.00%0.00%0.56%0.08%0.05%表2:历史科泉港区达标校与泉州市达标校平均分比较表达标校类别学校、地区平均分省一级达标校泉港一中63.74泉港区63.74泉州市65.49省二级达标校泉港二中62.49泉港区62.49泉州市56.27省三级达标校泉港五中55.48泉港惠华中学47.45泉港区52.75泉州市52.87成绩分析1.高分段人数比例偏低,区平均分略低于市平均分8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所占的比例我区为2.03%相比全市平均3.80%显得比例偏低,我区历史单科平均分为56.46,相比全市平均分低了3.12分。2.中等生数量多、比例高 我区历史科成绩在69-50分之间的占全区参加考试考生总人数的53.57%,比例高。3.农村薄弱校差生面较大 我区两所较为薄弱的农村高中校50分以下的考生比例分别为59.63%,,69.44%,比例高。4.达标校平均分与全市同类校相比互有优劣势 泉港二中平均分高出全市二级达标校平均分6.22分,泉港五中平均分高出全市三级达标校平均分2.61分;泉港一中平均分比全市一级达标校平均分低1.75分,惠华中学平均分比全市三级达标校平均分低5.42分。二、试卷特点分析本次省质检试题整体难度偏易,命题的总体思路继续秉承“稳中求新”,具体而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考查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主干知识的能力,做到了“即依托教材又游离教材”。例如,第13、14、16、19题。2.探索基于主干知识上的能力考查层次化以及问题答案的层次化。例如,第38题以有关“茶叶与战争”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历史特征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能力,这种“小切口、大背景”的考查方式可谓立意新颖;同时本题的第4问在评分标准的制定方面采用了分层给分。3.新材料、新情境呈现多样性,贴近考生学习实际,体现公平性和科学性。本份试卷,在材料的取舍上,体现出命题者考虑多种教材版本差异,通过提供表格、图片、史料文献等多种考生未接触过的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这既符合学生实际,也符合当前历史研究多元化的趋势,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客观性、科学性。4.重视对学生学科基本方法的考查。例如,第22题、第23题以及选修第41题,体现了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实现了对学生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方法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查。5.强调新史观的理解与运用。例如,第24题、第38题突出体现了唯物史观、生态史观、全球史观等。6.彰显福建地方特色,重视公民素养教育。例如,第19题“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栏目”、第38题“武夷茶”,体现了福建地方特色;第17题“大学招生题”、第41题“梁启超题”的“追求民主、救国救民”的政治理念等,重视公民素养教育。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各题型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选择题总体情况较好:本题型总分48分,学生最高得48分,最低得0分,得分在36分以上的学生较多;容易题数量较多。必修第38题整体得分情况:本题满分36分 平均19.07分。 1.第小题得分情况:总分6分,平均分3.76分。 答题情况抽样分析: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词回答。部分同学答非所问,脱离材料,审题失误。答题不规范,超出区域作答。2.第小题得分情况:总分10分,平均分4.59分。 答题情况抽样分析第1小问划分晋商、徽商的主要依据,整体上答题情况较好。第2小问相当部分同学能读懂或理解材料意思,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答案组织概括性不强,缺乏历史学科术语表达,有的答案过于冗长。答题规范性不够,部分同学没有分要点、分层次作答。3.第小题得分情况:总分8分,平均得分4.91分。 答题情况抽样分析学生照抄材料原文,没有进行简化、改造和概括;答非所问:忽视限定词“饮茶群体”,回答“价格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导致答案离题。有的学生答“由社会上层逐渐普及到乡各阶层”、“由王室贵族逐渐普及到城乡”;有的学生答“饮茶成为社会时尚、价格下降推动了茶叶的普及。”、“以凯瑟琳为代表的英国王室的引导、茶叶价格下降”等。这些答案扣题严谨、思路清晰,显示了比较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语言素养。4.第小题得分情况:总分12分,平均得分5.81分 答题情况抽样分析答案逻辑思维错误,对材料中心意思的理解错误。例如:“影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白银的流通”。违反了先表明观点,后说明理由的规范顺序。例如:“鸦片战争运销至中国,大烟本是以上层社会贵族王室为主要消费群体,后传至民间,普及民间,销售日广,从而主导了民主危机的加深。所以我同意他的观点。” 答案扣题严谨、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既能点出茶叶、鸦片、鸦片战争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做到自圆其说,而且符合事实,显示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阐述问题的能力。例如:不同意。理由:茶叶贸易是中英的正当贸易;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茶叶和鸦片问题都仅仅是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选修第41题得分情况:本题满分16分,平均7.25分 答题情况抽样分析41题第题A题:不少学生回答主体错位,从英国方面出发,答成了英王获得了哪些权力。B题:没按顺序回答,不分点,乱分点; “向立宪过渡”漏答现象较为严重。C题:审题能力较差,不懂得将归纳的主要活动限定在“文化”范围内,意图限定在“政治” 范围内。41题第题A题:很多学生的作答没有体现“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的变化”。B题:很多学生在简述“时代背景”时,不懂得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分析作答。C题:很多学生在分析 “影响”时,忽略了分析活动的“消极影响”。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整个评卷过程,发现学生答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史实混乱、概念不清、时序混乱。2.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缺乏史证意识。3.知识结构薄弱、表述、比较、论证能力差,史观构建与应用有待提高。4.答题不规范、不懂得使用教材专业术语,答案不能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四、下阶段复习建议1.发挥省质检检测功能,确定“补缺补漏”教学策略。因班制宜、询问学生,明确学生的薄弱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2.指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对知识框架内主干知识进行定位。整合教材内容:教会学生“吃透概念”、理顺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适度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用好教材资源:包括“目录”、“大事年表”、“前言”、“知识连接”。 3.精选试题,对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的专项训练。以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