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欣赏颜体书法讲稿.doc_第1页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讲稿.doc_第2页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讲稿.doc_第3页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讲稿.doc_第4页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的代表性人物,“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其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其行书有着遒劲郁勃风格,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一、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书法作品欣赏 争坐位帖亦称论坐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刚烈之气跃然纸上。忠义之气充之于心、赋之于文、形之于书,全篇理正、词严、文厉、书愤,洋洋千文,如长水蹈海,无可阻挡,遂使历代书家无不为之服膺倾倒。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争坐位帖是一篇草稿,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争坐位帖因是手稿,其书法随意自如,挥洒有度,更为历代书家所重,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称行书“双璧”。颜书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中汲取经验获得成功的。冯班在钝吟书要中称“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当时颜书流传之广,摹习之众,可见一斑,我国辑录颜书最早最完善的忠义堂帖出现在宋代,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的。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1 争坐位帖是颜真卿56岁时于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十四日写给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的信函。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为此颜真卿出于对朝廷纪纲的维护、对功臣秉义的佑护、对奸佞骄横的摧折书写此稿,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争坐位帖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时。原稿用唐畿县狱状磓熟纸写就,共七页,秃笔书,有夹行小注和勾改痕迹。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北宋长安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安氏据以摹勒刻石,后安家兄弟异爨,将真迹一剖为二,其后又辗转进入内府,自此再无下落,不知所终。惟其刻石今尚存西安碑林,世称“关中本”、“陕刻本”。刻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传,好事者皆以该本为据辗转翻刻,故传世诸本以其最为所重。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国家图书馆馆藏为其中之一。此本43行“出入王命” 之“出”字完好无损,当为南宋所拓。末有清何绍基手书小字长篇诗跋。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2国家图书馆藏宋拓本一册,为梁启超旧藏,宋元明何人收藏已无从考,清初为程瑶田家藏,后归吴荣光,后再归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清末民初归梁启超饮冰室,再归庞芝阁,最后入藏国家图书馆。外签为梁启超乙丑正月正书所题:“程易畴吴荷屋旧藏宋拓争座位帖,今归饮冰室。”钤“饮冰室”小椭圆印。内签为潘仕成正书“宋拓颜鲁公争座位帖,潘氏海山仙馆珍藏”,有程瑶田、翁方纲、梁启超墨跋及郑孝胥题记。钤“程氏瑶田”、“吴氏荷屋平生真赏”、“海山仙馆主人”、“饮冰室”、“庞芝阁金石文字记”等印。 颜书在宋代影响最大,宋四家皆极推重,“宋四家”之首苏东坡最为推崇颜真卿书法,尊为书之极至,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是对颜书的最高评价。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傲啸书坛的“狂逸之士”米芾于颜楷鄙为“恶札之祖”, 然于鲁公争坐位帖、祭侄文稿且绝无微词,米芾在宝章待访录中赞誉道:“字字意相联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世之颜行书第一书也。”米芾在书史中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黄庭坚山谷题跋谓:“观鲁公其帖,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徐沈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肃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与鲁公二人。”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3元承两宋之风,至明帖学大兴,颜书不如两宋兴盛,清嘉道之后,帖学式微,颜书与欧阳询、褚遂良又为世所重,习颜者日益增多,直至今日,不绝于缕。启功先生云:“鲁公书非独为有唐八法之宗,亦古今书苑之祖。其铭石之作,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莫不衣钵相沿。”启功先生对争坐位帖情有独钟,曾一再通临。二、颜真卿书法欣赏概述及代表作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 颜真卿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其广泛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人研究,吸取其长处,经过消化咀嚼,形成了自家的面貌。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氏以自己的审美习惯,以独特的气度和胸襟,对古法进行创新。颜字气度恢宏,雍容大度,早期以方笔为主,落笔侧人,后期改用圆笔,藏头护尾。从结字上看,多呈包围之势,外紧内松。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4 颜真卿的行书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有着遒劲郁勃风格。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的书体,后世学习此书法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因此人们称之为颜体。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松雪、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氏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5 颜真卿书法作品传世比较多,著名的墨迹,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为公认的真迹外,其余的作品真伪尚有不同的意见。但都是流传有绪的墨迹。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另外,还有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元结碑等。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纵 28.2厘米,横72.3厘米, 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反成为颜氏不可多得的佳作。他用笔苍率,不着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飞动,姿态横出,笔势雄伟,超神入圣,誉为颜书行草第一。元鲜于枢曾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颜真卿晚年的得意作品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6 颜真卿除了书法成就之外,还研究过古生物化石,在颜氏游览南城县麻姑山,于一座古坛附近,看到一些螺蚌壳化石夹在地层中。他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他的论点: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才成为陆地,那些化石就是证据。他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并刻石记之。非独记事,亦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后世常常赞叹的仅仅是颜公这块字碑的书法,有称“天下第二书”。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7 颜真卿(709-785),终年77岁,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颜氏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颜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8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个阶段:1.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2.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3.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颜真卿书法欣赏,多宝塔碑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此碑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真卿一生书碑甚多,西安碑林即藏多宝塔碑、臧怀恪碑、郭家庙碑、争座位帖、颜勤礼碑、马璘残碑、颜氏家庙碑 7种。而多宝塔碑为其所有碑版中年代最早者,乃颜真卿44岁时作品。碑文叙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发愿兴建多宝塔的过程及有关佛事。唐玄宗曾为立塔赠银50万、绢上千匹。楚金禅师死后,唐玄宗特派使者吊唁,监护丧事,并亲自书写了塔额,颜真卿书法欣赏。颜真卿书法欣赏【多宝塔碑】三多宝塔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陈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颜真卿书法欣赏。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自书告身帖】丰肥古劲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字多藏锋下笔,点画偏于圆,除横细竖粗的特点之外,有些竖笔,中间微微向外弯曲,因此显得骨肉亭宏,沉雄博大。线条凝重、浑厚,起笔圆润,笔笔中锋而行,收笔含蓄。通篇文字自然天成,结字稳中求险,巧里藏拙。尤能反映出颜书的丰采。自书告身帖全帖三十三行,共计二百五十二字。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自书告身帖】二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自书告身帖】为颜真卿书法中的乘兴之作,可谓晚年所书之经典,达到一人书俱老一、一炉火纯青一的艺术境界。朴实谦和之美溢于字外,雍容舒畅,别具一格。宏观感觉错落有致,一气呵成,其自由跌宕而又豪迈自然。全篇浑然一体,气脉相通。观之,更使人感到雄强磅礴,神完气足,极具审美价值。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自书告身帖】三 自书告身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自书告身帖署书于建中元年八月二十八日。楷书,纸本,计255字。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曾藏墨迹本。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后世的委任状颜真卿写这篇告身时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他的书法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年他还书写了颜氏家庙碑,和自书告身帖同是他晚年的为作,历来为世所珍重。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自书告身帖】四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颜真卿书法【麻姑仙坛记/中兴颂】古雅遒劲颜真卿书法欣赏,大历六年,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书于大历六年四月,时年六十三岁。楷书。【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作品。碑刻原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今已无原碑拓传世。传此帖本有大、中、小三种,因原石均佚,故难寻佳本。据王昶金石萃编引明藩益王重刻碑跋文中记载,他曾广访宋拓,命良工精刻之,故世传所谓宋拓者实为明人翻刻,是册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明翻刻明拓本,原为张之洞家藏本,后归朱翼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欣赏【中兴颂】 颜真卿书法欣赏【中兴颂】书于大历六年六月。楷书。凡21行, 行 25字。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竖写左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据马子云、施安昌碑帖鉴定记载:“1973年秋在林彪家查获碑帖一批,其中有中兴颂石崖拓本之上半本。实为宋拓本,其字有部分损坏,然既不过肥而又不甚瘦,字虽大,而其精神犹如宋拓之颜家庙碑与后出土之颜勤礼碑之字。”此本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刻又称中兴颂,碑文系元结于上元二年秋八月所撰,文辞古雅遒劲。欧阳修集古录云:“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今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传模补足,非其真者。此本得自故西京留台御史李建中家,盖四十年前崖石真本也,尤为难得尔。”可见,石崖在北宋晚期就已残损。至清代以后石崖之字剜凿严重, 拓本失去颜书面目。颜真卿【郭虚已墓志/东方朔画赞】颜体早期颜真卿书法欣赏【郭虚已墓志】 颜真卿书法欣赏,郭虚已墓志志文统篇规整统一,单字结构严密,笔道刚劲有力,较之现藏最早的北宋多宝塔碑拓本影印本,保持了颜氏楷书风格的原风原貌,是研究颜体早期书法成就弥足珍贵的资料。郭虚已墓志在书法研究史上的作用尤其重要,夫子庙堂记残碑和多宝塔碑是过去发现的颜氏早期书法作品,这方墓志撰写于天宝八年,在时间上早于上述两个作品。颜真卿当时是岁,其书法艺术已有相当浓厚的功底。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并书写的郭虚已墓志。据有关专家鉴定,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志文楷书,行,满行字,共字,有浅线界格,字体端庄工整,刻工十分精细。 东方朔画赞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唐开元八年德州刺史韩思复曾铭石立于东方朔神庙前。 天宝十三载颜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访使东平王安禄山为探察颜氏虚实,委派判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监察御史阎宽、李史鱼、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颜真卿与之狎游此庙。见其碑文磨损不堪,感叹之余,挥毫依旧文重书,复刊于石,并撰碑阴记,以抒对东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镌刻完工时,正值安禄山反叛,石刻被藏匿土中。十余年后,由别驾吴子晁起立于庙前。自署天宝十三载十二月立。 晋夏侯湛文,颜真卿楷书,碑阳额为其篆书。颜真卿书法欣赏【东方朔画赞】 碑阴记为颜真卿撰文并楷书,额为其隶书。碑在山东陵县,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颜真卿书法欣赏书此碑时46岁,正值壮年,神明焕发,意气干云,颇为后世珍重。此碑精拓本鲜见。由于此碑石质粗劣,随着时间延移剥落增加,碑下部尤甚,很多字几不可识。颜真卿书法欣赏【祭侄文稿】篆籀法三大特色 颜真卿书法欣赏,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这件作品原不是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