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时 计 划第 周 星期 课 题诗词曲五首 第1课时课 型计划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掌握诗词复习的知识要点。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2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情感与价值观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 学 重 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 学 难 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二、检查前置作业三、研习诗歌1、会读2、会说(诗意)3、会品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准备默写2、预习下一首诗歌一、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音。把握节奏。节奏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音乐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读出重音。所有的韵脚都应重读,关键词语要重读,以体现诗歌语言的音韵美。3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4品诗,品评名句、感受哲理美。教师提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5、小结本首诗歌。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一、前置作业展示:1、 简介作者与背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2、 生字词检测3、 概述文意4、 初读感悟二、学生读课文,配乐(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2)请两位同学播放课前自行制作的配乐朗诵带,其余学生听读并点评。(3)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这是朗诵的前提,本诗中注意“柯(k)”的读音。(4)学生练读。(5)全班齐读。三、(学生讨论)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四、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课 时 计 划第周 星期 课 题诗词曲五首 第2课时课 型计划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2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情感与价值观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 学 重 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 学 难 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二、检查前置作业三、研习诗歌1、会读2、会说(体会诗情)3、会品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准备默写2、预习下一首诗歌一、导入新课: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杜牧的咏史名作赤壁。2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3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品读后两句: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5学生齐读诗歌,再次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6、小结:赤壁是杜牧的一首即物兴感的咏史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物感兴,借赤壁之战的遗物而发怀古幽情:铁戟未销,人事已非,感慨深沉,这种以小示大、抚今忆昔的手法,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处。诗的后两句尤其巧妙,它引用史实,却不拘泥史实,而是替它安上想像翅膀,创造出飞腾的意象来。一、前置作业展示:5、 简介作者与背景杜牧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却处在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他的诗风。6、 生字词检测7、 概述文意8、 初读感悟二、学生读课文,配乐(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2)请两位同学播放课前自行制作的配乐朗诵带,其余学生听读并点评。(3)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4)学生练读。(5)全班齐读。三、(学生讨论)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四、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明确:(1)这首诗以地名为题,实为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对赤壁之战的看法:当时周瑜如不得东风之助,战争的胜败,吴国政权的存亡都会成为未知数。诗人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胜得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课 时 计 划第周 星期 课 题诗词曲五首 第3课时课 型计划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2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情感与价值观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 学 重 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 学 难 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二、检查前置作业三、研习诗歌1、会读2、会说(体会诗情)3、会品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准备默写2、预习下一首诗歌一、导入新课: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作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作过零丁洋。2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3研习诗歌,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4.品读后两句:前三联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激昂慷慨,表明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自豪与无畏,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学生齐读诗歌,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6、小结:略书一、前置作业展示:9、 简介作者与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10、 生字词检测11、 概述文意12、 初读感悟二、学生读课文,配乐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应重读加粗字。注意读出情感。全诗交织着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5)全班齐读。三、(学生讨论)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四、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课 时 计 划第周 星期 课 题诗词曲五首 第4课时课 型计划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2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情感与价值观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 学 重 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 学 难 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二、检查前置作业三、研习诗歌1、会读2、会说(体会诗情)3、会品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准备默写2、预习下一首诗歌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2研习诗歌,思考探究: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解读诗意。(多媒体显示)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二者的联系何在?诗人笔下的月亮是何种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3品诗(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境(2)名句赏析学生畅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4教师总结:这首词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后理智战胜情感,表现出诗人热爱生活、眷恋人生的思想情感。让我们由衷地赞叹一声:旷哉,苏轼!7课堂活动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录制电视短片(先构思),或制作电脑动画。一、前置作业展示:13、 简介作者与背景苏轼(1037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梗塞遗症的护理查房
- 远程培训A3作业
- 《西游记》讲课课件
- 《表达要得体》课件
- 新人入职汇报
- 急性左心衰病人护理查房
- 消毒和隔离技术规范解读
- 放疗病人教学护理查房
- 2025年招标采购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考试(招标采购项目管理中级)冲刺试题及答案(山东菏泽)
- 腰椎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
-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连铸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兵团普通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解读 4
- 2025年广东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 绿色矿山培训课件
- 国有企业十五五人力资源规划框架
- 无人机实操训练课件
- 十二大报告解读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诊治指南(2025)解读
- 格拉斯哥(GCS)昏迷评估量表(详xi操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