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doc_第1页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doc_第2页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doc_第3页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doc_第4页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1998 - 07 - 18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顾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100083)摘要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崇拜表面上看是对动物、植物的崇拜, 但其实质却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拜形式。图腾有认同祖先的功能, 在一定的文化圈中,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 它对于氏族内部的团结和实行氏族外婚具有重要意义。每个部落对本氏族的图腾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祀仪式, 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 对图腾兽要保护和尊重。但在某个特定的宗教仪式中, 图腾兽因其在信仰中的特殊地位也常常被作为圣餐分食, 或作为牺牲来祭祀祖先。关键词 图腾; 祖先崇拜; 氏族标志; 图腾祭祀; 图腾圣餐; 图腾牺牲分类号 K933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在18 世纪末约翰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 该书说: “野蛮人的宗教性的迷信之一, 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totem (图腾) , 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 意思为“它的亲属”和“它的标记”。1 认祖与标识图腾的功能在人类的原始时代, 人们往往认为本氏族的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 即认定某种物种是本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这一物种常常是某种动物或植物, 它便是该氏族的图腾。因此, 图腾崇拜与普通的动、植物灵物崇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它实质上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在一定的文化圈内,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 因此图腾有辨认血缘、认同祖先的功能。比如中国人常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也就是说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原始人常常从某种动物或植物引出自己的家谱。内蒙陈巴尔虎鄂温克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嘎勒布勒” 也就是“根子”或“起源”, 它们分别是水鸟、小鸟、天鹅、鹰等动物, 这就是他们氏族的图腾。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体现出来。魏书高车传中记载了一则以狼为图腾的氏族起源神话: “匈奴单于生二女, 资容甚美, 国人皆以为神, 单于曰: 吾有此女安可配人, 将以与天。乃筑高台, 置二女其上, 曰请天自迎之。经三年, 复一年, 乃有一老狼, 昼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 吾父使我处此, 欲以与天, 而今狼来, 或神物天使之然?1999 年3 月第13 卷第1 期总35 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Mar1 1999Vol113 No11 Sum No135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下为狼妻, 而产子。后遂繁衍成国”。朝鲜族始祖传说主要保存在其民族古籍三国遗事中。三国遗事纪异第二记载: 相传, 朝鲜族祖先天王桓雄受父王之托, 率三千人马, 来到人间, “时有一熊一虎, 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 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炷, 蒜二十枚, 曰: 尔辈食之, 不见日光百日, 便得人形。熊得而食之, 忌三七日, 熊得女身。虎不能忌, 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 故每于檀树下, 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檀君王俭。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 都平壤城, 始称朝鲜”。在中国北方鄂伦春族, 也流传着不少大同小异的有关熊图腾的故事。一个故事说: 有个猎人被母熊掳去, 关在山洞, 同雌熊住在一起。不久, 雌熊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小崽。后来, 猎人趁雌熊携子出洞觅食之机逃走, 雌熊发觉后一路追来。猎人沿河岸奔逃, 恰逢上游漂来一只木筏, 于是跳了上去。雌熊追赶不及, 愤怒地将所带小崽撕为两半。一半掷还猎人, 一半留给自己。从此, 随雌熊生活的一半变成熊, 随猎人生活的一半变成鄂伦春人。鄂伦春人认为: 熊与其他动物有明显差异, 这便是熊从形体到动作, 都更接近于人。尤其是雌熊, 长着一对酷似女人的丰隆乳房, 阴部也与女人相似。据说, 母熊既使交配, 也采用人类女性常用的仰卧姿。所以鄂伦春人认为人熊同源, 彼此有血缘关系。在鄂伦春, 公熊被称之为“雅亚” (祖父) 或“阿玛哈” (伯父) ; 母熊被称之为“太帖” (祖母) 。谈到熊, 不能说“熊死了”, 只能说“雅亚(或太帖) 睡着了”, 否则会遭报应。图腾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异。当一个氏族分裂时, 图腾也随之分裂; 而当不同氏族融合时, 其图腾形象也随之融合。如傈僳族的熊氏族后来分成三个女儿氏族后, 其图腾也分别分成了狗熊、猪熊、大熊等三个不同的氏族图腾。而不同氏族融合的结果, 便是复合型图腾的出现, 如山海经中的鸟首蛇身, 华夏族的龙、凤图腾等等。这类复合型图腾的大量涌现, 不但意味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老的氏族集团的解体, 同时也意味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集团的诞生。图腾的第二个主要功能是它的标志作用。图腾标志体现在族名、人名、地名、服饰、文身等诸多方面。在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图腾信仰常常通过族名体现出来。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 这个图腾同时也是这个氏族的名字, 到后来这个名称也就发展成了这个氏族全体成员的姓。如云南新平鲁魁山彝族的方姓源于獐、白鸡图腾, 杨姓源于绵羊图腾, 范姓源于水牛等图腾。居住在我国西南的白族是多图腾崇拜民族, 以虎、鸡、龙崇拜最为常见。在以虎为图腾的白族居住区, 族名的制定常常与所信仰的虎图腾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张旭先生统计, 在白族60 多个他称中, 带“虎”的就有22 种。譬如鹤庆白衣彝语把白族称“娄哺”, 祥云彝语称“老哺”, 保山彝语称“洛罗”, 贵州罗甸古彝文称“洛举”, 毕节彝语称“罗苴”、“实罗苴”、“吐的罗苴”, 鹤庆彝语称“农比”, 纳西语称“勒哺”, 魏山土家称“洛奔”, 兰坪县普米语称“勒不”, 中甸藏语称“勒波”, 文山哈尼语称“阿洛”或“哈洛”, 贡山县怒语称“立波”, 滇5 4 陶云逵:大寨黑夷之宗族与图腾制。边疆人文, 1943 年, 第1 卷第1 期, 第64 页。崔善南注:三国遗事纪异第二古朝鲜。韩国: 瑞文文化社, 1980 年, 第34 页。第13 卷第1 期顾军: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傈僳语及元江哈尼语、昆明撒尼语及大理、红河、保山、泸水、漾濞、魏山彝语称“腊本”, 怒江傈僳语称“勒墨”, 兰坪、云龙白族自称“那马”, 汉语称“娄薄”, 丽江堂郎人称“腊子”, 恩梅开江曲人称“腊乌”等等。上述称谓中, 娄、勒、老、洛、腊、农、立、拉、罗、那等词的基础音都是lou、luo 或la 以及它们的转音, 在彝语支中, 这些词都是“虎”的意思; 而哺、薄、不、本、奔、波、马、墨、扒, 则音近义同, 意思是“人”。这些词组译成汉语就是“虎人”。在怒江及俅江沿岸, 许多白族人都自称是虎的子孙, 他们视虎为祖, 不吃虎肉, 出远门, 办大事, 必择虎日。他们相信这样做便能得到虎的佑护。同样的图腾文化在苗族则是通过人名体现出来的。苗族崇犬, 认为五彩斑斓的盘瓠犬就是自己的祖先, 为了缅怀自己的祖先, 苗族人在为孩子命名时, 常在孩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狗”字。据苗族学者龙正学介绍, 在贵州松姚县二区的大红岩, 这个只有八九十户人口的苗寨中, 凡石姓人家, 祖祖辈辈不论男女(从外面娶来的媳妇不在内) , 即使是从那一姓氏分出去的人, 老幼名字后面, 必附加一个“狗”字。如某男性的名字叫“光德”, 后面附加一个“狗”字, 变成“光德狗”; 某女性的名字叫“秋英”, 后面附加一个“狗”字, 变成“秋英狗”。 从文字学角度看, 三苗首领蚩尤的“尤”, 其甲骨文字形就是一只大耳狗的形象, 可见, 蚩尤所采用的命名方式也与犬图腾有关。这种命名方式, 至今还保留在某些苗族社会中,这不仅说明这方人民与犬图腾崇拜有关, 同时也说明它们与苗族先民蚩尤族在图腾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在有些白族地区, 人们深信自己是金花鸡的后裔, 起的名字也多与“金”、“金花”或“鸡”有关, 但随着汉文化的渗入, 人们渐渐觉得姓“鸡”姓“虎”不甚雅观, 便将“虎”改为何、和、胡、鲁, 将“鸡”改为金、姬、纪、奚等姓, 坚决不改的虽然有, 但属个别。至于他们的小名却少有改动, 鸡就叫鸡, 虎就叫虎, 一直这样因袭下来。以图腾为居地命名, 是初民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在中国, 白马氏以白马为图腾, 其居地有“白马河”、“白马岭”; 古突厥自认为是狼种, 其居地被称为“狼山”; 彝族以虎为图腾, 在哀牢山区, 以虎命名的山寨特别多, 如“罗摩山”(意为“母虎山”) ,“峨罗” (意为“大虎”) ;在以鸡为图腾的白族聚居地,“上鸡邑”、“下鸡邑”、“鸡鸣村”一类的地名特别多。从以上的列举中我们不难看出, 族名、人名、地名之所以常常与图腾发生关系, 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想借此说明自己的血缘谱系, 同时也想籍此标示出自己的势力范围。服饰具有着保护身体, 抵御严寒的实用功能, 同时,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也具有着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的符号功能。以服饰记录自己的图腾文化, 就是最显著的一例。历史上苗、瑶、畲三族以犬为图腾, 犬的名字叫盘瓠。相传高辛帝时, 犬戎犯边, 国家危急。高辛帝出榜招贤, 谓有能斩番王首来献者, 赏黄金千镒, 邑万家, 并妻以少公主。“时帝有畜狗, 其毛五彩, 名曰盘瓠。下令之后, 盘瓠衔人头造阕下。群臣怪而诊之, 乃吴将军首也。”高辛帝只好以小女配盘瓠。婚后生了六男六女。盘瓠死后, 其子女“因自相夫妻, 织绩6 4 王岚:论苗族盘瓠崇拜属于图腾崇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 年第4 期, 第15 页。张旭:大理白族史探索。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第3032 页; 第64 页。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 年3 月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木皮, 染以草实, 好五色衣服, 制裁皆有尾形。其后滋蔓, 号曰蛮夷。” 他们之所以“好五色衣”,“制裁皆有尾形”, 都是出于模仿“其毛五彩”的祖上盘瓠。需要指出的是, 在有些民族和地区, 图腾文化对服饰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某类图腾物的模仿, 有时他们甚至将与图腾有关的故事都融汇到了他们的服饰文化中, 从而大大增加了服饰文化的内涵。刘介苗荒小纪载: “狗头徭祀狗, 据苗人所谓, 徭之始祖父犬而母人。或曰: 女为高辛氏公主, 生子四。及长, 挈犬出猎, 犬老惫不能工作, 子怒, 推诸河, 死焉。及归, 其母问犬, 子以告, 母大恸, 以实语子, 子亟赴河, 负犬尸还。犬时口流鲜血, 沿子胸部而下, 子哀之。自后缝衣, 必纫红线两条, 交叉于胸, 所以为纪念也。按此说本属不经, 然曾见于古籍, 而徭之衣服, 今犹相沿不变。”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 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功能。同时人们也希望通过图腾标志, 得到图腾认同, 受到图腾保护。此外, 由于同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图腾也就成了氏族通婚的标志,象高山族等一些民族将图腾作为文身内容, 人们根据不同的图腾文样寻找通婚对象, 这种图腾标志对禁止血缘婚, 实行氏族外婚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图腾祭祀与禁忌视图腾为始祖的必然结果, 首先便是对图腾偶像的顶礼膜拜。每个部落对本氏族图腾都有一整套的祭祀仪式, 都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祭祀, 以求得图腾的保护。祭祀时往往装扮成图腾的模样, 摹仿着它的动作, 表示人与图腾合一。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祭犬习俗: “岁首祭盘瓠, 杂揉鱼肉酒于木槽, 扣槽群号为礼。”清代刘锡蕃岭表纪蛮记载苗人祭犬习俗更为详尽: “每值正朔, 家人负狗环行炉灶三匝, 然后举家男女向狗膜拜, 是日就食, 必扣槽蹲地而食, 以为尽礼”。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彝族、傈僳族、白族和纳西族中, 以前都有以虎为图腾的部落, 因此每年的祭虎神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历史上, 祭祀图腾有时甚至是很残酷的, 例如土家族先民在祭白虎图腾时, 就有实行人祭的习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 “廪君死, 魂魄化为白虎。巴氏(土家族笔者注)以虎饮人血, 遂以人祠焉”。明代土家族永顺土司祭虎时, “杀人亦献首于其庙闻楚缴外,保靖、石柱、酉阳诸土官皆然”。 明代陈继儒虎荟亦有“房陵间有白虎神, 好饮人血,每岁其民杀人祭之”的记载。据恩施地区土家族简史介绍, 在土家族地区, 人祭风俗在历史上存续了很长时间。100 多年前, 有个田姓族长的儿子犯了白虎, 买一乞丐代替, 但因乞丐与其子同宿, 还愿时误杀了自己的儿子, 遂下令禁止, 改还“人头愿” (用人头还愿, 也就是人祭笔者注) 为还“牛头愿”。其次, 每个部落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对图腾要敬重, 禁杀、禁捕, 甚至禁止触摸、注7 4 参见: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30) 。刘介:苗荒小记。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年, 第14 页。参见: 晋 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13 卷第1 期顾军: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视图腾, 不准提图腾的名字。图腾物死了要说“睡着了”, 且要按照葬人的方式安葬。江苏宜兴人古代以蛇为图腾, 因此对家蛇绝对不能打杀, 他们认为在床上、米囤上发现家蛇为吉, 在檐、梁发现蛇是凶, 应立即回避。有时还要点燃香烛用食品来供奉。图腾禁忌往往是很神圣的, 如果破坏禁忌的话, 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在鄂伦春族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一个鄂伦春女人, 对熊不敬, 拿着熊的头盖骨戏说: “用这玩艺当盒该多好!”不久进山遇到一头熊, 被它一掌打碎了头盖骨。还有个故事说, 很早以前, 有个老太婆用熊的股骨做饭勺, 结果也被熊抓去捏死了。她的股骨被熊抽了出来。3 图腾圣餐与图腾牺牲一般来说, 图腾物被视作神物应受到特殊的尊敬与保护。但是, 有的部落却定期猎取图腾兽, 举行“图腾圣餐”, 甚至以图腾为牺牲来祭祖。澳洲土著的袋鼠氏族, 每年都要举行袋鼠圣餐。仪式在一个神秘的山坡上举行, 那里有两块大石头, 被描绘为一只雄袋鼠和一只雌袋鼠。他们把这两块石头搬下来, 在上面涂红色和白色, 红色表示袋鼠的毛, 白色表示它的骨骼。然后几个青年人爬上岩石, 刺破自己的经脉, 让血流在圣石上面。其他的人则在下面念着迫使袋鼠繁殖的咒语。然后, 青年人去捕获一只袋鼠回宿处交给长老们, 大家分食袋鼠肉, 这是他们能吃袋鼠肉的唯一机会。最后用袋鼠油涂擦参加仪式的人的身体。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唱起歌颂祖先袋鼠功绩的歌子。 这样的图腾圣餐在原始部落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圣餐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果腹, 而是为了使人与图腾合一。在他们眼里图腾太完美了, 吃了它, 图腾就会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它的智慧、力量、勇气就会融汇到自己体内, 并且会保佑自己。由于图腾餐的神圣性质, 它往往只能在某个特定的日子或仪式中举行, 只有这个时间, 才能破除禁杀图腾兽的禁忌。此外隆重的仪式和一些巫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以此来求得图腾的原谅。以图腾兽作为牺牲来祭祖, 则是一种与祖先神灵沟通的方式。例如, 新墨西哥祖尼印第安人在夏至日祈雨仪式中, 便用他们的图腾乌龟来祭祖, 希望祖先的在天之灵能够让老天爷多降些雨水。祭祀前几天便由祭司带领着一只庞大的队伍, 穿着节日的盛装, 载歌载舞, 虔诚地去“圣湖”迎回乌龟。将他们放在水盆里, 一些扮成神的人围着乌龟跳舞。然后带回各家,家人象迎接贵宾一样喂它吃的, 抚摸它, 对它祈祷, 竭力地讨好它。到杀祭的时候, “又是祈祷, 又是温柔的祈求, 又是羽毛, 又是祭品”, 杀死乌龟后, 它的壳被小心地保存起来, 成为全家的圣物。如果有不知情的外人提到乌龟死了, 他的话会引出主人一大串泪水, 他就会被提醒, 乌龟不过是“搬了家, 永远住在我们失去的亲人的家里”在这里图腾兽充当了信使的角色。在原始思维中, 阳间的人与阴间的人是不能沟通的, 要想让祖先的灵魂知道自己的愿望, 必须死去或是通过某种媒介, 这种媒介可以是巫, 也可以是图腾兽。先民们认为, 自己族类的灵魂与图腾兽的灵魂是平等的, 只是阳间的躯壳不同。死,8 4 参见: 文献1 , 第722726 页。参见: 托卡列夫主编: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各族人民。北京: 三联书店, 1980 年, 第282 页。详见黑龙江黑河专区逊克县鄂伦春民族乡补充调查材料。铅印本, 1961 年, 第14 页。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 年3 月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只是灵魂脱离躯壳换了一个家, 而在阴间的家里, 自己族类与图腾族类的灵魂居住在同一个地方, 没有任何区别。杀图腾祭祖, 是以杀死图腾兽的方式, 送其灵魂去阴间自己族类的家中,捎信给祖先灵魂, 让其在冥冥中帮助自己。因此, 在杀图腾兽之前, 也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要千方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