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总结.doc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结.doc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结.doc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结.doc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2、确定一个方向的方法:可借助工具确认方向,也可以借助身边的事物确认方向。 3、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 当面向东时,则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当面向西时,则背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当面向北时,则背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当面向南时,则背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4、借助工具和其他事物辨别方向: (1)借助指南针和罗盘辨别方向。 (2)借助其他事物辨别方向: 借助太阳:早晨太阳在东方,面向太阳,面东背西,左北右南;傍晚太阳在西方,面向太阳,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借助北极星:面向北极星时,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借助树木:夏天,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稀疏的一面是北。 借助年轮:被砍伐树木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稠密的一面是北。 借助积雪:南面山坡的雪化得快,北面山坡的雪化得慢。 5、绘制地图的规则: 为了便于观察,在绘制地图时,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并在图上用箭头“ ”标出北方。绘制示意图时,确定观察点是前提,只有观察点确定了,才能确定其他物体的方向。 6、看路线图时,首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的规则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来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7、我们学习了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8、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9、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太阳、指南针、北极星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乘法口诀。 6582 可以读作658除以2,也可读作2除658。 2、口算除法: (1)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来的结果后添上几个0。如:8002=400 90003=3000 (2)想乘法,算除法:看除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要乘的数就是所要求的商。 如:8004=? 因为4200=800,所以8004=200 (3)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以一位数的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用被除数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4802=240 96003=3200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估算时,可以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或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来计算。 如:在估算4985的商时,因为498接近500,所以在估算时,可以把498看作5005,结果4985100;再如:估算3198时,因为319接近320,所以在估算时,可以把319看作3208,结果319840。 (2)想口诀估算:想除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所要乘的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4、笔算除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注意: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商0 。商0起作占位的作用。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除数比余数大1。 5、笔算除法的验算方法: (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被除数 如:4802=240,验算:2402=480 (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如:4802=2401,验算:2402 + 1=481 6、判断算式商的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的数字跟除数比较大小: (1)被除数最高位数字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和被除数的位数一样。 如:6695的商是( 三 )位数 4584的商是( 三 )位数 (2)被除数最高位数字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5876的商是( 两 )位数 25885的商是( 三 )位数 7、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的方法: (1)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就看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是偶数即0,2,4,6,8这五个偶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或者说它除以2没有余数)。如258就能被2整除,因为258的个位上8是偶数。257就不能被2整除,它的个位上7是奇数。 (2)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就用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如果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如:354就能被3整除,因为3+5+4=12,12是3的倍数,所以354能被3整除;而653不能被3整除,因为6+5+3=14,14不是3的倍数。 (3)判断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就看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是0或者5则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如:230就能被5整除,615就能被5整除;653就不能被5整除,它个位上的数不是既不是0也不是5。 8、0乘以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0不能作为除数。 如:0532=0,01568=0,0+152=152,158-0=158 9、( )里最大能填几的方法: 5( )653 用6535=1303,( )里填130 ,5(130)653 4( )480 用4804=120 ,( )里填120-1=119,如果填120,那么4120=480 第三单元统计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若干数相加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求平均数分为两步,首先求出若干数的和,再用所求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 并脱式计算p42。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5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6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如: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第四单元年月日(一) 年、月、日部分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二) 24时计时法部分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 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二)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第六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 长 = 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 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 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比较两个小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