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村部及文化广场建设电视专题片.doc_第1页
解说词—村部及文化广场建设电视专题片.doc_第2页
解说词—村部及文化广场建设电视专题片.doc_第3页
解说词—村部及文化广场建设电视专题片.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部及文化广场建设电视专题片脚本电视专题片脚本:基石东昌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纪实片头解说:巍然屹立的长城,栉风沐雨而不倒,高可摩天的大厦,披星戴月而不倾,这源于它们坚实牢固的基石。 党的基层组织阵地,是党开辟事业的基石,是惠及人民群众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就是要让党的事业基石更加牢固,让党联系服务群众的行动更加具体,让党的执政地位更坚不可摧,固如磐石。开片场景:站在大桥角度的玉皇山、浑江水;新站广场高层建筑群(中行、农行、血站);站在望江亭上的东昌区全景;夹皮村部及文化广场全景;区领导办公场景及开会场面;广场标志,推出片名。 推出片名:基石 东昌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纪实片花解说:东昌区位于通化市区,全区辖2乡1镇,13个行政村,1157名农村党员,30000多农村人口。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缺乏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视,不少地方村级阵地破旧,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农村基层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有所下降。片花场景:区政府大楼;3个乡镇政府的外景;原村部破落的景象,村干部旧的办公条件(石棚和明兴原村部),群众到村里办事的镜头;旧村部前冷清萧条的景象。解说:东昌区委将村部和文化广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开篇之举,高度重视,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意见,确立了“先站稳,再站高”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五室”、“四有”、“一个中心”的建设标准。“五室”即办公室、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计生室;“四有”即有规范的村级组织牌子、有健全的村级组织制度、有必备的办公和培训设备、有合格的村务公开栏;“一个中心”即文化活动中心。几年来,全区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用于村级阵地建设,高标准新建村部5个2260平方米,扩建和维修村部6个2000余平方米,新购买村部2个1000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5个4000平方米。同时,通过“一把手”责任制,机关结对帮扶共建等工作机制,加强对村级阵地建设的帮扶、督查和指导,形成了村级阵地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场景: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场面;区委领导开会场面、办公情景特写;区委领导召开村部建设会议的镜头;区委制定的相关文件,文件中关于阵地建设标准的文字加红线特写;以党旗为背景推出“五室”“四有”“一个中心”的内容;夹皮、官道、长流村部特写,文化广场特写;镇党委召开支部书记会议镜头;村部建设责任书及共建单位名单特写;区委领导检查基层材料、指导办公的镜头。解说:金厂镇作为全区村部建设的试点镇,在阵地建设上,通过镇、村自筹资金80万元,省中小企业局帮助10万、市包保领导支持10万、区包保单位赞助1万,为夹皮、金厂两个村新建了办公场所。同时,投入资金10余万元,建设了3个文化广场,在全区率先完成了村部及文化广场的初建工作,全镇村级组织阵地建设达到了“五室”“四有”“一个中心”的基本标准。目前,金厂镇夹皮、龙头两个村被列入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金厂村被列入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场景:金厂镇政府大楼的威严,五星红旗飘扬在镇政府大楼的镜头;体现金厂镇建设成果的镜头(包括规范繁华的街头,各种省、市荣誉);金厂镇文化阵地建设及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名单特写;金厂村和夹皮村村部及文化广场建设成果特写;镇领导深入夹皮村和金厂村的特写;三个村部及文化广场的特写,省、市新农村试点村的牌匾特写。解说:2005年4月,由于通化市绕城公路建设,环通乡西昌村原有村部被依法占用,村里暂时租借办公场所,办公条件十分拥挤。明兴村也因原村部破旧成危房而租借办公地点。区委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与环通乡领导商谈对策,终于在2006年西昌片和董窖沟棚户区改造之时,区委领导经与开发商多次协调、沟通,为西昌村和明星村分别争取办公场所800m2和200m2,解决了两个村无固定办公场所问题。场景:西昌段绕越线大桥镜头;西昌村现在拥挤的办公条件,会议室拥挤的镜头;明兴村原村部破落的镜头;区委领导和环通乡领导开会的特写;区委领导棚户区改造现场指导办公的镜头;西昌片棚户区改造现场特写,董窖沟棚户区改造特写。解说:村干部有了办公场所,党员有了家,农民办事难、找村干部难的现象得到了实质性改变,村级组织教育党员、联系群众、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加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场景:村干部办公场景,党员活动场景,农民喜气洋洋来村部办事的场景。同期声:1.以前办点啥事儿,找村干部可费劲了!因为以前大队也没个固定的办公场所,那时候电话也不象现在这么方便。自从区里帮着把大队盖起来之后,现在找村干部可方便多了! 2.作为党员,以前也没啥活动,也没个地方搞,那时候大队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好了,有党员活动室,有阅览室,还有党员电教设备,咱们党员的活动也丰富了,跟党也近乎了!场景1:夹皮村部门前。 场景2:党员活动室。同期声:(村干部)官道村村长谈办公条件的变化,感想。场景:管道村部门前。片花解说:先前,由于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不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广大的农民当中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向心力,农民在农闲时间酗酒、赌博的比较多,学文化、参与文化活动的比较少,农民缺乏一定的文明道德风尚,乡镇、村屯风气比较差。片花场景:农民三两一伙酗酒的镜头;打麻将、打扑克牌的镜头,农村门前屋后闲散的农民。解说:“乡风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对村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场景:长流村新农村建设成果特写;规范的精神文明宣传栏特写;党旗悬挂在村办公室的特写;西昌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各种奖状的特写); 解说:2006年,区委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提出了建设“文化强村”的目标。随着村部及文化广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区文化和宣传部门充分发挥文化教育阵地作用,以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为依托,通过举办科普大集、科技培训班、发放宣传单和播放科技录象等形式,送文化、送科技下乡,引导农民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言行中彰显朝气,举止间勃发生机!在区委的号召下,全区3个乡镇先后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知荣辱、树新风”农民广场文艺汇演活动,同时,通过成功举办环通乡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棋牌赛等活动,广泛调动了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东昌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场景:区委领导召开精神文明会议的镜头;组织农民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镜头;农民在图书室读书看报的镜头;党员活动室里搞活动的镜头;官道村活动室乒乓球和棋牌赛镜头;农民观看科技光碟的场面;各种农民培训班的镜头,发放宣传单的场面;广场活动特写(秧歌队,踢毽球,广场文艺演出,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字幕:据统计,几年来,全区共举办各种农民培训班500余期,培训10000余人次,播放科技录象100余场次,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80余场,举办科普大集5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0余份。解说:强基固本宏图展,农村大地谱新篇。东昌区立足自身实际,审时度势,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的积极创新,如一剂催化剂,为农村带来了一场及时雨,整个农村大地如饮甘霖,勃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来了新的春天。我们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