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修身 一 文学常识1 走进作者 文学常识掌握 孔子 前551 前479 名丘 字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 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 曾修 诗 书 定 礼 乐 序 周易 作 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 政治 文化和教育思想 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仲尼 论语 2 有关知识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 不重文彩 不讲篇章结构 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故称之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 论语 及宋代记载程颢 程颐言行的 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其中 论语 简明深刻 语约义丰 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 流传后世 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 警句和格言 二程遗书 二 整体预知 文本内容探究 1 如何理解选文的第一节中的第一段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提示 第一段话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表现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 仁者 的长期过程 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 思考 奋斗的过程 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逐渐转化的过程 直至最终达到了 从心所欲 不逾矩 的境界 这是一个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的境界 今天看来 这段话仍然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 人的一生 学习 思考 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 对客观事物 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 因此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 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 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 2 孔子生前颇困窘 被讥 被逐 甚至在陈曾因断粮而几日未食 面对子路的责问 孔子仍平静以待 坦言 君子固穷 你是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观点的呢 提示 孔子讲的 君子固穷 是说君子在困窘时能坚守自己的道义 这里的困窘 既包括政治上的失意 又包括经济上的贫困 在孔子看来 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在贫穷与道义发生矛盾的时候 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 君子固穷并不是不求富贵 只维护道 孔子曾说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这表明孔子虽 固穷 但并不是拘泥于 穷 只是求仕爱财取之有道罢了 或者说 在那个时代 正因为有道 不阿世 不变己 孔子才一生穷困潦倒 孔子的坚守换来的是后世的推崇 从新的时代角度来看 君子固穷 仍是可贵的 但也应 穷则思变 不是变节 变志 而是改变思维方式 有长远眼光 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丰收 让孔子的 君子固穷 演变为君子固富 为富且仁 3 如何理解孔子的 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 呢 提示 孔子所说的 内省 即自我省察 也就是凡事多向内看 不要外求 当自己的努力或才能不为人认可时 先省察自己是否有不到位的地方 遇到外在的阻力时 先反省自己 有过则改 继续努力 失败了不怨天尤人 无则加勉 持之以恒 等待时机 这样穷则思己过 达则持己见 不自满不菲薄 坦然处世 还有什么忧惧可言呢 4 如何理解第四节第四段话 樊迟问仁 提示 第四段话 是说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 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中 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 居处恭 应当就是儒家提倡的 慎独 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的独处情况下 也要谨受规矩 严格自律 执事敬 是讲做事要认真 一丝不苟 与人忠 是讲与人交往 共事的基本原则 要忠诚 守信 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 即使到了荒蛮之地 也绝不改变做人的准则 不可弃 三个字 表现出孔子对信念 对道德行为准则的坚定不移 5 孔子是如何看待 忠恕 之道的 点拨 这是孔子 仁 的学说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忠 就是忠于原则 恕 就是以宽容的心态待人 正直而宽容 就是 忠恕 之道 关于 恕 传统解释有 如心 之说 即 他人之心如己之心 的意思 实际就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意思 讲 忠恕 之道 自然反对 巧言令色 此外 篇中还涉及 信 这也是孔子十分重视的德性范畴 论语 中有所谓 民无信不立 之说等 讲 忠恕 的孔子 并不是主张一味忍让 他很讲究 直 道 以德报怨 是老子的观点 道家尚弱 故有这样的主张 孔子则不同 孔子的态度是 如果 以德报怨 即以德对待那些亏负于自己的人 那么又拿什么回报那些对自己有德的人呢 所以他讲一个 直 道 就是以公正 公平之道来对待他人 以德报德 实际也是一个公平之道 6 修身养性 是 论语 中的重要内容 请从内容出发说说学习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点拨 课文写有关修身的内容 态度及方法等 主要讲修身做人之道 修身养性 是 论语 中的重要内容 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文明古国 是礼仪之邦 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 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 构建和谐社会 就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 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社会更加和睦稳定 7 古语有 半部 论语 平天下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之说 有人深信不疑 有人表示怀疑 请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点拨 1 自汉代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以后 儒家思想就成为了我国的正统思想 历代统治者就是靠着这一思想理论体系不断加强对人民的思想与精神的控制 强化统治阶级的统治 可以说历代封建统治者靠 论语 治天下 2 汉初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自此取得历朝的官学地位 其间虽有反复 但大体如此 但又何曾有过王道呢 无非是 儒表法里 不以 万物为刍狗 就不错了 到了金 元及清 江山却落入异族之手 所以儒家政治思想从来就没有平过天下 也不可能平天下 到现代社会就更不合时宜了 3 平天下靠兵家 治天下靠儒家 因此说半部 论语 治天下则可 平天下就欠妥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每逢社会变革 改朝换代 无不靠军事家的谋略 以武力平天下定乾坤 而儒家提倡 仁 提倡爱民养民 对百姓虽然有利 但对统治者取得政权则缺少帮助 因此说 论语 不能平天下 但到了社会安定时期 生产需要恢复与发展 儒家提倡的与民休养生息 对于政权的稳定 对于统治者巩固统治是有利的 因此说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有道理 写作技法借鉴 比喻的运用 论语 只有几万言 却有30余处使用了比喻 这些比喻或赋形或喻理 无不恰当新颖 生动形象 在文明初开的春秋战国时期 对比喻就有着如此精深的了解 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 着实难能可贵 比喻论证是 论语 用喻的最显著特点 在全书30余处比喻中 除 趋进 翼如也 乡党 和引用 诗经 中的成句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泰伯 几处用来状写情貌之外 大多是用来说理的 论语 中的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装修验收合同范本
- 展览策展 合同范本
- 自主智能系统知到智慧树答案
- 闲置厂房担保合同范本
- 社区庆七一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林地承包协议合同范本
- 纸板长期供货合同范本
- 项目工程咨询合同范本
- 提前上班合同范本
- 物流租出箱子合同范本
- 养老院服务评价与改进制度
- 数据安全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ICD-10精神科疾病诊断指导手册
- DB64-T 1972-2024 风积沙路基填筑(干压法)施工技术规范
- 化学丨1号卷A10联盟安徽省2025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 质量信得过班组申报材料
-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化验检测及临床意义
-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2
- 酒店客房样板间装修验收记录表
- 2024高钾血症急诊处理专家共识要点
- 2024年高级统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