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最新2011-10 教师版.doc_第1页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最新2011-10 教师版.doc_第2页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最新2011-10 教师版.doc_第3页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最新2011-10 教师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一 送别诗内容结构:第一联 叙题意趣;第二联 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 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 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送别地点:长亭、灞陵、客舍、西楼、南浦 送别时间:夕阳、日暮 常见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草、弱柳、杨柳、杨花、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等情感基调:凄婉感伤、惆怅迷惘;志趣高远、胸襟开阔。情感:依依惜别之情;安慰、劝勉、鼓励、祝福;身世命运之感;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直抒胸臆等。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高考试题链接:1(2010年高考天津卷试题)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送蜀客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暮春 飞花(2)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思念故乡之情(3)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2(2010年高考江苏卷试题) 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二 羁旅行役诗原因:或求仕途中,或被贬赴任,或游历河山,或探亲访友,或躲避祸乱写作过程:长期客居他乡,处境艰难,心情郁闷,遂将诗人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写就诗篇。情感:客居他乡的孤寂,羁旅漂泊的辛苦,思乡思亲的伤感,怀才不遇的苦闷,报国无门的幽愤,忧国忧民的愁思,安定幸福的向往等。常见意象:月亮、日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杜鹃、宿鸟、猿啼、鸿雁、浮云、寒山、烟霭等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等。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槲(h):一种落叶乔木。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凫,野鸭高考试题链接:1(2011年高考重庆卷试题) 渡 江 明 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2(2009年高考辽宁卷试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1)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逢,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2分)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1分)句句写景,景景关情。(2分)三 边塞战争诗常见意象:自然景观多是黄沙、夕阳、白云、冰川、大漠、雪山;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烽火、狼烟、战马;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孤城、玉关、黄河、长城;人物器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宝剑、铠甲、金鼓;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艺术风格: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情感塞外戍边的艰辛,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建功立业的壮志,报效国家的志愿,坚信必胜的豪情;黩武开边的不满、连年征战的残酷;将军贪功的怨情;奇异风光的惊叹。矛盾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君臣的悲慨。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高考试题链接:1(2009年高考全国2卷试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2010年高考课标卷试题) 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 榆溪:指边塞。 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四 咏物诗特点: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愿望,或包涵生活哲理,或表现生活情趣。鉴赏要点: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分析写作技巧。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俯仰等。描写方式: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体悟诗人所寄托的感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高考试题链接:1(2010年高考全国2卷试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来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2011年高考课标卷试题) 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五 咏史怀古诗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思想感情: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 统治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 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艺术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高考试题链接:1(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试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2(2009年高考重庆卷试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借代、反问。(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六 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表现手法: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寓情于景(或物)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闲适淡泊渴望归隐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雄浑壮丽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高考试题链接:1(2011年高考安徽卷试题)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2(2010年高考浙江卷试题) 定林 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又。(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 心境。(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即事感怀诗 (2011年高考四川卷试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注】天经,姓叶,名 ;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分)(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5分)节令诗(2011年高考江西卷试题)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