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 知识管理 d 2 据史料记载 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 人口过百万 富华甲天下 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 北宋的都城是 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北京3 人们常用 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 来形容丞相 宰相 的地位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有 a 分化事权b 重武轻文c 设置通判d 废除丞相 a c 4 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 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 副宰相b 通判c 节度使d 转运使 b 知识点2重文轻武的政策5 我国历史上 宋朝经济繁荣 文化兴盛 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不堪一击 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a 科举制度b 三省六部制c 重文轻武的政策d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6 宋太祖深知 马上得天下 马下治天下 的道理 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b 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c 分化宰相权力d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b 7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 神童诗 开篇就说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这表明当时 a 尚武风气盛行b 全国读书风气深厚c 藩镇混战割据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 能力提升 8 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 包括 禁军掌握发兵之权 设置副宰相 知州三年一换 地方设置转运使a b c d c 9 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 下列对这一国策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 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地位b 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c 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d 不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d 10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 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 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 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初三夜晚 大军哗变 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 他先后两次 杯酒释兵权 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 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 有宋一代 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 宋朝大力发展科举 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 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 重用文人 这里既有 不能马上治天下 的客观需要 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 历宋一朝 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 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材料一中的 显德七年 具体是哪一年 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 材料一中赵匡胤 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 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达成此目的 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960年 陈桥驿 答案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 削弱相权 设立多重机构 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3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答案 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避免武将篡夺政权等 积极作用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直击中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