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糖尿病.doc_第1页
儿童期糖尿病.doc_第2页
儿童期糖尿病.doc_第3页
儿童期糖尿病.doc_第4页
儿童期糖尿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期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儿童期原发性糖尿病有以下几种:l型糖尿病;2聚糖尿病;青年期发病型(MODY)。本节主要介绍1型和2型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 目前认为其病因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由外界环境因素作用引发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了胰岛B细胞的损伤和破坏,最终使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本型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约20%-40%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临床表现】 1.起病较急,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诱发起病,可有阳性家族史。 2.典型者有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三多一少症状。 3.不典型者发病隐匿,患儿多表现为疲乏无力、遗尿,食欲正常或减少。 4.约20%-40%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就诊。 【诊断要点】 1.有以上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尿糖定性:未经治疗者经常强阳性;已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整个过程中应监测尿糖,一般至少4次,每日早、中、晚餐前及睡前各测一次。必要时应测定4段尿,以了解24小时内尿糖的变动情况,如:早7时至午餐前;午餐后至晚餐前;晚餐后至睡前;入睡后至次是晨7时;24小时尿糖定量:急性代谢紊乱期每周测定1次,病情平稳后可23月测定1次;尿酮体:当伴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呈阳性;尿蛋白:主要了解糖尿病肾脏并发症,常测定微量白蛋白。 (2)血生化检查;血糖测定:诊断糖尿病以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为标准方法,当空腹血糖7. 0mmol/L(126mgdl)、或随机测血糖/OGTT 2h血糖11.1mmolL。(200mgdl),临床有三多一少症状,尿糖阳性者可诊断为糖尿病;血清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游高脂肪酸:明显升高,定期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控制情况;血气分析: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检查。 (3)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用于疑诊病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葡萄糖耐量受损,即空腹血糖6.7mmol/L。;l小时10.08mmol/L;2小时7.8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GHbAIC)测定:是葡萄糖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的非酶性结合产物,反映近期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是监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正常值为6%。一般多增高。 (5)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测定: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6s)大多阳性。 【治疗】 治疗目的: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糖尿病儿童能像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健康成长。 1.胰岛素治疗 儿童l型糖尿病一经确诊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患儿残余的胰岛B细胞的功能不同,要注意胰岛素治疗的个体化。 (1)胰岛素的剂量与调整: 1)剂量:开始一般按0. 51.0U/(kg.d)给予。年龄小,用量可偏小,约为0. 250.5U(kg.d);处于青春发育期患者用量偏大,0.61.0 U(kg.d)。 2)剂量分配;以正规(普通)胰岛素(RI)为例,将全天总量分3次子餐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根据患儿病情,剂量分配可按如下三种方案选择即:三餐餐前剂量相等;早餐前用量偏大,午餐及晚餐前用量相等;早餐前晚餐前午餐翦;必要时睡前可增加一次,其剂量最小。 3)剂量调整:胰岛素治疗不可能一步到位,每调整一次剂量至少需要观察2 -3天,主要根据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及段、次尿糖定性指标来进行调整。早餐前用量:参照前几日711am段尿及午餐前次尿尿糖进行调整;午餐前用量:参照上午1l时下午5时段尿及晚餐前次尿尿糖;晚餐前用量:参照下午5时晚10时段尿及睡前次尿尿糖;睡前用量:参照晚10时上午7时段尿及早餐前次尿尿糖情况进行调整。 4)短( RI)、中效胰岛素(NPH)混合治疗:短、中效的比例一般为1:2或1:3.分两次于早餐及晚餐前注射。早餐前23量,晚餐前l3量。根据胰岛素不同的作用时间及段、次尿糖情况分别调整短效及中效胰岛素的剂量。 (2)缓解期胰岛素治疗:此时期胰岛素用餐可能仅为2- 4Ud,甚至更少,但一般水主张完全停药。 2。饮食治疗 (1)治疗原则 1)计划饮食,控制总热量,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2)均衡膳食保证足够营养,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烹调以清淡为主。 3)定时定量进餐,最好三餐三点心。 需注意:进正餐和加餐的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时间及作用时间相配合。 (2)总热量:全天热卡供给为l000+年龄(70100) kcal; 1)年龄小热量偏高; 2)胖瘦程度; 3)活动壁大小; 4)平日的饮食习惯; 5)青春期女孩供给较低的热量。 (3)热餐分配:全天热量分为3餐3点心;一般三餐分配比例分别为15,2 5,2/5,每餐预留l520克左右的食品,作为餐后点心。 (4)营养素的供给与分配:碳水化合物占全天总热量的55%-60%,应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品。脂肪占25%-30%;每日脂肪入量不能超过全日总热量的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每日胆固醇入量不超过300mg;蛋白质为l5%20%,注意选择、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 (5)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应避免摄入盐过多,建议每日氯化钠摄人量以36克为宜。 (j6)不适宜糖尿病患儿食用的食品:第1类为高脂肪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第2类为高糖食品,如:糖果、含糖的饮料、含糖高的水果。第3类是纯淀粉食品,如:粉丝、粉条、凉粉等。这些食品最好不吃或少吃。两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芹菜等所含热量很少,基本上可以不限制数量。 (7)正确对待“无糖食品”:“无糖食品”虽不含糖,但既是食品就有一定的热量,食用后也应减去相应主食。3.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儿童l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都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处方制定原则1)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定时定量运动,持之以恒。2)运动强度:要适当、量力而行;要根据运动中和运动后有无不良反应决定运动量。3)运动时间:最好每日一次,也可每周4 -5次,每次3060分钟。原则上应在餐后半小时后进行,以防出现低血糖。 (2)注意事项1)最好将胰岛素改为腹壁皮下注射,以免运动时吸收过快,易发生低血糖。2)运动后易出现低血糖者,可于运动前有计划加用少量食品或适当减少胰岛素量。3)运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袜,运动后注意清洁卫生。4)注意安全,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最好家长能够参与,即可给予照顾又能增加乐趣,更利于坚持。4.心理治疗是对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糖尿病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5.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指标 (1)尿糖测定:次尿糖、段尿及24小时尿糖测定,详见试验室检查。 (2)尿酮体:每天测定1次。 (3) 血糖测定:有条件者可采用微量血糖仪每天监测24次。若血糖控制很好,可每周测24次。一般每23个月门诊复查一次,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4)血脂测定:一般每半年测定1次。 (5)糖化血红蛋白:应23个月测1次,一年至少46次。 (6)其他检查:根据病情要常规定期随访,监测血压、检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和B2微球蛋白等。以早期发现、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发于成人,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高,但近年来发现儿童、青少年中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是多基因异质性疾病。一部分病人楚以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为特点,导致胰岛素生理效应下降,但血胰岛素水平高于那些对胰岛素敏感的个体,针对升高的血糖,胰岛素相对不足,多见于肥胖者;另一部分患者以B细胞功能减低或衰退为主,胰岛不能代偿性增加分泌,血糖明显升高丽体重正常或偏低。环境因素对2型糖尿稍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临床表现】l.发病较隐匿,多见于肥胖儿,病初为超重以后渐消瘦。2.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3.不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多不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也可因血糖控制不佳或有急、慢性并发症而需使用胰岛素治疗者。5.遗传倾向明显。为多基因隐性遗传。多无HLA相关型遗传机制。6.部分患儿颈部、腋下等部位皮肤伴黑棘皮样改变。7.阴部念珠菌病。8.反复皮肤感染。【诊断要点】1.具有以上临床特点。2.实验室检查 详见1型糖尿病。3.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ICA、IAA及GADss多阴性。【治疗】1.饮食治疗 目的:是维持标准体重。矫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由于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多为肥胖者,放饮食治疗原则: (1)热卡控制应使体重逐渐下降到身高体重标准的10%左右,即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又要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2)符合糖尿病饮食:碳永化合物、脂肪、蛋自质的比例分配与l型糖尿病相同。 (3)应因人而异。2.运动治疗原则上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当个体化,根据性别、年龄、体力、运动习惯和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一般肥胖患儿运动?消耗的热量应大于摄入的热量,才能减轻体重。部分患儿经饮食和运动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3.口服降糖药治疗 目前口服降糖药品种繁多,按其主要降糖机制可分为5类:磺脲类(SU);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效剂;苯甲酸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应根据每个病人具体病情选期,对儿童2型糖尿病人最好选用降糖作用温和、剂量范围大的磺脲类或双胍类为宜。 (1)磺脲类:适用于中轻度血糖增高的2型糖尿病人,特别是胰岛素分泌功能减低者。甲苯磺丁脲( D860):每次剂量为512岁14mg/kg,每日23次口服,若疗效不明显,可酌情加量。 (2)双胍类:适用于肥胖超重、轻中度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血浆胰岛素偏高者二甲双胍每次剂量56岁0.125g;78岁0.175g;910岁0.2g;1 112岁0.25g,每日2 -3次。若疗效不显著,可酌情加量。药物不良反应: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少数病人有胃肠道反应及增加体重;双胍类药物主要副作用为恶心、食欲下降、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此二类药物主要在肝、肾代谢和排除,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4.糖尿病(自我)的监测详见l型糖尿病部分。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1型糖尿病常以酮症酸中毒( DKA)为首发症状发病,各种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或在各种应激情况下如外伤、手术、精神刺激等均可诱发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1.起病时病人常先有口渴、多尿、恶心、呕吐。2.腹痛为突出症状全腹疼痛,无局限性压痛,常被误诊为急腹症。3.严重者精神状态发生改变,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4.呼吸常呈现慢而深的模式,即Kussmanl呼吸,呼出的气体常有酮味,被形容为一种烂苹果味。5.脱水严重时可表现为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短期内体重下降、血压降低。6.感染性休克常发生在感染诱发DKA时,如p注意抢救感染性休克而忽略糖尿病的诊断,可使病人丧失抢救机会。【诊断要点】1.DKA的诊断并不困难,其关键是应考虑到糖尿病的可能。对存在如下情况的患者: (1)不明原因的昏迷病人。 (2)顽固性脱水酸中毒难以纠正。 (3)呕吐、腹病伴有明显呼吸深长,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时。 (4)已能控制排尿的小儿反复出现遗尿。(5)食欲下降、乏力原因不明时。 (6)反复皮肤、尿路感染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均应及时查血糖、尿糖及酮体;当尿糖、尿酮体增高同时血糖升高时,光论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均疲考虑DKA的诊断。2.实验室检查(1)血糖16.8mmol/l.( 300mg/dl).(2)血pH7.3HCO 3-15mmol/L。(3)阴离子间隙增高(正常值:816,计算公式:Na+-Cl-+HCO3-。(4)血酮体和尿酮体及尿糖阳性。【治疗】治疗目的:纠正水和电解质的紊乱;迅速用胰岛素纠正糖和脂肪代谢的紊乱,逆转酮血症和酮中毒;芸除引起DKA的诱因。l.“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法”,具有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无迟发低血糖和低血钾反应等优点(应用l条静脉通道)。(1)剂量:开始为正规胰岛素(RI)0.1U/(kg.h),以0 9%盐水稀释,利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每l小时监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下降情况,逐渐凋整减慢输液速度。以维持血糖在8.411.2mmoll_( 150200:m gdl)为宜。(2)停用指征:当血糖降至1 1.2mmol/l。( 200mg/di)以下时,如酮症消失,可停止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在停止滴注前半小时,需皮下注射Rl0.25Ckg.以防止也糖过快回升。开始进餐后,转为常规治疗。2.补液DKA诊断经确定,应同时开放两个静脉通道,以期迅速。反复循环血容量,保征重要器官,心、脑、肾的灌注,并逐渐补足总体和细胞内液体的丢失及纠正电解质紊乱。(1)补充累积损失(应用另一条静脉通道):一般按中度脱水估汁,即按80l00ml/kg计算,首批输注生理盐水20ml/kg,于30分钟至l小时内输入;膀胱有尿,从第二批液体开始,即可输入不食糖的半张含钠液,其中钾的浓度为2030nlmoll.。累积损失的1,72量应在开始治疗后8:-10小时内给予,余量在其后H16小日寸肉匀速输入,速度以1020ml/( kg.h)为宜。(2)生理维持量:按1500ml(mz.d)计算,在24小时之内均匀输入;液体种类为去糖维持液,即含钠30mmol/L、钾20 mmol/L。(3)继续丢失:随丢随补(4)补钾: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由于机体组织大量破坏,体内钾高子随大量尿液而丢失,造成总体缺钾。由于酸中毒时钾高子由细胞内移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