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D卷.doc_第1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D卷.doc_第2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D卷.doc_第3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D卷.doc_第4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0题;共26分)1.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 . 或遇其叱咄 或王命急宣 B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 (2分)下列各句中的“而”与“而山不加増”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河区智叟笑而止之曰B . 何苦而不平C . 人不知而不愠D . 黑质而白章3. (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 .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C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 . 是/炎帝之少女4. (2分)下列加线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略无阙处(阙:通“缺”)B . 良多趣味(良:实在)C . 晴初霜旦(旦:早晨)D . 林寒涧肃(肃:严肃)5. (2分)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良多趣味:真(或实在)B . 林寒涧肃 :白色C . 属引凄异:连接D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6. (2分)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7. (2分)结合全文核舟记,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A . 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B . 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C .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D . “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8. (2分)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 . 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B . 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C . 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D . 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9. (2分)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_酒店结识_(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_夺回_;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_;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10. (8分)古诗句填空。_ , 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多歧路,今安在?_ , _。(李白行路难其一_ , _ ,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诗人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的句子是_ , _。诸葛亮出师表中表达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 , 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再现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 , _。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11.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注】王:指孙权。宗:主要的。世祚(zu):指国运。玄:深奥。政:只,仅仅。(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王 劝 其 学 蒙 乃 博 览 群 籍 以 易 为 宗。(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忽于眠中_众人皆问之_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_政空诵其文耳_(3)翻译文中划线句。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两个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12.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斯是陋室( ) 可以调素琴(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两则选文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0题;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