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_第1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_第2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_第3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_第4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报批稿 XXXXXXXXXXXXX 20142014年年1212月月 项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报批稿 XXXXXXXXXXXXX 2014 年 12 月 I 目 录 1 概 述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评价目的 内容 范围及年限 2 1 2 1 评价目的 2 1 2 2 评价内容 2 1 2 3 评价范围 3 1 2 4 评价年限 4 1 3 评价依据 4 1 3 1 有关法律 法规 4 1 3 2 相关技术 规范文件 4 1 3 3 评价依据 4 1 4 项目技术路线 4 2 拟建项目简介 6 2 1 项目用地现状 6 2 2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6 2 3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7 2 4 项目出入口方案 11 2 5 项目内部道路设置方案介绍 12 3 区域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及规划分析 13 3 1 区域道路交通现状与规划 13 3 2 现状交通管理状况 16 3 3 现状交通流特征分析 17 3 3 1 现状路段交通流特征分析 17 3 3 2 主要平面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19 3 4 区域现状公交分析 23 3 5 区域停车系统分析 24 3 6 区域道路交通现状总体评价 24 4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分析 26 中德 英伦联邦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4 1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26 4 2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28 4 3 地铁规划简介 28 5 交通需求预测 30 5 1 目标年确定 30 5 2 背景交通预测 30 5 3 拟建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34 5 3 1 高峰时段分析 34 5 3 2 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35 5 4 其它在建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38 6 区域及项目内部交通组织 39 6 1 区域交通组织方案 39 6 1 1 区域交通组织前提与原则 39 6 1 2 区域交通组织方案 39 6 2 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 41 6 3 项目交通组织方案 42 6 3 1 项目地面交通组织方案 42 6 3 2 项目地下交通组织方案 44 7 交通分配及影响评价 45 7 1 交通影响评价指标 45 7 2 交通分配及服务水平分析 45 7 2 1 交通流量分配方法 45 7 2 2 交叉口流量分析 49 7 3 交通影响程度分析 50 8 交通系统及设施评价 51 8 1 项目出入口方案分析评价 51 8 2 停车系统评价 52 8 2 1 停车位数量评价 52 8 2 2 地下室机动车出入口评价 53 中德 英伦联邦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8 3 公交系统评价 53 8 4 慢行系统评价 54 8 5 消防环路评价 54 9 结论和建议 55 9 1 结论 55 9 2 建议 55 附图 附图 1 项目位置及研究范围示意图 附图 2 1 项目总平面方案图 A 区 附图 2 2 项目总平面方案图 B 区 附图 3 区域道路交通现状示意图 附图 4 区域道路交通规划示意图 附图 5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 附图 6 1 区域交通组织方案图 近期 附图 6 2 区域交通组织方案图 评价年 附图 7 1 项目地面交通组织方案图 A 区 附图 7 2 项目地面交通组织方案图 B 区 附图 8 1 项目地下室交通组织方案图 A 区 附图 8 2 项目地下室交通组织方案图 B 区 附件 附件 1 项目周边主要道路交通流量调查数据 2014 11 27 星期四 附件 2 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1 1 概 述 1 1 研究背景 某市高新区筹建于 1988 年 现有规划面积 130 平方公里 1991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 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6 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 创建世界一流园 区 试点单位 某市高新区现已成为我国中西部高端产业发展最集中 创新创业资源最 富集 投资发展环境最优秀 对区域经济拉动最强劲的区域之一 某市高新区由南部 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 其中南部园区规划面积 87 平方公里 按照 现代商务中心 高 端产业新城 的某市中央商务区 CBD 的定位 重点发展金融 商务 会展 研发 软 件及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 建设宜业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某某 某某建设项目位于某市高新南区 项目周边均临市政道路 其中东侧临某某 路南延线 西面临规划支路 距某某大道约 550m 南临某某大道 北面临规划支路 距老某某路约 1000m 项目距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约 8Km 距双流国 际机场约 13 公里 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捷 区位优势明显 景观资源丰富充足 项目用地沿某某路南延线规划成三个地块 总净用地 270 亩 其中 A 区地块建设 用地面积 63211 24m2 规划建筑面积 360649 14 m2 含住宅 212557 14 m2 公寓 73613 85 m2 商业 12266 57 m2 B 区地块建设用地面积 88947 23m2 规划建筑面积 580978 35m2 含住宅 305855 98 m2 公寓 76448 21 m2 商业 18466 17 m2 农贸市场 1323 27 m2 幼儿园 3793 27 m2 项目区位如下图所示 图 1 1 项目位置示意图 目前项目目前项目 A B 区已基本完成建设 并陆续交付使用 区已基本完成建设 并陆续交付使用 C D 区正处在逐步建设阶区正处在逐步建设阶 段 段 由于本项目规模较大 依据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 T 141 2010 和某市规划管理局的有关规定 项目的开发建设 住宅二级 势必对周边交通产生一 定影响 因此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为了保证该项目投入使用后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和内部交通环境 减少项目 交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项目业主某公司委托我单位对该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并根据分析结果 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和实施建议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 1 2 评价目的 内容 范围及年限 1 2 1 评价目的 分析 某某 某某 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 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程度 对其建设的可行性做出分析 同时针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交通问题 提出 切实可行的交通组织调整方案和交通设施改善建议 缓解项目实施后产生的交通量对 周边道路交通的压力 1 2 2 评价内容 1 现状分析 通过对 某某 某某 建设项目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结合道路 网络规划方案 对影响区域现状道路网的交通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 2 交通预测 根据研究区域道路网规划结构 及用地 道路规划情况 以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 流程和分析指标为基础 预测目标年项目建成之后的交通需求 3 交通影响评价 将项目诱增交通量分配到目标年项目影响区域内道路网上 再叠加该区域道路网 的目标年背景交通量 据此比较道路交通流饱和度 服务水平等级的变化 分析项目 诱增交通量对影响区域内道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的影响程度及范围 并进一步对区域内 的静态交通系统 人行交通系统及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4 拟定改善方案 进一步深化评价和分析项目影响区域内道路网系统存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 运用现代交通工程设计和规划理念的相关技术手段提出对交通系统的改善建议和措施 以设法降低项目对影响区域内交通系统的影响 1 2 3 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 T 141 2010 规定 对于其他 城市和镇 建设项目规模指标与启动阈值之比 R 3 的建设项目 其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应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路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 但城市和镇边缘地区 宜根 据交通网络实际情况 调整评价范围 所以 依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及周边路网现 状及规划 并考虑拟建项目所处地理区位 周边区域项目开发业态 建设规模及周边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3 道路交通情况等 结合并借鉴 某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 和 建设 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 T 141 2010 规定 本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研 究范围确定为 新某某路 某某大道 某某大道 某某四街 某某大道和某某大道围 合而成的区域 面积约 1896 公顷 重点研究范围确定为由某某大道 老某某路 某某 路南延线和某某围合而成的区域 面积约 287 公顷 项目研究范围如图 1 2 所示 图 1 2 评价范围示意图 1 2 4 评价年限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的建设进度 该项目 A B 区现阶段已基本建成并陆续交付使 用 按照 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 T 141 2010 规定 并结合 区域规划及研究区域内其余建设项目概况 综合确定本项目以 2015 年 A B 区全部 投入使用初年 和 2020 年 A B 区全部正常使用第五年 作为评价年 1 3 评价依据 1 3 1 有关法律 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1 1 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008 5 1 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条例 2004 7 1 施行 1 3 2 相关技术 规范文件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 2012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 95 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T141 2010 4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 2020 5 某省某市某某新区总体规划 2010 2030 6 某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4 7 某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010 2020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4 8 某市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2010 2020 9 某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12 2017 10 某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010 10 1 3 3 评价依据 1 地区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 2 业主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详细规划方案等相关资料 1 4 项目技术路线 确定研究范围 土地利用分析道路交通分析 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组织方案 交通流量分配 改善措施 结论及建议 供需平衡分析 能否改善 可改善 不满足 不可改善 满足 图 1 3 项目技术路线示意图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5 2 拟建项目简介 2 1 项目用地现状 本项目地块 A B 区现阶段已基本建成 并陆续交付使用 C 区地块正处于建设 之中 项目地块及周边地势平坦 无高低起伏 项目地块及周边用地现状如图 2 1 所 示 图 2 1 项目用地现状卫星图 2 2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某某县规划管理局于 2010 年对项目地块出具了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其中与交通 影响评价有关的内容主要包括 1 用地规划要求 1 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 270 亩 2 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兼容性质 商业 不大于 20 3 用地使用强度 容积率 5 0 建筑密度 25 2 交通规划要求 1 机动车出入口在规划道路开设且距道路交叉口红线切角 60m 开口宽度单 车道 5m 双车道 7m 且最大应 12m 2 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起点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7 5m 3 建设用地内按 某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配建机动车 非机动车场 库 其中居住建筑配套设置机动车指标按下表执行 每户建筑面积 A 平方米 机动车 辆 每户 A 1802 0 180 A 901 0 90 A 600 7 A 600 5 4 室外停车场应采用树荫式停车场 位 设计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6 2 3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 规划布局设计 1 满足高容积效率的条件下 做最大的花园内景观 将建筑沿地块外沿布置 最大化的利用地块 节约用地 创造高价值住宅小区 2 户型配置按景观与朝向优先的布置原则 2 道路交通分析 设计注重区别了人车关系和行驻关系 以不同的交通类别形成了非常便捷而富有 趣味的内部交通网络 让交通成为本住宅规划环境的亮点 1 人行出口与车行出口分开设计 互不干扰 流线清晰 2 小区内设置尺度 形式均自由的步行景观系统 宽 2 4m 供人们晨运 休 闲 交往 游玩等 3 本规划在每块地分设三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B C 地块设置两层地下室 满 足现代化停车要求 4 小区内设置环形 4m 宽的消防车道 满足消防要求 项目总平面图 图 2 2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总平图 A 区鸟瞰图 B 区鸟瞰图 A 区沿某某路南延线透视图 B 区沿街透视图 幼儿园透视图 图 2 3 项目效果图 A B 区地块主要建设为住宅 公寓及少量临街商铺 其中 B 区所配建幼儿园位 于中间地块西南方 建筑面积为 3793 27m2 两侧临规划道路 设有主出入口 后勤出 入口两处出入口 均临项目周边规划支路 同时 B 区西侧临规划道路建设有农贸市 场 建筑面积为 1323 3m2 并配设专用出入口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7 表 2 1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2 4 项目出入口方案 项目 A B 区分别规划有 3 处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 且出入口均接规划支路 A 区设人行出入口 3 处 B 区设人行出入口 2 处 出入口设置情况如图 2 4 所示 图 2 4 项目出入口方案 表 2 2 项目各车行出入口宽度及功能 出入口编号出入口名称 出入口宽度 m 出入口功能开口设置情况备 注 X1行人出入口两侧各 7 0行人进出 临某某大道开 设 A 区 X2行人出入口6 0行人进出 临某某路南延 线开设 A 区 X3行人出入口两侧各 6 0行人进出 临规划支路开 设 A 区 X4行人出入口两侧各 5 0行人进出 临规划支路开 设 B 区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8 X5行人出入口两侧各 4 0行人进出 临某某路南延 线开设 B 区 D1 地下车库机 动车出口 8 0 出入口 双车 道 临规划支路开 设 A 区 D2 地下车库机 动车出入口 7 2 出入口 双车 道 临规划支路开 设 A 区 D3 地下车库机 动车出入口 8 0 出入口 双车 道 临规划支路开 设 A 区 D4 地下车库机 动车出入口 7 5 出入口 双车 道 临规划支路开 设 B 区 D5 地下车库机 动车出入口 7 5 出入口 双车 道 临规划支路开 设 B 区 D6 地下车库机 动车出入口 7 5 出入口 双车 道 临规划支路开 设 B 区 2 5 项目内部道路设置方案介绍 项目主要采用人车分流的组织方式 沿项目外围分别设置主要为 5 0m 宽的车行道 除消防及搬家车辆外的其余车辆不考虑进入小区内部空间 项目内部道路主要为单向通行的 5 0 米机动车道和 4 0 米的消防车道 如图 2 5 及附图 2 所示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9 3 区域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及规划分析 3 1 区域道路交通现状与规划 本项目地块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约 8Km 距双流国际机场约 13 公里 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捷 项目周边大部分道路未按规划形成 某某大道以东区域 研究区域范围内仅某某 大道以西及某某大道周边道路建设基本按照路网规划形成 研究范围内路网布局大致 为较为不规则的方格网状 重点研究范围内现状主要道路有等 研究范围内以西区域 部分大部主干路和支路未按规划完全形成 区域道路交通现状见附图三 图 3 1 区域道路交通现状示意图 根据相关规划建设要求 区域内道路建设将随着区域土地的改造建设完成 区域 道路交通规划见附图四 图 3 2 区域道路规划图 表 3 1 项目周边主要道路现状及规划一览表 现状规划 道路名称 道路等 级 红线宽 度 m 双向车道 数 条 红线宽 度 m 双向车道 数 条 现状断 面形式 备注 某某四街主干路404406两块板 某某五街次干路304304一块板 某某大道主干路508508一块板 某某大道支路304304两块板 某某大道主干路408408两块板 某某街支路304306两块板 某某路支路204206两块板 某某大道主干路406404一块板 某某大道快速路808 2808 2三块板 某某大道主干路404406三块板 某某路支路254254一块板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0 某某 1 线支路254256两块板 新某某路主干路406406一块板 老某某路次干路304304一块板 某某路南延线主干路408408一块板 某某大道次干路304306一块板 某某主干路406406一块板 规划道路 A 支路 204一块板 规划道路 B次干路256256一块板未形成 规划道路 C次干路 254一块板 规划道路 D支路 204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 E支路 204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 F次干路 306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 G支路 164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 H支路 164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 I支路 254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 J次干路 256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 K次干路 306一块板 未形成 某某大道 路 道 路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1 规划道路 D 大道 大道 图 3 3 现状主要道路照片 3 2 现状交通管理状况 区域道路网未按规划形成 主要为某某大道以东区域 部分主干路和支路将随着 区域用地改造的进行而逐渐形成 区域道路交通管理现状见附图三 区域交通组织特点如下 1 各道路均为双向行驶 2 研究区域内某某大道以东区域 信号灯交叉口主要分布于某某大道 某某路南 延线与周边道路相交的交叉口处 其余现状以按照规划形成道路信号灯布设较少 3 从现状调查来看 建设项目周边仅某某大道交通压力较大 研究范围内其余主 次干路及支路的交通压力相对较小 总体来说区域交通组织较为顺畅 4 区域内部分主干路和支路还未按规划形成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2 3 3 现状交通流特征分析 3 3 1 现状路段交通流特征分析 项目组于 2014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四 对区域主要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流量 进行了调查 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区域主要道路流量早高峰出现在 8 00 9 00 晚高峰出现在 17 30 18 30 晚高峰时 段流量高于早高峰时段流量 综合考虑项目交通需求特征和区域交通特征 本次交通影响评价将晚高峰时段作 为重点评价时段 路段服务水平采用 V C 饱和度 来评价 其中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可根据一 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得到 计算公式如下 Na No C 其中 Na 单向设计通行能力 No 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自行车修正系数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车道数修正系数 C 交叉口影响系数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建议的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No 表 3 2 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No 设计速度 Km h 7050403020 可能通行能力 pcu h 17301690164015501380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与车道宽度关系 表 3 3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宽度 m 2 533 544 555 56 0 500 7511 111 21 261 291 30 道路分类修正系数 表 3 4 道路分类修正系数 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0 750 80 850 90 车道数修正系数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3 表 3 5 车道数修正系数 车道数1234 11 872 603 2 自行车修正系数 表 3 6 自行车修正系数 道路断面情况机非分隔两块板 非机动车影响不大 机非混行 自行车修正系数 10 80 7 交叉口影响系数 C 3 1 mSC mSSC C 200 200 73 00013 0 0 0 S 交叉口间距 C0 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 视路段两端交叉口控制方式确定 信号交叉口即 为绿信比 如果由上式计算的 C 大于 1 则取 C 1 根据速度 舒适度 方便性 经济性和安全等综合评价得到路段服务水平 路段 机动车服务水平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饱和度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 路段上机动车交 通服务水平按照饱和度采用如表 3 7 的划分标准 表 3 7 机动车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指标表 服务水平V C交通状态 A0 95 运行情 况 畅行车 流 基 本上无 延误 稳定车流 有少量的 延误 稳定车流 有一定的延 误 但司机 可以接受 接近不稳定车 流 有较大延 误 但司机还 能忍受 不稳定车流 交通拥挤 延 误很大 司机 无法忍受 强制车流 交通严重 堵塞 车 辆时停时 开 本次交通影响评价主要分析距离项目较近的 2 个交叉口 包括了某某路南延线 某 某大道和某某路南延线 规划道路 B 交叉口 图 3 4 本次交通评价交叉口示意图 某某路叉口 某某路 B 交叉口 图 3 5 交叉口现状图 表 3 10 某某路 交叉口晚高峰小时服务水平评价 进口道方向车道数 通行能力 pcu h 实际流量 pcu h 饱和度 V C 服务水平 直左1 东进口 直右1 7501050 14A 直左1 西进口 直右1 7502370 32B 左1 直行2南进口 直右1 18504870 26B 北进口左118504660 25B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7 直行2 直右1 总评总评12520012950 25B 表 3 11 某某路南延线 规划道路 B 交叉口晚高峰小时服务水平评价 进口道方向车道数 通行能力 pcu h 实际流量 pcu h 饱和度 V C 服务水平 直左1 直1东进口 直右1 12501880 15A 直左1 直1西进口 直右1 12501490 12A 左1 直行2南进口 直右1 18504860 26B 左1 直行2北进口 直右1 18504630 25B 总评总21A 总体来看 该两处交叉口服务水平为 B 级服务水平 车流处于稳定状态 3 4 区域现状公交分析 项目步行 500 米范围内的可利用的公交站点只有 1 对 2 个 为社区巴士 1099 路 位于某某大道及某某路南延线上 如表 3 12 所示 表 3 12 区域现状主要公交线路 站点名称及编号公交线路 某某大道某某路口站 B11099 某某大道站 B21099 图 3 6 区域公交站点分布示意图 1099 路路 社区巴士 1099 路社区巴士 某某大道某某路口 某某大道某某路口 运行时间 07 00 21 00 票价 2 元 上行 某某大道某某路口站 某某大道站 某某大道某某大道口站 姐儿堰南站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8 姐儿堰站 某某路某某路口站 某某路口站 某某路南延线某某路口站 某某大道 某某路口站 9 站 下行 某某大道某某路口站 某某路南延线某某路口站 某某路口站 某某路某某 路口站 姐儿堰站 姐儿堰南站 某某大道某某大道口站 某某大道站 某某大道某某路 口站 9 站 总体来看 建设项目周边 500m 范围内公交线路稀少 公交站点少且为社区巴士 只有 1 对分布于某某大道上 区域公交出行不便利 随着整个区域用地的开发和道路建设 应该同时开展该片区的地面公交规划 在 区域主 次干路上增加公交站点和线路 以满足该区域居民的公交出行需要 3 5 区域停车系统分析 区域主要停车方式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库 区域无大型的路外公共停车设施 区域主要公共停车方式为占道停车 某某路南延线辅道上有车辆占道停车 某某大道等道路占道停车严重 某某大道占道停车 某某路南延线占道停车 图 3 7 建设项目周边道路车辆占道停车图 3 6 区域道路交通现状总体评价 区域道路干道网络尚未完全形成 研究范围内某某大道以东区域部分主干路和 支路未按规划形成 区域道路交通高峰时段 早高峰为 8 00 9 00 晚高峰为 17 30 18 30 晚高峰流量大于早高峰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9 现状区域内某某大道交通流量相对较大 其余道路的交通流量都较小 但总体 来看区域交通较为顺畅 道路服务水平较高 研究区域内某某大道以东区域 信号灯交叉口主要分布于某某大道 某某路南 延线与周边道路相交的交叉口处 其余现状以按照规划形成道路信号灯布设较 少 本次交通影响评价主要分析距离项目较近的 2 个交叉口 包括了某某路南延线 某某大道交叉口和某某路南延线 规划道路 B 交叉口 该两处交叉口服务水平 分别为 B A 级服务水平 车流处于畅行状态 项目周边 500 米范围内仅有 2 个公交站点 1 条社区巴士线路经过 区域无大型的路外公共停车设施 区域主要公共停车方式为占道停车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0 4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分析 4 1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地处某市高新区 现状项目地块已开发大部 周边地块用地性质以居住 商业用地为主 兼有市政设施 交通设施 道路广场等用地 研究范围内本项目周边区域主要包括 怡丰新城 某某小区 盛世名居 锐利 领峰 新怡花园 领馆国际城 青年城等居住小区 现状均已建设完成 处于陆续 投入使用状态 但新建成楼盘入住率低 项目周边用地现状卫星图 新城 某某小区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1 周边其他小区 图 4 1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照片 除本项目外 现状研究区域内同类建设项目主要有 2 处在建项目 中铁城 锦南 汇和新川创新科技园 其中中铁城 锦南汇总占地 141 8 亩 整体定位为新川科技园 首席城市生活体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 60 万平米 其中包含 20 余万平米的高档住宅 和 20 余万平米商业 包含商业街区 酒店 公寓及底商等 项目将打造约 6 万平 米的第四代购物中心 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 生活方式中心 建成后将为国际城 南带来全新的购物 娱乐及休闲体验 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由中新双方合资在某市 高新区进行整体规划 开发 项目与 2012 年 5 月 8 日正式开工建设 规划面积约 10 余平方千米 规划居住人口 12 万人 就业人口 12 至 15 万人 通过高新技术转 化和应用 集现代制造 现代服务业 现代生活于一体 建设一个工业化和城镇化 相结合的园区 预计到 2020 年 新川创新科技园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投资建设全 面建成 表 4 1 现状在建项目指标 项目名称主要建筑功能建筑 规划面积 中铁城 锦南汇商住一体60 万 m2 新川创新科技园 住 商 办公 工业等 约 10 34 平方千米 4 2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某市高新区总体规划 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居住 工业 商业及文化 教育等用地为主 配套少量的医疗 行政办公等用地 是一个配套设施完善的综合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2 性的城市功能区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详见附图五 图 4 2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 4 3 地铁规划简介 根据 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 2005 及 某市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建设规划 2013 2020 拟建项目周边 1000m 范围内无规划地铁等相关站点 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图如下所示 图 4 3 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图 由于项目处在距离规划地铁站点 1000 米的范围内 因此在本次研究年限内 交通需求预测时考虑地铁出行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3 5 交通需求预测 本次交通需求预测包括三个部分 背景交通需求预测 项目交通需求预测和项 目周边的其它在建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5 1 目标年确定 根据项目建设计划 拟建项目 A B 区将于 2015 年全部投入使用 根据 建 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 T 141 2010 6 2 2 中关于混合 T10 类建设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年限的规定 结合项目建设规模 并考虑到项目所在片区路网规 划建设的实际情况 综合选定 2015 年 项目投入使用初年 和 2020 年 项目投入 使用后 5 年 为评价年限 5 2 背景交通预测 1 预测方法 背景流量预测一般可采用年增长率法和通行能力反算法 两种方法有不同的适 用范围 年增长率法适用于道路两侧用地开发比较稳定 交通流量增长基本无突变 的情况 通行能力反算法适用于现状流量较少 或无现状流量 而将来可能发生 突变的情况 年增长率法预测模型如下 5 1 d0Q1 n Q 式中 目标年交通量 dQ 基年交通量 0Q 年增长率 预测目标年相对于基年的年数 n 通行能力反算法是根据道路的通行能力 道路的功能等级 在城市中的区位 道路两侧开发建设情况等综合确定道路的背景饱和度 由于整个研究范围内道路建设 某某大道以东区域 正处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时期 使用增长率法不能反映评价目标年的交通特征 因此本次交通影响评价的背 景交通需求预测采用增长率法和通行能力反算法 2 参数确定 背景交通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通过性交通和到达性交通 通过性交通主要取决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4 于研究区域的区位特点 到达性交通则与研究区域的建设开发情况直接相关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研究范围东侧区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规划建设 在将此部 分作为在建待建项目考虑后 通过性交通的增长速度比较稳定 从历史交通调查数 据来看 某市高新区的年均交通量年增长速度在 2 8 之间 某某大道作为某某新区南北向交通联系的一条快速路 现状服务水平为 B 级 随着某市中心城区与某某新区间联系的密切 这条道路的交通量将会逐年增长 在 此综合确定这条道路的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为 6 0 某某四街 某某大道 某某路南延线作为研究区域内重要的交通干道 承担着 过境与达到交通流的双向任务 在此综合确定这 3 条道路的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为 6 0 某某五街 某某大道和某某大道为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主干 次路 现状服务水 平均为 B 级 随着研究范围某某大道东侧区域的逐渐开发 这两条道路的交通量也 将会逐步增长 在此综合确定这两条道路的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为 5 0 某某大道 某某街 某某路 某某路 老某某路 某某大道 某某大道作为研 究范围内重要的交通主 次干路 现状服务水平分别为 B A B 级 随着研究范 围的逐渐开发 这几条道路的交通量也将会逐步增长 在此综合确定这两条道路的 交通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4 0 4 0 3 0 3 0 4 0 4 0 4 0 某某 1 线 某某和新某某路作为研究范围内规划未完成的主干路 现状并未完 全建成 采用增长率法不能反应道路交通量未来的增长情况 综合确定这两条道路 在评价年限 2015 和 2020 年的饱和度分别为 0 35 0 40 0 45 和 0 50 0 65 0 70 规划道路 B 规划道路 F 规划道路 J 和规划道路 K 均为研究范围内重要的次 干路 现状均未完全建成 采用增长率法同样不能反应道路交通量未来的增长情况 综合确定这些道路在评价年限 2020 年的饱和度分别为 0 50 0 45 0 50 0 50 规划道路 A 规划道路 C 规划道路 D 规划道路 E 规划道路 G 和规划道路 H 规划道路 I 为研究范围内的支路 现状均未建成或未完全建成 采用增长率法 同样不能反应道路交通量未来的增长情况 综合确定这些道路在评价年限 2020 年 的饱和度分别为 0 45 0 45 0 45 0 45 0 40 0 40 0 40 研究范围内其余现状以按规划形成的道路 快速路 主干道和重要的次干道交 通量年均增长率以 5 0 进行计算 其余次干路的交通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以 4 0 进 行计算 支路的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以 3 0 进行计算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5 则在研究范围内 2015 年主要道路背景流量预测情况见表 5 1 所示 2020 年主 要道路背景流量预测情况见表 5 2 表 5 1 2015 年道路背景流量预测 道路名称 现状流量 pcu h 2015 年流量 V pcu h 通行能力 C pcu h 饱和度 V C服务水平 某某四街2102222852000 43B 某某五街1088114228000 41B 某某大道2782294976000 39B 某某大道1332138528000 49B 某某大道3384355376000 47B 某某街78681728000 29A 某某路65468018000 38B 某某大道1988210738000 55B 某某大道5240555496000 58B 某某大道2240233052000 45B 某某路56859118000 33A 某某 1 线 84024000 35B 新某某路 252056000 45B 老某某路1088113228000 40B 某某路南延线1128119676000 16A 某某大道92094828000 34A 某某 224056000 40B 表 5 2 2020 年道路背景流量预测 道路名称 现状流量 pcu h 2020 年流量 V pcu h 通行能力 C pcu h 饱和度 V C服务水平 某某四街2102298252000 57B 某某五街1088145828000 52B 某某大道2782394676000 52B 某某大道1332168528000 60B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6 某某大道3384453576000 60B 某某街78699428000 36B 某某路65482718000 46B 某某大道1988256338000 67C 某某大道5240743396000 77D 某某大道2240297452000 57B 某某路56871918000 40B 某某 1 线 120024000 50B 新某某路 392056000 70C 老某某路1088137728000 49B 某某路南延线1128160176000 21A 某某大道920109928000 39B 某某 364056000 65C 规划道路 A 126028000 45B 规划道路 B 190038000 5B 规划道路 C 126028000 45B 规划道路 D 126028000 45B 规划道路 E 126028000 45B 规划道路 F 171038000 45B 规划道路 G 81018000 45B 规划道路 H 81018000 45B 规划道路 I 126028000 45B 规划道路 J 190038000 5B 规划道路 K 190038000 5B 从主要道路背景交通流量高峰时段流量表可以看出 在评价年限 研究范围内 个道路交通量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但交通压力不大 某某大道作为高新区南北向通 行的重要通道 在 2020 年达到了 D 级服务水平 某某大道 某某与新某某路也达 到了 C 级 区域其余道路的服务水平都在 B 级及以上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7 5 3 拟建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5 3 1 高峰时段分析 通过对研究区域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 早高峰为 8 00 9 00 晚高峰为 17 30 18 30 晚高峰比早高峰略高 拟建项目业态功能主要为住宅 兼容部分商业等 由于主要道路高峰时段出现 在晚高峰 17 30 18 30 因此 将该时段作为项目分析的高峰时段 1 居住部分 住宅居民出行的高峰时段为上下班通勤高峰时段 与城市道路的高峰时段大部 重合 早高峰为 7 40 8 40 晚高峰为 17 30 18 30 高峰小时发生量约占全日 的 6 吸引量约占全日的 30 表 5 3 项目居住部分高峰小时系数 类 型高峰小时发生系数高峰小时吸引系数高峰小时重合系数 居 住0 060 240 80 2 商业部分 商业设施中 日常生活超市营业时间多为 8 00 8 30 22 00 员工 15 30 换班 两班倒 员工到达和离开高峰时段分别是上班前 下班后 30 分钟内 顾客平均购物时间为 30 60 分钟 百货商店营业时间为 9 30 10 00 21 30 22 00 员工 15 30 换班 两班倒 员工到达和离开高峰时段分别是 上班前 下班后 30 分钟内 顾客平均购物时间为 45 70 分钟 高峰小时发生量约 占全日的 8 吸引量约占全日的 15 表 5 4 项目商业部分高峰小时系数 类 型高峰小时发生系数高峰小时吸引系数高峰小时重合系数 商 业0 080 150 80 3 类似业态交通特性调查 1 居住业态调查 某市高新西区中海国际 项目组对中海国际进行了实地调查 中海国际位于某市高新西区 临地铁二号 线终点站 某某路站 某某站 项目地块为二类居住用地住宅 出行高峰小时时段 为 7 40 8 40 和 18 00 19 00 每百用地面积人流量吸引率约为 0 039 人 日 m2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8 2 商业 某市某某 某市某某位于某某镇 临地铁二号线终点站 某某站 是某某第一个集大型商 业百货 精品城市酒店和品质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项目自带 4 万 区域 级商业中心 停车场 投入使用第一年内商业部分吸发率指标每天在在 0 09 至 0 25 人次 日 m2之间 高峰小时时段为 17 30 19 30 3 高峰时段分析 住宅 住宅区高峰时段主要为上下班 学 通勤交通流 与城市道路高峰时段 基本一致 主要集中在 7 40 8 40 商业 通过对某市某某的类比分析 其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 17 30 18 30 综上所述 结合区域主要道路高峰时段为 17 30 18 30 因此 将该时段作为区 域其他项目高峰小时时段进行分析 5 3 2 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1 全日吸发人流量预测 1 居住部分 本项目 A B 区的住宅建筑面积 668475 18 平方米 其中大部分都为小于 90 平 米的中小户型 根据 某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技术评价导则 2010 中推荐 的居住区居民出行率推荐指标 0 035 0 055 人次 日 m2 二环至四环间 结合研究 范围内实际情况 将本项目住宅部分出行率生成指标定位 0 040 人次 日 m2 假设在 2015 年项目的入住率为 8 成 2020 年全部入住使用 据此预测该项目 2015 年及 2020 年的居住居民全日出行总量乘以折减系数 0 92 后分别为 19680 次 24600 次 则本项目在评价年高峰时段发生 吸引出行量如表 5 5 所示 表 5 5 项目居住部分高峰时段发生 吸引出行量预测 单位 出行次数 日 类型人 员年份发生 吸引量 2015 年1181 4723 居住部分居 民 2020 年1476 5904 2 商业部分 本项目商业部分建筑面积 32056 01 平方米 根据 某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交通 影响技术评价导则 2010 中推荐的商场出行率推荐指标 百货 0 35 0 55 人次 日 m2 超市 0 7 1 0 人次 日 m2 二环至四环间 并结合同类项目实地调研 考虑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9 拟建项目所处区位 并结合研究范围内实际情况 将本项目商业部分出行率生成指 标定位 2015 年百货 0 12 人次 日 m2 超市 0 21 人次 日 m2 2020 年百货 0 16 人 次 日 m2 超市 0 30 人次 日 m2 以超市占据商业部分的 20 其余为百货 2015 年使用率为 8 成 2020 年全 部投入使用进行计算 据此预测该项目 2015 年及 2020 年的商业部分全日出行总量 乘以折减系数后 0 92 分别为 3256 次 5545 次 则本项目商业部分在评价年高 峰时段发生 吸引出行量如表 5 5 所示 表 5 6 项目商业部分高峰时段发生 吸引出行量预测 单位 出行次数 日 类型人员年份发生 吸引量 2015 年260 488 商业部分顾客等 2020 年444 832 2 交通出行结构预测 根据近年某市相关交通规划 并结合本项目特点 确定项目不同功能的从业人 员 居民 顾客在 2015 年及 2020 年的交通出行结构 从城市及交通发展的角度 看 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表 5 7 2015 年项目客流出行结构 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私人交通 类型人员 公交 含地铁 出租车小汽车非机动车步行 合计 住宅等居民等30 5 5 5 14 5 31 5 18 0 100 表 5 8 2020 年项目客流出行结构 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私人交通 类型人员 公交 含地铁 出租车小汽车非机动车步行 合计 住宅等居民等33 5 6 5 16 5 26 0 17 5 100 3 高峰小时项目分方式出行量预测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30 根据以上分析 可计算项目高峰时段项目分交通方式的交通出行量 预测结果 见下表 表 5 9 2015 年项目高峰小时分交通方式吸发量 人次 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私人交通 类型人员 公交 含地铁 出租车小汽车非机动车步行 合计 发生440792094542591441 住宅等 吸引158928775616419385211 合计2029366965209511976652 表 5 10 2020 年项目高峰小时分交通方式吸发量 人次 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私人交通 类型人员 公交 含地铁 出租车小汽车非机动车步行 合计 发生6431253174993361920 住宅等 吸引22574381111175111796736 合计29005631428225115158656 小汽车载客系数按 2 1 人 车计 出租车载客系数按 1 6 人 车计 则 2015 年与 2020 年项目高峰小时机动车发生 吸引量如下表所示 表 5 11 2015 年项目高峰小时机动车发生吸引量预测 pcu h 发生量吸引量 建筑类别 出租车小汽车出租车小汽车 住宅等49100179360 合 计149539 表 5 12 2020 年项目高峰小时机动车发生吸引量预测 pcu h 建筑类别发生量吸引量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31 出租车小汽车出租车小汽车 住宅等78151274529 合 计229803 5 4 其它在建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区域现状在建项目参见 4 1 在此假定 4 1 所列的全部在建项目在评价目标年全 部建成 参照相关调查 交通影响评价指标 预测区域周边在建和待建项目的交通需求 表 5 13 机动车平均吸发率指标 2015 年2020 年 用地类型 晚高峰吸引率 pcu h 万平 方米 晚高峰发生率 pcu h 万平 方米 吸引发生吸引发生 商业18 918 913962348155 住宅14 614 6334143835358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32 6 区域及项目内部交通组织 6 1 区域交通组织方案 本项目周边区域的机动车交通组织原则是 项目区交通组织必须严格服从周边 道路的交通管制 尽可能减少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干扰 目标年路网建设完毕 6 1 1 区域交通组织前提与原则 考虑项目建设和区域规划等要求 区域道路建设应在近期逐渐完善研究范 围内的规划道路 主干路 支路交叉口大都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 主干路 主 次干路路交叉口采用采用信号灯的交通管理方式 根据区域交通特点和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的实际情况 拟定如下交通组织原则 以区域路网容量为约束条件 结合路网结构特点 合理组织区域和项目生 成交通 确保区域交通安全畅通 交通组织力求交通流向多方向发展 均衡路网负荷 尽量避免对主干道的干扰 确保主干道上车流快速通行 以人为本 使区域形成连续的步行空间 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及交通 转换设施 合理组织建设项目车流 将其尽快引入项目地块市政道路或停车场 减小 建设项目交通对市政道路的影响 6 1 2 区域交通组织方案 在目标年 项目近期 2015 年 的区域交通组织方案依靠既有道路进行 不考 虑现状未按规划建设完成的道路 进出项目主要通过某某大道 某某路南延线及 项目邻接规划支路进行 本项目北向 南向交通则以某某路南延线 某某大道为主 干 结合既有邻接道路进行组织 在 2020 年 现状区域主次支路交通已按规划形 成 区域内城市支路将建设完毕 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