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职业培训.doc_第1页
2007年全国职业培训.doc_第2页
2007年全国职业培训.doc_第3页
2007年全国职业培训.doc_第4页
2007年全国职业培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全国职业培训 参评级别 A240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教案 专业分类 课程名称 语文 我 愿 意 是 急 流课 堂 教 学 教 案课题我 愿 意 是 急 流科目语文任课教师口 口 口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班级2006级班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能力培养目标: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难点:通过意象群的分析,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教学方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知识竞赛教学法、听说引导教学法、大脑风暴法、比较教学法教学用具:教科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明确要求(课前完成,不占用课堂时间):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二、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设计意图导入创设情境(10分钟)引导课文教学法1、投影婚礼的画面。2、提问题: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忽然问你:“,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做出些什么?”,你怎么回答?3、作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讲评。讲评前和讲评时,要注意发现和褒扬,用形象来说话的。1、写心声要求学生:设身处地以排比段的形式,把自己愿意为对方做的事写在纸上(要求:言简意明,直抒胸臆,体裁不限),然后交流并对比评价。2、学生自由写作、交流(交流时教师播放轻音乐致爱丽丝)。1、婚礼的画面2、学生自由写作、交流时教师播放爱情的轻音乐致爱丽丝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了解作者,对后面体会诗歌的主旨有一定的辅导作用。诵读感受诗情(10分钟)听说诵读指导教学法1、导入新课: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也写过和你们刚才所写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投影题目),写了这首诗以后不久(1847年秋),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德莱尤丽亚结为伉俪。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首诗。2、指导听1)听第一遍的要求是:整体感受。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2)听第二遍的要求是:理解诗中的形象。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3)听第三遍的要求是:进一步地感受诗中那种热烈的深情。要边听边读,跟着画面,跟着配乐来读。3、指导读1)第一遍读的要求是:整体把握,读准语音。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2)第二遍读的要求是: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怎么样理解这“聪慧”二字呢?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这就要注意节奏、停顿、快慢的问题。读懂了诗,就能够通过节奏、停顿和快慢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3)第三遍朗读的要求是:重在进入情景,注意把握好语气。读的要求是抒情性、个性化。特别注意“个性化”三个字,就是伴随着你自己对诗的体会、你自己的性情,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这首诗在电影人到中年里面被引用过,当时的朗读是作为主人公的一种内心独白,它的声调很小,很轻。但是有的朗诵家在朗读的时候表现出自己张扬的个性,是用激情来朗诵这首诗的。那么,各位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要么就把它读成内心独白的,要么就好像讲给别人听的,要么就大声地朗读。1、学生听配乐朗诵之一。2、学生听配乐朗诵之二。3、学生听配乐朗诵之三。4、学生按要求一读全诗。5、学生按要求二读全诗。6、学生按要求三读全诗。7、配乐声中全班齐读全诗,进一步理解诗的意境。1、投影作者介绍、写作背景2、播放多媒体课件及投影听第一遍的要求。3、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二及投影听第二遍的要求。4、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三及投影听第三遍的要求。4、投影第一遍读的要求。5、投影第二遍读的要求。6、投影第三遍朗读的要求。7、播放配乐音乐。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诗的基本常识,能够感知诗的声韵美;能够运用联想与想象,品味诗的意境;在读诗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赏析再现意境(27分钟)知识竞赛教学法教师投影抽中的题目,学生答完后,显示答案(题目及答案附后)以组为单位参赛,按第一到第四组的顺序抽题。抽中哪道题就答哪道题投影竞赛题目及答案通过竞赛,对意象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探究领悟主旨(18分钟)大脑风暴法1、引导学生就诗的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3、总结板书1、学生质疑。2、学生分组讨论。3、综合他人发言进行总结。投影板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会倾听别人意见。迁移拓展延伸(15分钟)比较教学法1、比较裴多菲不同时期写的爱情诗2、比较不同的作家所写的爱情诗3、比较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4、针对现实,展开讨论。5、教师小结讨论和对全诗进行总结这首诗有三美:意象丰美,意境优美,意蕴淳美这首诗的意象丰美就表现在连用了十几个意象,而且都是两两相依。不仅角度丰富,而且层层递进,从对爱人的呵护一直写到欣慰地看着爱人的成功,每两个意象之间是相依相存,不能分开的,有急流、小河就有小鱼,有荒林就有小鸟。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表现在意境是开阔明朗的,是优美清新的,它具有悠远无尽的意味。这首诗意蕴淳美表现在表现了作者一种甘愿牺牲的热烈的爱情,很纯粹。当然,由于人的世界观的不同,人的文化素养不同和人的性格不同,人们在爱情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想法、不同看法,把它化为文学作品,那么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蕴。6、课后迁移作业:1、模仿本诗的诗句形式,再造两组诗段,内容是:我愿意是 只要我的母亲 我愿意是 只要我的祖国 1、学生对比我愿意是树和我愿意是急流,分析这两首诗在意象上有何不同?2、学生对比莎士比亚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舒婷致橡树和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这三首诗进行比较,3、学生说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方面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异同。1、投影我愿意是树、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2、投影:意象丰美,意境优美,意蕴淳美。加大课堂信息量,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加工和储存,从而形成主动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拓展思维空间,通过比较,由此及彼、加强事物间的横向联系,使思维呈发散之状,增强弹性和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对所学的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造能力。板书设计: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急流(崎岖)小鱼(鱼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荒林(狂风)小鸟(是你的可爱家园)我愿意是废墟(荒凉)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我的爱人草屋(打击)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云朵(破旗)夕阳(是你的相依伙伴)刚劲苍凉 可爱温馨在我的怀抱中接受我的关爱与呵护,我们相依相伴,我愿为你奉献一切。课后追记:本课教学运用行为引导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映良好。希望今后多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学。不足:有些学生还没有动起来,回答问题时,学生好的学生比较积极,学生差的学生往往不动口。附:必答竞赛题:1、请指出本诗的两种修辞手法。(这首诗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对比、拟人等)2、诗人有一首诗被翻译为中国五言古诗的形式,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请回答是哪一首?(生命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3、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4、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5、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我愿意”“只要”。) 6、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7、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8、这些意象的顺序安排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9、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对爱人的奉献?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10、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指出五处对照,并说明其作用。(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次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的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等。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是“毁灭”。第四段中“饱经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的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经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漂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诗人甘愿漂泊。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11、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12、请说出本诗的主题。(表现对爱情的热烈和忠贞) 抢答竞赛题1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全诗共有五个诗节,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义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