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神经心理学.doc_第1页
10 神经心理学.doc_第2页
10 神经心理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级 兼言整理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 因为历年的考题大题中没有看到这部分内容,估计仅了解熟悉一下即可。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脑的基础,即研究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1929年E.G.Boring提出了“神经心理学”一词。鲁利亚1973年出版了神经心理学,神经心理学首次作为一门学科被系统论述。前脑束或膈区快乐中枢杏仁核怒中枢中脑管周灰质怒吼中枢丘脑下部前区恐惧中枢L.A.Davison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领域:实验神经心理学、行为神经心理学、临床神经心理学。(一) 实验神经心理学研究对象:动物,在精细控制的条件下偶尔也用人脑作实验。研究方法:毁损法、刺激法和割裂脑法等 。目的:了解脑机能与行为关系的基本原理。(二) 行为神经心理学研究对象:脑病变的病人的脑。研究方法:主要是独特设计的神经心理测验(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是由鲁利亚设计的),近年来也有用MR、CT和SPECT等影像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目的:应用一些测验项目来研究病人的行为。(三) 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对象:患脑高级机能障碍的病人。研究方法:心理测验、神经心理成套测验、量表或其它方法。研究目的:用各种测验来测定已确诊或待诊的大脑损伤病人的智力、个性、感觉运动机能以对病人脑损伤的部位(病灶的位置)及其心理、行为障碍,进行量化的诊断、鉴别、预后和治疗,也可观察各种药物或外科手术的疗效。大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和机能:1、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网状结构 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神经胶质、无髓神经纤维及少量的有髓神经纤维构成。 白质:由有髓神经纤维与神经胶质构成。 网状结构:灰质与白质互相交错的结构。2、投射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投射神经元:由锥体细胞、梭形细胞组成,该类神经元的轴突离开其所在的灰质,穿越白质,进入另一灰质所在区与其他神经元构成突触。局部神经元:由颗粒细胞组成。不同层次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包括:1、全脑大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紧张度、觉醒状态脑干;信息接受、处理大脑皮层后部;运动大脑皮层前部);2、两侧大脑半球大脑机能的偏侧化;3、大脑各叶脑的局部系统及其机能;4、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三级分区、大脑皮质的分层、大脑皮质的Brodmann52区分法;5、大脑细胞投射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脑的局部系统及其机能分析:(选择题可能会遇到,熟悉一下我猜的)1、枕叶(occipital lobe)第一级皮质区(17区):刺激此区可获得简单的光幻觉。第二级皮质区(18、19区):视觉复合物的整合知觉,损伤可致失认、失读等。2、颞叶(temporal lobe)第一级皮质区(41区):听力或定位障碍。第二级皮质区(23、42和部分21区):刺激此区可获得复杂形式的听幻觉。3、额叶(frontal lobe):智力活动的改变、计划障碍、错误纠正障碍、概念障碍、信息整合和问题解决障碍、行为僵化、额叶遗忘(不能利用获得的信息)、口语行为障碍(单一刻板)、意识障碍、人格变化。-背外侧面:高级智慧活动所在。-内侧面:内脏脑。受损可出现内分泌、本能需要、情绪和皮质紧张度的改变。-眶面:人格变化,可出现冲动,不顾后果等变化。大脑机能的偏侧化(laterality):大脑机能偏侧化的研究成果包括利手、语言和偏侧化、裂脑研究、正常人的半球不对称性、不对称性的生物学和比较解剖学研究成果、不对称性的性别差异、不对称性与精神病理学。1.利手、大脑机能与语言的关系:失语症与优势半球的病变有关。2、性别与大脑机能偏侧化的关系:女性两侧大脑半球有“等能现象”(equepotentiality),男性左侧大脑半球大于右侧大脑半球。3、大脑皮层两半球解剖学上的不对称:左侧较大4、大脑右侧半球的机能:感知空间形象性的事物5、皮质下结构机能的偏侧化:左侧丘脑受损后语言流畅性较差。6、大脑机能偏侧化与变态心理:(1)癫痫与偏侧化:左颞叶类精神分裂症如攻击行为、妄想等; 右颞叶躁狂抑郁症状; 双颞叶类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情绪变化与偏侧化:左侧大脑半球欣快; 右侧大脑半球类分裂情感性精神病。(3)意识变化与偏侧化:左侧大脑半球多见而严重; 右侧大脑半球少见而较轻。(4)癔病肢体麻木或瘫痪与偏侧化:无论左利手或右利手多是左侧肢体出现麻木或瘫痪,机能障碍主要是在右侧大脑半球。(5)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与偏侧化精神分裂症主要是优势半球,躁狂抑郁症主要是非优势半球。性心理卫生(SEXUAL MENTAL HEALTH)性:是生物雌雄个体的差异及它们的生殖活动。性不是无师自通的。人的性与动物不同,有性的心理体验、性意识和性观念。人的性,必须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人类的性的特征:1、普遍性:无一人与性无关。2、功能的多样性:(1)满足人的生殖需要; (2)具有愉悦与享乐功能; (3)维系夫妻关系(通过情感交流); (4)满足心理上的需要; (5)其它 3、选择性与排他性:人类性行为对象或目标是经过选择的。排他性有心理上的原因,受到社会和法律的保护。4、责任性:人类的性活动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性。性行为个体要对对方和新的生命负责。5、文化社会制约性:每一个社会、文化,都有其认为正统的性活动方式或模式。性与社会的关系:(一)性的社会控制:婚姻为社会对性的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二)性的社会化:性的社会化基本内容是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性的知识: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性的社会规范: 3、培养社会成员的性角色:(三)性道德:性道德是社会形成的对性行为的一些规范,关系到性的文明。性道德的特点包括1、多样性;2、一致性;3、继承性;4、双重性。(四)严肃、平等、科学的性道德(五)对“性解放”的批判各年龄阶段的性心理卫生:(一)儿童期性心理卫生(重点是性教育)1、性别认同的教育:通过成人对孩子的一般行为表现来进行。2、正确认识性器官及其功能,防止形成“性压抑”心理:3、正确回答孩子有关性的问题(二)少年期性心理卫生:确实搞好性生理与性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三)青年期性心理卫生:青年期为生理、心理与社会成熟阶段。1、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1)对异性疏远阶段:此为性意识萌发期的心理特征。 (2)对异性好感阶段:存在2个突出的心理问题,一是性自慰,二是异性相吸而常聚在一起的问题。(3)向往异性阶段:对异性充满了爱慕之心与异性交往。此期最主要的问题是早恋。(4)爱情阶段:是性意识发展的阶段。2、性适应和怎样做到性适应:性成熟的使命就是延续种族,这种使命是通过合法的两性结合婚姻来完成的。从因性成熟而产生的性欲要求通过婚姻来满足,此需经过择偶、准备婚后的独立的家庭条件以及抚养子女能力的充分准备等。这一过程就是性欲要求延续满足的过程,则称为性适应。怎样做到性适应?(1)道德观念对性适应的控制与调节。 (2)学习与创造性活动对性适应的作用。 (3)健康的社会活动对性适应的影响。3、恋爱期性心理卫生:(1)择偶心理:对配偶进行选择是一种本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