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毕业生学业检测(二诊)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夹缝/夹袄 匀称/称心如意 拾金不昧/拾级而上B . 憔悴/荟萃 默契/锲而不舍 殚精竭虑/怒不可遏C . 龟缩/龟裂 斗志/斗转星移 发愤图强/令人发指D . 脊梁/贫瘠 胸襟/噤若寒蝉 勘测水位/堪当重任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禁锢 缥缈 诚惶诚恐 神彩奕奕B . 摇曳 掂量 殚精竭虑 走投无路C . 狡辩 烦燥 相辅相成 漫不经心D . 粗糙 狼籍 为富不仁 自出新裁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公共场合,有人看到小偷扒窃,却充耳不闻 , 无动于衷。B .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住了。C .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某酒店大堂的墙壁上贴满了代表、委员们写给酒店的感谢信。D .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B .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C . 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D .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5. (2分)尼摩船长在海底用( )做的笔写字。A . 鲸鱼骨头B . 鹅毛C . 塑料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遽(j):迅速,急忙。(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郑人有且置履者_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不亦惑乎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喜而作歌(明)张元忭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选自张元忭集)【注】稔(rn):谷物成熟。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骅蹓足:种,骏马名;蹓(li),慢慢走,散步。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分)名句默写填空。 (1)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 (2)缺月挂疏桐,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是故谋闭而不兴,_,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_,_。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9. (20分)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活动一:解读“和”之义】组内同学搜集了下面关于“和”字起源的资料,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说文:“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材料二: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三: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康熙字典)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推测“和”的起源和_有关,它的本意可能是_,由此引申出的意思有_、_等。(2)【活动二:探寻“和”之源】 材料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材料二: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阅读这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活动三:传承“和”之美】“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没有谁能离开他人和社会而有所成,也没有一个国家离开国际环境独立发展。小到人与人的相处,大到国与国的相交,我们都有优良的民族传承。请你从“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100字左右。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 (20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腊味飘香胡玲每逢寒冬,必定制作腊味。这个节目在我家一直延续保留着,俨然成为一种习俗。虽然超市、商场里,各种腊味琳琅满目,在我家,还是喜欢自己制作腊味。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亲手制作的腊味风味更独特,口感更好,而且还能享受腊味制作过程中的趣味,还有腊味做成后的满足和幸福感。像许多家庭一样,母亲是制作腊味的灵魂人物,而我,只能帮她打打下手。母亲说,天气越冷,寒风越猛,太阳越大,做出来的腊味越好。她看了几天的天气预报,说,最近天气好,做腊味最好不过了。晚上,母亲把大蒜、生姜、花椒拿出来,这些都是制作腊肠的调料,有了它们,腊肠的口味不至于单调乏味,会变得麻辣鲜香。我们剥好大蒜,把生姜清洗干净、晾干。第二天一早,我和母亲带着准备好的调料,赶往菜市场。我们买了50多斤猪肉, 五花的,一半做腊肠,一半做腊肉。母亲说,制作腊味,必须是五花肉,太肥的吃起来过于油腻,而全瘦肉,吃起来太干太柴,只有五花肉做出的腊味,油而不腻,有韧劲有嚼头。一到冬天,菜市场就多了许多专门做腊肠的摊位。我们把五花肉提到摊位,老板给肉去了皮,放进绞肉机的口里,然后加入我们自己备的调料,撒上盐。机器的出口处,套上洗净的肠衣,在末端打好结。肠衣一般选用猪小肠。随着绞肉机“隆隆”的轰鸣声,红白相间的碎肉慢慢灌进肠衣里,干瘪的肠衣像吹了气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很快,一条条肠衣里灌满了碎肉,饱满通透,油亮欲滴,煞是好看。到此阶段,腊肠已算做好,但母亲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她说,机器做的腊肠太松了,煮熟后刀切,容易碎掉。于是,回家后我们又用手将肠衣里的肉慢慢挤紧实,每隔一段,用线再扎一下。然后是制作腊肉。把肉切成小块,用干净的桶装好,每块抹上盐和酱油,盖上盖子。经过一天一夜的腌制,盐和酱油慢慢渗入到肉中。第二天就可以拿出来晾晒了。一串串腊肠,一块块腊肉,挂在阳台上,鲜艳喜庆,油亮诱人,它们耐心而安静地接受着阳光和寒风的洗礼。经过半个多月的晾晒,逐渐枯萎缩水,冒出一层细细的油,淡淡的腊味清香在空气里萦绕,久久不散。此时,腊味的制作算真正大功告成了。接下来的日子,腊味会成为餐桌上重要角色。当腊味在舌尖上绽放出美味,总有回忆涌上心头。儿时,每到生日,母亲总会给我蒸上两节腊肠,再炒一个腊肉炒青椒,挑食的我可以吃下两大碗米饭。长大了,到外面求学或外出,离别故乡时,母亲总会在我的行李里塞上腊味,在异乡吃到家乡的腊味,会不由想起母亲和家乡,孤寂的心会涌上一股暖意。成家了,腊味还是陪伴在我的餐桌上,将平淡的烟火日子点缀得生机盎然。在我家,在别的很多家庭里,腊味往往代表着母亲的爱和家的亲切,我想,这也是多年来,人们一直虔诚痴迷腊味的主要原因吧。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可以与腊味比拟,飘香的腊味里,夹杂了深深的思念和乡情,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和温暖。(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11日)(1) 为什么在作者家,制作腊味会成为一种习俗?请概括其原因。 (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3)分析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说说你对“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可以与腊味比拟,飘香的腊味里,夹杂了深深的思念和乡情,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和温暖”这一句话的理解。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疑与学问选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对选段要证明的论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 .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B .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C .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D .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2)下列对选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句中四个“常常”引领的短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B . 第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也可以改成句号。C . 第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证明选段论点。D . 第句从“学术”说到“文化”,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两者不能互换位置。(3)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怀疑精神吗?请联系你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新年贺词。以下是历年贺词中的名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注释:岁月不停留,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注释:不能不切实际地空想,更不能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注释: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以上这些金句,很快就在网上走红,引发无数人的共鸣。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或几句展开联想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12 页 共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观音片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西省萍乡市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名校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连云港市名校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新能源光伏电站运维技术测试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重庆市两江新区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生命科学园区租赁协议及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合作协议
- 创业公司核心员工离职协议及股权激励范本
-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件
- 火情侦察要点及主要内容
- 2025至2031年中国温控器零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安全隐患排查讲座课件
- 字节跳动实习合同协议
- 生产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专升本思维逻辑训练试题及答案
- 钣金生产车间安全培训
- 核心素养视域下美术学科“五环式”教学研究
- 《财务大数据分析》教案
- 肥胖症诊断与治疗(2024版)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