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I)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I)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I)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I)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I)卷一、 选择题(本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A . 平面镜发出的B . 像s发出的C . 平面镜反射的D . 人的眼睛发出的2. (2分)下列有关青春期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不正常的是( ) A . 身高突增B . 性器官迅速发育C . 失眠多梦,不愿意与他人交流D .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3. (2分)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分贝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 . 声波具有能量C . “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音调D .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4. (2分)下列有关动物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B . 大鲵幼体用肺呼吸C . 丹顶鹤前肢变成翼D . 麋鹿胎生哺乳5. (2分)农民刚播种完小麦就下了一场大雨,造成土壤板结。此时,要保证种子的正常萌发一般要进行松土,松土的目的是( ) A . 保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空气B . 保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C . 保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温度D . 避免杂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6. (2分)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科学”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发现你看到的( ) A . 纸是蓝色的,字是黑色的B . 纸是蓝色的,字是红色的C . 纸是蓝色的,字是蓝色的D . 纸是白色的,字是红色的7. (2分)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人体中的链球菌人体皮肤中的真菌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珊瑚菌地衣中的真菌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A . B . C . D . 8. (2分)如图所示,小明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晰B . 孔与塑料膜距离不变时,物体与小孔的距离越远,塑料膜上的像越小C . 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一定要是圆的D . 从同一侧看,若物体顺时针转动,则塑料膜上的像逆时针转动9. (2分)以下对图示昆虫发育过程最正确的解释是( ) A . 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B . 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C . 昆虫这种发育特点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 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10. (2分)下列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A . 冷觉感受器B . 味觉感受器C . 痛觉感受器D . 热觉感受器11. (2分)CCTV-10科教原道,大“真”探“野外求生”栏目深受大家的喜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海上遇险时,饮用海水不仅补充不了人体需要的水分,反而加快脱水而死亡B . 登山杖的主要作用可维持身体平衡,并减轻地面对人膝部的冲击C . 在进入洞穴时要点火把,可探试洞穴内氧气是否充足D . 塑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作起火装置12. (2分)下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 . 此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B . 在开花时期,雨天多于晴天会影响过程C . 完成受精后凋落,能继续发育D . 图中将发育成果实13. (2分)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 )A . 鼓膜B . 听小骨C . 耳蜗D . 外耳道14. (2分)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的一项是( )组别种子数量(粒)温度()光照空气水分5020无光通风适量5020有光通风少量A . 水分B . 空气C . 光照D . 温度15. (2分)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 A .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B .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D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6. (2分)小晨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15 cmB . 屏上的像是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 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左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重新呈现一个清晰的像D .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当蜡烛移动到 32cm 刻度时,可能不成像17. (2分)美丽的蝴蝶是白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与“蝴蝶”分别处于发育的那个阶段( )A . 幼虫、蛹B . 蛹,幼虫C . 幼虫,成虫D . 若虫、成虫18. (2分)晚上夜自修时,小柯通过窗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下列对该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所成的像是实像B .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C . 像形成的原因是光的反射D . 人离窗玻璃越远像就越小19. (2分)霉菌与细菌在结构上有不同点是( ) A . 霉菌有细胞质B . 霉菌有细胞壁C . 霉菌有叶绿体D . 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20. (2分)迈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处理仅需0.6秒,高效便捷。人们在距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0.51.2m处时,系统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摄像机的镜头( ) A .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大于0.5mB .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小于1.2mC .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D .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6m二、 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共8题;共25分)21. (3分)“春见耙耙柑”是一种原产于四川的柑橘,因其多汁味美、口感细腻,素有“一口一春天”美誉,近来深受温州消费者欢迎。 (1)“春见耙耙柑”是植物的果实,它是由花的_发育 而来的。 (2)耙耙柑糖度高,品尝一口,甜味十足,形成味觉的部位是_。 (3)为了提高春见耙耙柑的产量,果农常会对它的枝条进行修剪,那么果农剪掉的是_(选项“顶芽”或“侧芽”) 22. (3分)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相关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之前,需完成的生理过程是_。 (2)受精完成以后,图一中的_发育成图二所示结构。 (3)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消耗的有机物来自于图二中的_。(填代号,横线填名称,下同) (4)图三中的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 23. (2分)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近几年聚焦青少年近视,主要目的是为提升护眼意识和科学用眼知识,预防屈光不正,提高青少年眼健康水平。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_图,应该佩戴由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24. (5.0分)春天,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野外活动。沿途的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同时也使他想到许多科学问题: (1)途中同学们一路高歌,歌声是由于声带_产生的。 (2)他的一位同学坐车时晕车呕吐,主要原因是( ) A . 汽车的震动B . 车速过快C . 内耳某感受器过于敏感(3)观赏油菜花时,发现油菜地里蜜蜂飞舞,而附近的稻田里却没有蜜蜂问津,原因是油菜花具有_的特点(写出其中两项)。 (4)随后他又去采摘番茄,发现有一株番茄枝上结出不同品种的番茄,那么农民采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是_,这种繁殖方法属于_(填“有性”或“无性”) 生殖。 25. (2分) _和_输送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_和_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并分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26. (5.0分)有些绿色开花植物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有些植物的子房内有两个或多个胚珠。下图为两种不同植物的子房剖面图,其柱头上各落有同种植物的4个花粉粒。请分析回答: (1)无论是单胚珠植物还是多胚珠植物,它们的个体发育过程都是从_开始的。 (2)如果A、B柱头上的花粉粒都能萌发出花粉管并抵达子房内,则在图_所示的子房内,有些精子得不到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图_所示的子房出现瘪粒的可能性较大。为防止瘪粒现象,在农业生产上常采取的_办法,以提高结实率。 (3)番茄的每个果实里常见有多粒种子,说明番茄的子房类似图_。 (4)剖开成熟的西瓜,有时会看到几粒白子,这是因为_。 (5)塘栖枇杷名满天下,口味各具特色,其中有两个不同品种的枇杷:软条白沙和平头大红袍,现将软条白沙的花粉授到平头大红袍某朵花雌蕊的柱头上,受精作用完成后,由该花发育成的枇杷果肉性状应为_(填枇杷品种名称)品种的口味。 (6)若要让一棵枇杷树上既结出软条白沙品种的枇杷,又结出平头大红袍品种的枇杷,应该采用的繁(生)殖方式是_。 27. (3分)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房记物上,他应向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选填“亮”或“暗”)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 . 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B . 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C .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8. (2分)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厘米,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_厘米。 三、 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题,每空2分,共26分) (共4题;共30分)29. (8分)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请回答:(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_,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2)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子,放入_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4)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 _。 30. (6分)科学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 (1)为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_。 (2)第一次成像时测得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cm。固定蜡烛A不变,将玻璃板平移至B点再次成像,此时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cm。若在像与玻璃间放一与玻璃板等大的木板,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像。 (3)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 (8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是正确的。 32. (8.0分)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回答下列问题:(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 (2)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算焦距范围为_。 (3)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 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四、 分析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第33题5分,第34题4分,共9分 (共2题;共9分)33. (5.0分)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A点。完成此光路图。 34. (4分)如图所示,水中S处有一条鱼,小刚看到的鱼的像的位置为S,若小刚用鱼叉去叉鱼,则应对准_(选填“S的右下方”或“S的左上方”)叉,才能又到鱼;若爷爷用手电筒去照亮鱼,则应对准_照,才能照亮鱼。请你在图中作出一条由S发出,经过水面后射入人眼的光线_。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