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炼油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日期:2008-12-14来源:中国石油炼化物资采购网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背景: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炼油工业在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内炼油企业必须适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健康发展、提高竞争实力,并能够与跨国石油公司进行抗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炼油行业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存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探讨我国炼油企业发展道路。 关键字:炼油工业;SWOT;国际竞争力;战略 A SWOT Analysis-based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of Chinese Oil-refining Industry Abstract: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as China joins the WTO, Chinese oil-refining industry gain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ut also rigorous challenges. Domestic oil-refining enterprises have to adjust to the change of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revise thei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How to develop healthy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strengthen competitive power and contest with foreign counterparts is the severe subject. By using the strategic method called SWOT analysis, domestic oil-refining enterprises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external circumstanc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paper giv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find routs for our oil-refining industry. Keywords: oil-refining industry; SWO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strategy 1 引言 炼油工业是我国石油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自建国以来我国炼油业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及产业自身的发展惯性作用,我国炼油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截至2005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28亿吨/年,超过俄罗斯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炼油大国。2005全年加工原油2.86亿吨,生产汽煤柴三大类油品1.75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炼油及石油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以三大集团公司为主的国内炼油企业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推动下,已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但随着入世保护期的结束,国内石油市场将与国际石油市场全面接轨,国内炼油企业将与外国石油公司进行面对面的较量。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炼油企业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均不具竞争力。在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国内化已成定局的态势下,国内炼油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来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国内炼油企业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 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国内炼油企业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在环境给予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各种应对策略。 2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企业战略分析的一种实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它分别代表着英文单词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它全面系统的对企业内部优势(S)和劣势(W),外部存在的机会(O)和威胁(T)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应对策略,最终为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炼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到其竞争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为我国炼油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寻找途径。 3我国炼油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31 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任何一家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相比都会在某些领域存在优势和劣势。所谓优势就是指一家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比如增加利润。但是,优势并不一定会体现在较高的赢利率上,有时企业更希望增加市场份额。然而,企业究竟在哪一方面具有优势才更有意义呢。制定企业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放大企业已有的优势,弥补或回避企业存在的劣势,以便使企业扬长避短。而对企业内部分析又是合理企业战略制定的必要条件之一。 311 国内炼油企业存在的优势 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我国炼油企业的雇员数量是国外大公司的5倍到10倍以上,这当中不乏有经验丰富,知识应用能力很强,整体素质较高的且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技术工人队伍,在与国外大公司的竞争中有明显人才优势。 炼油能力和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我国炼油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具备了一定实力,原油加工能力和多种石化产量居世界前列。据2004年统计,我国已经有20多种主要的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的前列:原油产量居世界第5;原油表观消费量世界第2;炼油能力世界第2;乙烯生产能力世界第3;五大类合成树脂生产能力世界第4;合成纤维生产能力世界第1;合成橡胶生产能力世界第4;聚丙烯和合成橡胶消费量世界第1;硫酸、合成氨、化肥、电石、染料、磷矿、磷肥、胶鞋等产量世界第1;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世界第2;涂料等世界第3。1 200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28亿吨/年,同比增加1400万吨/年;其中,高硫油加工能力达到4300万吨/年,同比增加800万吨/年。2005年全年加工原油2.862亿吨,同比增加1758万吨。2006年一季度,全国天然基原油产量为4544.6万吨,同比增长1.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较2005年全年回落2.15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7372.4万吨,同比增长3.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55个百分点。2006年上半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9166.4万吨,同比增长2.1%;成品油产量达8482.2万吨,同比增长5.6%。原油和成品油产量增速虽然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7和1.4个百分点,但产量绝对值均达到历史高位。 2 企业竞争实力逐步增强 我国炼油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在1998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改革重组后,三大石油公司真正成为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炼制环节更是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目前我国已形成一批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基地,在沿海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加工高硫原油的能力。根据美国油气杂志2005年12月19日公布的世界炼油公司排名,中石化的镇海石化公司以2015万吨/年的产能首次入围,排名第18位。 312 国内炼油企业存在的劣势 管理水平低 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效益的好坏,同时也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政府对整个石油工业进行了战略重组,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国内炼油企业的效率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但与外国大公司相比,管理水平、技术手段仍然较低。国内炼油企业尚未形成真正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目前国内炼油企业普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企业结构趋同,大而全、小而全,装置规模小、企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相比之下,外国石油公司在获得市场准入后,将直接在国内设立贸易机构和分销网络,不仅可以降低进口产品的经营成本,而且可以依靠其较高的管理水平、雄厚资金以及国内比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与国内企业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这些将使我国炼油企业面临包括营销策略和管理水平在内的综合能力的考验。 规模效益差,产品成本较高 对我国企业来说,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不强。炼油企业的规模效益十分明显,生产规模化是企业生命力之所在。我国炼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虽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企业规模小得多,与国际跨国公司相差一个档次,缺乏与国外同行世界级企业相抗衡的规模和实力。2005年,国外最大炼油厂(委内瑞拉胡迪瓦纳)的规模达4700万吨/年,世界平均规模为611万吨/年。我国最大的炼油厂(中国镇海)规模仅为2015万吨/年,国内炼厂平均规模只有378万吨/年,大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2%。我国炼油企业的规模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无论是炼油能力、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还是营业利润均与国际大公司有很大差距。另外,由于国内原油配置不合理(数目众多的地方小炼厂与大型炼厂对油源、市场的争夺),造成大型炼厂开工不足,装置负荷率低,成本提高。 表1 2004年国外三家公司与中石油、中石化几项指标对比情况。 公司名称炼油能力(万吨/年)总资产(亿美元)人均销售收入(万美元)营业利润(亿美元)*装置负荷率(%)* 中石化15520573.1819.27.1677.93 中石油11866736.6311.13.4180.30 BP193351911.08273.614.4891.00 壳牌246701928.11236.844.5093.05 埃克森美孚284651952.56307.38.5988.00 数据来源: 根据基于属性约简的石油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张立凡,李东,及各公司2004年年报整理,*为2002年数据。 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不足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对以科技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创新的运用。炼油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未来发展不再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投入量,而将是依赖对知识的利用和技术的创新。我国炼油技术的总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主要依靠自主开发技术。炼油行业落后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的大公司都是靠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核心竞争力塑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我国炼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成果少与技术成果转化率低,进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率为45%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50%。而国外大石油公司的技术成果转化率为60%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0%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炼油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少,科技立项低水平项目重复多,这不仅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也造成炼油工业的科技进步缓慢。在专利申请方面,我国许多大型炼油企业的专利申请年均只有几十件,而国外大公司年均专利数都在100件以上。 我国炼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油气产量(油当量)与埃克森石油公司非常接近,但我国每吨产量(油当量)的科研经费只有0.260.34美元(科技投资约占当年原油销售收入的1%左右),只相当于埃克森石油公司上游科研经费的26%;整个石油工业的科研经费只占同期资本与勘探支出的0.7%0.8%,而埃克森石油公司则是2.3%3.1%。 产品质量差 目前我国汽煤柴三大类油品产量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然而油品质量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内炼油厂汽油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硫含量和烯烃含量高;车用柴油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硫含量高、氧化安定性差、十六烷值低。我国炼油企业由于缺少生产清洁优质油品的二次加工手段,许多产品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现行的国内汽油标准的硫含量是欧III准汽油硫含量的5倍以上,是欧IV标准的16倍。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汽车拥有量的骤增,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特别是2008年“绿色奥运”的日益临近,汽油质量将实行更严格的欧洲III类排放标准。这一形势无疑对我国当前的炼油工业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 营销水平低 国内炼油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缺少完善的销售网络和销售策略。与外国大公司相比,国内企业总体营销能力较差。世界跨国石油公司建有发达和完善的成品油终端销售网络和设施。众所周知,成品油终端市场是炼油企业的生命线,其市场份额大小,是直接关系到炼油企业生存空间、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成品油终端市场状况令人堪忧。我国加油站数量明显偏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加油站约45万座),经营状况却明显不如国外石油公司。另外,我国成品油零售网点严重不足,销售体系缺乏加油站的坚实支撑,基础十分脆弱。据调查,中石油集团公司所属区域内的终端市场占有率仅为30%左右,区域外终端市场占有率只有3%左右。 32外部机会和威胁 321 国内炼油企业拥有的机会 国内经济发展迅猛,石油市场供不应求 近几年,中国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8%10%的增长速度。我国石油市场在国际市场高油价和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下继续增长:上半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9166.4万吨,同比增长2.1%;成品油产量达8482.2万吨,同比增长5.6%。进出口方面,06年上半年,中国净进口原油7033万吨,同比增长17.6%;净进口成品油1203万吨,同比增长48.3%。我国石油产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据预测,到2010年、2020年我国石油的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和4.5亿吨,而局时我国的原油产量将维持在1.72亿吨,原油缺口分别为1.6亿吨和2.7亿吨。未来中国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石油制品消费国。良好的市场环境给我国炼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成品油市场放开,下游买方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炼油企业经济效益 我国履行WTO承诺,于2006年12月全面放开成品油市场,外资及民营企业均可均可进入成品油的批发与零售并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虽然民营机及外资企业大可从国外进口成品油甚至建立自己的码头,但从风险和成本考虑,此举并非上策。所以,较为现实的举措是,下游经营成品油批发和零售的企业从国内炼油企业购买成品油或者通相关炼油企业采用合资等形势来保证价格等竞争要素。所以,这对我国的炼油企业来说,实现了下游买方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2 我国石油工业存在的威胁 入世带来竞争加剧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炼油企业在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和严峻的发展环境。根据加入WTO的原则,我国继2004年年底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之后,于2006年年底开放了成品油批发市场。现在外国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可在我国投资办厂,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抢占我国市场。显然,在技术、质量、品种、成本等方面处于劣势的我国炼油企业,将会面临市场空间逐步被挤占的困境,直接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石油后备资源不足,对外依存度提高 近几年由于技术、资金等困难,我国石油勘探工作严重不足,再加上多年的强化开采,石油生产量高于石油储量,石油资源接替矛盾十分突出。2006年我国石油储采比为11,而世界石油储采比水平为40.5。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新发现油田规模总体呈变小趋势,而且新增探明储量中的低渗透与稠油储量所占比例逐年加大,储量品质变差,新增及剩余储量可动用性较差。截止2006年底,我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0.43亿吨,全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49亿吨,同比下降1.6%。虽然我国剩余油气可采储量前景广阔,但由于剩余资源的50%以上属于低渗或特低渗油,埋藏深度大于3500米,并且大多分布在气候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差、油藏构造复杂、勘探程度低的中西部地区,油田的勘探难度较大。 据统计,2006年,我国的石油消耗量为3.29亿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中,石油进口量为1.4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4%。根据国内外多家机构预测,到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到3.5亿吨,2020年可能达到4.5亿吨。按照预测,如果我国在今后石油钻探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或没有大油田发现,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6%和60%。我国石油需求缺口的不断扩大和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给我国石油工业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4 绘制SWOT矩阵并提出相应战略 在对我国炼油行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之后就可以绘制出该行业的SWOT矩阵,将其存在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清晰的列在矩阵中,并按照“依靠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回避外部威胁”的原则依据以上分析结果制定四类战略,即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 41 SWOT矩阵 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国内经济发展迅猛,石油市场供不应求 成品油市场放开,下游买方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炼油企业经济效益入世带来竞争加剧 石油后备资源不足,对外依存度提高 优势 (Strengths)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 原油加工能力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企业竞争实力逐步增强SO战略 1.品牌战略ST战略 1. 利用上游“走出去”战略,扩大海外油源的炼制能力 2. 利用劳动力和一体化优势,降低炼油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 劣势 (Weaknesses)管理体制障碍 规模效益差,产品成本较高 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不足 产品质量差 市场营销水平低WO战略 1. 科技战略WT战略 1.规模化经营战略 2. 国际化经营战略 3.石油储备战略 42 四类战略 将企业所处竞争环境中的优势、劣势分别与机会和威胁相结合制定出四类战略。 SO战略 品牌战略 我国石油行业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两大国有石油公司为龙头,继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从上游勘探、储运到下游的批发零售,中石油与中石化无处不在,这无形中形成了巨大的品牌优势。石油同样作为一种商品,要想赢得更多的消费者,除了作为一种必须能源消费外,石油公司和炼油企业的品牌效应同样必不可少。 随着成品油市场的放开,国有企业垄断油品市场的结构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国外石油公司将进入我国的成品油市场,所以面对国外竞争者,我国炼油企业应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利用品牌战略来提高顾客忠诚度。 ST战略 扩大海外油源的炼制能力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产油国的外交力度的增大和上游石油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这些都将给我国带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原油。作为产业链下游的炼制企业,面对日益膨胀的成品油消费市场,海外原油可谓国内石油市场的又一股新鲜的血液。所以如何提高炼制海外原油的能力显得迫在眉睫。国内石油公司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以中石化为例,其在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的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就是基于此种考虑。以码头为依托,兴建大型炼油设施,提高炼制海外石油的能力,是我国炼油行业的必由之路。 价格竞争战略 众所周知,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石油产业链下端的炼制行业同样如此。并且,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是我国炼油工业从上而下的整个资源流动转变过程极其顺畅,不但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样降低了炼油成本。基于这两点因素,我国成品油具有相对较强的价格优势,而在世界油价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价格优势显得格外明显。 所以,在逐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内部成本控制的条件下,继续保持最终产品的价格优势,是提高我国炼油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WO战略 科技战略 目前我国炼油工业经济在较好国内经济背景下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然而国际石油市场变幻莫测。随着外部环境的聚变,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内炼油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如何与世界接轨?科技之路是必由之路。国内炼油企业要加大在科技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利用目前企业赢利,资金有保障的条件下提高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比例。加快科技进步,大力研究开发核心技术,加强国际间技术交流。鼓励企业大力进行自主开发,鼓励创新。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并侧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核心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在国际石油产业中,高新技术的竞争取代规模和成本居于竞争主导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技术的垄断在不断增强。在加强高技术引进或消化吸收力度的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现有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水平,形成自己的稳固销售网络。 WT战略 规模化经营战略 根据石油工业的特点及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大公司的差距,扩大国内企业的规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国内石油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能与大跨国公司抗衡,必须降低成本,实施规模化经济战略。依据市场的需要、原料来源的特点及地缘条件,采用国际化合作方式,兴建具有国际化规模的炼化工厂。对几个主要的炼化基地利用最新先进技术扩大单套炼油装置规模,扩大企业规模。集中和优化国内有限的原油资源,淘汰关停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小炼厂,提高装置开工负荷,降低消耗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规模竞争力。 国际化经营战略 由于我国存在严重的石油接替矛盾,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走出国门成为石油企业想要生存下去的唯一道路。国内一些有一定的规模竞争力炼油企业,在利用好国内市场、国内资源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化经营来提高自身抗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编码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零糖食品市场趋势评估及健康诉求与渠道扩张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进口水果供应链溢价因素分析与跨境冷链投资可行性研究
- 2025-2030装配式建筑推广障碍分析及成本优化与政策激励效果评估研究
- 教育园区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025年动态分析与应对措施报告
- 植物竹材日用品制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森林康养疗愈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护理三基训练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空调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化验室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乡村医生法律法规知识
- 2025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
- 第一单元 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件 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与载流子传输机制
- 病媒生物防培训课件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1.1 《疆域》
- 《生产运营管理》 课件 第15章-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生产运营模式
- 净菜加工培训
- 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 皮带厂车间管理制度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