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学章节练习题_第1页
(完整版)心理学章节练习题_第2页
(完整版)心理学章节练习题_第3页
(完整版)心理学章节练习题_第4页
(完整版)心理学章节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第一章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练习题练习题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1 1 个体心理发展包括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2 2 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3 3 教育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 4 在个体心理发展方面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性的观点是在个体心理发展方面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和埃里克森 的理论 的理论 5 5 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是由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是由本我本我 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6 6 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 遵循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 遵循现实原则现实原则 7 7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 8 8 皮亚杰认为 皮亚杰认为 守恒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 是具体运算阶段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 9 9 皮亚杰认为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 皮亚杰认为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 练习与经验练习与经验 社会性经 社会性经 验 平衡四个方面 验 平衡四个方面 10 10 维果茨基从种系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 提出了维果茨基从种系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 提出了文化历文化历 史发展史发展理论 理论 11 11 维果茨基认为 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维果茨基认为 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符号为中介的 为中介的 二 选择题二 选择题 1 1 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是遵循 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是遵循 C C A A 快乐原则快乐原则 B B 现实原则现实原则 C C 道德原则道德原则 D D 利己原则利己原则 2 2 埃里克森认为 在儿童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埃里克森认为 在儿童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1 31 3 岁 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岁 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与疑虑 体验着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与疑虑 体验着 B B A A 希望的实现希望的实现 B B 意志的实现意志的实现 C C 目的的实现目的的实现 D D 能力的实现能力的实现 3 3 皮亚杰认为 儿童思维出现皮亚杰认为 儿童思维出现 自我中心自我中心 特征是在 特征是在 B B A A 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B B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 C C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 D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 4 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守恒实验 发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获得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守恒实验 发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获得 物质守恒物质守恒 的的 时间是 时间是 B B A A 6 6 8 8 岁岁 B B 7 7 9 9 岁岁 C C 8 8 1010 岁岁 D D 9 9 1010 岁岁 三 名词解释三 名词解释 1 1 心理发展心理发展 2 2 学习准备学习准备 3 3 图式图式 4 4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2 四 简答题四 简答题 1 1 简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简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 2 简答埃里克森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 简答埃里克森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 3 3 简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简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4 4 个阶段理论 个阶段理论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 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 智力较好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 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 智力较好 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 个性刚硬 自尊心特强 逆反心理十分严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 个性刚硬 自尊心特强 逆反心理十分严 重 经常和父母 老师发生冲突 顶撞 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 一旦父重 经常和父母 老师发生冲突 顶撞 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 一旦父 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 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 经常在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 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 经常在 外 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 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外 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 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 母亲认为 早上时间太紧 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 他与同学喝酒 借此来母亲认为 早上时间太紧 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 他与同学喝酒 借此来 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 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 其中有几人抽烟 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 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 其中有几人抽烟 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 他趁机跑出家门 在外流浪两天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 他趁机跑出家门 在外流浪两天 后才回家 在学校 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 他眼睛直后才回家 在学校 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 他眼睛直 瞪着老师 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 老瞪着老师 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 老 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 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 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 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 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 事情 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 于是就一口否认 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 叫老事情 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 于是就一口否认 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 叫老 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问题 问题 1 1 造成吴某叛逆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吴某叛逆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2 2 作为他的班主任 你将采取哪些措施对他进行教育 作为他的班主任 你将采取哪些措施对他进行教育 3 3 这个案例有什么教育启示 这个案例有什么教育启示 6 6 论述题论述题 1 1 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2 2 结合教学实际 论述如何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 结合教学实际 论述如何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 第二章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注意的思考与练习 注意的思考与练习 1 1 填空题填空题 1 1 专心孜孜 心无旁骛 朝三暮四 胡思乱想等指的就是 专心孜孜 心无旁骛 朝三暮四 胡思乱想等指的就是 注意 注意 2 2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 指向 和和 集中 集中 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 特征 特征 3 3 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可以把注意分为 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可以把注意分为 无无 意注意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 和 和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3 4 4 随意注意随意注意 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目的或任务越明确 越具体 随 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目的或任务越明确 越具体 随 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 5 5 一般而言 注意的品质有 一般而言 注意的品质有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广度注意广度 注意分配注意分配 注意转移注意转移 等几个方面 等几个方面 6 6 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 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 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 7 7 根据当前的任务 有意识地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根据当前的任务 有意识地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 象 这是 象 这是 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1 1 注意注意 2 2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 3 3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 2 分析题分析题 一位老师在上某一节课时 有意地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位老师在上某一节课时 有意地采取了以下做法 1515 分 分 1 1 走进课室时 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 放在不显眼处 等到讲课需 走进课室时 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 放在不显眼处 等到讲课需 要时才亮出 要时才亮出 2 2 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目的 任务 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 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目的 任务 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 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3 3 当他发现有学生做小动作时 不是点名批评 而是突然停止讲课或提 当他发现有学生做小动作时 不是点名批评 而是突然停止讲课或提 高说话的声音 高说话的声音 这位教师这样做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 这位教师这样做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 教材 答案 教材 P25P25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3 3 论述题论述题 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 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 答案 答案 P25 27P25 27 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概括要点说明 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概括要点说明 第二章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觉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1 知觉知觉 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各种属性 各个部分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各种属性 各个部分 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 整体的反映 是个体选择 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 整体的反映 是个体选择 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 程 程 2 2 感觉可以分为 感觉可以分为 外部感觉外部感觉 和 和 内部感觉内部感觉 两大 两大 类 类 3 3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 它主要是由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 它主要是由 光刺激光刺激 作用于 作用于 人眼所产生的 人眼所产生的 4 4 人类语言信息和其他与声音有关的信息主要就是通过 人类语言信息和其他与声音有关的信息主要就是通过 耳朵耳朵 4 获得的 获得的 5 5 根据所知觉的事物的特性 可把知觉划分为 根据所知觉的事物的特性 可把知觉划分为 物体知觉物体知觉 知觉和 知觉和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 知觉 知觉 6 6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映 映 7 7 社会知觉是指对人的知觉 包括 社会知觉是指对人的知觉 包括 自我自我 知觉 知觉 人际人际 知觉及 知觉及 对个人对个人 知觉 知觉 8 8 错觉错觉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这种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这种 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9 9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爱屋及乌 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西施 疑人偷斧疑人偷斧 等指的是 等指的是 错觉错觉 1010 观察力观察力 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是运 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是运 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 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 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 三 单项选择题三 单项选择题 1 1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 B B 毫微米的光波 电磁波 毫微米的光波 电磁波 A 360A 360 760760 B 380B 380 780780 C C 480480 780780 D 400D 400 800800 2 2 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之中 我们会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对象 而未能被注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之中 我们会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对象 而未能被注 意到的其它事物则成为背景 这是 意到的其它事物则成为背景 这是 A A A A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 B B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 C C 知觉的逻辑性知觉的逻辑性 D D 知知 觉的恒常性觉的恒常性 3 3 看见一个苹果 听一首乐曲等是感觉心理现象 看见一个苹果 听一首乐曲等是感觉心理现象 B B A A 感觉感觉 B B 知觉知觉 C C 视觉视觉 D D 听觉听觉 4 4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 B B 赫兹的声波 在这个范围以外的 赫兹的声波 在这个范围以外的 声音是听不见的 声音是听不见的 A 20A 20 2000020000 B 16B 16 2000020000 C 400C 400 2 2 万万 D 200D 200 20002000 三 名词解释三 名词解释 1 1 知觉 知觉 2 2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 3 3 知觉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 4 4 错觉 错觉 四 问答题四 问答题 1 1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P27 P27 感知的含义感知的含义 2 2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P28 29 P28 29 5 3 3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P31P31 五 案例分析 五 案例分析 1 1 为什么教师板书时 有时用彩色粉笔 为什么有的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 为什么教师板书时 有时用彩色粉笔 为什么有的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 体字或加上着重点 有些人读书 为什么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 体字或加上着重点 有些人读书 为什么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a a 符合知觉选择性原理符合知觉选择性原理 b b 结合例子分析结合例子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记忆的思考与练习记忆的思考与练习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每个空格每个空格 1 1 分 共分 共 2020 分分 1 1 记忆 记忆包括 包括 记记 和 和 忆忆 两个基本过程 两个基本过程 识记识记 保持保持 再现 再认或回忆 再现 再认或回忆 三个环节 三个环节 2 2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 记忆记忆 就是对信息的选择 编码 储存和 就是对信息的选择 编码 储存和 提取过程 提取过程 3 3 按记忆信息保留的时间长短 把记忆分为 按记忆信息保留的时间长短 把记忆分为 感觉记忆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 和 和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 三种记忆系统 三种记忆系统 4 4 按记忆内容 可将它分为运动记忆 按记忆内容 可将它分为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 情境记忆情境记忆 逻辑记忆 逻辑记忆 5 5 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7 7 2 2 模块 模块 6 6 保持保持 是指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 是记忆的中 是指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 是记忆的中 间环节 间环节 7 7 德国心理学家 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艾宾浩斯 认为 认为 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呈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呈 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的趋势 的趋势 8 8 再认再认 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 觉得熟悉 能够确 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 觉得熟悉 能够确 认或重新认出来 认或重新认出来 9 9 前摄抑制又称前摄干扰前摄抑制又称前摄干扰 是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对识记 保持和回忆以 是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对识记 保持和回忆以 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010 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综合起来 可以从记忆品质的 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综合起来 可以从记忆品质的 敏捷性敏捷性 持久性 持久性 准确性准确性 和 和 备用性备用性 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三 案例分析三 案例分析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 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 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 买卖买卖 两个字时两个字时 说 说 多了就卖 少了就买 多了就卖 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 干干 燥燥 写成写成 干躁干躁 把 把 急躁急躁 写成写成 急燥急燥 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干燥防 失火 急躁必跺足 失火 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 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位教师的从此以后 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位教师的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6 1 1 这些教法应用了意义识记 意义记忆或理解识记 的心理学原理 这些教法应用了意义识记 意义记忆或理解识记 的心理学原理 2 2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 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 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 3 3 这位教师教 这位教师教 买买 与与 卖卖 这两字时 向学生指出只有多了才能 少了则这两字时 向学生指出只有多了才能 少了则 就要回买来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而针对有的学生把就要回买来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而针对有的学生把 干燥干燥 写成写成 干干 躁躁 把 把 急躁急躁 写成写成 急燥急燥 时 则教学生时 则教学生 干燥干燥 与与 火火 有关 有关 急燥急燥 与心情有关 心急是总会跺脚 因而是与心情有关 心急是总会跺脚 因而是 足足 傍 傍 四 问答题四 问答题 1 1 如何复习才有较好的效果 如何复习才有较好的效果 有较好复习效果应做到 有较好复习效果应做到 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 清晨起床和睡前复习 清晨起床和睡前复习 把握好复习时间间隔 把握好复习时间间隔 试图回忆 试图回忆 过电影 过电影 2 2 比较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区别与联系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编码形式编码形式容量容量是否有意识是否有意识储存与提取储存与提取举例举例 瞬时记忆瞬时记忆 5 5 分 分 一瞬间的记一瞬间的记 忆 忆 1 1 至至 2 2 秒钟左右秒钟左右 外界刺激物外界刺激物 的形象的形象 瞬时记忆的瞬时记忆的 容量较大 容量较大 一般为一般为 9 209 20 比特比特 无意识无意识视觉后像视觉后像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 5 5 分 分 1 1 分钟以内分钟以内 或是几分钟或是几分钟 的记忆的记忆 听觉编码为听觉编码为 主 少量的主 少量的 语义记忆语义记忆 短时记忆的短时记忆的 容量有限 容量有限 一般为一般为 7 7 2 2 模块模块 有意识有意识信息提取是信息提取是 较完全的 较完全的 串行加工串行加工 平行加工平行加工 打电话时复打电话时复 述电话号码述电话号码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 5 5 分 分 在在 1 1 分钟以分钟以 上乃至终生上乃至终生 的记忆 的记忆 1 1 语义编码语义编码 2 2 形 表 形 表 象编码象编码 容量极大 容量极大 包括人所记包括人所记 住的一切经住的一切经 验验 一般意识不一般意识不 到到 平时永久性平时永久性 记忆的人或记忆的人或 事事 联系联系外界刺激引起感觉 它所留下的痕迹为瞬时记忆 没注意便消失 如加以注意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 它所留下的痕迹为瞬时记忆 没注意便消失 如加以注意 就转入短时记忆 不及时复述则遗忘 如加以复述 并编目归类就转入长时记就转入短时记忆 不及时复述则遗忘 如加以复述 并编目归类就转入长时记 忆 在长时记忆内储存 在一定条件下又被提取出来 提取时 信息从长时记忆 在长时记忆内储存 在一定条件下又被提取出来 提取时 信息从长时记 忆回到短时记忆 从而被意识到 忆回到短时记忆 从而被意识到 3 3 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7 识记方法有很多 比较有效的实际方法主要有 识记方法有很多 比较有效的实际方法主要有 1 1 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 2 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3 3 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 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 4 4 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相结合 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相结合 2 2 分 分 5 5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6 6 多种感官并用 多种感官并用 第三章第三章 思维与想象思维与想象 一 填空一 填空 1 1 思维的特点包括 思维的特点包括 2 2 根据思维凭借对象的不同 思维可以分为 根据思维凭借对象的不同 思维可以分为 和和 3 3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 4 4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 可以划分为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 可以划分为 5 5 梦是 梦是 的极端形式 的极端形式 6 6 指向未来并能实现的想象称为 指向未来并能实现的想象称为 7 7 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类型是 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类型是 8 8 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属性的思维过程称为 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属性的思维过程称为 9 9 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 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 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 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 统的思维过程称为统的思维过程称为 1010 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1111 判断由 判断由 组成 以组成 以 的形式表现 的形式表现 二 选择二 选择 1 1 由于思维的 由于思维的 人们才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 认识那些没有直接 人们才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 认识那些没有直接 感知到的事物 感知到的事物 A A 抽象性抽象性 B B 概括性概括性C C 独立性独立性D D 间接性间接性 2 2 三个数字 三个数字 ABCABC 其中 其中 A BA B B CB C 可知 可知 A CA C 这属于 这属于 A A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B B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C C 动作思维动作思维D D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4 4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获得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获得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 活动是 活动是 A A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B B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C C 动作思维动作思维D D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5 5 作为思维的重要过程之一 作为思维的重要过程之一 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 确定他们 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 确定他们 的相同点 不同点极其关系 的相同点 不同点极其关系 8 A A 分析分析B B 比较比较C C 综合综合D D 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 6 6 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 舍弃事物的非 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 舍弃事物的非 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 A A 分析分析B B 抽象抽象C C 综合综合D D 概括概括 7 7 个体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 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 个体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 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 性这一思维活动以后 最可能进行的思维过程是 性这一思维活动以后 最可能进行的思维过程是 A A 分析分析B B 抽象抽象C C 综合综合D D 概括概括 8 8 在阅读鲁迅的 在阅读鲁迅的 阿阿 Q Q 正传正传 时 头脑中形成的阿时 头脑中形成的阿 Q Q 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 A 再造想象再造想象B B 创造想象创造想象C C 幻想幻想D D 表象形成表象形成 9 9 鲁迅在创作 鲁迅在创作 阿阿 Q Q 正传正传 时 塑造的阿时 塑造的阿 Q Q 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 A 再造想象再造想象B B 创造想象创造想象C C 幻想幻想D D 表象形成表象形成 1111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但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但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 A A 形象抽象思维 形象抽象思维 B B 理论型思维 理论型思维 C C 辨证思维 辨证思维 D D 经验型思维 经验型思维 1212 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 概括性 并开始形成 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 概括性 并开始形成 A A 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B B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 C C 辨证思维 辨证思维 D D 形象抽象思维 形象抽象思维 1313 初中学生的想象 初中学生的想象 A A 多为有意识有目的的 多为有意识有目的的 B B 全属有意识有目的的 全属有意识有目的的 C C 意识性目的性较差 意识性目的性较差 D D 多为无意识无目的的 多为无意识无目的的 三 名词解释 三 名词解释 1 1 思维 思维 2 2 定势 定势 3 3 想象 想象 四 简答题四 简答题 1 1 思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 分别有哪些种类 思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 分别有哪些种类 2 2 想象的种类 想象的种类 3 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 4 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5 5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6 6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7 7 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品质 9 五 案例分析五 案例分析 1 1 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 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 列举砖头的用处列举砖头的用处 时 学生小方的回答是 时 学生小方的回答是 造房造房 子 造仓库 造学校 铺路子 造仓库 造学校 铺路 学生小明的回答是 学生小明的回答是 盖房子 盖花坛 打狗 盖房子 盖花坛 打狗 敲钉敲钉 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 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 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2 2 有时候 我们在以某种方式解决问题以后 在随后解决有类似特点的问题时 有时候 我们在以某种方式解决问题以后 在随后解决有类似特点的问题时 会不自觉的沿用这种方式 很多时候 人们都认为床单只能用来铺床 玻璃瓶会不自觉的沿用这种方式 很多时候 人们都认为床单只能用来铺床 玻璃瓶 只能用来装水 而不知道他们还能有其他用途 请依据问题解决的相关原理进只能用来装水 而不知道他们还能有其他用途 请依据问题解决的相关原理进 行分析 行分析 六 论述六 论述 1 1 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2 2 中小学生良好的想象力的培养 中小学生良好的想象力的培养 答案 答案 一 填空一 填空 1 1 间接性 间接性 概括性概括性 2 2 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 3 3 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分分 析问题析问题 提出假设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检验假设 4 4 有意形想象 有意形想象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 5 5 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 6 6 理想 理想 7 7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8 8 分析 分析 9 9 系统化 系统化 1010 概念 概念 1111 概念 概念 句子句子 二 选择二 选择 1 1 D D 2 2 A A 3 3 BDBD 4 4 D D 5 5 B B 6 6 B B 7 7 D D 8 8 A A 9 9 A A 1010 ABCDABCD 1111 D D 1212 A A 1313 A A 三 名词解释三 名词解释 1 1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 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 2 2 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3 3 想象 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 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四 简答题四 简答题 1 1 1 1 按照思维凭借的对象 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按照思维凭借的对象 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2 2 根据思 根据思 维过程指向的不同 分为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 维过程指向的不同 分为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 3 3 根据思维创造性程度 分为 根据思维创造性程度 分为 常规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2 2 1 1 根据想象活动有无目的性 分为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根据想象活动有无目的性 分为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2 2 其中有意想象 其中有意想象 根据创造性的不同 分为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根据创造性的不同 分为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3 3 1 1 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 2 2 知觉特点 知觉特点 3 3 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 4 4 定式 定式 5 5 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 6 6 原 原 型启发 型启发 7 7 动机 情绪与个性因素 动机 情绪与个性因素 10 4 4 1 1 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 2 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多 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多 3 3 想象的现 想象的现 实性逐渐增强 实性逐渐增强 5 5 1 1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 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 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 2 形式逻辑思维占 形式逻辑思维占 优势 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优势 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 3 思维独立性与批判性日益增强 思维独立性与批判性日益增强 4 4 思维中 思维中 的自我中心性逐渐消失 的自我中心性逐渐消失 6 6 1 1 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 2 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 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 并日趋完善 并日趋完善 3 3 初步具备逻辑思维各种形式 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初步具备逻辑思维各种形式 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 4 思 思 维品质不断发展 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维品质不断发展 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7 7 1 1 广阔性 广阔性 2 2 深刻性 深刻性 3 3 灵活性 灵活性 4 4 敏捷性 敏捷性 5 5 独创性 独创性 6 6 批判性 批判性 五 案例分析五 案例分析 1 1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 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 几乎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 几乎 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 还可作防身的武器 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 还可作防身的武器 敲打的工具 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更好 其新的思路和想法 有利于创造性敲打的工具 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更好 其新的思路和想法 有利于创造性 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 2 2 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解 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解 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 定式有利于提高效率 而对变化了的情景或课题 则会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 定式有利于提高效率 而对变化了的情景或课题 则会 降低效率 降低效率 功能固着 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 而看不到其他功能固着 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 而看不到其他 方面的功能 方面的功能 以上都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可以通过加强思维灵活性 变通性的训练 以上都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可以通过加强思维灵活性 变通性的训练 减少已有经验的束缚 帮助解决问题新思路的产生 减少已有经验的束缚 帮助解决问题新思路的产生 六 论述六 论述 1 1 1 1 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 2 2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3 3 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与策略 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与策略 4 4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2 2 1 1 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言语 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言语 2 2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思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思 维方法 维方法 3 3 激发学生的灵感 激发学生的灵感 4 4 教给学生开发想象力的方法 教给学生开发想象力的方法 第四章第四章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1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 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 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为中介的 为中介的 A A 动机动机 B B 态度态度 C C 需要需要 D D 感觉感觉 2 2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 A 情绪情绪 B B 情感情感 C C 心境心境 D D 应激应激 11 3 3 人在快乐或悲哀气氛的情境中 会产生快乐或悲哀感 这是情绪和情感哪方人在快乐或悲哀气氛的情境中 会产生快乐或悲哀感 这是情绪和情感哪方 面特征的体现 面特征的体现 A A 感染性感染性 B B 情境性情境性 C C 两极性两极性 D D 移情性移情性 4 4 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 A 心境心境 B B 激情激情 C C 应激应激 D D 热情热情 5 5 中国的古语中国的古语 忧者见之而忧 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 喜者见之而喜 指的是以下哪种情绪状态 指的是以下哪种情绪状态 A A 心境心境 B B 激情激情 C C 应激应激 D D 焦虑焦虑 6 6 学生解答出一道数学难题后感觉特别开心 这种情感是 学生解答出一道数学难题后感觉特别开心 这种情感是 A A 美感美感 B B 理智感理智感 C C 道德感道德感 D D 成就感成就感 7 7 看到坏人坏事我们会感到义愤填膺 这是一种 看到坏人坏事我们会感到义愤填膺 这是一种 A A 美感 美感 B B 理智感 理智感 C C 道德感 道德感 D D 应激 应激 8 8 暴跳如雷 呆若木鸡 欢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暴跳如雷 呆若木鸡 欢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A A 心境 心境 B B 应激 应激 C C 激情 激情 D D 热情 热情 9 9 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 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 实现的 实现的 A A 表情 表情 B B 想象 想象 C C 思维 思维 D D 暗示 暗示 10 10 手舞足蹈 磨拳擦掌手舞足蹈 磨拳擦掌 这属于 这属于 A A 言语表情 言语表情 B B 体态表情 体态表情 C C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 D D 音调表情 音调表情 三 填空题三 填空题 1 1 情绪情感由三种成分构成 分别是 情绪情感由三种成分构成 分别是 和外部反应 和外部反应 2 2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和符合自己的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和符合自己的 而产生的 而产生的 3 3 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 主要有 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 主要有 和言 和言 语表情 语表情 4 4 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 具有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 具有信号功能 和 和 5 5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 紧张度 速度和持续性 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 紧张度 速度和持续性 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 和 和 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 6 6 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情感有 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情感有 和美感 和美感 四 名词解释四 名词解释 1 1 情绪情绪 2 2 激情激情 12 3 3 心境心境 4 4 应激应激 5 5 理智感理智感 五 简答题五 简答题 1 1 简述情绪的两极性 简述情绪的两极性 2 2 戈尔曼提出情绪智力由哪五方面的因素构成 戈尔曼提出情绪智力由哪五方面的因素构成 3 3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六六 实例分析实例分析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名著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名著 春望春望 中吟道 中吟道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 惊心 惊心 花香袭人 春鸟和鸣 足以赏心悦目 而诗人却伤心落泪 伤感至极 花香袭人 春鸟和鸣 足以赏心悦目 而诗人却伤心落泪 伤感至极 何以致此 请用心境的有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何以致此 请用心境的有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七 论述题七 论述题 试述应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情绪智力 试述应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情绪智力 第四章第四章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答案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三 填空题三 填空题 1 1 主观体验主观体验 生理唤醒生理唤醒 2 2 需要需要 主观态度体验主观态度体验 3 3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 体态表情体态表情 4 4 感染功能 感染功能 动机功能动机功能 5 5 激情激情 应激应激 6 6 道德感道德感 理智感理智感 四 名词解释四 名词解释 1 1 情绪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 2 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 短暂的 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 短暂的 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3 3 心境 使人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 较持久 微弱而平静的情绪状心境 使人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 较持久 微弱而平静的情绪状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 C CB BA AC CA AB BC CC CA AB B 13 态 态 4 4 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又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又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 5 理智感 是在智力活动中 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理智感 是在智力活动中 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 主观体验 主观体验 五 简答题及答案五 简答题及答案 1 1 简述情绪的两极性 简述情绪的两极性 答 情绪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 情绪的两极答 情绪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 情绪的两极 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快感度方面 两极为在快感度方面 两极为 愉快愉快 不愉快不愉快 在紧张度方面 两极为在紧张度方面 两极为 紧张一轻松紧张一轻松 在激动水平方面 两极为在激动水平方面 两极为 激动一平静激动一平静 在强度方面 两极为在强度方面 两极为 弱一强弱一强 2 2 戈尔曼提出情绪智力由哪五方面的因素构成 戈尔曼提出情绪智力由哪五方面的因素构成 答 戈尔曼指出 情商由以下答 戈尔曼指出 情商由以下 5 5 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 1 1 认识自身情绪认识自身情绪 的能力 的能力 2 2 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 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 3 3 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激励的能力 4 4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认识他人情绪的能 力 力 5 5 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 3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答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生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答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生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 情绪体验迅速 情绪体验迅速 2 2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交替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交替 3 3 外露性与内隐性并存 体验的时间年长 出现心境外露性与内隐性并存 体验的时间年长 出现心境 化的特点 化的特点 六六 实例分析实例分析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名著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名著 春望春望 中吟道 中吟道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 惊心 惊心 花香袭人 春鸟和鸣 足以赏心悦目 而诗人却伤心落泪 伤感至极 花香袭人 春鸟和鸣 足以赏心悦目 而诗人却伤心落泪 伤感至极 何以致此 请用心境的有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何以致此 请用心境的有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答 心境是一种使人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 较持久 微弱而平静的答 心境是一种使人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 较持久 微弱而平静的 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 心境有以下特点 第一 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 而且时间较长 心境有以下特点 第一 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 而且时间较长 第二 它具有弥散性 并不指向特定的对象 第二 它具有弥散性 并不指向特定的对象 案例中诗人杜甫的心境就反映出心境的第二个特点 由于诗人心情不佳 案例中诗人杜甫的心境就反映出心境的第二个特点 由于诗人心情不佳 这种不良的心境弥散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即便面对赏心悦目的风景 感这种不良的心境弥散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即便面对赏心悦目的风景 感 觉也是悲凉的 觉也是悲凉的 14 七 论述题及答案七 论述题及答案 试述应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情绪智力 试述应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情绪智力 答 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 答 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 1 1 学会自我觉情绪 学会自我觉情绪 2 2 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3 3 学会自我情绪激励 学会自我情绪激励 4 4 培养移情能力 培养移情能力 5 5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五章第五章 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1 1 个性结构包括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三个子系统 个性结构包括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三个子系统 2 2 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性格性格 3 3 气质气质 是个性心理特征中遗传色彩最浓的部分 是个性心理特征中遗传色彩最浓的部分 4 4 古希腊最著名的气质体液说的提出者是 古希腊最著名的气质体液说的提出者是 希波克拉特希波克拉特 5 5 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 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 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6 6 懒惰属于人的 懒惰属于人的 性格性格 注注 需掌握性格特征的表现形式 如怎么勤劳 需掌握性格特征的表现形式 如怎么勤劳 节俭 节俭 懒惰 遵守纪律 认真 疏忽 自信 自尊 自负等懒惰 遵守纪律 认真 疏忽 自信 自尊 自负等 7 7 自觉性属于性格的 自觉性属于性格的 意志意志 特征特征 注注 需掌握自觉性 果断性都属于意志特征需掌握自觉性 果断性都属于意志特征 性格属于性格属于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 8 8 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性质的心理学家是 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性质的心理学家是 奥尔波特奥尔波特 9 9 英国心理学家培因等根据智力 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 英国心理学家培因等根据智力 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 势 把人分为势 把人分为 理智型理智型 情绪型情绪型 和和 意志型意志型 三种 三种 1010 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 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是 液态能 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 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是 液态能 力 力 1111 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 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 1010 岁 实足年龄是岁 实足年龄是 8 8 岁 他的比率智商是 岁 他的比率智商是 125125 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且较多的依赖个人的先天秉赋的能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且较多的依赖个人的先天秉赋的能 力是 流体能力力是 流体能力 1212 一般能力的综合体是 智力 一般能力的综合体是 智力 1313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抽象概括能力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抽象概括能力 1414 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创造能力 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创造能力 15 1515 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二 单项选择题二 单项选择题 1 1 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