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蹭广告.doc_第1页
nike蹭广告.doc_第2页
nike蹭广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揭秘李娜地铁广告事件,伊利耐克两家共同做的病毒营销时间:2012-04-03 13:10来源:未知 作者:xadt 点击: 114 次事件背景: 时间:3月27日 地点:北京国贸地铁站 人物:南梁 杨冲冲冲 耐克:我就这么蹭了伊利的百万地铁广告!揭秘李娜地铁广告事件,伊利耐克两家共同做的病毒营销 事件经过:无意间发现伊利广告中李娜衣服上的nike logo是贴上去的,并随手拍上传微博。 事件背景: 时间:3月27日地点:北京国贸地铁站人物:南梁 杨冲冲冲耐克:我就这么蹭了伊利的百万地铁广告!揭秘李娜地铁广告事件,伊利耐克两家共同做的病毒营销事件经过:无意间发现伊利广告中李娜衣服上的nike logo是贴上去的,并随手拍上传微博。直观数据:粗略统计共有1万5千次转发,如果每条转发背后看见的人是50人,总影响人数在75万人。因为这次无心插柳的效果真的太迷人了,好吧,我承认,这是我们给伊利耐克两家共同做的病毒营销。于是我继续又在意淫,如果我揭开logo硬当做一次营销事件,那么它本身就是一次传统媒体碰上社会化媒体的升级革新。不费吹灰之力达到几倍的营销效果。如何达到几倍的营销效果,请继续看:当蠢广告碰到了牛逼的广告人一:打破旧模式在于创造病毒概念,引发扩散。注意力是被吸引过来的,而不是被强迫要求来的,这是我一直坚信自媒体变革后,广告人的职业原则之一。病毒的最大魅力和魔力在于:不需要媒体自上而下不断的重复和曝光,而是低层网友之间直接的裂变式传播。这一点可以直接解释我文章的标题:蠢营销方式。启发:好创意和好洞察。二:创造病毒在与话题的讨论,给网友制造说话的机会点病毒的关注点是网友在转发之后将会说什么,这是话题的核心,李娜、伊利、耐克蹭标,这四者强有力的结合一起,话题的方向自然不只一个:有广告业内人士探讨商业广告代言人的许可,也有普通网友调侃耐克、佩服耐克,还有关注我手的位置放在了李娜胸上?启发:大家并不关心说你自己的产品,如何激发他人的讨论一轮才是关键。三:创造一个好病毒在于分享而不是主观制造李娜地铁贴logo从一开始的初衷只是我们一个好玩的发现,为什么nike的标会贴在伊利的广告上?为什么伊利其他广告上并未有nike的logo?之所以最后能病毒转发1万5千次,完全遵循一个病毒的逻辑:就是分享一次发现。启发:俯拾之间皆创意,应该带着洞察的眼看周遭。结尾:到处看看,你会发现市面上的,无一不再推崇那些更新鲜、更非凡、更酷的东西,无聊的想法将不会被传播,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敢于在常规中打破旧规则,来些出其不意手段。 回顾:在偷袭营销中,耐克公司的表现堪称经典。在1996年的欧洲杯足球赛上,耐克没能成为官方赞助商,因此被拒之赛场门外。不过,耐克公司却玩了一招绝的它花了100万美元控制了比赛场地周围所有广告设置点。于是在赛场外面和通往赛场的路上到处都是耐克的广告牌和品牌标识,通往赛场的火车、地铁和大巴上也都是耐克广告,这同样能引起观看比赛的观众的注意。这次偷袭营销,让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耐克是这场比赛的官方赞助商之一,而当时真正的官方赞助商却为此头衔付出了350万美元。2002年世界杯期间,耐克公司只是各国球队的体育用品赞助商,并非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没能占据最有力的广告位。但是耐克公司却别出心裁地在世界杯赛场之外,举办了一个五人制的足球比赛,并创办了“耐克村”,请来了很多该公司赞助的体育明星。明星们的拥护者也聚集而来,和明星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结果70%的被调查者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